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蹉跎岁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柯碧舟被毒打成伤,第二天躺在床上呻吟哀叹时,杜见春正坐在从昆明开往上海的24次特快列车上,脸贴近双层玻璃车窗,眨巴着大眼睛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山野景色。
那时候,由上海发出的23次特快列车,还不是像现在这样,天天都有一班,而是一天开往昆明,一天开往重庆。因此,从西南开往东海之滨的火车,到了冬天,就显得特别拥挤,硬座车厢里,不但没有一个空座位,连走廊上、车厢交接处、盥洗间里外,都挤满了旅客。长途列车车厢里有一股特殊的令人恶心的气味,杜见春靠近厕所的位置臭味更浓,迫使她不时地用一本薄书在脸前扇打着。两天两夜的旅途,真累人啊!列车上,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旅客,都在交谈,有的讲自己生活中的奇遇,有的讲异域
风光和少数民族的习俗,也有的在悄悄传播"小道消息"。杜见春身旁的一个没有登记到卧铺的采购员,正在津津乐道地讲着广泛流传的关于知青的奇闻轶事。说的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探亲回家,身旁坐着一位抱婴儿的年轻妇女,车到一个站时,年轻妇女请解放军战士抱一抱婴儿,说她去月台上买点儿吃的。解放军欣然同意。可待火车开了,那年轻妇女还没回来,解放军战士找遍了整部列车,也没找到那年轻的母亲,他只好报告给乘警,乘警打开婴儿的包袱,发现里面有一封信,信上写着:孩子的爸爸没良心,孩子的妈妈是知青,孩子送给了解放军,孩子的父母最放心。
杜见春拧着眉毛听到这儿,觉得这故事完全是编造出来污蔑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她正想斥责采购员传播这样的故事,不料湖边寨的苏道诚,突然在过道上叫她了。杜见春孤寂中遇见在湖边寨认识的知青,不由得眼睛一亮,急忙答应。苏道诚问清她是一个人回家,连忙邀请她到自己那儿去坐,他说自己是赶到前方大站上车的,身旁有个座位,杜见春早就闻够了厕所的臭味,仅仅蹙着眉迟疑了片刻,便跟着苏道诚来到了另一节车厢的中间靠窗位置上。
漫长的旅途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苏道诚嘴巴里有说不完的故事和神秘莫测的"小道消息"。不论到了哪个站,看到什么景物,听到什么话,他都能随口讲出一套一套叫人听去挺入耳的话来。每到一个大站,他就从车窗上跳下去,到水龙头上冲洗毛巾,倒开水,买包子、土特产、零食,表现得热情、机灵,尤其是对杜见春殷勤备至。头一次相见的时候,杜见春对他留下个好印象,这回一道度过的两天两夜旅途,使得这种印象加深了。身旁坐着一个相貌堂堂,体贴关切的青年小伙子,任何姑娘都会情不自禁地接受他所献上的殷勤。
车过杭州以后,苏道诚主动给杜见春留下了家庭地址,再三恳切地要求她去家里玩。杜见春点头应允了,苏道诚又仿佛不经意地问到她家的地址。杜见春随口告诉了他。回到上海以后,舒舒服服地躺了两天,消除了旅途的疲劳,杜见春开始了插队落户知青回沪探亲的生活。她去母校看望老师,和从各地回家的同学们畅谈,添置一些衣物,给镜子山大队的社员代买尺花布,一丈多灯草呢,到点心店去吃些好久未尝过的点心。大上海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有趣味,没什么电影和戏,没多少活动。忙忙碌碌地过了春节,生性好动的杜见春开始觉得乏味了。
妹妹杜见新的假期最短,她要赶回崇明农场去了,见春闲着无聊,伴送着高个儿、宽肩膀、外表长得像个运动员似的妹妹到了吴淞口码头,送她上船。一九六八年底到一九六九年初的那半年时间里,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掀起来以后,杜见春曾多少次去过火车站和码头啊!以往,每次惜别,杜见春总是充满激情,神采焕发。记得妹妹一九六八年秋头一次去崇明
时,杜见春送她到十六铺码头,还给她讲欧阳海参军入伍时的故事哩!即使她本人离开上海去山寨时,爸爸妈妈送她到彭浦车站,脸呈依恋之色,她还挺起胸膛,高声嘹亮地唱着:"打起背包走天下"呢!
