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嘉靖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殿试亦称廷试,最早的时候是在三月朔日举行,后来从成化八年起,改为望日,也就是从三月初一改成了三月十五,给学子和科举考官更多的时间,毕竟不是谁都有朱元璋那样的强悍精力的,而殿试也是层层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层,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级别考试,特别令士林瞩目,考试过程十分庄严,历来都在紫禁城中举行,皇帝也会亲自驾临。
不过从嘉靖二十一年皇帝驾临西苑之后,他就再也不要回到那个给他带来浓的化解不开的恐惧的紫禁城,任谁来说也不抵用,你们要么就把我撇开来,自己去举行,要么,就在西苑举行,反正,千言万语一句话,我就是不要回紫禁城!
夏言不会为了这件事情而放弃更重要的地方的争夺,他放弃了,而严嵩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与皇帝争夺,更别提了,这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成功了。
殿试前一天,鸿胪寺的官员便开始设置御座、黄案,光禄寺的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至于印制考卷、准备答题纸的礼部更不消说,一切都是官员们亲力亲为,不许太监宫女们插手,这一点上,官员们还是有意识的,知道什么可以退让,什么不能退让。
官员如此尽职尽责,贡士们自然也相当在意这一次的考试,天还黑着,寅时还没过,应试的贡士们便在西苑宫门前等候,一个个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比灯笼都亮,想想也是,读书人不惜一切的读书考试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吗?
现在经过一层层惨无人道的考试,一年年思想和身体上的苦痛折磨,大明朝的三百精英终于站在了天子他们家门前,要完成鲤鱼跳龙门的最后一跃,想想,就激动得难以自抑,说白了,就是成为大明朝最有权力和地位的文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解释的呢?
而且相对于之前的五级考试,这最后一次不论是规模还是意义还是难度都不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只要不犯傻不犯忌讳,这场考试是不会淘汰谁的,只会将名次重新排一下,按照皇帝的心意来安排一下座次,确定好三鼎甲,二甲进士和三甲同进士。
很多人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想法的人,他们并不指望能够混到多高的地位,而且他们也不足以取得那么高的地位,会试的排名已经足以将他们打入深渊无法自拔了,不过他们也不是太在乎,只要考中,就是胜利,外放个七品县太爷,成为一地父母官,掌管数万生灵,想想,还是有点儿小激动的。
就算是真的三鼎甲进入了翰林院,也不见得有多好,正德以前,你入了翰林院,就要老老实实的喝茶九年,等九年考评满了之后,才能外放一个职位,九年大好光阴就在翰林院里喝茶度过,也不知多少年岁较大的人等不到外放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归西,翰林官虽然高贵,但也着实是清闲的蛋疼。
热爱自由解放的正德皇帝与不走寻常路的嘉靖皇帝执政之后,一些好的规定就被打破了,翰林官有时候也不用等满九年再出去任职,甚至内阁首辅也并不一定要翰林官才可以,君不见张璁与夏言乎?
但是嘉靖皇帝年岁渐大,对一些事情也逐渐看重,反正郑光是知道张居正在翰林院喝了十年的茶之后才得以有了职位,还不是什么重要职位,这十年,可算是把一腔抱负满腔热血的张居正给弄得苦不堪言,几度欲图离开徐阶自谋生路,到底还是没有走掉。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不是翰林官,远离京城,说不定,还是你的福气呢!
再说了,宦海沉浮,凶险万分,稍不留意就被人家当成炮灰给用掉了,即使你侥幸成长为了大炮,也不免成为权谋老手手里的棋子,总而言之一句话,想在大明的官场上生存下来,需要的,可不仅仅是个人智慧,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到时候在官场上,真的靠得住的,还是这帮同年学友。
在这段日子,大家其实已经暗地里串联过了,谁是谁,谁牛逼谁弱鸡,谁能罩着谁等等,大家心里都有算盘,反正在临近宫门前的最后一刻,大家心里都升起了浓浓的抱团的想法,郑光也不例外,之前得知自己所认识的那些好友们全部都考中之后,就知道自己运气不错,老天把一个现成的学霸集团送给自己,不好好经营实在是暴殄天物,现在大家又都有了那样的心思,肯定更加团结紧密才是。
一会儿功夫,大家就唧唧喳喳的说了不少话,关系急剧升温,一直到天色稍微放亮,卯时到了,钟响门开,宫门前登时一片寂静,大家大多数都是平民子弟出身,本来一辈子也别想指望进入这帝国心脏做事,现在书本和科举将他们送到了这里,帝国心脏近在眼前,帝国的所有行政首脑军事首脑以及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都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能不紧张吗?
