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蒙面之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何时能生出父亲?——题记
1
他们在山洞发现有人住过的痕迹。波罗举着打火点机,马格看到地上的酒瓶子,罐头盒,草席,口巾。口巾上面印着鲜红的女人唇印。此外没再发现更多东西。他们都只有十五岁,沿平原铁道走了一整天,后来铁路开始进山,出现了第一个隧洞,拦住了他们的脚步。天色已晚,他们像两个野孩子,决定在洞中过夜,明天再试图穿越隧道。但隧洞会一个接一个,他们徒步去八达岭的计划怕是要落空了。隧洞口醒目地标明:隧洞危险,禁止穿越。
他们住在圆明园一带,从小熟悉铁路,穿过圆明园荒凉丛林就到了京张铁路线上。但他们还没坐过火车,没去过远方,火车除了经常在一些路口像渔杆似地拦截他们,似乎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他们在铁道上扔石头,追火车,玩一种危险的穿越城市铁路的游戏,城市铁路是城市的荒野与秘径,是他们神秘的乐园。铁路是他们的梦之地,有时他们一群孩子会沿铁路一直追遂到西直门火车站,这种穿越城市迷宫的游戏玩他们觉得不太过瘾了,即使在火车来临一刻他们危险地飞过铁路也已不觉得刺激。这天,他们采取了更为大胆的行动,不是走向城市,而是走向了陌生的梦一样的原野和远山,并且一直不肯回头。
圆明园后面一个轮椅上的老人告诉他们,这条铁路可以通向八达岭长城。他们经常碰到这个老人,有时帮老人跨过铁路,然后再把老人送回来。手摇轮椅是无法跨越铁路的。他们想去长城,把想法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轻人想飞就飞吧。他们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们为年轻人,受到了鼓舞。老人给了他们名片,说路上有什么问题可以给他打电话,并祝愿他们能够看到詹天佑的铜像。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詹天佑是谁,没太往心里去。许多年后马格回忆起这个老人,他肯定老人是詹天佑的什么人。他记得老人也姓詹。他们从南口回来再没见过这个白发老人。他们在山洞里渡过难忘一夜。洞外星光灿烂,那时他们要是懂星座就好了,能看到很多星座,甚至所有的星座。山里的夜空美极了。波罗打火点烟时,忽然叫了一声:“马格,你看,那是什么?”一个漂亮的化妆盒。马格捡起来,打开,唇膏,眉笔、小镜子以及一张女人惊艳的裸照映入他们的眼帘。女人丽眼朦胧,以一种原始的坐姿,放荡而迷人地坦露出平时女人们的一切。马格还记得就在这那一刻波罗大叫一声,把打火机扔了出去。打火机可不是手电或蜡烛,差点没烧爆了。这下可急坏了他们。他们还没看清女人长得什么模样,光顾看下边了。他们满地找打火机,波罗突然说摸到了一只避孕套,马格不信,波罗扔在了他的脖子上,冰凉冰凉的,他骂波罗。谢天谢地,那次他们总算找到了打火机。他们有事可干了,隔一会就打火看一次女人的玉照,看清了女人的面孔。一年以后波罗说在北京站广场看到了那个女人,与一大群男女在一起,是一个什么鸟电视剧组。波罗的话有时不能信。波罗说,他向女人提起山洞的事,遭了一顿臭骂。
关于女孩,十五岁的波罗已知道的很多,那个山洞之夜,波罗像老手似地谈女孩,谈她们隐秘的器官,她们的液体、需要和叫喊,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他从录像里看来的。他们神魂飘荡,满脑子女人的乳房、臂廓和秘处。他们不太知道月经是怎么回事。波罗的说法是她们想男人的缘故。马格信以真,想象着经血,心花怒放。当黎明的曙色照在山洞他们的身体上,他们几乎同时都在梦遗。他们拥有了那个女人。那是马格第一次拥有一个女人,虽然是在梦中。马格再次出现在城市铁路上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他十七岁了。
他去接波罗,波罗关在了南城。那天一早他就出来,从西直门乘地铁到了北京站,在东便门附近街区没入城市铁路。他还没走过南城铁路,南城铁路让他惊讶,两侧是褴褛低矮的工棚,污水,仓库,城墙遗址,废弃的工厂。这里距午门或长安街的中粮广场不过两三公里,却是另一世界。马格觉得仿佛走在1910年或更早的北京,进入了旧日时光。这是蒙面的城市,荒草丛生,路轨闪烁着过度的光亮,1910年的麻雀在飞翔,阳光不透亮,但清静。
不时有火车从他身边驶过,他停下来,看火车,一些远道进京的乘客出于好奇人伸出袋看他,有人扔给了他一瓶矿泉水,他接住了,是空的。空的他也喝,还有点余根儿,喝完他向天空扔去。铁路穿过难得一见的水上公园,视线变得开阔,风景优美,他看见水上的游艇,林中的海盗船,过山车,能听见了人们整齐的嚎叫。
正午时分,他过了永定门桥,来到南滨河路上。他看到了17路汽车站牌子。上次他去接他在这里下的车,同时看见了这条铁路。波罗这是第二次关在南城,那次他对波罗说,要是他再进去,他要沿这条铁路走到看守所。波罗说如果有下次他站在铁路上等他,他陪他沿铁路走回海淀,他的意思是不会再有下次。
2
马格在看守所见到了波罗。波罗还是老样子,不过剃了头显得很滑稽,有点不伦不类。十五天的拘留,他目光黯淡,甚至可以说有点苍老,而他不过十七岁。他头大,脸不平整,软头发,那年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散场,波罗原来的名字就在班里消失了,都说他像,声音,腔调,从此他原来的名字就消失了。
办妥了必要的手续,马格与波罗走出看守所大门。
天很脏。灰。阳光落不到地面,但仍以一种混合的光感刺痛着眼睛。
像上次一样,他们走进了那家街边酒馆。吃,喝,这毫无疑问。酒馆简陋,昏暗,烟雾腾腾,酒气熏天,所有的面孔都模糊不清,骂声,划拳声,尖叫,哭,混杂不堪,生意不错。酒馆是看守所三产,至少幕后是他们,在这里迎来送往,有的人刚出来,喝高了就又进去了。挺方便的。
酒几乎从人们的眼睛里流出。“怎么样,这次挨打了么?”马格吐了口烟圈儿。“肯定的,那还用说。”波罗转动着酒杯。“记住打你那几个小子了么?”“记住了,不过,都成了朋友。”烟卷扩展到波罗的大脑袋上,像戴了头盔,挺虚拟的。“还有钱吗,要不要我救济你一下?”马格说。“得了,你那两子儿,”波罗说“还是等我救济你吧,我是干什么的。”“你不刚出来么。”马格咳嗽起来,烟吸进了肺里。“你不会抽别瞎抽了,”波罗说,拿下马格的烟。波罗每次抽烟马格都要拿过撮几口,吐几个烟圈儿,他已经能三四个了。“我去看过雁子,”马格说“还行,她没饿着,也没怎么逃学。”“你给她钱了?”“我们几个凑了点儿,不光是我的。”过了会波罗问:“你从铁道来的?”“想不想呆会儿跟我走回去?”“你丫真有病。”
他们碰了一下杯。波罗两眼喝得通红。波罗一直漂在社会上。从南口回来不久他爹妈就白白了,波罗判给了父亲,父亲去了南方,一直没音信。母亲另嫁了他人,就是那个让他父亲戴绿帽子的家伙。妹妹雁子跟着母亲,受到那浑蛋的骚扰,波罗知道了带人到了母亲家,上上下下认真整治了那家伙一顿,主要是下面,踹,踢,打火机点着了那家伙的胸毛,母亲疯了一头撞过来,波罗捆起了母亲,毛巾堵了母亲的嘴,继续整治那个浑蛋。波罗说要不是后来母亲给他跪下,他非彻底废了那浑蛋,让丫让床,让窗户吧。波罗退学以后倒火车票为生,雁子现在跟着他。
雁子有学坏的迹象,波罗有些担忧。“雁子还就听你的,你在学校帮我看着点儿她。”波罗说。“没问题,你放心吧,谁着她我折了他。”“你别,我来,你告我谁就行了。”马格给波罗倒上酒。“你怎么样了?”波罗问。“还那样,没什么结果。”马格说。“你也是,”波罗说“管他是不是你父亲,他不没说不是你父亲吗?没说你先用着他不结了,等你上大学,出了国,管丫谁谁呢。你别不知足了,我要有你的条件,得美死了。你瞧我爹妈,那俩牲口,就知道钱和别人干逼,我都想宰了他们!你丫别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你大爷!你以为他们就是好鸟。”“你管他们呢,碍你事吗?”“我也倒票去吧,”马格笑道“我不信我能被抓着。”“你这可是真话?”波罗晃着大脑袋。“真的,真的。”“得了吧,甭跟我说山了,要不咱俩换,我去你们家?”“行,你去,我同意。”“你丫这人真没劲。”
他们又说笑了一会儿。马格让波罗早点回去,雁子还在家等着呢。马格结了帐,他们坐上公共,回到了海淀。
临别波罗没忘再叮嘱马格一句:
“你丫别胡思乱想了,算我求你了,真的。”
马格点头:“你也当心点儿。”
3
天阴上来,下午四点多跟傍晚似的。马格在332车站取了自行车,慢慢悠悠穿过中关村,进入海淀镇。他在一家国营医疗器械商店门前停下来。过去马格没觉得这家店门脸儿小,现在它显得如此不堪,以致差不多完全淹没在铺天盖地电子商店的招牌中。店里顾客不多,十分冷清,售货员都认识他。
因为希区哥柯克以及柯南的缘故,马格一直对医疗器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没事就到这家店逛逛,什么也不买,就是看,这使他成为这里的常客。他喜欢不锈钢器械那种低调的光泽、它们在货架上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神秘的寂静。这种神秘的寂静从来都暗藏杀机,当然,只有少数人能意识到手术刀或针头的另一种危险,当希区柯克或福尔摩斯凝视一颗细小的针头时,毫无疑问这颗针头就是做案工具。更不用说那些锯。钻。锉刀。导管。电击椅。显示灯。电线插头。德国或日本假肢。轮椅和听诊器就安全吗?有时更值得怀疑。他对医疗器械感兴趣连波罗也不知道,这几乎是他的隐私。他与波罗事实上是完全不同的,唯一相近的是他们对父母的否定。他正在对可疑的父亲进行调查。他想入非非,这家店使他获得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心气氛。常常他在这里枕于对父亲的冥想,以致忘记了时间。
国营商店关门早,五点多就要上门了,有一次商店经理谨慎地来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商店要下班了。“不过,”商店经理赶快说,声音非常小:“我们完全可以等你,你不用着急,我们等着你。”而那时马格枕于一场谋杀之后有关自己非正常死亡的证词:马格,男,17岁,1970年生,身高一米八一,北京人,学生——学生?他是学生吗?看看你,还有一点学生样儿吗?