可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已经入世了,也许因为已经在严峻的生活里过了两年吧,这次送别,姐妹俩都有些伤感,有些依依不舍。一贯心细的妹妹老是拉扯姐姐的手臂,轻声叮咛着:"常通信,常通信"送妹妹回来,杜见春心绪纷乱,难受了好一阵。正逢厂休的哥哥杜见胜兴冲冲地跑回家来,满脸喜色,杜见春不由得有些气恼,她厉声责问见胜:
"见新去崇明,你今天休息,为啥不去送她?"
春风满脸的见胜冷不防被见春粗声喝问了这两句,不由得有些扫兴,他皱皱眉,不悦地道:
"我以为是啥大事,到崇明嘛,常来常往,有啥好送的?"
一听他那满不在乎的口吻,再细瞅瞅见胜打扮入时、烫得笔挺的服饰,见春气红了脸,愤愤地说:
"你"
"我怎么?"杜见胜振振有词地一挺胸脯,理直气壮地说,"我能为了送见新而失约吗?告诉你,前两天我就和女朋友约好了,一道去虹口公园划船,再到四川饭店吃饭!"
不听则已,听见胜厚着脸皮说出这种话来,杜见春不由得感到一阵恶心,早几天就听妈妈嘀咕过,见胜正在和一个"标标准准"的上海姑娘谈恋爱,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其他人的事儿,只有到了要钱买沙发、买电视机的时候,他才想到家。见春横了哥哥一眼,轻蔑地"哼"了一声,抽身进了屋子,"砰"一声关上了门。
这一举动显然惹恼了杜见胜,他两步冲到门口,把门擂得咚咚响,大声嚷嚷道:
"怎么,你们自己命该下乡,现在倒来怨我这个在工矿
的吗?你发什么脾气,羡慕我吗?妒忌我吗?都晚了。我早说你是自作自受,别忘了,当年可是你主动要求去插队落户的"
声音透过门板传进来,犹如几根小针戳在杜见春身上,她烦恼极了。没想到,哥哥杜见胜竟变得如此庸俗和自私,见春决心在爸爸妈妈面前告他一状。
可爸爸妈妈似乎也各自有着心事,没有空闲来问及两个务农的女儿。见春发现,爸爸杜纲常常久久地凝坐在圈手椅里,皱紧了眉头想着啥。家里再也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饭桌上再也没听他讲起诙谐有趣的笑话了。这在过去,可是见春所少见的呀!爸爸变了,他很少看报,也很少批阅文件,记得前几年,爸爸每天一早起床后,总要叫醒见春,一齐到楼顶的平面晒台上打拳、练功,可见春这次回来,没见爸爸上过楼顶一次。有几次,见春主动提议,爸爸都是兴趣陡减地苦笑着,缓缓地摇头,婉言拒绝了上楼顶。
见春看到,就是妈妈,精神也大不如前了。"文化革命"前任纺织厂党委副书记的妈妈柳佩芸,"文革"以后靠了边,"三结合"的时候当了个党委委员,妈妈申请下车间劳动,被
批准每天上常日班。她的鬓脚出现了银丝,脸也瘦多了,见春还发现,妈妈晚上失眠。她询问过妈妈,有啥心事?可妈妈总是摇头否认。
有一天晚上,心有疑念的见春走到爸爸屋门前,隐隐听到妈妈在用焦虑不安的语气对爸爸说:
"老杜,我看你忍住这口气,算了吧!睁只眼闭只眼"
"不成!"爸爸斩钉截铁地道,"我这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对造反派的胡作非为,不能听之任之!"
"杜纲,求个太平吧,你也得为三个子女想想啊!"妈妈唉叹了两声,低语着。屋里一阵沉默,杜见春收住了脚步,猛然醒悟道,爸爸妈妈心事重重,也无余暇顾及她呀!
