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重生之金三角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刚的这个说法,让章必然觉得不怎么对劲的同时,又无话可说,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歪理,他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可是,想了半天之后,总觉得就这么回去对那些个将军们不怎么好交待。可是,李刚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得自己回去面对了。
“可是,少爷,我们总得熟悉熟悉吧,照您这么一停,不就什么都没有着落了吗?光是理论上掌握了可没什么用处,我们总得自己动手,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东西吧。”好在,这么多年了,章必然面对李刚的时候可没有当初在金三角的那份拘束了,再说了,也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了,脑子也转得挺快的,很快就想出了这么一个理由,做最后的努力。
李刚被问住了,这确实算是个问题,光是在理论上面掌握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是,这半年多的连续发射,已经达到海华经济所 能承受的极限了。如果,再不歇息歇息,即便是以海华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相比在集中全国力量上面都占有一定优势,现在也经受不起任何折腾了。所以,李刚才作出这个有些不怎么受人待见,不怎么符合海华办事风格的决定。
“这个我知道,不过没办法啊,先将就一下吧。等他们掌握了那些理论之后,我们积攒的力量也差不多了,那时候也不算晚吧。”也许李刚自己都觉得这么说有些不对劲,毕竟其他人不了解李刚,章必然还能不了解?不算金三角的那份,以李刚自己的财力,随便拿出来一点都能够维持海华现在的航天发展一段时间。可是,李刚刚刚努力把自己以及金三角的高层的财产同海华的国家财政慢慢的分离出来,至少不是和以前一样,分不出你我来。为这,李刚不知道花费了多大的工夫才办到的。现在,如果李刚再次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支持一下海华的航天事业,他之前的苦心不都白费了?所以,李刚也不介意耍耍赖,反正在章必然他们面前,李刚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
丙不其然,一到李刚耍赖的时候,章必然他们果然没什么招儿了,无奈的摇摇头,只得接受这个现实,闲聊一会儿之后,就被李刚赶走了。因为,他得考虑怎么安抚还呆在自己家的那些个军方将领呢。所以,这和李刚说话的时候,也就经常说出一些不怎么搭接的话语,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几次下来,李刚有些恼怒了,干脆直接让他走人算了。
和前世一样,邓老在92年的时候,逐渐的放弃了在前台的工作。而随着邓老的逐渐放权,邓老和李刚的私人关系倒是越发的密切了。可是,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逐步上台,海华和华夏的关系却一直维持在了不冷不淡上面。
对这,李刚刚开始的时候还相当的疑惑。毕竟,海华虽然经过国内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政策上面的调整,使得一些个满腔热情, 还没有被铜臭味完全侵蚀,对华夏某些政策不怎么满意的商人,回到或是转到海华进行投资了。可是,海华直接和华夏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依然有着非常深的联系。可以说是,砍断了骨头还连着筋。
而且,海华的金盾可不止是安置退伍军人那么简单,很多是那种有培养前途军方人士。对于他们来说,在华夏只有某些特殊部队能够起到某些人需要的锻炼作用。可是,对于这些有培养前途的人来说,根本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份闲情进入这类部队。于是,海华的金盾也就成为了这些人的一个去处,毕竟金盾在世界各地有着很多能够起到锻炼作用。而这些人在金盾呆了一段时间,再回到华夏的话,和那些只会说空话,‘纸上谈兵’的同事们对比起来,也就有着质的区别。他们的升迁,也就相比其他人快上了一些,而这些人也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势力集团。
本来,这些人由于都有着金盾的经历,再加上他们觉得海华的对外政策趋于强硬,非常符合他们的胃口,所以对海华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有他们的存在,凭借他们日趋强大的影响力,海华和华夏的关系,就算不能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存在,也肯定坏不到哪里去。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一次海华和老美在海湾对峙的时候。对于主要成员都由这些人组成的少壮派来说,海华的表现让他们非常的不爽,觉得和他们印象当中的强硬不相符合。他们可不管如果海华真按他们所设计的那样,会对海华造成多大的影响。真把老美惹急了,海华还能不能存在还是一个问题呢。