老师总这样说他。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不像学生,但也不像成年人,他高大,面孔生涩,眼睛迷蒙,额头生着大红粉刺,脸上总像有火光照耀,但眼睛永远属于夜。如果不是那些粉刺,他应该是个挺帅的小伙子,但粉刺改写了他,使他看上去热情、危险而又混乱。
他转过身,看见了经理、收银员、售货员,他们都静静地看着他,铝合金铡窗已经拉上,人们手里拿着包。他要了一支银色不锈钢框架的放大镜,这是他第一次破例在这家店买东西。二十分钟后他愉快地回到家中。
4
星期天还不如平时,家里人都出去了。小阿姨把一杯冰水放在他桌上,他要的。他手持银色框架的放大镜,把父亲和自己的照片摆在一起,感觉的确不同,他为自己的工作具有了专业性质感到十分得意,再没什么能逃得过他的眼睛。他清楚地看到父亲的面孔,所有的毛孔、细微的疤痕、甚至可能的湿度,一切都被放大了,一切都清清楚楚。
父亲身材矮小,结实,花白头发,目光严峻。除了他与父亲身材悬殊,他们在所有细部上也都十分不同,肤色,五官,眼神。当然最显著的还是父亲只到他的肩部。但父亲非常挺拨,自负,样子有点像章太炎。
全家合影照片挂在墙上,现在他把镜框取下来,拿着放大镜在上面移动,照。像父亲一样矮小身材的是他的两个哥哥,马林和马维,还有姐姐马洁,他们与父亲如出一辙,这当然是正常的,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例外,哪怕马洁有点例外,他会重新考虑事情的可能性。但他们无一例外。当然,这还不能就断定了他不是父亲的儿子。一些看上去无关紧的问题也应注意,比如父样子女的出生间隔都是两年左右,但到了他这儿,一下隔了五年,什么原因打破了父样的生育规律,使他与姐姐马洁相差了五年?一场事故?或者一个偶然?或者另有其人?医学上母亲一个人是不可能的,这可以排除掉。那么,如果不是照片上的父亲,究竟是谁呢?母亲和谁,谁和母亲?
母亲——现在他把目光落在母亲身上。
母亲一袭黑衣,苍白的脸,像过逝之人。她应该同父亲站在一起,但没有。母亲长年患病,他依稀记得母亲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医院,那时他还小,人们不让他去见她。后来母亲有一天突然回来了,他被告知不要打扰母亲,不要进入母亲的房间,把母亲说得非常吓人。她回来后一天也不怎么出屋,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怕光,一量她置身于光照之下,她的眼睛就会花花的流水。她的房间挂着厚厚的幕布一样降红色窗帘,有时门打开之际,里面真的会透露某种舞台的效果。晚饭母亲总得见灯光了,这是一件痛苦的事,父亲要求她必须与家人共进晚餐,无数次她要求不再出席晚餐,把饭端到她房间里,都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说这是对她唯一的要求。父亲对晚餐的要求是严格的,有很多规矩,光线要亮,长幼分明,不能吃出声音,要端起碗吃,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母亲餐桌上,吃得很少,眼睛哗哗流水,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着手绢,到母亲离席时手绢每次都水淋淋的。后来总算有了些改进,在马维和马洁的请求下母亲终于获准就餐时可以戴上一副墨镜,这使她看上去像一个盲人。
母亲总是第一个离席,从不看电视。偶尔能听到她房间里很轻的钢琴声,舒曼、柴科夫或拉赫马尼诺夫的。母亲早年在电影剧团工作,后来随父亲调入人大,不久转到北大,一直在图书馆工作,五年前办了病退,这是马格最近的调查所获。
5
对父亲的调查是马格学生生活中最有趣的一件事。他并不急于追求结果,就像并不急于读完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凶杀或悬念小说。他喜欢思考,预测,假设,想象事情种种的可能性。大量的某一类阅读使他把生活看作了一本书,同时也把书当做了生活,调查过程中的蛛丝马迹让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人掌握了生活的全部奥秘。他不是一般人,已经具有了某种眼光,并且正在接近希区柯克或福尔摩斯那种穿透一切的眼光。他从不认为自己有过幼稚无知的时期,他没有真意义上的童年,从他记事起他就认为自己有一双警惕周围世界的眼睛,或者干脆说他天生就是个侦探。他常常在心里暗笑,暗笑那些愚蠢的把他当孩子或仅仅是个高中生的成人世界,他觉得自己已远远超越在他们之上。他们是可怜的,可笑的。他们真的没什么出息。
至于他周围的同学那就更不用说了,他简直无法同他们来往。他们简单幼稚得要命,被可怜的老师和家长操纵,像卡通人一样每天表演的就是学习学习,高考高考,他们都是被输入计算机的人。他们可怜的欢乐无非就是刘德华、郭富城、梅艳芳、巩丽之流,还有就是象他们一样被操做的电子游戏人。当然还有就不能不谈的足球。中国足球已经踢得臭不可闻,而他们居然仍然喜欢足球,甚至喜欢甲a,他们模仿电视画面上的欧洲杯、意大利甲级联赛,假装多狂热似的,吹口哨,打鼓,跺脚,喊他们虚假的名星,小公鸡们喜欢就喜欢了,现在居然连小母鸡似的女生也喜欢阳萎般的足球运动,真是可怜到家了。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马格觉得最难以理喻的就是足球运动,他不理解足球究竟在哪一点上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观众,这种一群疯子为一个飞来飞去的莫须有东西你争我抢、一百分钟也进不去一个球的可笑的运动竟然没一个人站出来指出,这是人类迄今最为弱智的一项运动,而它引起了全世界虚假的热情,也足以说明人可怜到了什么程度。什么马拉多纳,在马格看来就是狗屁,而nba不过就是一群牲口,是马厩,加上上等的饲料。所有集体的成群结伙的乱乱哄哄项目马格都打骨子里反感,更不用说团体操,组!字,过街游行,他都躲得一干二净。好几次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学校动员他做入场式队列旗手,他是区自由游泳纪录创造者,但他都断然抱绝了,甚至不再参加后来的比赛。
他只喜欢一个人,至多两三个人,超过五个人他就觉得难以忍受。他独往独来,除了拿过一次游泳冠军再没于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过。他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以一种冷眼的幻觉般的目光看待周围的老师、同学,男人、女人。他寡言少语,不合群使他获得某种“暗处”的效果,这有利于他用一双侦探的眼睛的观察、推测、假设甚至跟踪。他如此信任别人并非他受到伤害,实在出于某种职业习惯。他对班里的同学十分失望,他们甚至连动机也没有,没有丝毫不同。他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各科老师身上,分析他们每天上课时的表情、举止、着装、语调、偏爱、脸上不易察觉的划痕、肿涨的眼睛,诸如此类,一一记录在案。如果发现有价值的疑点,放学后他会秘密尾随跟踪他们,简单化一下装,把两面穿的夹克翻过来,戴上帽子。每次他变换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帽子,帽子对他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他那一头暴长的粉刺,怎么强调帽子的重要性都不算过分。他认为首当其冲具有犯罪倾向的是数学老师,这一点他受了福尔摩斯的影响。其次是化学老师、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历史或语文老师更多时候是自虐,酗酒,嗜烟如命,他们从不构成真正的危险。校长握有权力,具有天然的犯罪倾向。
他坚持不懈,但最终一无所获。化学老师有一次燎了一块眉毛,他经常做一些实验,有时是危险的实验,但眉毛不过是他老婆虐待他所致。语文老师老张下班经常不直接回家,这本来值得注意,但跟踪的结果十分可笑,老张不过是喜欢一个人到一家小破酒馆吃点儿喝点儿,从不与人交谈,也没有一个可疑的陌生与他打招呼或交换点什么。物理老师也就是吃那点手艺饭,给人修修电视、自行车或煤气灶什么的,挣点小钱,看不出有一点想法。有家室的英语老师看上去风度翩翩,却不曾接触过一个外国人,只不过偷摸和年轻的女音乐教师出去吃过几次饭,在公园抱了一会儿。老校长通常总是走得很晚,竞竞业业,偶尔周末搓宿麻将什么的,输赢不过百十块钱。
没什么,实在没什么,就这样子,没一件看上去可以当作案子的事件或细节供他施展才华。人人都按部就般,过着同样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就像土豆与土豆之间,互相厌烦,又难有区别,种群庞大,却是相互重复的结果。最终,他不得不把怀疑的目光落在父样和自己头上,这并不是他所情愿的。
6
三个星期后波罗打来电话。马格正研究家里那些历史性的照片。他拿起电话:“明天?明天不行,我得进趟城。”“你进城干嘛去?”那头问。“上我姥姥那儿去。”“怎么,你姥姥要给你丫过生日?”马格这才想起明天是自己的生日。“我操,”他用放大镜敲了一下桌子“你不说我还忘了。”“你大爷,你丫的生日,我倒记住了。怎么着明天?”“行,那我下星期再进城吧,几点?”“你早点过来吧。对了,能叫上何萍?雁子想见她。”“我试试吧。”“你别含糊,行不行?”“没问题。”“那我就跟雁子说了。对了,明天余杰他们也来,带来一把电贝司,我们可以插电了,好好玩玩。”“还有谁?人别太多了。”“就余杰和张雷。”