每天一早,爸爸、妈妈、哥哥都去上班,家里独有杜见春一个人,守着一整套屋子和那个小厨房,她简直是没事儿可干。"封、资、修"的书她是不看的,即使她想看,也找不到。一九六六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四旧时,这类东西都扫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了。爸爸妈妈和哥哥都在单位吃午饭,晚饭才回家吃。妈妈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她不要回家探亲的女儿操劳家务,一清早起来买了菜,要到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杜见春才煮饭炒菜,忙一阵儿,其他时候,她都觉得有一股无形的烦闷压迫着她。她真想早几天赶回镜子山大队去,可赶回去干啥呢,离春耕大忙季节,还早着呢!总不见得赶回去是为守那集体户楼上楼下两大间屋子吧。有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柯碧舟,那个家庭出身不好的知青,他怎样在山寨度过严寒的冬天,他在干些什么,他为什么会钟情自己,就为了我们一次次地不期而遇?这种回忆往往被最后那次见面打断,每想到柯碧舟对她讲的那些话,杜见春心里总会觉得又好笑又羞愧,还带着点怜悯他的滋味。说来也怪,想到这儿的时候,她的心会抑制不住地狂跳起来,
脸也会微微泛红。她是头一次看见人当着面这么深情地凝视她呀!即使柯碧舟是那么个人。
自然,杜见春眼前也时常浮现出苏道诚那张漂亮的脸,他那流利的口才,可靠的家庭条件。看得出,苏道诚在向自己献殷勤,他同她接触时,显得格外小心翼翼,表现出极力讨好的神情。想到这些的时候,杜见春心底里是甜滋滋的,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但苏道诚究竟是个怎样性格的人,杜见春却还看不清楚。其他更多的时间里,杜见春就感到无聊了。一阵莫名的空虚在不断地向她袭来。她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在前几年还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地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心想,不能叱咤风云,至少也要做潮头上的一朵浪花。谁料到,如今却不知干什么好。每个插队落户知识青年,不管他下乡的年限长与短,不管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他都经历过这一彷徨、茫然、烦恼得不知所以的时期。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特别是回到城里探亲,看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甚至弟弟妹妹,都去上班、都去读书,都有事情可做,心情就更为烦躁了。邻居、同学、朋友,好心的老人和不怀好心的人物,总会有意无意地问到你下乡的近况。听到山寨的艰辛,听到你二十多岁了还没工资,他们的脸上就会显出一种既是同情又掺着漠视的神情,这神情也经常刺激着你。还有,社会的舆论,人们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议论,更给这种刺激加了分量。那年头,谁都明白这一点,报上越是吹嘘下乡光荣、下乡大有可为,下乡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而在生活中的知识青年,却越是受人歧视,被人瞧不起,为寻找工作到处奔波,托人贿赂,形成最具讽刺意味的鲜明对比。一个知识青年,每当这种时候,心情会变得暴躁、狂怒、气恼,急切地盼望着出路。经过这一时期,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各种各样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家庭出身的人,便会自然而然地设法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沿着生命指示的道路,继续往前走。
杜见春不止一次地听说,男知青们抽烟、喝酒、打牌、发牢骚,其中一小部分,还偷窃、赌博、打群架、争风吃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一些女知青,也跟着堕落了,她们借结婚的机会把户口转离农村,指望筑起一个安乐的小窝儿。为过那些数不清的层层关卡,为盖那些一个又一个的圆图章,她们请客、送礼、不惜变卖自己的一切。
当然,杜见春决不会走这样的道路。但是,她该怎么办呢?她将走到哪里去呢?一九七年严冬那个时候,多少知识青年在思索这个问题啊!其实,这不光是一千多万知识青年的事情啊,每一个知青都是父母所生,每一个知青都有兄弟姐妹,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计啊!