经常被这些挂在嘴边的海华,经历那次事件之后,在这些少壮派当中,有着偶像轰然倒塌的感觉。更何况,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这些少壮派也一样。大致说来,也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土生土长’的,一部分就是有过金盾经历的。以前,那些有过金盾经历的,几乎是言必称海华如何如何。让国内派相当的不满,可是又没什么办法,毕竟海华的对外政策确实要比华夏强硬,基本上算是符合他们对华夏的期望。
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就在‘海归派’面前有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了,这样一来,在整个圈子里面,他们的话语权也就低得可怜,郁闷的他们也就连带的把海华恨上了。不过,恨归恨,现在是海归们占据优势,他们也无可奈何,什么都只能忍着。这一切在海湾战争之后也就完全变样了,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国内派就明确表示过反对意见。毕竟,这个计划对海华来说,可不算是什么好消息,真落实了,海华肯定不好受。
可惜,那时候海归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自信满满的颇有些说,海华觉得不会妥协的,肯定会持强硬态度,到时候只要华夏在其中出出力,肯定没有问题。可惜,事情显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虽然,那一次海华和美国确实都闹腾的挺凶的,貌似一句话不对头,两国就会开火似的。可是,在明眼人看来,谁都知道那只是虚张声势,翻不了大气候。可笑的是,各国政要,虽然都知道没什么事情,可是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还非得在各个场合十分卖力的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克制一定要克制。虽然,谁都明白,克制与否和他们的表态根本没有多大的干系。
不过,这搁在华夏,事情就变味了。以前海归们自觉他们要高出一头,有着强大的心里优势。不过,这一次他们自信满满的计划失败了,而且这次海华和老美的协商解决,还给了他们以前顶瞧不起的国内派一个笑话他们的借口。什么玩意儿,以前吹得叮当响,关键时候还不是一样的怂了?这样一来,那些个已经掌握了实权的海归们,对海华虽然谈不上恨之入骨,可是也不和以前一样,处处维护了。
而海华在华夏的助力,最大的就是这些个军方人士,特别是这些个少壮派,官职不高,却握有实权,一般的事情他们都解决了。现在,他们一淡下来,很多人也就开始小敲小打的针对海华在华夏的势力了。而邓老他们这一批和海华关系还可以的老干部也逐渐走入幕后,虽然他们的影响力还在,可是他们不会为了海华这些屁大点事情就站出来干预。他们虽然和海华很多人私人关系不错,可是他们已经退下来了,下一届zf要调整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和华夏自身的稳定相比,和海华那点儿私人情义啥都算不上。
本来,李刚还是对华夏逐渐冷处理和海华的很多合作不是很了解。毕竟,现在海华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这还是海华没怎么挖掘自身潜力的结果,怎么说以华夏现阶段要主抓经济建设的国策来说,保持和海华亲密的关系没有错,反而有着天大的好处。
不过,李刚显然是忘记了,他把海外华商拧成了一股绳,断了不少官员的财路不说,还把不少的官员给拉下了马。从古至今,这官官相护的局面就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些人虽然看着那些个落马的同仁们,当然就有些心寒了。再次面对海外华商的时候,也就多了几分客气,多了几分距离。
这些,海外华商当然心里门儿清。不过,以前关系够硬,还有一些军方实权人物时不时的关照一下,以海华商人为首的华商集团,也不会吃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华商们的日子不怎么好过起来了。这让他们心里很是不好受。毕竟这是在自己的母国。可是,这受到的待遇,和在异国他乡没什么两样,这让他们心里堵得慌。所以,在海华稍微改动了一下政策,呼啦的一下子全都去海华了。
本来,大量海外华商的流失,开始还让很大一部分官员乐和了一下。要知道,对这些人他们可是腻歪透了。不说从这些人手里捞不到多少油水也就罢了,修路铺桥什么的,那质量简直没话可说了,现任的政绩倒是捞足了,后任再想从中捞点汤喝也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问题了,那就是随着华商的投资重心的转移,他们的日子其实也不怎么好过了。
以前,华商的重心在这边的时候,他们虽然油水不多。可是,他们还有老外可以供他们索取,而且那些个外商来华投资的时候,和前世得到的待遇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毕竟,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华夏的时候,在全球华商的努力下,华夏已经不是前世那个极度渴求外资注入的华夏了。再加上,从华商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华夏官员也就只能从这些老外手里加倍获取了。而那些个外商们,为了和先行来到华夏的华商们竞争,也只能从这些方面入手了。这也给了华夏官员一个错觉,那就是老外要比华商们会来事,不拿腔拿调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把这个归类到民族素质问题上了,真不明白,这些个破事怎么还和素质搭上边了。