马格挂上电话,继续研究照片。他把箱子底儿相册都翻出来了,放大镜在那些淡棕色的像烫画一样旧照片上移动,民国甚至是晚清的照片,他神情专注,放大镜在历史的迷雾中起到了类似电视画面的效果。他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家族,从气宇轩昂的曾祖、祖父,到父亲,众多的叔伯,母亲家族的人。曾祖曾官至尚书,身着朝服顶戴,个子不高,但气度高蹈,刀刻般不容置疑的眼睛一如现在的父亲,倒是祖父的模样有些不同。祖父已经穿西装了,是那种老式西装,祖父像学者,又像革命党。不过祖父同辈人更多还是长袍马褂,不少仍留着辫子,到父亲这代学生装西装就多起来,不过纵观家族一脉数十人,马格没找到一个身材高大与他特征相似的人,这支持了他对父亲的看法。
母亲家族的人没有意义,但家族之外的人,比如与同学友人的合影说不定能找到蛛丝马迹,但奇怪的是母亲与人合影的照片很少,特别是和男人竟然一张也没找到。马格不相信没那照片,说不定母亲收起来了,藏在她神秘房间的某个角落,不过她的房间可不好进。姥姥家肯定有一些,无论如何得去一趟,这星期不行,下星期也得去。第二章
7
收起照片,马格拨通了何萍的电话。何萍刚进家门,她说她已部分给他做好生日贺卡,一个将让他意想不到的贺卡。她也想着他的生日,他不来电话她也正要找他。马格一直沉溺于家族历史,忘了自己的生日。事实上他也的确没怎么过过生日,去年十六岁生日就是波罗帮他操办的,波罗以成人的礼节送他一把韩国吉他,这花去波罗不少钱。波罗虽然有钱,可钱来得不容易,说不定哪天就得进去些日子。
马格与何萍约好了时间。第二天他与何萍在北大南门见面。
晚上他关在自己房间里读柯南。第二天他到了南门,何萍已扶着车等他。她给了他生日贺卡。贺卡是她早晨才最后完工的,卡上还嵌有无土裁培的兰草和红枫,中间用中英文写着“马格:生日快乐。”非常别致。
何萍与马格同年同月,就差同日了,但她却一直比马格高一年级,现在她是三个月的大学生了。他们都是北大子弟,小学中学一个学校过来的,不过他们真正相识还马格高中以后,在游泳池搭上的。她喜欢游泳,拿过学校的名次,他们曾一同站在学校的领奖台上。当然她比马格差远了,马格初中就是区里游泳的风云人物,后来他退出了。他偶尔还出现在北大的游泳池,有时自己,有时同波罗。波罗当了票贩子以后还常到学校来,提着破把吉他在学校晃悠。他是来找马格的,他们一起去游泳池,没事拨弄吉他,挺扎眼的。波罗那时初学,刚能结会弹两仨合旋,马格有小时的音乐基础,拿过来就能弹两下子,虽然不是那么回事但能弄出曲子来,让波罗羡慕不已。
他们都很注意何萍,谈论她,瞟着湿漉漉她的身体。波罗谈女孩从来都是直截了当,上没上过床之类,不过他谈论何萍不由得发出了赞叹。他不敢上前,怂恿马格,问马格敢不敢请她过来,马格也认为何萍是个出色美人,心里犯怵但嘴上很硬:她不也人吗,有什么不敢的,不就胸脯高点,看我的。他过去了。他也没什么新鲜的,厚着脸皮一声不响坐在了何萍身边,装得挺老练。何萍开始没理他,后来起身,马格叫住了她。像外国电影的某个情节,马格说,他同一个朋友打了赌,赌一次马克西姆餐厅的啤酒,她要是能跟他过去,他就赢了。谁呀,她站着问他。他仍坐着,指了指波罗,说:“你就跟我过去一下,就呆一秒钟,我就算赢定了。他有钱,输得起,我是个穷光蛋,输了就得抢银行去。”“你是不是看外国电影看多了,我核实要不是这么回事怎么办?”“要不是我请你去马克西姆。”他说。她笑:“”你还知道别的地方吗?“”那你说,你点地方。“”你还抢了银行请你的朋友吧。“”我操,你真不给我点面子?“”别拿我打赌“她说,”我不喜欢别人拿我打赌。“她一甩头发走了。
马格碰了一鼻子灰回来。
“去了这么半天,都说什么了。”波罗急切地问,一句一句的问马格与何萍都说了什么,波罗得出让马格哭笑不得的结论:“马格,你丫有戏呀,真的,你绝对有戏,”波罗煞有介事“她能跟你聊半天天说明他不反感你,你们这就算认识了,哥们你机会来了。”
马格说:“你别拿我打镲了,她可是优秀干部。”
“我操,现在还有什么优秀干部,越是干部越有机可趁,哥们儿,都在发情期,谁不动心呀,你就上吧。”
还真是,那以后他们见面就说话了。
8
他们住得很近,只隔了两栋楼,经常见到,其实互相都认识,只是过去从不说话,走了对面低头就过去了。小时候他们还在一个草坪上玩过,甚至一同在小学节日演出时同台演出过。马格不记得这事了,她居然记得。她说他小时候的样子比现在可爱多了,又端正又安静,跟小大人儿似的,现在怎么这样儿了?他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难看。什么呀,她笑,她说她还记得他坐在风琴凳上的样子,打着小领带,琴弹得老出错,可是一点也觉不出来。
“我从来不觉得我有什么缺点。”
“你还挺贫的。”
“也分人。高兴就贫两句。”
“你真的变化太大了,都走样儿了。”
“你的意思我是不是有点像牲口,那种大牲口,马或骡子?”
“我可没这么说!”她捂嘴笑。
后来她老是提起游泳池那天的事:“你逗死我了,一想起我就想笑,你装傻充愣坐在我旁边,好像不认识我似的,张口就撒谎,你要是换个借口我可能还相信,学外国电影学得一点也不像。”
“真的,真的打赌了。”马格一直坚持说打了赌。
一切都进展顺利。他和她走进了电影院,这很关健。马格第二天就把看电影这事告诉了波罗。“行呵,你丫怎么感谢我?”波罗说。
马格假装还挺委屈:“你把我往火坑里推我还感谢你,她老是问马克西姆那件事,问我到底请没请你,我说请了他不相信。”
“那你丫就请我去一次不完了,怎么,你还不该请我呀?”
“我操,”马格吸口凉气“马克西姆,那得多少钱,我请你炸酱面还凑合,马克西姆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这样,”波罗说“你叫上她,就说你请我,我出这笔钱还不成?你把校花都弄到手了,哥们,花点钱值得,你跟她说吧。”
“你钱够吗?”
“你丫就甭管了!”
他们去了马克西姆。那是他们三个第一次在一起吃饭。从崇文门地铁上来,马克西姆到了,马格还找不着北。进门前何萍叫住了他们俩,正儿经八经他们到底来过没,知不知这儿的底细。马格承认没来来,波罗说好像来过一次,现在什么价记不清了,毕竟到了这儿有钱也犯怵。何萍说,那你们就得听我的了,要什么我来点,你们别瞎点,咱们到这儿不是挨宰来了,说得马格心里这受用。
点得精当,恰到好处。要了啤酒、色拉、香肠和冰淇凌,何萍熟悉这儿,在这儿吃过,马格问何萍是不是在这儿吃过,何萍说吃过两回,他们都很惊讶,马格头就有点大。真看不出来,真人不露相呀。波罗也不那么神气十足的大声说话了,他规规矩矩的,尽量找高雅的话题。波罗也不从哪知道点乡村音乐、布鲁斯,何萍说起爱尔兰音乐,波罗就插不上嘴了。马格对流行、摇滚、乡村北欧基本一概不知,他只谈了谈希区柯克和柯南,都没敢提福尔摩斯。
结账费了点周折,名义是马格请客,所以看上去得是马格结的。当然,事先策划好了。波罗从卫生间回来不久,马格说他去买单。事实是波罗结了,马格在卫生间转了圈,没尿多少。这事后来又被何萍拿着当成了马格的笑柄,但当时很顺利,皆大欢喜。何萍当时还装作问马格钱是否还可以,马格哪知道什么价,只说无所谓,没多少钱,这点钱算什么,哪天高兴再来一回,顶多他在抢回银行。何萍抿嘴一笑,当时没说什么。后来他们在中关村一次吃拉面时,何萍揭穿了马克西姆买单的骗局:“你去了趟厕所就结了贴,卫生纸多少钱?我都看见波罗付账了。”马格说了实话,从游泳池开始一五一十彻底交待了。何萍用一袋可的松软膏惩罚了他,让他好好治治脑门上吓人的粉刺。“怎么越来越尖了?真恶心人。”她说。他晃着软膏说:“我这是‘尖锐湿疣’,电线杆子上有的是广告,你买它干嘛。”“真讨厌!”“这玩艺儿是美容的,”马格说“对我根本不起作用,得那什么,你不知道,其实没别的,就是憋的。”
9
还在波罗家门外,马格与何萍就听到里了屋里面喧闹。来了不少人,男男女女,有的人认识何萍马格,有的不认识,波罗一一做了介绍。一只大蛋羔已经上了厅里的桌子。满屋子的烟雾。雁子见到何萍非常热情,过去在学校她常看到何萍,但没说过话,现在她居然到她家来了,她是她的偶像,主要是她的美貌和气质,学习成绩还在其次。她们在一旁说着话,雁子不时看一眼马格,笑,何萍点了一下雁子的脑门儿,她们大笑。
马格送给雁子一支漂亮的签字笔,美国产的,包装精巧别致。雁子说:“我还没送你生日礼物,你倒先送我了。”马格像何萍那样点着着雁子:“明白吗,将来你得到美国去。”雁子说:“知道知道,不就让我好好学习吗,考大学,出国,真没劲,我都听腻了,我刚多大呀。”
波罗系了条围裙,在厨房忙活着,今天他主厨。波罗烧得一手好菜,别看波罗长了个匪徒样儿,实际上心也挺秀气的,而且最主要的是磊落丈义。他们内心深处的友谊从不挂在嘴边上,根本不用说什么,做就行了。
何萍不太适应波罗那些陌生的朋友,他们精瘦,头发很长,盖住了脸,他们的眼神已不是少年人的眼神,直指某种东西,是那种让女孩感到莫名紧张的眼神。他们年纪不大,一脸烟容,笑的时候嘴唇挂着过度的白霜。两个女孩儿长得倒是挺甜的,如果她们不涂紫色口红,不叼着烟的话。她们的狂野刚刚开始,现在更多是做作的,炫耀的,像任何事物的初学者一样。他们吞云吐雾,不时抽阵风,扫弦,电贝司发出变形的狂啸。他们躁动,凶狠,跺脚,两个女孩不时地发出尖叫。马格在厨房同波罗聊着什么,马格让人感到安全。也许是马格体积的缘故,这些小生猛事实上并不对马格构成什么。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能对马格构成影响的,她用不着提醒他少和这些人在一起。他给她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没有一个男孩给过她这种感觉。
一切准备停当。马格的生日party在他一口气吹灭十七支腊烛后,人们齐唱那首俗不可耐的祝你生日快乐。
“完了吗?”一个叫余杰的家伙问,很不耐烦地掠了一下头发。“我说话不好听呵,马格你别在意,这破歌我都听得腻腻的了,听了十来年了,除了爹妈快乐我他妈一点也没感觉快乐过。马格,你每次过生日都快乐吗,你说实话?”