可也无法,阴谋家们正在阴暗角落里施展诡计,祖国这条航船上的各级各部门,都还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家伙煽动下进行着无休无止的路线斗争。
杜见春并不知道这一切,她只晓得,大好的青春年华,不能这样百无聊赖地白白虚度。但她又不明白,究竟怎样生活,才算没有虚度青春。她脑子里装着的,是一句句连成串的豪言壮语,可这些英雄的铁铮铮的语言,改变不了她的现状,填补不了她的心灵啊。虔诚的革命热情,当年曾怎样地激励着她去造反,去冲锋陷阵啊!可今天,这股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她的心里渐渐没有原先那股狂猛的势头了!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苏道诚来找她了。
杜见春万没想到,自己在火车上随便说出的家庭住址,苏道诚竟然记得那么清楚。回到上海几个星期,他显得更漂亮了,脸变白了,头发吹过风,随便梳向一边去,铁灰色的涤卡上装,厚花呢裤子,潇洒自如,风度翩翩,不同一般。他坐在杜见春家客厅沙发上,喝茶、吃糖,右腿架在左腿上,微笑着询问杜见春,探亲假过得愉快吗?生活是否有意义?听杜见春抱怨枯燥无味,他摸出两张票子,说是音乐舞蹈,还值得一看。接着他又讲了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近黄昏的时候,他彬彬有礼地告辞了,临走请杜见春去他家玩。
一个星期以后,他又来过一次。这次他送给杜见春一张票,是文化广场的交响乐沙家浜。杜见春去看的时候,发现苏道诚坐在自己身旁,他慷慨地买了话梅和瓜子,听完那闹哄哄的交响乐,苏道诚还送杜见春回到家里。
第三次苏道诚来找杜见春,直截了当地约她去看电影,杜见春坐进电影院,才发现那是看了多遍的地雷战。没看完电影,两个人就出来了。苏道诚陪着杜见春,沿着马路逛去。这一次他郑重其事地请杜见春去家里玩,还说,他到她家去了三次,作为礼貌,她也应该回拜一次。
这几次接触,杜见春并没发现苏道诚有什么明显的缺点,相反觉得他挺逗人喜欢。她迟疑了一刹那,略点了点头。
苏道诚明亮的眼睛里闪烁出愉悦的光彩,兴高采烈地说:"那就一言为定!不过,你知道,我有很多朋友,时常不在家,让你白走一趟,太不好了。你约定个时间吧!"
杜见春抿紧了嘴,内心有点惶惑,这样慨然应允对不对呢?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接触啊,往前迈进一步,就说明关系亲近一步呢。但苏道诚那么眼巴巴地望着她,她无法推脱了,只得说:
"那么那就下个星期的今天来吧!"
"好,下个星期四的午后,我在家静候。"苏道诚喜形于色地告辞了。
七天以后,吃过中午饭,杜见春犹豫了好久,台钟敲过了两点,才换上一身新衣服,找到苏道诚抄给她的地址,出门坐车到西区去。
两点四十分,杜见春在西区下车,找到地址上写明的那条僻静的马路,顺着门牌号码找去。
马路两旁全是粗壮的梧桐树,听解放前在上海搞过地下工作的爸爸说,这一带那时属于法租界,是标准的住宅区。可以想见,一到夏天,梧桐树繁茂的叶子会把整条马路都遮掩在绿阴里。
就在杜见春寻找苏道诚家的门牌号码时,苏道诚在自家的客厅里,略显烦躁地陪伴着自己同队的女知青华雯雯。一回到上海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华雯雯,经过精心修饰,变得愈加娇美可爱了。她穿件大红的尼龙棉袄罩衫,透明的尼龙荷叶花边,窄小的袖口,高领衬,标准的中西式贴袋,头发用电梳子烫成几个卷儿,全毛哔叽裤子,高帮棉皮鞋。尽管在乡下插队落户,她还是很快补上了没在上海期间的缺档衣服,赶上了一九七一年初的时髦样装。她用手帕抹抹嘴角,两眼嗔怒地瞪着苏道诚,低声问:
"昨晚上你到哪儿去了,害我到你家来,扑了个空。"
"还不是发叶子发叶子——赌钱。"。
"又赌博了?"
"不玩这个,又有什么可玩的?"
"你为什么不等我呢?"