他们显然不明白今世这些华商和老外的区别,前者虽然说,什么事情都较真,不怎么让步。可是,这毕竟是在自己的母国,再加上华盟的一些约束,他们只是取得了很少的一部分利润,大部分都返回给华夏了。那些个老外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眼中,华夏只是一个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一个庞大的市场,他们来华夏的目的,就算追逐利润,最大限度的利润,至于华夏有什么损失,显然就不在他们的计划当中了。这些,华夏的官员不是不清楚,可是,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现在,华商的重心转移了,那些个外商总算有种熬出头的感觉了。于是,在华夏官员的眼里,原本知情知趣的老外们,似乎也逐渐变得不是那么乖巧了。不但以前的一些个孝敬逐渐减少,而且很快他们就发现,没了海外华商们的搅局,老外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逐渐向李刚所熟知的前世那些个做派靠近的趋势。只不过,和前世不一样的是,华夏的官员已经被海外华商们养刁了胃口,根本就不吃老外这一套。
可惜,形势比人强,老外一向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有着华商的存在,他们只能捡华商吃剩的汤喝喝。不过,即便是这样,加上华夏的一些优惠政策以及华夏低廉的劳动力,他们依然大赚特赚。当然了,他们永远不会知足就是了,对华商手里掌握的各类资源眼红得不行。那时候,正是华夏zf和海外华商的蜜月期,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着。
不过,这些个老外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供他们利用的破绽。那就是,华商们的联合,可以说是断了华夏大部分官员的财路。这个发现让他们兴奋起来了,毕竟利用好这一点,他们不但可以从华夏获取包多的利益,说不定还能够使得华夏官员和华商之间的隔阂扩大,方便他们行事。毕竟,华夏和海外华商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直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他们在华夏的利益想要达到最大化,基本上就是白日做梦。
宝夫不负有心人,华商或者说是李刚的愿望过于美好,在初期华夏迫切需要华商们的投资的时候,华夏不得不忍受下来。而在经济形势稍作好转之后,双方的矛盾虽然还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但也不复当初双方蜜月期的那份默契。再加上,老外们时不时的插上一脚,终于,华商们无奈的淡出华夏,把投资重心移到了海华。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所有华商觉得还有一个退路,那就是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都不弱于华夏的海华存在,他们也不会死死的抱成一团,坚持着一些在老外们看来简直是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大部分人,肯定会在局势还没有达到完全无法调和之前,不再坚持改为迎合以求能够继续在华夏进行他们的投资。
有那么一部分真正的好官,在海外华商们大举撤离的时候,全都是忧心忡忡的。他们十分清楚,这些海外华商和老外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在他们大举撤离,往大的方面说,那都是华夏改革开放的失败。不过,自从邓老退居幕后之后,整个华夏军政两方面的基层,对海华都有些若有若无的排斥。甚至连这一届的高层,也有着这种趋势,如果,他们不是顾忌着邓老他们的感受,甚至会明目张胆的排斥吧。对这,他们当然十分清楚,只不过他们也无能为力,只有留下深深的叹息。
当然,有人失落也就有人高兴。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在他们看了,这些华商简直就是捞钱的绊脚石,如果没有这些华商,他们肯定是钱途无量。要知道,以前有着华盟的干扰,他们也就只能在老外上面敲敲边鼓,毕竟要想华商们无话可说,也只有这些老外还有那么一定实力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了这些惹人厌的华商,他们完全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可惜,很快他们在收钱的同时,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了。以前,他们是大爷,那些个老外在华商的压制下,为了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是孙子。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人压制,有迫切需要老外投资粉饰自己的政绩的华夏官员们,基本上使得双方的位置发生了一个对调。这让习惯了以前高高在上的某些官员们,非常的不习惯。为了让这份不习惯变成习惯,华夏为此付出了93、94年经济缓慢增长的代价。
因为,这次老外们是卯足了劲儿,想要趁这个机会,让他们在华夏获取一定的特权了。为此,他们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做出各种许诺,才把这两年准备到华投资的外商们通通阻拦了下来。虽然说,后来的那些个外商也迫切希望进军华夏市场,也害怕这是先来者的设计,毕竟再拖上一年的话,先来者说不定会获取包大的优势。为此,先来的外商们,为了让后来者放心,互相约定以后在华夏大家占据什么位置,占据多少份额,活脱脱的一种新式瓜分。
这一次,那些个先行到华投资的老外们,算是彻底的豪赌一把了。他们非常的青春,他们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如果成功,就算他们为了让这些后来者心甘情愿,把现行入华投资的... -->>