“我很少过生日。”
“你爹妈不给你过生日?也忒牛逼了吧。”
“你丫没喝多吧?”波罗瞪了余杰一眼“还没喝呢。”
余杰梗梗脖子,不说话了。
马格把一杯酒拿起来,递给余杰:“别这么大火气,我觉得这歌不错,就那么回事吧,我喝了。”
他们碰了一下杯,一饮而尽。
“我不是冲你。”余杰说。
“知道知道。”马格说,然后冲着波罗:“开始吧。”
四把吉他,一个电贝司,震耳欲聋。唐朝的国际歌。
都喝了不少。马格自始至终没怎么与何萍讲话,现在他把吉他递给了何萍。何萍抚琴,很轻,雁子也把波罗的琴拿过来,与何萍形影不离。马格与波罗在茶几上喝茶。她们不时停下来说着什么,看上去像亲姐妹。
“我跟何萍说了,让她带带雁子,你放心吧。”马格说。
波罗点头。又倒上酒,与马格干了。
10
阳光。槐树。门口堆着十二月的落叶。
没人扫这些落叶,四合院墙下也堆着落叶。姥姥喜欢落叶。姥姥快九十岁了,风烛残年,头发、牙全掉光了。一场热病把姥姥烧糊涂了,记忆混乱,时空颠倒,说着说着话就糊涂了,居然把马格当成三十年代上海滩一个演员,老朋友似的谈起了那时马格主演的一部电影。马格哭笑不得,矢口否认,姥姥同他争辩起来,说他记忆力怎么变得如此之差,当年他可能喝酒了,怎么说不会喝酒?那年你在我这儿喝得酩酊不醒人事,把桌子都推倒了。
清醒一点儿,姥姥又回到了五十年之后,问马格琴弹得怎样了,马格说早不弹了,改弹吉他了。说起吉他,姥姥的时光又开始倒流,早年她曾弹过夏威夷吉他,新加坡的一个小伙子送给她的——姥姥是上海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一个教会学校,天主教徒,弹了一辈子管风琴。十年浩动之后,天主教界在西单缸瓦市教堂举行第一次大弥撒,姥姥应邀以八十岁高龄重返教堂。姥姥作为音乐界和宗教界名宿,为那次弥撒演奏管风琴。那时马格刚上小学,被母亲带着去了缸瓦市。教堂是一个高大灰色的建筑,他第一次看到了耶稣受难像,十分不解,一个裸体的男人怎么会被绑在一木十字架上?而他并不感到恐惧,他看到了天顶画,祥光照耀,圣母与圣子透视出天堂景象。
姥姥与唱诗班被天光照耀,姥姥枯瘦,满头银发,面对尘封已久的管风琴,发出了第一声琴音之后,整个教堂仿佛开始冉冉升起,姥姥八十高龄的枯小身体居然使尘封了十年之久的风琴发出了如此恢弘、清澈、上升的力量!所有人都是劫后余生,人们久违了的圣音,都朝向天顶,热泪盈眶,母亲泪如雨下,打湿了她的一袭黑衣。母亲皈衣了,就是那次以后,每周必进城去一次教堂,这成为她后来惟一的户外活动。
马格找到照片不多,照片大多都毁于文革。姥姥问他找什么,他只说随便翻翻。姥姥脑子不清楚话还挺多,拄着拐杖孩子似好奇地站在他身后,马格一边应付着姥姥,一边查看着照片。姥姥问到母亲的病好些了没,马格说好些了。马格突然问姥姥,母亲到底得的什么病?姥姥想了半天,说,你妈年轻时就有病,什么病她怎么也想不起来。
马格总算看到一张母亲与别人的合影,人很小,有很多人。马格拿出放大镜照,一点点移动,看到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母亲年轻时真是一个美人儿,何萍就算挺漂亮的,但比起母亲还是差多了。看看她周围的小伙子吧,有两个人他认为可以成为线索,他给姥姥举着放大镜,问姥姥是否认识这两个人,姥姥说看着面熟,但叫不上名字了。马格问了许多问题,姥姥说母亲年轻时追求她的人多了,可是闹出了不少风波。从姥姥意识流似的叙述中,马格进入了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中,好几个人都可列为考虑对象,但他们后来的情况姥姥就全然不知了。他的收获很大,但也越发感到迷惘,无从下手。看来只有考虑母亲的房间了。
11
进母亲房间必须慎之又慎。平时不可能,只有在星期天的时候,母亲去教堂,别人也不家,他才有机会。这天他终于等来了机会,只有小阿姨和马维在,马维在自己房间里看书,一般是不出来的。他悄然潜入了母亲的房间,轻手轻脚,房间很暗,挂降紫色厚窗帘。他打开落地灯,调亮,感觉像来到了舞台后部,一架老式钢琴,一张写字桌,床,两个旧式书架,到处是书,墙上的耶酥受难像,老式留声机,各种版本的圣经,有许多小神秘抽屉的柜子,一切都散发着类似古玩店的气息,这就是母亲每天的世界。第一次进来马格十分紧张,但也很兴奋,只是大略地看了看,什么也没敢动。天知道这里藏有多少秘密,有这样一个世界的确一辈子可以不再面世了。
马格成了母亲房间的常客。也许因为前几次的成功,或许不断对角落的深入,马格无论怎样经心,还是留下了痕迹。结果这天出了问题。母亲这个星期天回来,没出来吃晚饭,小阿姨叫了几次也没叫动,最后父亲同意把饭端了进去,但还是没吃。第二天仍然是这样。马格非常紧张。到第三天晚上,父亲亲自去请。母亲偶然一次不出来吃饭,父亲一般不特别强迫,但连续三天父亲是不能允许的。父亲进去不久就传出了惊心动魄的吵闹声,哭声。人们最怕的就是母亲犯病,她一犯病全家不安,所以平时都小心翼翼。母亲的声音越来越高,开始摔东西了,人们明白了,有人进她屋子翻东西。“你干脆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父亲一脸震怒风似从间冲出来,颤抖着问谁到母亲房间去了。马林说没有,马维、马洁都矢口否认,小阿姨吓得指天发誓,人们从没见过父亲如此震怒混乱的眼睛,似乎只要发现是谁,这个人会被他打入十八层地狱。父亲的目光把所有的人扫了一遍,都说没有,把目光落在了马格身上“是你吗?”
马格不回答。
“说,是不是?!”
“是我。”马格说。
父亲一掌挥过来,马格侧过头去,身子没动,脸上立刻印了五个手印,又是一掌,马格头侧向另一边。
母亲突然出来,披头散发,一头向父亲撞去:
“你打我吧,打我吧,你为什么不杀了我!干嘛要打孩子,你打我吧,你打我的吧!我不活了!”