"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来?前晚上在外滩分手时,你又没给我说定。"苏道诚露出一脸不在乎的神情,凭他的聪明才智,他早一眼看透了华雯雯的心事。刚下乡时,这个姑娘时常和肖永川在一起,未经证实的传言说过,肖永川偷来的钱,她也用过。自从肖永川名声骤降,特别是他被左定法吊打以后,华雯雯不同他玩了。自己向她献殷勤,她还时常"搭搭架子",表示并不在乎自己这么个俊小伙子。直到她回沪前两个月,苏道诚下了决心,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和她出去赶了一次场,约她到树林里幽会了两次。眼看已经上手了,她却等也不等自己,断然决定,一个人回到了上海,弄得苏道诚很恼火。但自从他也回到了上海,找到她,约她到自己家玩了两次之后,华雯雯变得热情多了。苏道诚一眼看出,华雯雯之所以由"搭架子"变得主动靠上来,完全是看到他家住着花园洋房,家中有豪华的客厅、雅致的摆设,又
很有钱的关系。一确准这点,苏道诚倒开始搭架子了,他故意在两人分手... -->>
柯碧舟被毒打成伤,第二天躺在床上呻吟哀叹时,杜见春正坐在从昆明开往上海的24次特快列车上,脸贴近双层玻璃车窗,眨巴着大眼睛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山野景色。
那时候,由上海发出的23次特快列车,还不是像现在这样,天天都有一班,而是一天开往昆明,一天开往重庆。因此,从西南开往东海之滨的火车,到了冬天,就显得特别拥挤,硬座车厢里,不但没有一个空座位,连走廊上、车厢交接处、盥洗间里外,都挤满了旅客。长途列车车厢里有一股特殊的令人恶心的气味,杜见春靠近厕所的位置臭味更浓,迫使她不时地用一本薄书在脸前扇打着。两天两夜的旅途,真累人啊!列车上,相识的和不相识的旅客,都在交谈,有的讲自己生活中的奇遇,有的讲异域
风光和少数民族的习俗,也有的在悄悄传播"小道消息"。杜见春身旁的一个没有登记到卧铺的采购员,正在津津乐道地讲着广泛流传的关于知青的奇闻轶事。说的是一个解放军战士探亲回家,身旁坐着一位抱婴儿的年轻妇女,车到一个站时,年轻妇女请解放军战士抱一抱婴儿,说她去月台上买点儿吃的。解放军欣然同意。可待火车开了,那年轻妇女还没回来,解放军战士找遍了整部列车,也没找到那年轻的母亲,他只好报告给乘警,乘警打开婴儿的包袱,发现里面有一封信,信上写着:孩子的爸爸没良心,孩子的妈妈是知青,孩子送给了解放军,孩子的父母最放心。
杜见春拧着眉毛听到这儿,觉得这故事完全是编造出来污蔑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她正想斥责采购员传播这样的故事,不料湖边寨的苏道诚,突然在过道上叫她了。杜见春孤寂中遇见在湖边寨认识的知青,不由得眼睛一亮,急忙答应。苏道诚问清她是一个人回家,连忙邀请她到自己那儿去坐,他说自己是赶到前方大站上车的,身旁有个座位,杜见春早就闻够了厕所的臭味,仅仅蹙着眉迟疑了片刻,便跟着苏道诚来到了另一节车厢的中间靠窗位置上。
漫长的旅途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苏道诚嘴巴里有说不完的故事和神秘莫测的"小道消息"。不论到了哪个站,看到什么景物,听到什么话,他都能随口讲出一套一套叫人听去挺入耳的话来。每到一个大站,他就从车窗上跳下去,到水龙头上冲洗毛巾,倒开水,买包子、土特产、零食,表现得热情、机灵,尤其是对杜见春殷勤备至。头一次相见的时候,杜见春对他留下个好印象,这回一道度过的两天两夜旅途,使得这种印象加深了。身旁坐着一个相貌堂堂,体贴关切的青年小伙子,任何姑娘都会情不自禁地接受他所献上的殷勤。
车过杭州以后,苏道诚主动给杜见春留下了家庭地址,再三恳切地要求她去家里玩。杜见春点头应允了,苏道诚又仿佛不经意地问到她家的地址。杜见春随口告诉了他。回到上海以后,舒舒服服地躺了两天,消除了旅途的疲劳,杜见春开始了插队落户知青回沪探亲的生活。她去母校看望老师,和从各地回家的同学们畅谈,添置一些衣物,给镜子山大队的社员代买尺花布,一丈多灯草呢,到点心店去吃些好久未尝过的点心。大上海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有趣味,没什么电影和戏,没多少活动。忙忙碌碌地过了春节,生性好动的杜见春开始觉得乏味了。
妹妹杜见新的假期最短,她要赶回崇明农场去了,见春闲着无聊,伴送着高个儿、宽肩膀、外表长得像个运动员似的妹妹到了吴淞口码头,送她上船。一九六八年底到一九六九年初的那半年时间里,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掀起来以后,杜见春曾多少次去过火车站和码头啊!以往,每次惜别,杜见春总是充满激情,神采焕发。记得妹妹一九六八年秋头一次去崇明
时,杜见春送她到十六铺码头,还给她讲欧阳海参军入伍时的故事哩!即使她本人离开上海去山寨时,爸爸妈妈送她到彭浦车站,脸呈依恋之色,她还挺起胸膛,高声嘹亮地唱着:"打起背包走天下"呢!
