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四牌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他一直记得那个露天剧场。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他还是个远没有发育好的少年,因而眼睛望出去心里感应到的空间,都比事物的原来面貌要扩张许多——他记忆中的那个露天剧场很大,剧场的座位就是一级比一级高上去的水泥台面,整个剧场的观众席是圆弧形的,正面有水泥座基和天棚侧幕的舞台也很大,而他记忆中的演出场面,也是相当壮观的。
那露天剧场在北京西郊,位于一大片旧有的和新盖过的楼区内,属于一个重要的机关,是机关召开全体大会的地方,晚上则经常用来演电影,到周末,则有歌舞一类的演出。
当时他的小哥在那机关的合作社——就是以副食品为主以日用百货为辅的一家内部商店——当售货员,小哥是个观看演出的积极分子,不管那露天剧场里演的是什么,电影也好,歌舞也好,话剧也好,曲艺也好,戏曲也好,统统都看,而最爱看的是戏曲,戏曲里最着迷的又是京剧,所以不仅商店里的同事,就是许多的顾客(都在一个机关都熟悉)见了他也总打趣说:“小蒋呀,怎么样,该改名儿叫盈京了吧?”
小哥叫蒋盈平,京剧在革命圣地延安曾叫平剧,解放了,北平改叫北京,平剧也就改叫京剧,蒋盈平既是个京剧迷,岂不应改名儿叫蒋盈京么?
小哥一直没有改名儿,但对京剧的爱好却伴随着他的一生,京剧是他的——借用80年代走红的一位女作家的一部书的名字——隐形伴侣。
2
他初一升初二之间的那个暑期,有一段是在小哥那里度过的。小哥当时就住在商店后的一间屋子里,那间屋子前门通向柜台,后门通向那露天剧场,后门和露天剧场的背部之间是一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雨后形成若干水洼,入夜蛙声一片,白天也时有蛙鸣;他曾在小哥售货时一个人跑到那片荒地上去捕捉过青蛙,看着那青蛙就在眼前,似乎一弯腰拿手一罩便能罩住,其实难矣哉,常常是累出一身臭汗,急得频频跺脚,而整整一个上午毫无掳获;那里的青蛙也委实可恶,因为太多,也因为不愿离开那片芜地,所以即使他跺脚,也不过只稍微跳开一些,暂停鼓噪而已,后来竟干脆跺了脚也仍在他视线里趴伏不动,肚子大鼓大瘪,鼓着两只圆眼睛瞪着他,仿佛在讥笑他的低能与无奈。
那大机关里有一个相当不小的花园,严格来说不是供游览休憩的花园,而是培植盆花树苗以备办公区摆放和栽种的花圃、花房、苗圃、幼树构成的一个区域,在那美丽而幽静的地方,可以望见不算太远的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及上面的佛香阁、智慧海,还有只呈现出灰色剪影的玉泉山及山上的妙高塔;白天在那地方嬉游时,最令他惊讶的是可以听到从颐和园里传过来的一种由游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混合而成的古怪音响,那模糊一片类似马蜂归巢的声音既遥远又清晰,既微弱而又绝不间断,因而显得神秘空,与那似乎近在眼前俯拾即是却又屡捕不获的草地青蛙一样;多年以后,他悟出那都是人生的象征,至少是他个体生命处境的象征。
他至今感念小哥。使他在那里度过了非同寻常的一个暑假。
3
小哥怎么会当了个售货员呢?
