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独孤晴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傍晚与儿子去爬山,我们把摩托车丢在山下的路旁,走小路从后山上。一路上,儿子为古老的水利设施——“u”型虹吸管所吸引,说那就是一条龙,非要我陪他在“龙”上面走一走。拗不过他,我让他走在前面,从后面拉着他的小手,顺便拍了一张,回家后发到朋友圈,命名为“世界那么大,带我去看看”
后山的山谷里依山修建了三处水坝,形成了三个梯级人工湖。湖并不大,因为红砂页岩地貌的缘故,水常年呈紫红色,似乎从未曾清澈过。沿途栽了不少紫薇树,此时正是花开时节,花团锦簇在枝头曼舞摇曳,朵朵粉红引来不少知了在树上此起彼伏地叫着。老人们一直管紫薇花叫“饱饭花”可能是因为夏天青黄不接,大家一直吃不饱,等到紫薇花开,正是秋收时节,终于有了饱饭吃。“饱饭花”很接地气的名字,不仅体现了一种物候,更体现了老人们的智慧,也是一个时代渐行渐远的记忆吧。
沿着曲折的陡坡往上爬,到达山顶观景台时已是满头大汗。站在栏边,清风徐来,顿感十分舒爽。极目望去,县城尽收眼底,尧里河在山脚下逶迤而过,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零星散落在红墙黛瓦的民居中。远处是城东,行政中心、锦江大桥清晰可见;脚下是县一中,运动场上,是学生们矫健的身影。儿子一直对火车情有独钟,看着火车从远处开过来,开过火车站,再从山脚下的铁路桥钻进隧道消失了
“爸爸,那是什么呀?”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只见在城东行政中心后约三四里地的上方,有一团白云。那云并不高,也不大,但却在向下弯曲地延伸着,仿佛是龙吸水奇观,但下面分明没有任何水面。我告诉儿子那是在下雨,雨水弯曲是因为在下落的过程中雨滴被风吹斜了。夏天,是阵雨多发的季节,但我却从没见过只有那么小的一团云在下雨。看着太阳在一边挂着,另一边却在下雨,也没有雷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吧。看那雨朝着我们的方向下过来,我拉着儿子躲进了一旁的亭子。坐在亭子里,儿子一边看着亭上的山水画,一边背着唐诗,而我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夏日的雨。
我的故乡坐落在芷江与麻阳的分界线——西晃山的脚下,记忆中的阵雨常常在午后,往往在芷江那边先起了乌云,然后一路压过来,夹杂着狂风,偶尔还有电闪雷鸣。有时雨下得十分紧,但持续时间并不长。雨后的户外,总能感觉到湿热的空气,还弥漫着尘埃的味道。房前屋后,积水在汩汩地流淌,通过沟渠流过田野,汇入小溪流向了远方。这样的雨往往连着有三次,我们俗称“行(hang)雨有三港(次)”经过三次雨水的浇洗,气温降了下来,到了晚上,蚊子很少,蛙声也小,人们又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觉了。
记忆最深刻的要数晒谷子时遇上下雨。老家房子的下方有一块三亩见宽的平地,那是原第二生产队的晒谷坪,秋收时全队的谷子都在这里晒干。阵雨来时,男人们往往还在田野里忙活,家里只有女人、老人和小孩去抢收谷子。这时晒谷坪忙成一团,老人和小孩用撮箕撮,女人们则挑上谷子往家里快跑。但人怎么跑得过雨,于是赶紧把晒垫四角的谷子折向中间,再把晒垫两端对折起来,一上一下的覆盖着中间的谷堆,期望雨能下得小些,时间短些,不至于把已经基本晒干原本计划晚上进仓的谷子打湿。可老天爷并不理会人们的心思,把白晃晃的雨点直往下面倒,打得房屋上的瓦叮叮当当的响,就像谁家往铁盘里丢了很多干黄豆一样清脆。地上的晒垫也发出啪啪的声音,地面上溅起尺来高的雨雾。收谷子的人也浑身湿透,躲在附近人家的屋檐下。女人大声的骂着这鬼天气,责怪老天爷不长眼睛。小孩子不懂事,也跟着附和,甚至说了句脏话。老人听了,使劲扇了一下孩子的屁股,说不准骂天,天听到了会找雷公来劈人的。有时恰好响起一声炸雷,吓得小孩马上躲到母亲的身后去了。这时女人就会说,他爷,娃不懂事,你莫这样吓他,会做恶梦的。