李刚的这个说法,让章必然觉得不怎么对劲的同时,又无话可说,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歪理,他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可是,想了半天之后,总觉得就这么回去对那些个将军们不怎么好交待。可是,李刚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得自己回去面对了。
“可是,少爷,我们总得熟悉熟悉吧,照您这么一停,不就什么都没有着落了吗?光是理论上掌握了可没什么用处,我们总得自己动手,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东西吧。”好在,这么多年了,章必然面对李刚的时候可没有当初在金三角的那份拘束了,再说了,也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了,脑子也转得挺快的,很快就想出了这么一个理由,做最后的努力。
李刚被问住了,这确实算是个问题,光是在理论上面掌握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是,这半年多的连续发射,已经达到海华经济所 能承受的极限了。如果,再不歇息歇息,即便是以海华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相比在集中全国力量上面都占有一定优势,现在也经受不起任何折腾了。所以,李刚才作出这个有些不怎么受人待见,不怎么符合海华办事风格的决定。
“这个我知道,不过没办法啊,先将就一下吧。等他们掌握了那些理论之后,我们积攒的力量也差不多了,那时候也不算晚吧。”也许李刚自己都觉得这么说有些不对劲,毕竟其他人不了解李刚,章必然还能不了解?不算金三角的那份,以李刚自己的财力,随便拿出来一点都能够维持海华现在的航天发展一段时间。可是,李刚刚刚努力把自己以及金三角的高层的财产同海华的国家财政慢慢的分离出来,至少不是和以前一样,分不出你我来。为这,李刚不知道花费了多大的工夫才办到的。现在,如果李刚再次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支持一下海华的航天事业,他之前的苦心不都白费了?所以,李刚也不介意耍耍赖,反正在章必然他们面前,李刚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
丙不其然,一到李刚耍赖的时候,章必然他们果然没什么招儿了,无奈的摇摇头,只得接受这个现实,闲聊一会儿之后,就被李刚赶走了。因为,他得考虑怎么安抚还呆在自己家的那些个军方将领呢。所以,这和李刚说话的时候,也就经常说出一些不怎么搭接的话语,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几次下来,李刚有些恼怒了,干脆直接让他走人算了。
和前世一样,邓老在92年的时候,逐渐的放弃了在前台的工作。而随着邓老的逐渐放权,邓老和李刚的私人关系倒是越发的密切了。可是,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逐步上台,海华和华夏的关系却一直维持在了不冷不淡上面。
对这,李刚刚开始的时候还相当的疑惑。毕竟,海华虽然经过国内的一系列改革,以及政策上面的调整,使得一些个满腔热情, 还没有被铜臭味完全侵蚀,对华夏某些政策不怎么满意的商人,回到或是转到海华进行投资了。可是,海华直接和华夏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依然有着非常深的联系。可以说是,砍断了骨头还连着筋。
而且,海华的金盾可不止是安置退伍军人那么简单,很多是那种有培养前途军方人士。对于他们来说,在华夏只有某些特殊部队能够起到某些人需要的锻炼作用。可是,对于这些有培养前途的人来说,根本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份闲情进入这类部队。于是,海华的金盾也就成为了这些人的一个去处,毕竟金盾在世界各地有着很多能够起到锻炼作用。而这些人在金盾呆了一段时间,再回到华夏的话,和那些只会说空话,‘纸上谈兵’的同事们对比起来,也就有着质的区别。他们的升迁,也就相比其他人快上了一些,而这些人也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势力集团。
本来,这些人由于都有着金盾的经历,再加上他们觉得海华的对外政策趋于强硬,非常符合他们的胃口,所以对海华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有他们的存在,凭借他们日趋强大的影响力,海华和华夏的关系,就算不能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存在,也肯定坏不到哪里去。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前一次海华和老美在海湾对峙的时候。对于主要成员都由这些人组成的少壮派来说,海华的表现让他们非常的不爽,觉得和他们印象当中的强硬不相符合。他们可不管如果海华真按他们所设计的那样,会对海华造成多大的影响。真把老美惹急了,海华还能不能存在还是一个问题呢。
经常被这些挂在嘴边的海华,经历那次事件之后,在这些少壮派当中,有着偶像轰然倒塌的感觉。更何况,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这些少壮派也一样。大致说来,也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土生土长’的,一部分就是有过金盾经历的。以前,那些有过金盾经历的,几乎是言必称海华如何如何。让国内派相当的不满,可是又没什么办法,毕竟海华的对外政策确实要比华夏强硬,基本上算是符合他们对华夏的期望。