小哥也是蜀香中学的学生,比阿姐、田月明、鞠琴、崩龙珍、西人他们高一班,与田月明的姐姐田霞明同班,那时候父亲偶尔带我们去重庆的厉家班看京剧,像如今被人们视为武生泰斗的厉慧良,那时还是个很年轻的演员,在厉家班里也还挂不到头牌,唱不了压轴或大轴戏,那时候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唱旦角的厉慧敏,她似乎从正工青衣到刀马旦全拿得下来,唱念做打样样俱佳,常常是由她唱压轴或大轴戏,红极一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未能打出四川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员,至今小哥议及这一点,还代她抱不平。
小哥念到高三时恰逢社会巨变,后来又随父母进京,到北京时正规大学已不招生,是根本不招生还是已错过了招生时间,我记不清了。总之,父母和他自己都不愿意在家里闲着,加上时代潮流所推动,他便去报考了华北革命大学,开始父母曾很为他自豪,其程度仅逊于为我们大哥——大哥是解放军的一员,参加了解放广东的战斗,当时在广州;小哥开头也很自豪,但没多久就回来说:原来那并不是什么正规的大学,而是一种对愿意投入革命事业的知识分子开办的短期政治训练班,随着政治理论的传授思想改造的动员和学员们自我投入的进展,大学不断地向国家各个方面输送着人才。那固然是足以引为自豪的一所新型大学,但于小哥却实在是并不合适,比如他所分到的那个班上,30几个人中只有4个人是高中毕业生,其余的或者是念过旧大学的大学生(有的没念完,有的念完了未找到职业),或者是早已从业甚至在其职业范畴内已有所成就的文化人,如话剧导演、电影演员、报馆记者、出版社编辑、画家、诗人、既能口译也能笔译的通外文的人、开过照相馆的摄影师甚至还有一位能“大变活人”的魔术师,等等,小哥同他们混在一起固然大大地展拓了眼界,觉得新奇而有趣,但还没到一年为期的学习结束,就不断有这位去了剧团,不久便排出了话剧雷雨,那位去了电影制片厂,很快便在某部故事片中扮演了农妇还有的去了报社、杂志社,到毕业的时候,凡有专业才能的几乎都被一抢而空,剩下的,便是小哥那样的无一技之长而徒有清白历史的小鬼(那些有专业才能的人历史上大都多少有些个污点),但经受过革大教育的小哥绝对地服从组织分配,于是便被“暂时”地分配到那大机关的合作社中卖货。小哥卖货期间确很安心,他的服务态度足可成为今日各大商场售货员的楷模,不仅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甚而可以隔着柜台同顾客娓娓谈心——只要没有另外的顾客走近。小哥的安心除了他的进步思想而外,我想那出了后门就是的露天剧场,特别是那露天剧场中不时上演京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那分配确是“暂时”的,机关的领导对小哥的情况心中有数,革大分配时一定有过交代——这样纯洁的有革命热情的青年应当再好好培养,因而两年后当正规大学统一招生时,小哥便得到了以“高干”身份报考大学并优先考虑加以录取的资格,当时小哥选择了北京大学的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一放榜,他果然被录取了!
别看小哥当过售货员,论起来,至今他仍是我们家族中学历最硬的一个——尽管他没像阿姐那样念过研究生,但他毕竟上过中国的最高学府啊!
4
他记得那一天,是个星期日,那一天对小哥非常重要,甚而可以说是小哥生命中最辉煌的一天。
那一天一大早他就和爸爸妈妈出了家门,动作总比旁人慢几拍的妈妈那天也居然“笨鸟先飞”般地做好了出远门的种种准备,三个人一起乘有轨电车到了西直门,又从那里转乘郊区公共汽车去到北大。
正是仲春天气,北大的未名湖碧波粼粼,未名塔(实际上是一座古典形状的水塔)那秀丽的身影倒映湖中,迎春花尚未谢尽,榆叶梅正开得烂漫,白丁香紫丁香也竞相怒放,随风飘散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松柏更见青翠,竹丛愈显苍润,更有山坡上自由开放着的二月兰和曼陀罗,加以蜂鸣鸟啭,游丝飞絮,爸爸边走边叹:“真比颐和园昆明湖更有味道!”妈妈平日只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全然陷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阵仗中,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更是满面笑容,眉舒眼开,喃喃地说:“平儿真有福气,在这样的地方读书!”
在临湖轩附近遇上了鞠琴和常延茂,那时候他们已确定了关系但还没有结婚,他们也是为同一目的而来的,鞠琴乐乐呵呵地说:“原来总是我们请小哥看我们的演出,今天倒是他请我们看他的演出了,真好玩!”
眨眼工夫又有一阵自行车铃声,大家扭头一看,是崩龙珍骑着自行车来了,她住得离北大很近,常骑车进来,只见她跳下来,满脸不知是纯粹地高兴还是含有暗中觉得好笑的夸张表情,大声地宣布说:“还不快去看,好大的海报!这回盈平可是梅兰芳的地位!”
“月明怎么还不来?”鞠琴问她,都知道崩龙珍和田月明联系得最密,两人常通电话。
“她么?她怎么舍得牺牲跟西人的幽会!”
都知道西人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一早赶来北京,当晚再返回天津,跟田月明定期演出“鹊桥相会”
“那就把西人也约来一起看她小表哥唱戏嘛!”