母亲拼了性命向父亲头上撞,被马维和马林抱住,父亲狼狈地闪开,母亲突然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
马格抱住了母亲,一只手让母亲动弹不得。
“妈,妈!是我去了您的房间,我翻了您的东西,没有别人,我错了,我再不去您的房间了。”
母亲不再挣扎,搂着马格放声大哭,哭声悲恸。
马格看着别处,强忍泪水。马维、马洁、马林都过来劝解母亲。
父亲拂袖回到书房,门摔得山响。
12
一桌的饭菜没人去吃。小阿姨已扶母亲回到房里。马林骂了一句什么去打电话,放下电话后摔门而去。
马维枯坐餐桌旁,喝着一杯饮料,脸上毫无表情。马洁摘了眼镜,用手帕抹着眼睛。马格额上的粉刺浸出了血,他自己不知道,马洁给他一张餐巾纸,让他擦擦脸。脸火火辣辣的疼,马格看到了血。还不错,他没觉得头晕眼花,也就是他能抗得住父亲手掌,父亲数十年清晨的陈氏太极,功力相当深厚,也就是他在气头上,走了气,否则他早找不着北了。他要是运好气出手呢?但也许他就不会出手了。
马维也许不放心父亲,来到父亲书房门口,敲了两下,推门进去了。
马格把纸巾贴在头上,血透过来,纸巾算粘住了。他饿了... -->>
我们何时能生出父亲?——题记
1
他们在山洞发现有人住过的痕迹。波罗举着打火点机,马格看到地上的酒瓶子,罐头盒,草席,口巾。口巾上面印着鲜红的女人唇印。此外没再发现更多东西。他们都只有十五岁,沿平原铁道走了一整天,后来铁路开始进山,出现了第一个隧洞,拦住了他们的脚步。天色已晚,他们像两个野孩子,决定在洞中过夜,明天再试图穿越隧道。但隧洞会一个接一个,他们徒步去八达岭的计划怕是要落空了。隧洞口醒目地标明:隧洞危险,禁止穿越。
他们住在圆明园一带,从小熟悉铁路,穿过圆明园荒凉丛林就到了京张铁路线上。但他们还没坐过火车,没去过远方,火车除了经常在一些路口像渔杆似地拦截他们,似乎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他们在铁道上扔石头,追火车,玩一种危险的穿越城市铁路的游戏,城市铁路是城市的荒野与秘径,是他们神秘的乐园。铁路是他们的梦之地,有时他们一群孩子会沿铁路一直追遂到西直门火车站,这种穿越城市迷宫的游戏玩他们觉得不太过瘾了,即使在火车来临一刻他们危险地飞过铁路也已不觉得刺激。这天,他们采取了更为大胆的行动,不是走向城市,而是走向了陌生的梦一样的原野和远山,并且一直不肯回头。
圆明园后面一个轮椅上的老人告诉他们,这条铁路可以通向八达岭长城。他们经常碰到这个老人,有时帮老人跨过铁路,然后再把老人送回来。手摇轮椅是无法跨越铁路的。他们想去长城,把想法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轻人想飞就飞吧。他们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们为年轻人,受到了鼓舞。老人给了他们名片,说路上有什么问题可以给他打电话,并祝愿他们能够看到詹天佑的铜像。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詹天佑是谁,没太往心里去。许多年后马格回忆起这个老人,他肯定老人是詹天佑的什么人。他记得老人也姓詹。他们从南口回来再没见过这个白发老人。他们在山洞里渡过难忘一夜。洞外星光灿烂,那时他们要是懂星座就好了,能看到很多星座,甚至所有的星座。山里的夜空美极了。波罗打火点烟时,忽然叫了一声:“马格,你看,那是什么?”一个漂亮的化妆盒。马格捡起来,打开,唇膏,眉笔、小镜子以及一张女人惊艳的裸照映入他们的眼帘。女人丽眼朦胧,以一种原始的坐姿,放荡而迷人地坦露出平时女人们的一切。马格还记得就在这那一刻波罗大叫一声,把打火机扔了出去。打火机可不是手电或蜡烛,差点没烧爆了。这下可急坏了他们。他们还没看清女人长得什么模样,光顾看下边了。他们满地找打火机,波罗突然说摸到了一只避孕套,马格不信,波罗扔在了他的脖子上,冰凉冰凉的,他骂波罗。谢天谢地,那次他们总算找到了打火机。他们有事可干了,隔一会就打火看一次女人的玉照,看清了女人的面孔。一年以后波罗说在北京站广场看到了那个女人,与一大群男女在一起,是一个什么鸟电视剧组。波罗的话有时不能信。波罗说,他向女人提起山洞的事,遭了一顿臭骂。
关于女孩,十五岁的波罗已知道的很多,那个山洞之夜,波罗像老手似地谈女孩,谈她们隐秘的器官,她们的液体、需要和叫喊,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他从录像里看来的。他们神魂飘荡,满脑子女人的乳房、臂廓和秘处。他们不太知道月经是怎么回事。波罗的说法是她们想男人的缘故。马格信以真,想象着经血,心花怒放。当黎明的曙色照在山洞他们的身体上,他们几乎同时都在梦遗。他们拥有了那个女人。那是马格第一次拥有一个女人,虽然是在梦中。马格再次出现在城市铁路上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他十七岁了。
他去接波罗,波罗关在了南城。那天一早他就出来,从西直门乘地铁到了北京站,在东便门附近街区没入城市铁路。他还没走过南城铁路,南城铁路让他惊讶,两侧是褴褛低矮的工棚,污水,仓库,城墙遗址,废弃的工厂。这里距午门或长安街的中粮广场不过两三公里,却是另一世界。马格觉得仿佛走在1910年或更早的北京,进入了旧日时光。这是蒙面的城市,荒草丛生,路轨闪烁着过度的光亮,1910年的麻雀在飞翔,阳光不透亮,但清静。
不时有火车从他身边驶过,他停下来,看火车,一些远道进京的乘客出于好奇人伸出袋看他,有人扔给了他一瓶矿泉水,他接住了,是空的。空的他也喝,还有点余根儿,喝完他向天空扔去。铁路穿过难得一见的水上公园,视线变得开阔,风景优美,他看见水上的游艇,林中的海盗船,过山车,能听见了人们整齐的嚎叫。
正午时分,他过了永定门桥,来到南滨河路上。他看到了17路汽车站牌子。上次他去接他在这里下的车,同时看见了这条铁路。波罗这是第二次关在南城,那次他对波罗说,要是他再进去,他要沿这条铁路走到看守所。波罗说如果有下次他站在铁路上等他,他陪他沿铁路走回海淀,他的意思是不会再有下次。
2
马格在看守所见到了波罗。波罗还是老样子,不过剃了头显得很滑稽,有点不伦不类。十五天的拘留,他目光黯淡,甚至可以说有点苍老,而他不过十七岁。他头大,脸不平整,软头发,那年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散场,波罗原来的名字就在班里消失了,都说他像,声音,腔调,从此他原来的名字就消失了。
办妥了必要的手续,马格与波罗走出看守所大门。
天很脏。灰。阳光落不到地面,但仍以一种混合的光感刺痛着眼睛。
像上次一样,他们走进了那家街边酒馆。吃,喝,这毫无疑问。酒馆简陋,昏暗,烟雾腾腾,酒气熏天,所有的面孔都模糊不清,骂声,划拳声,尖叫,哭,混杂不堪,生意不错。酒馆是看守所三产,至少幕后是他们,在这里迎来送往,有的人刚出来,喝高了就又进去了。挺方便的。
酒几乎从人们的眼睛里流出。“怎么样,这次挨打了么?”马格吐了口烟圈儿。“肯定的,那还用说。”波罗转动着酒杯。“记住打你那几个小子了么?”“记住了,不过,都成了朋友。”烟卷扩展到波罗的大脑袋上,像戴了头盔,挺虚拟的。“还有钱吗,要不要我救济你一下?”马格说。“得了,你那两子儿,”波罗说“还是等我救济你吧,我是干什么的。”“你不刚出来么。”马格咳嗽起来,烟吸进了肺里。“你不会抽别瞎抽了,”波罗说,拿下马格的烟。波罗每次抽烟马格都要拿过撮几口,吐几个烟圈儿,他已经能三四个了。“我去看过雁子,”马格说“还行,她没饿着,也没怎么逃学。”“你给她钱了?”“我们几个凑了点儿,不光是我的。”过了会波罗问:“你从铁道来的?”“想不想呆会儿跟我走回去?”“你丫真有病。”
他们碰了一下杯。波罗两眼喝得通红。波罗一直漂在社会上。从南口回来不久他爹妈就白白了,波罗判给了父亲,父亲去了南方,一直没音信。母亲另嫁了他人,就是那个让他父亲戴绿帽子的家伙。妹妹雁子跟着母亲,受到那浑蛋的骚扰,波罗知道了带人到了母亲家,上上下下认真整治了那家伙一顿,主要是下面,踹,踢,打火机点着了那家伙的胸毛,母亲疯了一头撞过来,波罗捆起了母亲,毛巾堵了母亲的嘴,继续整治那个浑蛋。波罗说要不是后来母亲给他跪下,他非彻底废了那浑蛋,让丫让床,让窗户吧。波罗退学以后倒火车票为生,雁子现在跟着他。
雁子有学坏的迹象,波罗有些担忧。“雁子还就听你的,你在学校帮我看着点儿她。”波罗说。“没问题,你放心吧,谁着她我折了他。”“你别,我来,你告我谁就行了。”马格给波罗倒上酒。“你怎么样了?”波罗问。“还那样,没什么结果。”马格说。“你也是,”波罗说“管他是不是你父亲,他不没说不是你父亲吗?没说你先用着他不结了,等你上大学,出了国,管丫谁谁呢。你别不知足了,我要有你的条件,得美死了。你瞧我爹妈,那俩牲口,就知道钱和别人干逼,我都想宰了他们!你丫别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你大爷!你以为他们就是好鸟。”“你管他们呢,碍你事吗?”“我也倒票去吧,”马格笑道“我不信我能被抓着。”“你这可是真话?”波罗晃着大脑袋。“真的,真的。”“得了吧,甭跟我说山了,要不咱俩换,我去你们家?”“行,你去,我同意。”“你丫这人真没劲。”
他们又说笑了一会儿。马格让波罗早点回去,雁子还在家等着呢。马格结了帐,他们坐上公共,回到了海淀。
临别波罗没忘再叮嘱马格一句:
“你丫别胡思乱想了,算我求你了,真的。”
马格点头:“你也当心点儿。”
3
天阴上来,下午四点多跟傍晚似的。马格在332车站取了自行车,慢慢悠悠穿过中关村,进入海淀镇。他在一家国营医疗器械商店门前停下来。过去马格没觉得这家店门脸儿小,现在它显得如此不堪,以致差不多完全淹没在铺天盖地电子商店的招牌中。店里顾客不多,十分冷清,售货员都认识他。
因为希区哥柯克以及柯南的缘故,马格一直对医疗器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没事就到这家店逛逛,什么也不买,就是看,这使他成为这里的常客。他喜欢不锈钢器械那种低调的光泽、它们在货架上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神秘的寂静。这种神秘的寂静从来都暗藏杀机,当然,只有少数人能意识到手术刀或针头的另一种危险,当希区柯克或福尔摩斯凝视一颗细小的针头时,毫无疑问这颗针头就是做案工具。更不用说那些锯。钻。锉刀。导管。电击椅。显示灯。电线插头。德国或日本假肢。轮椅和听诊器就安全吗?有时更值得怀疑。他对医疗器械感兴趣连波罗也不知道,这几乎是他的隐私。他与波罗事实上是完全不同的,唯一相近的是他们对父母的否定。他正在对可疑的父亲进行调查。他想入非非,这家店使他获得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心气氛。常常他在这里枕于对父亲的冥想,以致忘记了时间。
国营商店关门早,五点多就要上门了,有一次商店经理谨慎地来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商店要下班了。“不过,”商店经理赶快说,声音非常小:“我们完全可以等你,你不用着急,我们等着你。”而那时马格枕于一场谋杀之后有关自己非正常死亡的证词:马格,男,17岁,1970年生,身高一米八一,北京人,学生——学生?他是学生吗?看看你,还有一点学生样儿吗?