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人物,... -->>
殿试亦称廷试,最早的时候是在三月朔日举行,后来从成化八年起,改为望日,也就是从三月初一改成了三月十五,给学子和科举考官更多的时间,毕竟不是谁都有朱元璋那样的强悍精力的,而殿试也是层层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层,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级别考试,特别令士林瞩目,考试过程十分庄严,历来都在紫禁城中举行,皇帝也会亲自驾临。
不过从嘉靖二十一年皇帝驾临西苑之后,他就再也不要回到那个给他带来浓的化解不开的恐惧的紫禁城,任谁来说也不抵用,你们要么就把我撇开来,自己去举行,要么,就在西苑举行,反正,千言万语一句话,我就是不要回紫禁城!
夏言不会为了这件事情而放弃更重要的地方的争夺,他放弃了,而严嵩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与皇帝争夺,更别提了,这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成功了。
殿试前一天,鸿胪寺的官员便开始设置御座、黄案,光禄寺的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至于印制考卷、准备答题纸的礼部更不消说,一切都是官员们亲力亲为,不许太监宫女们插手,这一点上,官员们还是有意识的,知道什么可以退让,什么不能退让。
官员如此尽职尽责,贡士们自然也相当在意这一次的考试,天还黑着,寅时还没过,应试的贡士们便在西苑宫门前等候,一个个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比灯笼都亮,想想也是,读书人不惜一切的读书考试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吗?
现在经过一层层惨无人道的考试,一年年思想和身体上的苦痛折磨,大明朝的三百精英终于站在了天子他们家门前,要完成鲤鱼跳龙门的最后一跃,想想,就激动得难以自抑,说白了,就是成为大明朝最有权力和地位的文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解释的呢?
而且相对于之前的五级考试,这最后一次不论是规模还是意义还是难度都不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只要不犯傻不犯忌讳,这场考试是不会淘汰谁的,只会将名次重新排一下,按照皇帝的心意来安排一下座次,确定好三鼎甲,二甲进士和三甲同进士。
很多人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想法的人,他们并不指望能够混到多高的地位,而且他们也不足以取得那么高的地位,会试的排名已经足以将他们打入深渊无法自拔了,不过他们也不是太在乎,只要考中,就是胜利,外放个七品县太爷,成为一地父母官,掌管数万生灵,想想,还是有点儿小激动的。
就算是真的三鼎甲进入了翰林院,也不见得有多好,正德以前,你入了翰林院,就要老老实实的喝茶九年,等九年考评满了之后,才能外放一个职位,九年大好光阴就在翰林院里喝茶度过,也不知多少年岁较大的人等不到外放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归西,翰林官虽然高贵,但也着实是清闲的蛋疼。
热爱自由解放的正德皇帝与不走寻常路的嘉靖皇帝执政之后,一些好的规定就被打破了,翰林官有时候也不用等满九年再出去任职,甚至内阁首辅也并不一定要翰林官才可以,君不见张璁与夏言乎?
但是嘉靖皇帝年岁渐大,对一些事情也逐渐看重,反正郑光是知道张居正在翰林院喝了十年的茶之后才得以有了职位,还不是什么重要职位,这十年,可算是把一腔抱负满腔热血的张居正给弄得苦不堪言,几度欲图离开徐阶自谋生路,到底还是没有走掉。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不是翰林官,远离京城,说不定,还是你的福气呢!
再说了,宦海沉浮,凶险万分,稍不留意就被人家当成炮灰给用掉了,即使你侥幸成长为了大炮,也不免成为权谋老手手里的棋子,总而言之一句话,想在大明的官场上生存下来,需要的,可不仅仅是个人智慧,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到时候在官场上,真的靠得住的,还是这帮同年学友。
在这段日子,大家其实已经暗地里串联过了,谁是谁,谁牛逼谁弱鸡,谁能罩着谁等等,大家心里都有算盘,反正在临近宫门前的最后一刻,大家心里都升起了浓浓的抱团的想法,郑光也不例外,之前得知自己所认识的那些好友们全部都考中之后,就知道自己运气不错,老天把一个现成的学霸集团送给自己,不好好经营实在是暴殄天物,现在大家又都有了那样的心思,肯定更加团结紧密才是。
一会儿功夫,大家就唧唧喳喳的说了不少话,关系急剧升温,一直到天色稍微放亮,卯时到了,钟响门开,宫门前登时一片寂静,大家大多数都是平民子弟出身,本来一辈子也别想指望进入这帝国心脏做事,现在书本和科举将他们送到了这里,帝国心脏近在眼前,帝国的所有行政首脑军事首脑以及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都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能不紧张吗?
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人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