可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已经入世了,也许因为已经在严峻的生活里过了两年吧,这次送别,姐妹俩都有些伤感,有些依依不舍。一贯心细的妹妹老是拉扯姐姐的手臂,轻声叮咛着:"常通信,常通信"送妹妹回来,杜见春心绪纷乱,难受了好一阵。正逢厂休的哥哥杜见胜兴冲冲地跑回家来,满脸喜色,杜见春不由得有些气恼,她厉声责问见胜:
"见新去崇明,你今天休息,为啥不去送她?"
春风满脸的见胜冷不防被见春粗声喝问了这两句,不由得有些扫兴,他皱皱眉,不悦地道:
"我以为是啥大事,到崇明嘛,常来常往,有啥好送的?"
一听他那满不在乎的口吻,再细瞅瞅见胜打扮入时、烫得笔挺的服饰,见春气红了脸,愤愤地说:
"你"
"我怎么?"杜见胜振振有词地一挺胸脯,理直气壮地说,"我能为了送见新而失约吗?告诉你,前两天我就和女朋友约好了,一道去虹口公园划船,再到四川饭店吃饭!"
不听则已,听见胜厚着脸皮说出这种话来,杜见春不由得感到一阵恶心,早几天就听妈妈嘀咕过,见胜正在和一个"标标准准"的上海姑娘谈恋爱,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其他人的事儿,只有到了要钱买沙发、买电视机的时候,他才想到家。见春横了哥哥一眼,轻蔑地"哼"了一声,抽身进了屋子,"砰"一声关上了门。
这一举动显然惹恼了杜见胜,他两步冲到门口,把门擂得咚咚响,大声嚷嚷道:
"怎么,你们自己命该下乡,现在倒来怨我这个在工矿
的吗?你发什么脾气,羡慕我吗?妒忌我吗?都晚了。我早说你是自作自受,别忘了,当年可是你主动要求去插队落户的"
声音透过门板传进来,犹如几根小针戳在杜见春身上,她烦恼极了。没想到,哥哥杜见胜竟变得如此庸俗和自私,见春决心在爸爸妈妈面前告他一状。
可爸爸妈妈似乎也各自有着心事,没有空闲来问及两个务农的女儿。见春发现,爸爸杜纲常常久久地凝坐在圈手椅里,皱紧了眉头想着啥。家里再也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饭桌上再也没听他讲起诙谐有趣的笑话了。这在过去,可是见春所少见的呀!爸爸变了,他很少看报,也很少批阅文件,记得前几年,爸爸每天一早起床后,总要叫醒见春,一齐到楼顶的平面晒台上打拳、练功,可见春这次回来,没见爸爸上过楼顶一次。有几次,见春主动提议,爸爸都是兴趣陡减地苦笑着,缓缓地摇头,婉言拒绝了上楼顶。
见春看到,就是妈妈,精神也大不如前了。"文化革命"前任纺织厂党委副书记的妈妈柳佩芸,"文革"以后靠了边,"三结合"的时候当了个党委委员,妈妈申请下车间劳动,被
批准每天上常日班。她的鬓脚出现了银丝,脸也瘦多了,见春还发现,妈妈晚上失眠。她询问过妈妈,有啥心事?可妈妈总是摇头否认。
有一天晚上,心有疑念的见春走到爸爸屋门前,隐隐听到妈妈在用焦虑不安的语气对爸爸说:
"老杜,我看你忍住这口气,算了吧!睁只眼闭只眼"
"不成!"爸爸斩钉截铁地道,"我这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对造反派的胡作非为,不能听之任之!"
"杜纲,求个太平吧,你也得为三个子女想想啊!"妈妈唉叹了两声,低语着。屋里一阵沉默,杜见春收住了脚步,猛然醒悟道,爸爸妈妈心事重重,也无余暇顾及她呀!