老师总这样说他。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不像学生,但也不像成年人,他高大,面孔生涩,眼睛迷蒙,额头生着大红粉刺,脸上总像有火光照耀,但眼睛永远属于夜。如果不是那些粉刺,他应该是个挺帅的小伙子,但粉刺改写了他,使他看上去热情、危险而又混乱。
他转过身,看见了经理、收银员、售货员,他们都静静地看着他,铝合金铡窗已经拉上,人们手里拿着包。他要了一支银色不锈钢框架的放大镜,这是他第一次破例在这家店买东西。二十分钟后他愉快地回到家中。
4
星期天还不如平时,家里人都出去了。小阿姨把一杯冰水放在他桌上,他要的。他手持银色框架的放大镜,把父亲和自己的照片摆在一起,感觉的确不同,他为自己的工作具有了专业性质感到十分得意,再没什么能逃得过他的眼睛。他清楚地看到父亲的面孔,所有的毛孔、细微的疤痕、甚至可能的湿度,一切都被放大了,一切都清清楚楚。
父亲身材矮小,结实,花白头发,目光严峻。除了他与父亲身材悬殊,他们在所有细部上也都十分不同,肤色,五官,眼神。当然最显著的还是父亲只到他的肩部。但父亲非常挺拨,自负,样子有点像章太炎。
全家合影照片挂在墙上,现在他把镜框取下来,拿着放大镜在上面移动,照。像父亲一样矮小身材的是他的两个哥哥,马林和马维,还有姐姐马洁,他们与父亲如出一辙,这当然是正常的,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例外,哪怕马洁有点例外,他会重新考虑事情的可能性。但他们无一例外。当然,这还不能就断定了他不是父亲的儿子。一些看上去无关紧的问题也应注意,比如父样子女的出生间隔都是两年左右,但到了他这儿,一下隔了五年,什么原因打破了父样的生育规律,使他与姐姐马洁相差了五年?一场事故?或者一个偶然?或者另有其人?医学上母亲一个人是不可能的,这可以排除掉。那么,如果不是照片上的父亲,究竟是谁呢?母亲和谁,谁和母亲?
母亲——现在他把目光落在母亲身上。
母亲一袭黑衣,苍白的脸,像过逝之人。她应该同父亲站在一起,但没有。母亲长年患病,他依稀记得母亲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医院,那时他还小,人们不让他去见她。后来母亲有一天突然回来了,他被告知不要打扰母亲,不要进入母亲的房间,把母亲说得非常吓人。她回来后一天也不怎么出屋,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怕光,一量她置身于光照之下,她的眼睛就会花花的流水。她的房间挂着厚厚的幕布一样降红色窗帘,有时门打开之际,里面真的会透露某种舞台的效果。晚饭母亲总得见灯光了,这是一件痛苦的事,父亲要求她必须与家人共进晚餐,无数次她要求不再出席晚餐,把饭端到她房间里,都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说这是对她唯一的要求。父亲对晚餐的要求是严格的,有很多规矩,光线要亮,长幼分明,不能吃出声音,要端起碗吃,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母亲餐桌上,吃得很少,眼睛哗哗流水,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着手绢,到母亲离席时手绢每次都水淋淋的。后来总算有了些改进,在马维和马洁的请求下母亲终于获准就餐时可以戴上一副墨镜,这使她看上去像一个盲人。
母亲总是第一个离席,从不看电视。偶尔能听到她房间里很轻的钢琴声,舒曼、柴科夫或拉赫马尼诺夫的。母亲早年在电影剧团工作,后来随父亲调入人大,不久转到北大,一直在图书馆工作,五年前办了病退,这是马格最近的调查所获。
5
对父亲的调查是马格学生生活中最有趣的一件事。他并不急于追求结果,就像并不急于读完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凶杀或悬念小说。他喜欢思考,预测,假设,想象事情种种的可能性。大量的某一类阅读使他把生活看作了一本书,同时也把书当做了生活,调查过程中的蛛丝马迹让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人掌握了生活的全部奥秘。他不是一般人,已经具有了某种眼光,并且正在接近希区柯克或福尔摩斯那种穿透一切的眼光。他从不认为自己有过幼稚无知的时期,他没有真意义上的童年,从他记事起他就认为自己有一双警惕周围世界的眼睛,或者干脆说他天生就是个侦探。他常常在心里暗笑,暗笑那些愚蠢的把他当孩子或仅仅是个高中生的成人世界,他觉得自己已远远超越在他们之上。他们是可怜的,可笑的。他们真的没什么出息。
至于他周围的同学那就更不用说了,他简直无法同他们来往。他们简单幼稚得要命,被可怜的老师和家长操纵,像卡通人一样每天表演的就是学习学习,高考高考,他们都是被输入计算机的人。他们可怜的欢乐无非就是刘德华、郭富城、梅艳芳、巩丽之流,还有就是象他们一样被操做的电子游戏人。当然还有就不能不谈的足球。中国足球已经踢得臭不可闻,而他们居然仍然喜欢足球,甚至喜欢甲a,他们模仿电视画面上的欧洲杯、意大利甲级联赛,假装多狂热似的,吹口哨,打鼓,跺脚,喊他们虚假的名星,小公鸡们喜欢就喜欢了,现在居然连小母鸡似的女生也喜欢阳萎般的足球运动,真是可怜到家了。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马格觉得最难以理喻的就是足球运动,他不理解足球究竟在哪一点上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观众,这种一群疯子为一个飞来飞去的莫须有东西你争我抢、一百分钟也进不去一个球的可笑的运动竟然没一个人站出来指出,这是人类迄今最为弱智的一项运动,而它引起了全世界虚假的热情,也足以说明人可怜到了什么程度。什么马拉多纳,在马格看来就是狗屁,而nba不过就是一群牲口,是马厩,加上上等的饲料。所有集体的成群结伙的乱乱哄哄项目马格都打骨子里反感,更不用说团体操,组!字,过街游行,他都躲得一干二净。好几次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学校动员他做入场式队列旗手,他是区自由游泳纪录创造者,但他都断然抱绝了,甚至不再参加后来的比赛。
他只喜欢一个人,至多两三个人,超过五个人他就觉得难以忍受。他独往独来,除了拿过一次游泳冠军再没于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过。他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以一种冷眼的幻觉般的目光看待周围的老师、同学,男人、女人。他寡言少语,不合群使他获得某种“暗处”的效果,这有利于他用一双侦探的眼睛的观察、推测、假设甚至跟踪。他如此信任别人并非他受到伤害,实在出于某种职业习惯。他对班里的同学十分失望,他们甚至连动机也没有,没有丝毫不同。他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各科老师身上,分析他们每天上课时的表情、举止、着装、语调、偏爱、脸上不易察觉的划痕、肿涨的眼睛,诸如此类,一一记录在案。如果发现有价值的疑点,放学后他会秘密尾随跟踪他们,简单化一下装,把两面穿的夹克翻过来,戴上帽子。每次他变换不同颜色和款式的帽子,帽子对他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他那一头暴长的粉刺,怎么强调帽子的重要性都不算过分。他认为首当其冲具有犯罪倾向的是数学老师,这一点他受了福尔摩斯的影响。其次是化学老师、物理老师和生物老师;历史或语文老师更多时候是自虐,酗酒,嗜烟如命,他们从不构成真正的危险。校长握有权力,具有天然的犯罪倾向。
他坚持不懈,但最终一无所获。化学老师有一次燎了一块眉毛,他经常做一些实验,有时是危险的实验,但眉毛不过是他老婆虐待他所致。语文老师老张下班经常不直接回家,这本来值得注意,但跟踪的结果十分可笑,老张不过是喜欢一个人到一家小破酒馆吃点儿喝点儿,从不与人交谈,也没有一个可疑的陌生与他打招呼或交换点什么。物理老师也就是吃那点手艺饭,给人修修电视、自行车或煤气灶什么的,挣点小钱,看不出有一点想法。有家室的英语老师看上去风度翩翩,却不曾接触过一个外国人,只不过偷摸和年轻的女音乐教师出去吃过几次饭,在公园抱了一会儿。老校长通常总是走得很晚,竞竞业业,偶尔周末搓宿麻将什么的,输赢不过百十块钱。
没什么,实在没什么,就这样子,没一件看上去可以当作案子的事件或细节供他施展才华。人人都按部就般,过着同样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就像土豆与土豆之间,互相厌烦,又难有区别,种群庞大,却是相互重复的结果。最终,他不得不把怀疑的目光落在父样和自己头上,这并不是他所情愿的。
6
三个星期后波罗打来电话。马格正研究家里那些历史性的照片。他拿起电话:“明天?明天不行,我得进趟城。”“你进城干嘛去?”那头问。“上我姥姥那儿去。”“怎么,你姥姥要给你丫过生日?”马格这才想起明天是自己的生日。“我操,”他用放大镜敲了一下桌子“你不说我还忘了。”“你大爷,你丫的生日,我倒记住了。怎么着明天?”“行,那我下星期再进城吧,几点?”“你早点过来吧。对了,能叫上何萍?雁子想见她。”“我试试吧。”“你别含糊,行不行?”“没问题。”“那我就跟雁子说了。对了,明天余杰他们也来,带来一把电贝司,我们可以插电了,好好玩玩。”“还有谁?人别太多了。”“就余杰和张雷。”
