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东雪西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不久,一位友人提起湖甸,他说见到苏州一个摄影师拍的一组湖甸的照片,美到了极致,说就在凤凰。我木然地看着他。身为凤凰人,却连这么一个好景致都不知,甚是惭愧。他说不打紧,没听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吗?
我决心悄悄前往探个究竟。
过了恬庄古街,驱车向东一公里便进入了杏市。杏市这地方原本称“尹墅”以尹姓人家居多,老村委有一棵银杏树,旧时,人们常聚集于此,交流物品,纳凉话闲,聚集的人气多了便也成了市。因为当地话音里的“尹”与“杏”是近音,就索性叫成了“杏市”解放初期这里办起了第一所小学,即现在恬庄小学的前身。
湖甸就在杏市以南约莫一里的地方。
沿着乡间小路慢慢行走,被大片绿色包围着,感觉像是浮在一片清冽的水上,生活在浮躁里的人遇见如此开阔而宁静的视野算是一种奢侈了。只是,我眼前的景象到底还是寻常百姓人家,寻常秧苗垄渠,并未见到那位友人提起的原生态景致,那怕一顶点儿的痕迹也没找到,这不免有些怀疑起自己来。恰逢一位老者经过,问之。老者说这就是湖甸里,不知何故当地人把湖甸说成湖甸里,我问是否有一处完好的自然景观,老者一脸茫然,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我所有寻找的东西为何物,也许他身处这种环境久了压根儿觉察不出何为原生态的景致。我请他带我走走,这位憨厚的老者倒欣然应允。
好景致在哪儿呢?
老者边走边说:湖甸里这个地方四面环水,东西长南北短,呈椭圆形,酷似一张荷叶,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春秋时期此处荒无人烟,吴王夫差在此放鹿,放养的鹿不必担心会跑掉,每年秋天吴王率群前来围猎。前一阵子,这里挖掘出了一块箭状铁器,据说这是当年吴王围猎时的弃物,是真是假尚未考证。很早以前,湖甸里再富的人家也不能盖全瓦房。最多也只能住草脊瓦房,原因是瓦片太沉,生怕荷叶受不住沉下去而坏了风水。出入湖甸里的桥也不可用石板或混凝土建造,而是全部用木板构搭而成,因为桥是荷叶的茎,太重了也会沉下去。湖里四面的河既是湖甸人的母亲河又是湖甸人的护城河,据说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湖甸人把入口的桥拆了,日本人只好隔岸观望,眼看着村子里袅袅升起炊烟,嘴馋而不得入,湖甸人照样悠闲地生活。
最拽是湖甸人,外人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多少吃些苦头。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外乡人摇船至此问路,他问:“嘿,去杏市咋走?”湖甸人答曰:“推梢,再推梢。”半个时辰过去了,外乡人的船却摇回了原地,又见到那个人。他问:“老伯伯,没找到杏市呢。”答曰:“早叫老伯伯就早到了。”弄得外乡人哭笑不得。湖甸人还有习武的传统,解放以前几乎家家都有石锁、石担、石钻等习武器械,连几岁大的孩童都会用石锁翻鳑鮍,掷背虎,海底取宝等动作,因此外人是万万不可招惹湖甸人的。传说施耐庵隐居永庆寺,闲来无事便到湖甸,讨教武式,兴许水浒中的人物有湖甸人的影子呢,这当然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说着说着,我和老者从西沿南面的河泾塘来到了东面。“莫非你要找的是东面的西海湾。”老者嘴里在嘀咕着,我的心却为之一振。
是的,就是在湖甸里的东首,紧挨着河泾塘一大片综横交错的河塘,这里应该是环绕湖甸里河流的出入口,这个景致是随着脚步渐渐移将过来的,像一个背景慢慢呈现出它的全貌。河床很低,河水几乎就在脚下。眼下是一片开阔的长满野生茭白且夹杂一些芦苇的湿地,水生植物长得极其茂盛,绿油油随轻风摇曳。河水清澈见底,鳑鮍鱼、窜条鱼等野鱼在河边悠然地摇着尾,一只只大青壳螺也清晰可见,远处河面上漾过来的波纹一波接着一波消失在河边的植物中,像是被植物吞食了一般。河岸大概因为多少年来水流的缓急而冲积得宽窄不一,形成自然的弯曲,极富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望眼处,大致一百亩光景的河塘上,出现了数道转折,要是有小船划过来,不一会就没有踪影,极像世外桃源,即便想象也是神秘莫测。像一个岛屿的岸上,植物杂乱而茂密,野草丛生,有一棵树被藤蔓缠绕着,高处叶子稀疏,快要窒息的样子。我想这要是在冬天的傍晚,全然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凄美景象。
这里果然是野机勃勃,果然是一幅古老的丝毫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的画面。这就是我要寻找的湖甸呀。老者看了看我发呆的眼神,他说打记忆起这里就是这个样子,这里没有工业,所以百姓也不富足,山河未改面貌依旧啊。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该怎么说呢,工业啊工业,你真的是破坏生态的代名词吗?但愿不是。
然而,这里也许是这一地区的最后一块净土了,该好好保护它,否则,当我们疲惫时再也找不到心灵栖息的地方,那么,我们的灵魂该安放在何处呢?