每天一早,爸爸、妈妈、哥哥都去上班,家里独有杜见春一个人,守着一整套屋子和那个小厨房,她简直是没事儿可干。"封、资、修"的书她是不看的,即使她想看,也找不到。一九六六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四旧时,这类东西都扫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了。爸爸妈妈和哥哥都在单位吃午饭,晚饭才回家吃。妈妈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她不要回家探亲的女儿操劳家务,一清早起来买了菜,要到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杜见春才煮饭炒菜,忙一阵儿,其他时候,她都觉得有一股无形的烦闷压迫着她。她真想早几天赶回镜子山大队去,可赶回去干啥呢,离春耕大忙季节,还早着呢!总不见得赶回去是为守那集体户楼上楼下两大间屋子吧。有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柯碧舟,那个家庭出身不好的知青,他怎样在山寨度过严寒的冬天,他在干些什么,他为什么会钟情自己,就为了我们一次次地不期而遇?这种回忆往往被最后那次见面打断,每想到柯碧舟对她讲的那些话,杜见春心里总会觉得又好笑又羞愧,还带着点怜悯他的滋味。说来也怪,想到这儿的时候,她的心会抑制不住地狂跳起来,
脸也会微微泛红。她是头一次看见人当着面这么深情地凝视她呀!即使柯碧舟是那么个人。
自然,杜见春眼前也时常浮现出苏道诚那张漂亮的脸,他那流利的口才,可靠的家庭条件。看得出,苏道诚在向自己献殷勤,他同她接触时,显得格外小心翼翼,表现出极力讨好的神情。想到这些的时候,杜见春心底里是甜滋滋的,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但苏道诚究竟是个怎样性格的人,杜见春却还看不清楚。其他更多的时间里,杜见春就感到无聊了。一阵莫名的空虚在不断地向她袭来。她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在前几年还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地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心想,不能叱咤风云,至少也要做潮头上的一朵浪花。谁料到,如今却不知干什么好。每个插队落户知识青年,不管他下乡的年限长与短,不管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他都经历过这一彷徨、茫然、烦恼得不知所以的时期。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特别是回到城里探亲,看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甚至弟弟妹妹,都去上班、都去读书,都有事情可做,心情就更为烦躁了。邻居、同学、朋友,好心的老人和不怀好心的人物,总会有意无意地问到你下乡的近况。听到山寨的艰辛,听到你二十多岁了还没工资,他们的脸上就会显出一种既是同情又掺着漠视的神情,这神情也经常刺激着你。还有,社会的舆论,人们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议论,更给这种刺激加了分量。那年头,谁都明白这一点,报上越是吹嘘下乡光荣、下乡大有可为,下乡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而在生活中的知识青年,却越是受人歧视,被人瞧不起,为寻找工作到处奔波,托人贿赂,形成最具讽刺意味的鲜明对比。一个知识青年,每当这种时候,心情会变得暴躁、狂怒、气恼,急切地盼望着出路。经过这一时期,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人,各种各样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家庭出身的人,便会自然而然地设法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沿着生命指示的道路,继续往前走。
杜见春不止一次地听说,男知青们抽烟、喝酒、打牌、发牢骚,其中一小部分,还偷窃、赌博、打群架、争风吃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一些女知青,也跟着堕落了,她们借结婚的机会把户口转离农村,指望筑起一个安乐的小窝儿。为过那些数不清的层层关卡,为盖那些一个又一个的圆图章,她们请客、送礼、不惜变卖自己的一切。
当然,杜见春决不会走这样的道路。但是,她该怎么办呢?她将走到哪里去呢?一九七年严冬那个时候,多少知识青年在思索这个问题啊!其实,这不光是一千多万知识青年的事情啊,每一个知青都是父母所生,每一个知青都有兄弟姐妹,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计啊!