马格挂上电话,继续研究照片。他把箱子底儿相册都翻出来了,放大镜在那些淡棕色的像烫画一样旧照片上移动,民国甚至是晚清的照片,他神情专注,放大镜在历史的迷雾中起到了类似电视画面的效果。他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家族,从气宇轩昂的曾祖、祖父,到父亲,众多的叔伯,母亲家族的人。曾祖曾官至尚书,身着朝服顶戴,个子不高,但气度高蹈,刀刻般不容置疑的眼睛一如现在的父亲,倒是祖父的模样有些不同。祖父已经穿西装了,是那种老式西装,祖父像学者,又像革命党。不过祖父同辈人更多还是长袍马褂,不少仍留着辫子,到父亲这代学生装西装就多起来,不过纵观家族一脉数十人,马格没找到一个身材高大与他特征相似的人,这支持了他对父亲的看法。
母亲家族的人没有意义,但家族之外的人,比如与同学友人的合影说不定能找到蛛丝马迹,但奇怪的是母亲与人合影的照片很少,特别是和男人竟然一张也没找到。马格不相信没那照片,说不定母亲收起来了,藏在她神秘房间的某个角落,不过她的房间可不好进。姥姥家肯定有一些,无论如何得去一趟,这星期不行,下星期也得去。第二章
7
收起照片,马格拨通了何萍的电话。何萍刚进家门,她说她已部分给他做好生日贺卡,一个将让他意想不到的贺卡。她也想着他的生日,他不来电话她也正要找他。马格一直沉溺于家族历史,忘了自己的生日。事实上他也的确没怎么过过生日,去年十六岁生日就是波罗帮他操办的,波罗以成人的礼节送他一把韩国吉他,这花去波罗不少钱。波罗虽然有钱,可钱来得不容易,说不定哪天就得进去些日子。
马格与何萍约好了时间。第二天他与何萍在北大南门见面。
晚上他关在自己房间里读柯南。第二天他到了南门,何萍已扶着车等他。她给了他生日贺卡。贺卡是她早晨才最后完工的,卡上还嵌有无土裁培的兰草和红枫,中间用中英文写着“马格:生日快乐。”非常别致。
何萍与马格同年同月,就差同日了,但她却一直比马格高一年级,现在她是三个月的大学生了。他们都是北大子弟,小学中学一个学校过来的,不过他们真正相识还马格高中以后,在游泳池搭上的。她喜欢游泳,拿过学校的名次,他们曾一同站在学校的领奖台上。当然她比马格差远了,马格初中就是区里游泳的风云人物,后来他退出了。他偶尔还出现在北大的游泳池,有时自己,有时同波罗。波罗当了票贩子以后还常到学校来,提着破把吉他在学校晃悠。他是来找马格的,他们一起去游泳池,没事拨弄吉他,挺扎眼的。波罗那时初学,刚能结会弹两仨合旋,马格有小时的音乐基础,拿过来就能弹两下子,虽然不是那么回事但能弄出曲子来,让波罗羡慕不已。
他们都很注意何萍,谈论她,瞟着湿漉漉她的身体。波罗谈女孩从来都是直截了当,上没上过床之类,不过他谈论何萍不由得发出了赞叹。他不敢上前,怂恿马格,问马格敢不敢请她过来,马格也认为何萍是个出色美人,心里犯怵但嘴上很硬:她不也人吗,有什么不敢的,不就胸脯高点,看我的。他过去了。他也没什么新鲜的,厚着脸皮一声不响坐在了何萍身边,装得挺老练。何萍开始没理他,后来起身,马格叫住了她。像外国电影的某个情节,马格说,他同一个朋友打了赌,赌一次马克西姆餐厅的啤酒,她要是能跟他过去,他就赢了。谁呀,她站着问他。他仍坐着,指了指波罗,说:“你就跟我过去一下,就呆一秒钟,我就算赢定了。他有钱,输得起,我是个穷光蛋,输了就得抢银行去。”“你是不是看外国电影看多了,我核实要不是这么回事怎么办?”“要不是我请你去马克西姆。”他说。她笑:“”你还知道别的地方吗?“”那你说,你点地方。“”你还抢了银行请你的朋友吧。“”我操,你真不给我点面子?“”别拿我打赌“她说,”我不喜欢别人拿我打赌。“她一甩头发走了。
马格碰了一鼻子灰回来。
“去了这么半天,都说什么了。”波罗急切地问,一句一句的问马格与何萍都说了什么,波罗得出让马格哭笑不得的结论:“马格,你丫有戏呀,真的,你绝对有戏,”波罗煞有介事“她能跟你聊半天天说明他不反感你,你们这就算认识了,哥们你机会来了。”
马格说:“你别拿我打镲了,她可是优秀干部。”
“我操,现在还有什么优秀干部,越是干部越有机可趁,哥们儿,都在发情期,谁不动心呀,你就上吧。”
还真是,那以后他们见面就说话了。
8
他们住得很近,只隔了两栋楼,经常见到,其实互相都认识,只是过去从不说话,走了对面低头就过去了。小时候他们还在一个草坪上玩过,甚至一同在小学节日演出时同台演出过。马格不记得这事了,她居然记得。她说他小时候的样子比现在可爱多了,又端正又安静,跟小大人儿似的,现在怎么这样儿了?他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难看。什么呀,她笑,她说她还记得他坐在风琴凳上的样子,打着小领带,琴弹得老出错,可是一点也觉不出来。
“我从来不觉得我有什么缺点。”
“你还挺贫的。”
“也分人。高兴就贫两句。”
“你真的变化太大了,都走样儿了。”
“你的意思我是不是有点像牲口,那种大牲口,马或骡子?”
“我可没这么说!”她捂嘴笑。
后来她老是提起游泳池那天的事:“你逗死我了,一想起我就想笑,你装傻充愣坐在我旁边,好像不认识我似的,张口就撒谎,你要是换个借口我可能还相信,学外国电影学得一点也不像。”
“真的,真的打赌了。”马格一直坚持说打了赌。
一切都进展顺利。他和她走进了电影院,这很关健。马格第二天就把看电影这事告诉了波罗。“行呵,你丫怎么感谢我?”波罗说。
马格假装还挺委屈:“你把我往火坑里推我还感谢你,她老是问马克西姆那件事,问我到底请没请你,我说请了他不相信。”
“那你丫就请我去一次不完了,怎么,你还不该请我呀?”
“我操,”马格吸口凉气“马克西姆,那得多少钱,我请你炸酱面还凑合,马克西姆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这样,”波罗说“你叫上她,就说你请我,我出这笔钱还不成?你把校花都弄到手了,哥们,花点钱值得,你跟她说吧。”
“你钱够吗?”
“你丫就甭管了!”
他们去了马克西姆。那是他们三个第一次在一起吃饭。从崇文门地铁上来,马克西姆到了,马格还找不着北。进门前何萍叫住了他们俩,正儿经八经他们到底来过没,知不知这儿的底细。马格承认没来来,波罗说好像来过一次,现在什么价记不清了,毕竟到了这儿有钱也犯怵。何萍说,那你们就得听我的了,要什么我来点,你们别瞎点,咱们到这儿不是挨宰来了,说得马格心里这受用。
点得精当,恰到好处。要了啤酒、色拉、香肠和冰淇凌,何萍熟悉这儿,在这儿吃过,马格问何萍是不是在这儿吃过,何萍说吃过两回,他们都很惊讶,马格头就有点大。真看不出来,真人不露相呀。波罗也不那么神气十足的大声说话了,他规规矩矩的,尽量找高雅的话题。波罗也不从哪知道点乡村音乐、布鲁斯,何萍说起爱尔兰音乐,波罗就插不上嘴了。马格对流行、摇滚、乡村北欧基本一概不知,他只谈了谈希区柯克和柯南,都没敢提福尔摩斯。
结账费了点周折,名义是马格请客,所以看上去得是马格结的。当然,事先策划好了。波罗从卫生间回来不久,马格说他去买单。事实是波罗结了,马格在卫生间转了圈,没尿多少。这事后来又被何萍拿着当成了马格的笑柄,但当时很顺利,皆大欢喜。何萍当时还装作问马格钱是否还可以,马格哪知道什么价,只说无所谓,没多少钱,这点钱算什么,哪天高兴再来一回,顶多他在抢回银行。何萍抿嘴一笑,当时没说什么。后来他们在中关村一次吃拉面时,何萍揭穿了马克西姆买单的骗局:“你去了趟厕所就结了贴,卫生纸多少钱?我都看见波罗付账了。”马格说了实话,从游泳池开始一五一十彻底交待了。何萍用一袋可的松软膏惩罚了他,让他好好治治脑门上吓人的粉刺。“怎么越来越尖了?真恶心人。”她说。他晃着软膏说:“我这是‘尖锐湿疣’,电线杆子上有的是广告,你买它干嘛。”“真讨厌!”“这玩艺儿是美容的,”马格说“对我根本不起作用,得那什么,你不知道,其实没别的,就是憋的。”
9
还在波罗家门外,马格与何萍就听到里了屋里面喧闹。来了不少人,男男女女,有的人认识何萍马格,有的不认识,波罗一一做了介绍。一只大蛋羔已经上了厅里的桌子。满屋子的烟雾。雁子见到何萍非常热情,过去在学校她常看到何萍,但没说过话,现在她居然到她家来了,她是她的偶像,主要是她的美貌和气质,学习成绩还在其次。她们在一旁说着话,雁子不时看一眼马格,笑,何萍点了一下雁子的脑门儿,她们大笑。
马格送给雁子一支漂亮的签字笔,美国产的,包装精巧别致。雁子说:“我还没送你生日礼物,你倒先送我了。”马格像何萍那样点着着雁子:“明白吗,将来你得到美国去。”雁子说:“知道知道,不就让我好好学习吗,考大学,出国,真没劲,我都听腻了,我刚多大呀。”
波罗系了条围裙,在厨房忙活着,今天他主厨。波罗烧得一手好菜,别看波罗长了个匪徒样儿,实际上心也挺秀气的,而且最主要的是磊落丈义。他们内心深处的友谊从不挂在嘴边上,根本不用说什么,做就行了。
何萍不太适应波罗那些陌生的朋友,他们精瘦,头发很长,盖住了脸,他们的眼神已不是少年人的眼神,直指某种东西,是那种让女孩感到莫名紧张的眼神。他们年纪不大,一脸烟容,笑的时候嘴唇挂着过度的白霜。两个女孩儿长得倒是挺甜的,如果她们不涂紫色口红,不叼着烟的话。她们的狂野刚刚开始,现在更多是做作的,炫耀的,像任何事物的初学者一样。他们吞云吐雾,不时抽阵风,扫弦,电贝司发出变形的狂啸。他们躁动,凶狠,跺脚,两个女孩不时地发出尖叫。马格在厨房同波罗聊着什么,马格让人感到安全。也许是马格体积的缘故,这些小生猛事实上并不对马格构成什么。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能对马格构成影响的,她用不着提醒他少和这些人在一起。他给她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没有一个男孩给过她这种感觉。
一切准备停当。马格的生日party在他一口气吹灭十七支腊烛后,人们齐唱那首俗不可耐的祝你生日快乐。
“完了吗?”一个叫余杰的家伙问,很不耐烦地掠了一下头发。“我说话不好听呵,马格你别在意,这破歌我都听得腻腻的了,听了十来年了,除了爹妈快乐我他妈一点也没感觉快乐过。马格,你每次过生日都快乐吗,你说实话?”