等到风停雨住,太阳又出来了,再打开晒垫,谷子已全部淋透。女人问老人,他爷,这谷子还收不收。老人说,全都湿了,收回去放家里闷着好长谷芽啊。说着拿来木筢子,把谷堆均匀地推散开来,让谷子再次享受阳光的照射。自然,到天黑前,这谷子是晒不干的了,只好等待明天的太阳。晚上,谷子静静地躺在晒谷坪里,看着星光,在清风的吹拂下入梦了。
雨后也常常会出现彩虹,我们当地叫着“杠”挂在东边的山头上。在我年少时,我那出生在西晃山没上过一天学堂的奶奶告诉我,说“杠”的两头连在井里,那是井里的洞神在吐气,两股气连在一起就是洞神在斗法,看见的人就会背时生病。这时,奶奶总会从猪圈边扯来一把稻草,一截一截的掐断,说稻草掐断了“杠”也就会断“杠”断了,洞神伤了元气,看见的人就不会背时。那时,我也会帮忙,一边掐着稻草,一边看着“杠”希望它早点断。渐渐的“杠”终于断了,奶奶也松了一口气,说“杠”都是下雨后出现在东边那座山的上面,以后下了雨自己在屋里坐着,别出门往东边看。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爸爸,我们走吧!”儿子说。回头看时,亭子里其他的人已陆续起身出去,天色渐渐暗了,雨却没有下过来。回到观景台时,那朵下雨的云早就消失了。儿子问那朵云呢,我说那朵云是雨做的,雨下完了,云也就散了。儿子看了看我,又望向远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傍晚与儿子去爬山,我们把摩托车丢在山下的路旁,走小路从后山上。一路上,儿子为古老的水利设施——“u”型虹吸管所吸引,说那就是一条龙,非要我陪他在“龙”上面走一走。拗不过他,我让他走在前面,从后面拉着他的小手,顺便拍了一张,回家后发到朋友圈,命名为“世界那么大,带我去看看”
后山的山谷里依山修建了三处水坝,形成了三个梯级人工湖。湖并不大,因为红砂页岩地貌的缘故,水常年呈紫红色,似乎从未曾清澈过。沿途栽了不少紫薇树,此时正是花开时节,花团锦簇在枝头曼舞摇曳,朵朵粉红引来不少知了在树上此起彼伏地叫着。老人们一直管紫薇花叫“饱饭花”可能是因为夏天青黄不接,大家一直吃不饱,等到紫薇花开,正是秋收时节,终于有了饱饭吃。“饱饭花”很接地气的名字,不仅体现了一种物候,更体现了老人们的智慧,也是一个时代渐行渐远的记忆吧。
沿着曲折的陡坡往上爬,到达山顶观景台时已是满头大汗。站在栏边,清风徐来,顿感十分舒爽。极目望去,县城尽收眼底,尧里河在山脚下逶迤而过,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零星散落在红墙黛瓦的民居中。远处是城东,行政中心、锦江大桥清晰可见;脚下是县一中,运动场上,是学生们矫健的身影。儿子一直对火车情有独钟,看着火车从远处开过来,开过火车站,再从山脚下的铁路桥钻进隧道消失了
