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命运攸关的时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赛曲

    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一七九二年,法国国民会议对皇帝和国王联盟是“战”还是“和”的问题犹豫不决地拖了两三个月之久。路易十六也拿不定主意,他既担心党人获得胜利的危险,又担心他们失败的危险。各政党的态度也不明朗。吉伦特党人为了维持政权,急于要进行战争,而罗伯斯比尔和雅各宾党人为了夺取政权力主和平。局势日趋紧张,报刊沸沸扬扬,俱乐部在热烈争论,谣言四起,激起了的恐慌。四月二十日,法国国王终于对奥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宣战,这一决定对上述情况倒是一种解放。

    近几个星期来,巴黎上空的电压强大,人心惶惶。边境城市里的恐慌气氛更加令人压抑和惊怕。军队已在营地集中待命,每座城市和乡村里的志愿人员和国卫队都被武装了起来,各处要塞也得到了加强。特别在阿尔萨斯地区,人人都知道,战争将在法国和德国之间的这块土地上爆发。莱茵河对岸就是敌人。这里不像在巴黎,敌人是一个模糊的、修辞上慷慨激昂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现实,因为人们在加固的桥头堡旁,从大教堂的塔楼上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逼近的普鲁士军队。夜间,晚风将敌人炮轮的滚动声、武器碰撞的叮当声、号角声送过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流这边来。大家知道,只要一声令下,普鲁士大炮沉默的炮口将喷射出隆隆炮声和阵阵火光,德法两国之间经历过的千百年战斗将再次开始——这次一方是以新自由的名义,而另一方则以旧秩序的名义。

    在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这一空前的日子里,信使从巴黎给施特拉斯堡带来了宣战的消息。人群立即从各个胡同和家里拥向广场,整个驻军为了备战在作最后的检阅,一个团接着一个团地在前进。在中央广场上检阅驻军的是市长迪特里希,他身披三色绶带,挥动着缀着帽徽的帽子向士兵们致敬,嘹亮的军号和频催的战鼓提醒大家安静。迪特里希用法语和德语向这个广场和市内所有其他广场大声宣读宣战书的全文。在他讲完话之后,军乐队的队员奏起了第一支临时的战歌前进吧!。这实际上是一支刺激性感的、纵情的、具有讽刺意味的舞曲,但出征军人却以雷鸣般震动大地的脚步声发出了他们勇猛的节奏。随后,人群四散,将被激起的热情带至各个胡同和家庭。咖啡馆、俱乐部里,人们都在发表激昂的演说,散发声明。“公民们,武装起!树起战旗,警钟响了!”人们开始发出诸如此类的呼声。一切讲演,所有报纸,各种广告,到处都异口同声重复这种有战斗力的、有节奏的呼声:“公民们,武装起来,让那些加冕的暴君们发抖吧!前进!自由的孩子们!”群众每每都为这些激烈的话欢呼。大批人群在街道和广场上不停地为宣战而欢呼。在满街人群欢呼的时刻,也传来了一些不同的嗡嗡声。宣战也引起了恐惧和忧虑,人们只是私下在屋子里窃窃私语,老人都沉默不语。遍天下的母亲都会自我宽慰说:外国兵不会杀害我们的孩子,各国都有关心他们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茅屋、自己的家畜和自己收成的农民。他们的庄稼会不会遭到践踏?他们的农舍会不会遭到暴徒的抢劫?他们劳动的土地会不会遭到血洗?可是出身于贵族的施特拉斯堡市长弗里德里希巴龙迪特里希,就像当时法国最进步的贵族阶层献身于新的自由事业一样,一心要用洪亮的声音表示出战斗的信念;他有意识地将宣战日变为公开的节日,他胸前斜披着绶带,从一个集会赶到另一个集会去鼓励人民。他向出征的士兵犒劳酒食,晚上他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军官和最重要的官员来到他那坐落在德布罗格利广场上的宽敞官邸,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欢送会,从一开始就使欢送会具有一种胜利节日的性质。将军们,通常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将军们成了会上的主角,认为战争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意义的青年军官们都在自由交谈。有的在鼓励别人,有的在挥舞军刀,有的在相互拥抱,有的在祝酒,有的举着美酒在作慷慨激昂的讲演。所有的讲演都一再重复报刊和宣言上那些鼓舞人心的话:“公民们,武装起来!前进!拯救我们的祖国!让那些加冕的暴君们发抖吧!现在,将胜利的旗帜展开,三色旗插遍世界的日子已经来临!现在,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国王,为了旗帜,为了自由而尽力!”在这个时刻,全体人民,整个国家要充满胜利的信心和对自由事业的热情,以实现神圣的团结。