前不久,一位友人提起湖甸,他说见到苏州一个摄影师拍的一组湖甸的照片,美到了极致,说就在凤凰。我木然地看着他。身为凤凰人,却连这么一个好景致都不知,甚是惭愧。他说不打紧,没听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吗?
我决心悄悄前往探个究竟。
过了恬庄古街,驱车向东一公里便进入了杏市。杏市这地方原本称“尹墅”以尹姓人家居多,老村委有一棵银杏树,旧时,人们常聚集于此,交流物品,纳凉话闲,聚集的人气多了便也成了市。因为当地话音里的“尹”与“杏”是近音,就索性叫成了“杏市”解放初期这里办起了第一所小学,即现在恬庄小学的前身。
湖甸就在杏市以南约莫一里的地方。
沿着乡间小路慢慢行走,被大片绿色包围着,感觉像是浮在一片清冽的水上,生活在浮躁里的人遇见如此开阔而宁静的视野算是一种奢侈了。只是,我眼前的景象到底还是寻常百姓人家,寻常秧苗垄渠,并未见到那位友人提起的原生态景致,那怕一顶点儿的痕迹也没找到,这不免有些怀疑起自己来。恰逢一位老者经过,问之。老者说这就是湖甸里,不知何故当地人把湖甸说成湖甸里,我问是否有一处完好的自然景观,老者一脸茫然,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我所有寻找的东西为何物,也许他身处这种环境久了压根儿觉察不出何为原生态的景致。我请他带我走走,这位憨厚的老者倒欣然应允。
好景致在哪儿呢?
老者边走边说:湖甸里这个地方四面环水,东西长南北短,呈椭圆形,酷似一张荷叶,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春秋时期此处荒无人烟,吴王夫差在此放鹿,放养的鹿不必担心会跑掉,每年秋天吴王率群前来围猎。前一阵子,这里挖掘出了一块箭状铁器,据说这是当年吴王围猎时的弃物,是真是假尚未考证。很早以前,湖甸里再富的人家也不能盖全瓦房。最多也只能住草脊瓦房,原因是瓦片太沉,生怕荷叶受不住沉下去而坏了风水。出入湖甸里的桥也不可用石板或混凝土建造,而是全部用木板构搭而成,因为桥是荷叶的茎,太重了也会沉下去。湖里四面的河既是湖甸人的母亲河又是湖甸人的护城河,据说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湖甸人把入口的桥拆了,日本人只好隔岸观望,眼看着村子里袅袅升起炊烟,嘴馋而不得入,湖甸人照样悠闲地生活。
最拽是湖甸人,外人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多少吃些苦头。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外乡人摇船至此问路,他问:“嘿,去杏市咋走?”湖甸人答曰:“推梢,再推梢。”半个时辰过去了,外乡人的船却摇回了原地,又见到那个人。他问:“老伯伯,没找到杏市呢。”答曰:“早叫老伯伯就早到了。”弄得外乡人哭笑不得。湖甸人还有习武的传统,解放以前几乎家家都有石锁、石担、石钻等习武器械,连几岁大的孩童都会用石锁翻鳑鮍,掷背虎,海底取宝等动作,因此外人是万万不可招惹湖甸人的。传说施耐庵隐居永庆寺,闲来无事便到湖甸,讨教武式,兴许水浒中的人物有湖甸人的影子呢,这当然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说着说着,我和老者从西沿南面的河泾塘来到了东面。“莫非你要找的是东面的西海湾。”老者嘴里在嘀咕着,我的心却为之一振。
是的,就是在湖甸里的东首,紧挨着河泾塘一大片综横交错的河塘,这里应该是环绕湖甸里河流的出入口,这个景致是随着脚步渐渐移将过来的,像一个背景慢慢呈现出它的全貌。河床很低,河水几乎就在脚下。眼下是一片开阔的长满野生茭白且夹杂一些芦苇的湿地,水生植物长得极其茂盛,绿油油随轻风摇曳。河水清澈见底,鳑鮍鱼、窜条鱼等野鱼在河边悠然地摇着尾,一只只大青壳螺也清晰可见,远处河面上漾过来的波纹一波接着一波消失在河边的植物中,像是被植物吞食了一般。河岸大概因为多少年来水流的缓急而冲积得宽窄不一,形成自然的弯曲,极富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望眼处,大致一百亩光景的河塘上,出现了数道转折,要是有小船划过来,不一会就没有踪影,极像世外桃源,即便想象也是神秘莫测。像一个岛屿的岸上,植物杂乱而茂密,野草丛生,有一棵树被藤蔓缠绕着,高处叶子稀疏,快要窒息的样子。我想这要是在冬天的傍晚,全然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凄美景象。
这里果然是野机勃勃,果然是一幅古老的丝毫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的画面。这就是我要寻找的湖甸呀。老者看了看我发呆的眼神,他说打记忆起这里就是这个样子,这里没有工业,所以百姓也不富足,山河未改面貌依旧啊。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该怎么说呢,工业啊工业,你真的是破坏生态的代名词吗?但愿不是。
然而,这里也许是这一地区的最后一块净土了,该好好保护它,否则,当我们疲惫时再也找不到心灵栖息的地方,那么,我们的灵魂该安放在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