崩龙珍望着鞠琴只是笑,又望望常延茂,说:“他们两个可是只喜欢吃西餐的家伙,不像你们,中外古今,兼收并蓄!”
“锡梅怕不会不来啊?”妈妈不由得地说。
沈锡梅是妈妈娘家的亲戚,具体地说,是妈妈堂妹的女儿,原来也在蜀香中学念书,跟小哥同年级不同班,她后来上了林学院,学的园艺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园林局当技术员,节假日有时也到他家即姨妈姨父家去,自然跟鞠琴、崩龙珍什么的都认识,小哥登台献艺,也请了她;小哥恨不得把所有的三亲四友都请到,阿姐在河北不在北京,但他也请了阿姐那时的对象达野,达野在电话里跟他说实在抱歉,他那天自己家里偏有脱不了身的事,祝小哥演出成功!请到沈锡梅时,沈锡梅是答应一定到的,不过那天除了妈妈似乎别的人都难得想起她来。妈妈那句问话只能算是自言自语,没有人接她的话茬。
崩龙珍便领着大家先去看那海报。
多少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大幅的海报,不是贴在告示栏上,而是刷在一座楼侧面的墙壁上。那时候什么大鸣大放、反右斗争都还没有起来,还不兴贴大字报,因而那演出的告示便显得新颖奇特甚而有些触目惊心:
北京大学学生京剧社本星期日上午十点准时在
大礼堂开锣演出精彩京剧折子戏占座从速!
徐明益鲁羽詹德娟何康黄绿青程雄范玉娥
钓金龟拾玉镯除三害
程派名剧:蒋盈平主演
春秋亭詹德娟、范玉娥、黄绿青
大团圆何康、鲁羽、徐明益
常延茂仰头看过后说:“嗬,别看是业余的,生、旦、净、末、丑,角色还挺齐全的!”
鞠琴呵呵呵地只是乐。
崩龙珍便说:“怎么样,蒋盈平是大台柱吧!”
鞠琴便说:“是大台柱,可他不是北大的梅兰芳,他是北大的程砚秋!”
崩龙珍不懂京戏,她说:“反正都一样,也可以说是北大的乌兰诺娃!”那时候苏联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在中国同梅兰芳、齐白石等艺术大师一样,知名度如日中天。
&nb... -->>
1
他一直记得那个露天剧场。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他还是个远没有发育好的少年,因而眼睛望出去心里感应到的空间,都比事物的原来面貌要扩张许多——他记忆中的那个露天剧场很大,剧场的座位就是一级比一级高上去的水泥台面,整个剧场的观众席是圆弧形的,正面有水泥座基和天棚侧幕的舞台也很大,而他记忆中的演出场面,也是相当壮观的。
那露天剧场在北京西郊,位于一大片旧有的和新盖过的楼区内,属于一个重要的机关,是机关召开全体大会的地方,晚上则经常用来演电影,到周末,则有歌舞一类的演出。
当时他的小哥在那机关的合作社——就是以副食品为主以日用百货为辅的一家内部商店——当售货员,小哥是个观看演出的积极分子,不管那露天剧场里演的是什么,电影也好,歌舞也好,话剧也好,曲艺也好,戏曲也好,统统都看,而最爱看的是戏曲,戏曲里最着迷的又是京剧,所以不仅商店里的同事,就是许多的顾客(都在一个机关都熟悉)见了他也总打趣说:“小蒋呀,怎么样,该改名儿叫盈京了吧?”
小哥叫蒋盈平,京剧在革命圣地延安曾叫平剧,解放了,北平改叫北京,平剧也就改叫京剧,蒋盈平既是个京剧迷,岂不应改名儿叫蒋盈京么?