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就在‘海归派’面前有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了,这样一来,在整个圈子里面,他们的话语权也就低得可怜,郁闷的他们也就连带的把海华恨上了。不过,恨归恨,现在是海归们占据优势,他们也无可奈何,什么都只能忍着。这一切在海湾战争之后也就完全变样了,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国内派就明确表示过反对意见。毕竟,这个计划对海华来说,可不算是什么好消息,真落实了,海华肯定不好受。
可惜,那时候海归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自信满满的颇有些说,海华觉得不会妥协的,肯定会持强硬态度,到时候只要华夏在其中出出力,肯定没有问题。可惜,事情显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虽然,那一次海华和美国确实都闹腾的挺凶的,貌似一句话不对头,两国就会开火似的。可是,在明眼人看来,谁都知道那只是虚张声势,翻不了大气候。可笑的是,各国政要,虽然都知道没什么事情,可是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还非得在各个场合十分卖力的呼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克制一定要克制。虽然,谁都明白,克制与否和他们的表态根本没有多大的干系。
不过,这搁在华夏,事情就变味了。以前海归们自觉他们要高出一头,有着强大的心里优势。不过,这一次他们自信满满的计划失败了,而且这次海华和老美的协商解决,还给了他们以前顶瞧不起的国内派一个笑话他们的借口。什么玩意儿,以前吹得叮当响,关键时候还不是一样的怂了?这样一来,那些个已经掌握了实权的海归们,对海华虽然谈不上恨之入骨,可是也不和以前一样,处处维护了。
而海华在华夏的助力,最大的就是这些个军方人士,特别是这些个少壮派,官职不高,却握有实权,一般的事情他们都解决了。现在,他们一淡下来,很多人也就开始小敲小打的针对海华在华夏的势力了。而邓老他们这一批和海华关系还可以的老干部也逐渐走入幕后,虽然他们的影响力还在,可是他们不会为了海华这些屁大点事情就站出来干预。他们虽然和海华很多人私人关系不错,可是他们已经退下来了,下一届zf要调整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和华夏自身的稳定相比,和海华那点儿私人情义啥都算不上。
本来,李刚还是对华夏逐渐冷处理和海华的很多合作不是很了解。毕竟,现在海华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这还是海华没怎么挖掘自身潜力的结果,怎么说以华夏现阶段要主抓经济建设的国策来说,保持和海华亲密的关系没有错,反而有着天大的好处。
不过,李刚显然是忘记了,他把海外华商拧成了一股绳,断了不少官员的财路不说,还把不少的官员给拉下了马。从古至今,这官官相护的局面就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些人虽然看着那些个落马的同仁们,当然就有些心寒了。再次面对海外华商的时候,也就多了几分客气,多了几分距离。
这些,海外华商当然心里门儿清。不过,以前关系够硬,还有一些军方实权人物时不时的关照一下,以海华商人为首的华商集团,也不会吃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华商们的日子不怎么好过起来了。这让他们心里很是不好受。毕竟这是在自己的母国。可是,这受到的待遇,和在异国他乡没什么两样,这让他们心里堵得慌。所以,在海华稍微改动了一下政策,呼啦的一下子全都去海华了。
本来,大量海外华商的流失,开始还让很大一部分官员乐和了一下。要知道,对这些人他们可是腻歪透了。不说从这些人手里捞不到多少油水也就罢了,修路铺桥什么的,那质量简直没话可说了,现任的政绩倒是捞足了,后任再想从中捞点汤喝也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问题了,那就是随着华商的投资重心的转移,他们的日子其实也不怎么好过了。
以前,华商的重心在这边的时候,他们虽然油水不多。可是,他们还有老外可以供他们索取,而且那些个外商来华投资的时候,和前世得到的待遇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毕竟,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华夏的时候,在全球华商的努力下,华夏已经不是前世那个极度渴求外资注入的华夏了。再加上,从华商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华夏官员也就只能从这些老外手里加倍获取了。而那些个外商们,为了和先行来到华夏的华商们竞争,也只能从这些方面入手了。这也给了华夏官员一个错觉,那就是老外要比华商们会来事,不拿腔拿调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把这个归类到民族素质问题上了,真不明白,这些个破事怎么还和素质搭上边了。