    在讲演和祝酒的过程中,市长迪特里希突然转向坐在自己身旁的要塞部队年轻的上尉鲁日。他记得这位仪表堂堂、不怎样漂亮、但却富有同情心的军官,半年前在宪法公布之际,写过一支相当优美的自由颂歌。军乐队的音乐家普莱叶立即给这支颂歌谱了曲。这支朴质的作品音调和谐,军乐队将它练熟,并在广场上演奏和合唱。现在,宣战和出征不是也需要进行类似的庆祝吗?当市长迪特里希请求好友鲁日上尉(他完全无权自封贵族而取名为鲁日德李尔)的帮助时,很随便地问他,愿不愿意利用这种爱国主义的热情,为出征的队伍谱写些什么,为明天将要出发去征讨敌人的莱茵军写首战歌。

    鲁日是一位谦虚而质朴的人。他从来没有自诩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诗从来没有刊印过,他的歌剧也被拒绝上演。他知道自己善于写即兴诗歌。他为了博得显贵和好友们的赏识,表示愿意试试。啊,他愿意试试。“好啊,鲁日!”坐在对面的一位将军一面向他祝酒,一面提醒说,他应该立即把战歌送到战场上去;莱茵军确实需要一支加快步伐的爱国主义的进行曲。同时,另一个人又开始讲话。又是祝酒,又是喧闹,又是饮酒。对这次偶然的无关紧要对话的普遍热情像一片激浪似的扩散开去。酒宴变得更加热闹,更加喧哗,更加疯狂,时已深夜,客人们才渐渐散去。

    时已深夜,施特拉斯堡激动人心的宣战日一一四月二十五日——已经结束,实际上四月二十六日已经来临。夜幕笼罩着千家万户,但这夜幕只是种假象,因为全城由于激动仍在沸腾。兵营里士兵在准备出征,许多躲在紧闭着的店门后面的胆小鬼或许私下已在准备逃命。大街上一队队步兵在进军,其中夹杂着通信骑兵的嗒嗒马蹄声,接着是炮兵沉重炮车的嘎嘎声,时而单调地回响着各站哨兵发出的口令声。敌人太近了,太不安全了,全城的人都激动得无法在这决定性的时刻入睡。

    此刻,鲁日正在大街一百二十六号他自己简朴的小房里走上一座旋形楼梯,他觉得特别激动。他没有忘记自己要尽快为莱茵军写一支进行曲,即一支战歌的诺言。他在自己狭小的房里不安地重步跑上跑下。怎样开头?怎样开头?宣言、演讲、祝酒等所有那些激动人心的呼声杂乱地在他脑子里一幕幕闪现。“公民们,武装起来!前进!自由的孩子们!消灭!树起战旗!”他还想起其他一些顺便听到的话,想起为自己的子女忧心忡仲的妇女们的呼声,想起农民们对法国的土地可能会遭到外队的践踏和血洗的忧虑。他近于下意识地写下头两行,这头两行只是那些呼声的反响、回声和重复: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临!