“爸爸,那是什么呀?”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只见在城东行政中心后约三四里地的上方,有一团白云。那云并不高,也不大,但却在向下弯曲地延伸着,仿佛是龙吸水奇观,但下面分明没有任何水面。我告诉儿子那是在下雨,雨水弯曲是因为在下落的过程中雨滴被风吹斜了。夏天,是阵雨多发的季节,但我却从没见过只有那么小的一团云在下雨。看着太阳在一边挂着,另一边却在下雨,也没有雷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吧。看那雨朝着我们的方向下过来,我拉着儿子躲进了一旁的亭子。坐在亭子里,儿子一边看着亭上的山水画,一边背着唐诗,而我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夏日的雨。
我的故乡坐落在芷江与麻阳的分界线——西晃山的脚下,记忆中的阵雨常常在午后,往往在芷江那边先起了乌云,然后一路压过来,夹杂着狂风,偶尔还有电闪雷鸣。有时雨下得十分紧,但持续时间并不长。雨后的户外,总能感觉到湿热的空气,还弥漫着尘埃的味道。房前屋后,积水在汩汩地流淌,通过沟渠流过田野,汇入小溪流向了远方。这样的雨往往连着有三次,我们俗称“行(hang)雨有三港(次)”经过三次雨水的浇洗,气温降了下来,到了晚上,蚊子很少,蛙声也小,人们又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觉了。
记忆最深刻的要数晒谷子时遇上下雨。老家房子的下方有一块三亩见宽的平地,那是原第二生产队的晒谷坪,秋收时全队的谷子都在这里晒干。阵雨来时,男人们往往还在田野里忙活,家里只有女人、老人和小孩去抢收谷子。这时晒谷坪忙成一团,老人和小孩用撮箕撮,女人们则挑上谷子往家里快跑。但人怎么跑得过雨,于是赶紧把晒垫四角的谷子折向中间,再把晒垫两端对折起来,一上一下的覆盖着中间的谷堆,期望雨能下得小些,时间短些,不至于把已经基本晒干原本计划晚上进仓的谷子打湿。可老天爷并不理会人们的心思,把白晃晃的雨点直往下面倒,打得房屋上的瓦叮叮当当的响,就像谁家往铁盘里丢了很多干黄豆一样清脆。地上的晒垫也发出啪啪的声音,地面上溅起尺来高的雨雾。收谷子的人也浑身湿透,躲在附近人家的屋檐下。女人大声的骂着这鬼天气,责怪老天爷不长眼睛。小孩子不懂事,也跟着附和,甚至说了句脏话。老人听了,使劲扇了一下孩子的屁股,说不准骂天,天听到了会找雷公来劈人的。有时恰好响起一声炸雷,吓得小孩马上躲到母亲的身后去了。这时女人就会说,他爷,娃不懂事,你莫这样吓他,会做恶梦的。
等到风停雨住,太阳又出来了,再打开晒垫,谷子已全部淋透。女人问老人,他爷,这谷子还收不收。老人说,全都湿了,收回去放家里闷着好长谷芽啊。说着拿来木筢子,把谷堆均匀地推散开来,让谷子再次享受阳光的照射。自然,到天黑前,这谷子是晒不干的了,只好等待明天的太阳。晚上,谷子静静地躺在晒谷坪里,看着星光,在清风的吹拂下入梦了。
雨后也常常会出现彩虹,我们当地叫着“杠”挂在东边的山头上。在我年少时,我那出生在西晃山没上过一天学堂的奶奶告诉我,说“杠”的两头连在井里,那是井里的洞神在吐气,两股气连在一起就是洞神在斗法,看见的人就会背时生病。这时,奶奶总会从猪圈边扯来一把稻草,一截一截的掐断,说稻草掐断了“杠”也就会断“杠”断了,洞神伤了元气,看见的人就不会背时。那时,我也会帮忙,一边掐着稻草,一边看着“杠”希望它早点断。渐渐的“杠”终于断了,奶奶也松了一口气,说“杠”都是下雨后出现在东边那座山的上面,以后下了雨自己在屋里坐着,别出门往东边看。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爸爸,我们走吧!”儿子说。回头看时,亭子里其他的人已陆续起身出去,天色渐渐暗了,雨却没有下过来。回到观景台时,那朵下雨的云早就消失了。儿子问那朵云呢,我说那朵云是雨做的,雨下完了,云也就散了。儿子看了看我,又望向远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