他们显然不明白今世这些华商和老外的区别,前者虽然说,什么事情都较真,不怎么让步。可是,这毕竟是在自己的母国,再加上华盟的一些约束,他们只是取得了很少的一部分利润,大部分都返回给华夏了。那些个老外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眼中,华夏只是一个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一个庞大的市场,他们来华夏的目的,就算追逐利润,最大限度的利润,至于华夏有什么损失,显然就不在他们的计划当中了。这些,华夏的官员不是不清楚,可是,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现在,华商的重心转移了,那些个外商总算有种熬出头的感觉了。于是,在华夏官员的眼里,原本知情知趣的老外们,似乎也逐渐变得不是那么乖巧了。不但以前的一些个孝敬逐渐减少,而且很快他们就发现,没了海外华商们的搅局,老外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逐渐向李刚所熟知的前世那些个做派靠近的趋势。只不过,和前世不一样的是,华夏的官员已经被海外华商们养刁了胃口,根本就不吃老外这一套。
可惜,形势比人强,老外一向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有着华商的存在,他们只能捡华商吃剩的汤喝喝。不过,即便是这样,加上华夏的一些优惠政策以及华夏低廉的劳动力,他们依然大赚特赚。当然了,他们永远不会知足就是了,对华商手里掌握的各类资源眼红得不行。那时候,正是华夏zf和海外华商的蜜月期,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着。
不过,这些个老外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供他们利用的破绽。那就是,华商们的联合,可以说是断了华夏大部分官员的财路。这个发现让他们兴奋起来了,毕竟利用好这一点,他们不但可以从华夏获取包多的利益,说不定还能够使得华夏官员和华商之间的隔阂扩大,方便他们行事。毕竟,华夏和海外华商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直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他们在华夏的利益想要达到最大化,基本上就是白日做梦。
宝夫不负有心人,华商或者说是李刚的愿望过于美好,在初期华夏迫切需要华商们的投资的时候,华夏不得不忍受下来。而在经济形势稍作好转之后,双方的矛盾虽然还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但也不复当初双方蜜月期的那份默契。再加上,老外们时不时的插上一脚,终于,华商们无奈的淡出华夏,把投资重心移到了海华。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所有华商觉得还有一个退路,那就是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都不弱于华夏的海华存在,他们也不会死死的抱成一团,坚持着一些在老外们看来简直是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大部分人,肯定会在局势还没有达到完全无法调和之前,不再坚持改为迎合以求能够继续在华夏进行他们的投资。
有那么一部分真正的好官,在海外华商们大举撤离的时候,全都是忧心忡忡的。他们十分清楚,这些海外华商和老外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在他们大举撤离,往大的方面说,那都是华夏改革开放的失败。不过,自从邓老退居幕后之后,整个华夏军政两方面的基层,对海华都有些若有若无的排斥。甚至连这一届的高层,也有着这种趋势,如果,他们不是顾忌着邓老他们的感受,甚至会明目张胆的排斥吧。对这,他们当然十分清楚,只不过他们也无能为力,只有留下深深的叹息。
当然,有人失落也就有人高兴。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在他们看了,这些华商简直就是捞钱的绊脚石,如果没有这些华商,他们肯定是钱途无量。要知道,以前有着华盟的干扰,他们也就只能在老外上面敲敲边鼓,毕竟要想华商们无话可说,也只有这些老外还有那么一定实力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了这些惹人厌的华商,他们完全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
可惜,很快他们在收钱的同时,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了。以前,他们是大爷,那些个老外在华商的压制下,为了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就是孙子。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人压制,有迫切需要老外投资粉饰自己的政绩的华夏官员们,基本上使得双方的位置发生了一个对调。这让习惯了以前高高在上的某些官员们,非常的不习惯。为了让这份不习惯变成习惯,华夏为此付出了93、94年经济缓慢增长的代价。
因为,这次老外们是卯足了劲儿,想要趁这个机会,让他们在华夏获取一定的特权了。为此,他们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做出各种许诺,才把这两年准备到华投资的外商们通通阻拦了下来。虽然说,后来的那些个外商也迫切希望进军华夏市场,也害怕这是先来者的设计,毕竟再拖上一年的话,先来者说不定会获取包大的优势。为此,先来的外商们,为了让后来者放心,互相约定以后在华夏大家占据什么位置,占据多少份额,活脱脱的一种新式瓜分。
这一次,那些个先行到华投资的老外们,算是彻底的豪赌一把了。他们非常的青春,他们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如果成功,就算他们为了让这些后来者心甘情愿,把现行入华投资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