小哥一直没有改名儿,但对京剧的爱好却伴随着他的一生,京剧是他的——借用80年代走红的一位女作家的一部书的名字——隐形伴侣。
2
他初一升初二之间的那个暑期,有一段是在小哥那里度过的。小哥当时就住在商店后的一间屋子里,那间屋子前门通向柜台,后门通向那露天剧场,后门和露天剧场的背部之间是一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雨后形成若干水洼,入夜蛙声一片,白天也时有蛙鸣;他曾在小哥售货时一个人跑到那片荒地上去捕捉过青蛙,看着那青蛙就在眼前,似乎一弯腰拿手一罩便能罩住,其实难矣哉,常常是累出一身臭汗,急得频频跺脚,而整整一个上午毫无掳获;那里的青蛙也委实可恶,因为太多,也因为不愿离开那片芜地,所以即使他跺脚,也不过只稍微跳开一些,暂停鼓噪而已,后来竟干脆跺了脚也仍在他视线里趴伏不动,肚子大鼓大瘪,鼓着两只圆眼睛瞪着他,仿佛在讥笑他的低能与无奈。
那大机关里有一个相当不小的花园,严格来说不是供游览休憩的花园,而是培植盆花树苗以备办公区摆放和栽种的花圃、花房、苗圃、幼树构成的一个区域,在那美丽而幽静的地方,可以望见不算太远的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及上面的佛香阁、智慧海,还有只呈现出灰色剪影的玉泉山及山上的妙高塔;白天在那地方嬉游时,最令他惊讶的是可以听到从颐和园里传过来的一种由游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混合而成的古怪音响,那模糊一片类似马蜂归巢的声音既遥远又清晰,既微弱而又绝不间断,因而显得神秘空,与那似乎近在眼前俯拾即是却又屡捕不获的草地青蛙一样;多年以后,他悟出那都是人生的象征,至少是他个体生命处境的象征。
他至今感念小哥。使他在那里度过了非同寻常的一个暑假。
3
小哥怎么会当了个售货员呢?
小哥也是蜀香中学的学生,比阿姐、田月明、鞠琴、崩龙珍、西人他们高一班,与田月明的姐姐田霞明同班,那时候父亲偶尔带我们去重庆的厉家班看京剧,像如今被人们视为武生泰斗的厉慧良,那时还是个很年轻的演员,在厉家班里也还挂不到头牌,唱不了压轴或大轴戏,那时候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唱旦角的厉慧敏,她似乎从正工青衣到刀马旦全拿得下来,唱念做打样样俱佳,常常是由她唱压轴或大轴戏,红极一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未能打出四川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员,至今小哥议及这一点,还代她抱不平。
小哥念到高三时恰逢社会巨变,后来又随父母进京,到北京时正规大学已不招生,是根本不招生还是已错过了招生时间,我记不清了。总之,父母和他自己都不愿意在家里闲着,加上时代潮流所推动,他便去报考了华北革命大学,开始父母曾很为他自豪,其程度仅逊于为我们大哥——大哥是解放军的一员,参加了解放广东的战斗,当时在广州;小哥开头也很自豪,但没多久就回来说:原来那并不是什么正规的大学,而是一种对愿意投入革命事业的知识分子开办的短期政治训练班,随着政治理论的传授思想改造的动员和学员们自我投入的进展,大学不断地向国家各个方面输送着人才。那固然是足以引为自豪的一所新型大学,但于小哥却实在是并不合适,比如他所分到的那个班上,30几个人中只有4个人是高中毕业生,其余的或者是念过旧大学的大学生(有的没念完,有的念完了未找到职业),或者是早已从业甚至在其职业范畴内已有所成就的文化人,如话剧导演、电影演员、报馆记者、出版社编辑、画家、诗人、既能口译也能笔译的通外文的人、开过照相馆的摄影师甚至还有一位能“大变活人”的魔术师,等等,小哥同他们混在一起固然大大地展拓了眼界,觉得新奇而有趣,但还没到一年为期的学习结束,就不断有这位去了剧团,不久便排出了话剧雷雨,那位去了电影制片厂,很快便在某部故事片中扮演了农妇还有的去了报社、杂志社,到毕业的时候,凡有专业才能的几乎都被一抢而空,剩下的,便是小哥那样的无一技之长而徒有清白历史的小鬼(那些有专业才能的人历史上大都多少有些个污点),但经受过革大教育的小哥绝对地服从组织分配,于是便被“暂时”地分配到那大机关的合作社中卖货。小哥卖货期间确很安心,他的服务态度足可成为今日各大商场售货员的楷模,不仅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甚而可以隔着柜台同顾客娓娓谈心——只要没有另外的顾客走近。小哥的安心除了他的进步思想而外,我想那出了后门就是的露天剧场,特别是那露天剧场中不时上演京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那分配确是“暂时”的,机关的领导对小哥的情况心中有数,革大分配时一定有过交代——这样纯洁的有革命热情的青年应当再好好培养,因而两年后当正规大学统一招生时,小哥便得到了以“高干”身份报考大学并优先考虑加以录取的资格,当时小哥选择了北京大学的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一放榜,他果然被录取了!