可也无法,阴谋家们正在阴暗角落里施展诡计,祖国这条航船上的各级各部门,都还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家伙煽动下进行着无休无止的路线斗争。
杜见春并不知道这一切,她只晓得,大好的青春年华,不能这样百无聊赖地白白虚度。但她又不明白,究竟怎样生活,才算没有虚度青春。她脑子里装着的,是一句句连成串的豪言壮语,可这些英雄的铁铮铮的语言,改变不了她的现状,填补不了她的心灵啊。虔诚的革命热情,当年曾怎样地激励着她去造反,去冲锋陷阵啊!可今天,这股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她的心里渐渐没有原先那股狂猛的势头了!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苏道诚来找她了。
杜见春万没想到,自己在火车上随便说出的家庭住址,苏道诚竟然记得那么清楚。回到上海几个星期,他显得更漂亮了,脸变白了,头发吹过风,随便梳向一边去,铁灰色的涤卡上装,厚花呢裤子,潇洒自如,风度翩翩,不同一般。他坐在杜见春家客厅沙发上,喝茶、吃糖,右腿架在左腿上,微笑着询问杜见春,探亲假过得愉快吗?生活是否有意义?听杜见春抱怨枯燥无味,他摸出两张票子,说是音乐舞蹈,还值得一看。接着他又讲了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近黄昏的时候,他彬彬有礼地告辞了,临走请杜见春去他家玩。
一个星期以后,他又来过一次。这次他送给杜见春一张票,是文化广场的交响乐沙家浜。杜见春去看的时候,发现苏道诚坐在自己身旁,他慷慨地买了话梅和瓜子,听完那闹哄哄的交响乐,苏道诚还送杜见春回到家里。
第三次苏道诚来找杜见春,直截了当地约她去看电影,杜见春坐进电影院,才发现那是看了多遍的地雷战。没看完电影,两个人就出来了。苏道诚陪着杜见春,沿着马路逛去。这一次他郑重其事地请杜见春去家里玩,还说,他到她家去了三次,作为礼貌,她也应该回拜一次。
这几次接触,杜见春并没发现苏道诚有什么明显的缺点,相反觉得他挺逗人喜欢。她迟疑了一刹那,略点了点头。
苏道诚明亮的眼睛里闪烁出愉悦的光彩,兴高采烈地说:"那就一言为定!不过,你知道,我有很多朋友,时常不在家,让你白走一趟,太不好了。你约定个时间吧!"
杜见春抿紧了嘴,内心有点惶惑,这样慨然应允对不对呢?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接触啊,往前迈进一步,就说明关系亲近一步呢。但苏道诚那么眼巴巴地望着她,她无法推脱了,只得说:
"那么那就下个星期的今天来吧!"
"好,下个星期四的午后,我在家静候。"苏道诚喜形于色地告辞了。
七天以后,吃过中午饭,杜见春犹豫了好久,台钟敲过了两点,才换上一身新衣服,找到苏道诚抄给她的地址,出门坐车到西区去。
两点四十分,杜见春在西区下车,找到地址上写明的那条僻静的马路,顺着门牌号码找去。
马路两旁全是粗壮的梧桐树,听解放前在上海搞过地下工作的爸爸说,这一带那时属于法租界,是标准的住宅区。可以想见,一到夏天,梧桐树繁茂的叶子会把整条马路都遮掩在绿阴里。
就在杜见春寻找苏道诚家的门牌号码时,苏道诚在自家的客厅里,略显烦躁地陪伴着自己同队的女知青华雯雯。一回到上海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华雯雯,经过精心修饰,变得愈加娇美可爱了。她穿件大红的尼龙棉袄罩衫,透明的尼龙荷叶花边,窄小的袖口,高领衬,标准的中西式贴袋,头发用电梳子烫成几个卷儿,全毛哔叽裤子,高帮棉皮鞋。尽管在乡下插队落户,她还是很快补上了没在上海期间的缺档衣服,赶上了一九七一年初的时髦样装。她用手帕抹抹嘴角,两眼嗔怒地瞪着苏道诚,低声问:
"昨晚上你到哪儿去了,害我到你家来,扑了个空。"
"还不是发叶子发叶子——赌钱。"。
"又赌博了?"
"不玩这个,又有什么可玩的?"
"你为什么不等我呢?"
"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来?前晚上在外滩分手时,你又没给我说定。"苏道诚露出一脸不在乎的神情,凭他的聪明才智,他早一眼看透了华雯雯的心事。刚下乡时,这个姑娘时常和肖永川在一起,未经证实的传言说过,肖永川偷来的钱,她也用过。自从肖永川名声骤降,特别是他被左定法吊打以后,华雯雯不同他玩了。自己向她献殷勤,她还时常"搭搭架子",表示并不在乎自己这么个俊小伙子。直到她回沪前两个月,苏道诚下了决心,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和她出去赶了一次场,约她到树林里幽会了两次。眼看已经上手了,她却等也不等自己,断然决定,一个人回到了上海,弄得苏道诚很恼火。但自从他也回到了上海,找到她,约她到自己家玩了两次之后,华雯雯变得热情多了。苏道诚一眼看出,华雯雯之所以由"搭架子"变得主动靠上来,完全是看到他家住着花园洋房,家中有豪华的客厅、雅致的摆设,又
很有钱的关系。一确准这点,苏道诚倒开始搭架子了,他故意在两人分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