“我很少过生日。”
“你爹妈不给你过生日?也忒牛逼了吧。”
“你丫没喝多吧?”波罗瞪了余杰一眼“还没喝呢。”
余杰梗梗脖子,不说话了。
马格把一杯酒拿起来,递给余杰:“别这么大火气,我觉得这歌不错,就那么回事吧,我喝了。”
他们碰了一下杯,一饮而尽。
“我不是冲你。”余杰说。
“知道知道。”马格说,然后冲着波罗:“开始吧。”
四把吉他,一个电贝司,震耳欲聋。唐朝的国际歌。
都喝了不少。马格自始至终没怎么与何萍讲话,现在他把吉他递给了何萍。何萍抚琴,很轻,雁子也把波罗的琴拿过来,与何萍形影不离。马格与波罗在茶几上喝茶。她们不时停下来说着什么,看上去像亲姐妹。
“我跟何萍说了,让她带带雁子,你放心吧。”马格说。
波罗点头。又倒上酒,与马格干了。
10
阳光。槐树。门口堆着十二月的落叶。
没人扫这些落叶,四合院墙下也堆着落叶。姥姥喜欢落叶。姥姥快九十岁了,风烛残年,头发、牙全掉光了。一场热病把姥姥烧糊涂了,记忆混乱,时空颠倒,说着说着话就糊涂了,居然把马格当成三十年代上海滩一个演员,老朋友似的谈起了那时马格主演的一部电影。马格哭笑不得,矢口否认,姥姥同他争辩起来,说他记忆力怎么变得如此之差,当年他可能喝酒了,怎么说不会喝酒?那年你在我这儿喝得酩酊不醒人事,把桌子都推倒了。
清醒一点儿,姥姥又回到了五十年之后,问马格琴弹得怎样了,马格说早不弹了,改弹吉他了。说起吉他,姥姥的时光又开始倒流,早年她曾弹过夏威夷吉他,新加坡的一个小伙子送给她的——姥姥是上海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一个教会学校,天主教徒,弹了一辈子管风琴。十年浩动之后,天主教界在西单缸瓦市教堂举行第一次大弥撒,姥姥应邀以八十岁高龄重返教堂。姥姥作为音乐界和宗教界名宿,为那次弥撒演奏管风琴。那时马格刚上小学,被母亲带着去了缸瓦市。教堂是一个高大灰色的建筑,他第一次看到了耶稣受难像,十分不解,一个裸体的男人怎么会被绑在一木十字架上?而他并不感到恐惧,他看到了天顶画,祥光照耀,圣母与圣子透视出天堂景象。
姥姥与唱诗班被天光照耀,姥姥枯瘦,满头银发,面对尘封已久的管风琴,发出了第一声琴音之后,整个教堂仿佛开始冉冉升起,姥姥八十高龄的枯小身体居然使尘封了十年之久的风琴发出了如此恢弘、清澈、上升的力量!所有人都是劫后余生,人们久违了的圣音,都朝向天顶,热泪盈眶,母亲泪如雨下,打湿了她的一袭黑衣。母亲皈衣了,就是那次以后,每周必进城去一次教堂,这成为她后来惟一的户外活动。
马格找到照片不多,照片大多都毁于文革。姥姥问他找什么,他只说随便翻翻。姥姥脑子不清楚话还挺多,拄着拐杖孩子似好奇地站在他身后,马格一边应付着姥姥,一边查看着照片。姥姥问到母亲的病好些了没,马格说好些了。马格突然问姥姥,母亲到底得的什么病?姥姥想了半天,说,你妈年轻时就有病,什么病她怎么也想不起来。
马格总算看到一张母亲与别人的合影,人很小,有很多人。马格拿出放大镜照,一点点移动,看到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母亲年轻时真是一个美人儿,何萍就算挺漂亮的,但比起母亲还是差多了。看看她周围的小伙子吧,有两个人他认为可以成为线索,他给姥姥举着放大镜,问姥姥是否认识这两个人,姥姥说看着面熟,但叫不上名字了。马格问了许多问题,姥姥说母亲年轻时追求她的人多了,可是闹出了不少风波。从姥姥意识流似的叙述中,马格进入了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中,好几个人都可列为考虑对象,但他们后来的情况姥姥就全然不知了。他的收获很大,但也越发感到迷惘,无从下手。看来只有考虑母亲的房间了。
11
进母亲房间必须慎之又慎。平时不可能,只有在星期天的时候,母亲去教堂,别人也不家,他才有机会。这天他终于等来了机会,只有小阿姨和马维在,马维在自己房间里看书,一般是不出来的。他悄然潜入了母亲的房间,轻手轻脚,房间很暗,挂降紫色厚窗帘。他打开落地灯,调亮,感觉像来到了舞台后部,一架老式钢琴,一张写字桌,床,两个旧式书架,到处是书,墙上的耶酥受难像,老式留声机,各种版本的圣经,有许多小神秘抽屉的柜子,一切都散发着类似古玩店的气息,这就是母亲每天的世界。第一次进来马格十分紧张,但也很兴奋,只是大略地看了看,什么也没敢动。天知道这里藏有多少秘密,有这样一个世界的确一辈子可以不再面世了。
马格成了母亲房间的常客。也许因为前几次的成功,或许不断对角落的深入,马格无论怎样经心,还是留下了痕迹。结果这天出了问题。母亲这个星期天回来,没出来吃晚饭,小阿姨叫了几次也没叫动,最后父亲同意把饭端了进去,但还是没吃。第二天仍然是这样。马格非常紧张。到第三天晚上,父亲亲自去请。母亲偶然一次不出来吃饭,父亲一般不特别强迫,但连续三天父亲是不能允许的。父亲进去不久就传出了惊心动魄的吵闹声,哭声。人们最怕的就是母亲犯病,她一犯病全家不安,所以平时都小心翼翼。母亲的声音越来越高,开始摔东西了,人们明白了,有人进她屋子翻东西。“你干脆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父亲一脸震怒风似从间冲出来,颤抖着问谁到母亲房间去了。马林说没有,马维、马洁都矢口否认,小阿姨吓得指天发誓,人们从没见过父亲如此震怒混乱的眼睛,似乎只要发现是谁,这个人会被他打入十八层地狱。父亲的目光把所有的人扫了一遍,都说没有,把目光落在了马格身上“是你吗?”
马格不回答。
“说,是不是?!”
“是我。”马格说。
父亲一掌挥过来,马格侧过头去,身子没动,脸上立刻印了五个手印,又是一掌,马格头侧向另一边。
母亲突然出来,披头散发,一头向父亲撞去:
“你打我吧,打我吧,你为什么不杀了我!干嘛要打孩子,你打我吧,你打我的吧!我不活了!”
母亲拼了性命向父亲头上撞,被马维和马林抱住,父亲狼狈地闪开,母亲突然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
马格抱住了母亲,一只手让母亲动弹不得。
“妈,妈!是我去了您的房间,我翻了您的东西,没有别人,我错了,我再不去您的房间了。”
母亲不再挣扎,搂着马格放声大哭,哭声悲恸。
马格看着别处,强忍泪水。马维、马洁、马林都过来劝解母亲。
父亲拂袖回到书房,门摔得山响。
12
一桌的饭菜没人去吃。小阿姨已扶母亲回到房里。马林骂了一句什么去打电话,放下电话后摔门而去。
马维枯坐餐桌旁,喝着一杯饮料,脸上毫无表情。马洁摘了眼镜,用手帕抹着眼睛。马格额上的粉刺浸出了血,他自己不知道,马洁给他一张餐巾纸,让他擦擦脸。脸火火辣辣的疼,马格看到了血。还不错,他没觉得头晕眼花,也就是他能抗得住父亲手掌,父亲数十年清晨的陈氏太极,功力相当深厚,也就是他在气头上,走了气,否则他早找不着北了。他要是运好气出手呢?但也许他就不会出手了。
马维也许不放心父亲,来到父亲书房门口,敲了两下,推门进去了。
马格把纸巾贴在头上,血透过来,纸巾算粘住了。他饿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