别看小哥当过售货员,论起来,至今他仍是我们家族中学历最硬的一个——尽管他没像阿姐那样念过研究生,但他毕竟上过中国的最高学府啊!
4
他记得那一天,是个星期日,那一天对小哥非常重要,甚而可以说是小哥生命中最辉煌的一天。
那一天一大早他就和爸爸妈妈出了家门,动作总比旁人慢几拍的妈妈那天也居然“笨鸟先飞”般地做好了出远门的种种准备,三个人一起乘有轨电车到了西直门,又从那里转乘郊区公共汽车去到北大。
正是仲春天气,北大的未名湖碧波粼粼,未名塔(实际上是一座古典形状的水塔)那秀丽的身影倒映湖中,迎春花尚未谢尽,榆叶梅正开得烂漫,白丁香紫丁香也竞相怒放,随风飘散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松柏更见青翠,竹丛愈显苍润,更有山坡上自由开放着的二月兰和曼陀罗,加以蜂鸣鸟啭,游丝飞絮,爸爸边走边叹:“真比颐和园昆明湖更有味道!”妈妈平日只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全然陷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阵仗中,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更是满面笑容,眉舒眼开,喃喃地说:“平儿真有福气,在这样的地方读书!”
在临湖轩附近遇上了鞠琴和常延茂,那时候他们已确定了关系但还没有结婚,他们也是为同一目的而来的,鞠琴乐乐呵呵地说:“原来总是我们请小哥看我们的演出,今天倒是他请我们看他的演出了,真好玩!”
眨眼工夫又有一阵自行车铃声,大家扭头一看,是崩龙珍骑着自行车来了,她住得离北大很近,常骑车进来,只见她跳下来,满脸不知是纯粹地高兴还是含有暗中觉得好笑的夸张表情,大声地宣布说:“还不快去看,好大的海报!这回盈平可是梅兰芳的地位!”
“月明怎么还不来?”鞠琴问她,都知道崩龙珍和田月明联系得最密,两人常通电话。
“她么?她怎么舍得牺牲跟西人的幽会!”
都知道西人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一早赶来北京,当晚再返回天津,跟田月明定期演出“鹊桥相会”
“那就把西人也约来一起看她小表哥唱戏嘛!”
崩龙珍望着鞠琴只是笑,又望望常延茂,说:“他们两个可是只喜欢吃西餐的家伙,不像你们,中外古今,兼收并蓄!”
“锡梅怕不会不来啊?”妈妈不由得地说。
沈锡梅是妈妈娘家的亲戚,具体地说,是妈妈堂妹的女儿,原来也在蜀香中学念书,跟小哥同年级不同班,她后来上了林学院,学的园艺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园林局当技术员,节假日有时也到他家即姨妈姨父家去,自然跟鞠琴、崩龙珍什么的都认识,小哥登台献艺,也请了她;小哥恨不得把所有的三亲四友都请到,阿姐在河北不在北京,但他也请了阿姐那时的对象达野,达野在电话里跟他说实在抱歉,他那天自己家里偏有脱不了身的事,祝小哥演出成功!请到沈锡梅时,沈锡梅是答应一定到的,不过那天除了妈妈似乎别的人都难得想起她来。妈妈那句问话只能算是自言自语,没有人接她的话茬。
崩龙珍便领着大家先去看那海报。
多少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大幅的海报,不是贴在告示栏上,而是刷在一座楼侧面的墙壁上。那时候什么大鸣大放、反右斗争都还没有起来,还不兴贴大字报,因而那演出的告示便显得新颖奇特甚而有些触目惊心:
北京大学学生京剧社本星期日上午十点准时在
大礼堂开锣演出精彩京剧折子戏占座从速!
徐明益鲁羽詹德娟何康黄绿青程雄范玉娥
钓金龟拾玉镯除三害
程派名剧:蒋盈平主演
春秋亭詹德娟、范玉娥、黄绿青
大团圆何康、鲁羽、徐明益
常延茂仰头看过后说:“嗬,别看是业余的,生、旦、净、末、丑,角色还挺齐全的!”
鞠琴呵呵呵地只是乐。
崩龙珍便说:“怎么样,蒋盈平是大台柱吧!”
鞠琴便说:“是大台柱,可他不是北大的梅兰芳,他是北大的程砚秋!”
崩龙珍不懂京戏,她说:“反正都一样,也可以说是北大的乌兰诺娃!”那时候苏联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在中国同梅兰芳、齐白石等艺术大师一样,知名度如日中天。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