    接着,他突然停下笔愣怔起来。就这样定了。开端是好的。现在只是要马上找到适当的节奏,找到配合歌词的旋律。他从橱上拿下自己的小提琴,试了试。绝妙的奇迹:节奏在头几拍上立即与歌词完全适配。他急忙继续写下去,这时乐曲显得平缓庄严,感到有一股力量从全身流过。所有的一切:所有这时爆发出来的感情,所有那些他在大街上、在宴会上听到的话以及对暴君的仇恨、对国土的忧虑、对胜利的信念、对自由的热爱等等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鲁日一点也不需要创作,一点也不需要编造,他只需押上韵,只需将歌词配上,他那具有迷人魅力的旋律节奏就行了。这些歌词在今天,在这几天里都异口同声地在被歌唱。它表达了、说出了和唱出了国民在其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一切。他无须作曲,因为大街上的节奏,时间的节奏,这种在士兵们的行军步伐声中、号角高奏声中、大炮的嘎嘎声中反映出来的反抗和挑战的节奏,钻进了紧闭的百叶窗。也许他甚至没有听到这种节奏,不是他自己灵敏的耳朵,而是在这唯一的夜晚寄居在他那必死躯体里的时间之神听到了这种节奏。旋律更加和谐地合乎强有力欢呼的节拍,这种节拍正是全国人民心脏的跳动。鲁日如同在别人的口授下越来越匆忙地听写歌词、乐谱,涌上了心头,但从没充实他那狭隘的资产阶级灵魂。一种过度兴奋,一种不是自己力量,而是具有神奇威力的热情在这特别紧张的刹那间聚集了起来,以千百倍强大的力量推出了这个可怜的门外汉,把他像枚火箭一样——刹那间的光芒和耀眼的火焰一一射向群星。一个夜晚使海军上尉鲁日德李尔成了不朽者的同伴:从街头、报刊上吸收来的最初呼声构成了他那创造性的歌词,并像不朽的旋律一样升华为一段为用诗歌形式的表现出来的不朽的诗节:我们在神圣的祖国面前,立誓向敌人复仇!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接着是第五行诗,直到最后一行,他出于一气呵成,并把歌词和旋律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终于在破晓之前完成了这支不朽的歌曲。鲁日吹熄了烛光,躺到自己床上。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燃起了他从未感觉到的思想的光辉,不知是什么东西现在又使他陷入一种极度的疲劳,他死一般地昏沉睡去。作家、诗人和天才在他身上确已死去,可是台子上仍放着这件已完成的作品,作品已离开了睡着的人,在神圣的醉意中,奇迹突然确确实实地来到了他的身上。在各国人民的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支歌曲的词和曲像这支歌一样,如此迅速、同时又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教堂相同的钟声照样宣告新的一天开始。阵风从莱茵河上送来了已开始的、初期小规模冲突的枪声。鲁日惊醒了,他从沉睡中费力地用手摸索。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发生了什么事,他模模糊糊地记起他所经历的事。接着,他首先注意到台子上这张刚写好的纸。诗,我什么时候写的?音乐,是我自己的笔迹?我什么时候为这支歌配的曲?哎呀!果然不错!这是朋友迪特里希昨天要求的歌——莱茵军进行曲!鲁日读着自己的诗,同时哼着旋律,但他的神情就像一个作者对刚写好的作品总是感到不完全满意那样。一个团里的同事住在隔壁,他把这支歌拿给他看,并唱给他听,这位朋友显得非常满意,只是建议作些小小的改动。鲁日对这种最初的同意表示了某种信任。他为自己能迅速实现诺言而感到自豪。他驾着一辆飞驰的汽车,立刻赶到市长迪特里希家里。市长早上正在花园里散步,并全神贯注地在思考一篇新的演讲。鲁日,怎样?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立即来试试。两个人从花园走进一间客厅,迪特里希坐到钢琴边上去伴奏,鲁日在唱着歌词。市长夫人被这意外的早晨的音乐吸引到这客厅里来了,并希望抄下这首新歌。她作为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家立即精心创作了伴奏曲,为的是在今晚的晚会上可以为家里的朋友们在演唱各种其他歌曲之中试唱这支歌。市长迪特里希为其优美的男高音感到自豪,他现在仔细地研究着这支歌。在四月二十六日凌晨,这支歌刚写好,歌词刚配好曲,同一天晚上就将首次在市长沙龙里为偶然选择的上流社会演唱。

    听众都友好地鼓掌表示欢迎,这可能是向在场的作者致以一种极有礼貌的敬意。当然,坐落在施特拉斯堡大广场上的德布罗格利旅馆的客人们丝毫也没有预感到,一支不朽的旋律将振动它那无形的双翅飞向人类的现代。同时代的人也很少有人一眼就能识出一个人的伟大或一部作品的伟大,正如市长夫人也很少意识到那惊人的时刻一样,一一她给自己兄弟的一封信就是证明——她在信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