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丁香雨巷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文系普宁职校二期讲座上的演讲稿)
先解释一下,标题中“三读陆游”并不是读了三遍的意思,而是指从三个方面来读。综观陆游一生,主要经历了三件大事:抗金、婚变、受黜,相应地陆游的诗词作品也可分为三大类:愤激的、悲情的、闲适的。笔者也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说。
一、位卑未敢忘忧国——愤激的陆游
陆游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许是命运的刻意安排,陆游个人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联系的比较紧密。女真族的大举南侵,赵宋政权岌岌可危,靖康之难,徽、钦二宗被俘,宋室南逃,宋徽宗的弟弟宋高宗在南京重新建立政权,史称南宋。异族入侵、降战或起是陆游创作大量爱国诗词的时代背景,山河破碎、百姓罹难是他必须面对的事实,力主北伐、收复中原便成了陆游爱国诗篇的主旋律,书愤,示儿便是其这方面的代表作。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以书愤为题的诗有多首,这一首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了。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诗人在诗中叹道:“早岁那知世事艰”其实诗人还在襁褓之中,就随同全家逃避兵乱,辗转迁徙,奔波流离;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积极组织军事反抗侵略,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陆宰每当和来访的朋友聚会谈及当前形势,都会怒发冲冠,拍案痛骂,客人走后,又常常呆呆地掉眼泪。这一幕幕场景和听闻都对陆游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发出“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叹,是针对后面人生体味来说的。陆游家学很好,自己也很发奋努力,但仕途却很不顺畅。1154年,诗人赴临安科考,名列第一,但答卷中恢复中原的言论触忤了秦桧,加之名次又排在秦桧的孙子秦埙前面,复试时秦桧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直到34岁时才到福州宁德县做了一个主簿。然而诗人并不死心,一有机会就上书朝廷,苦谏北伐。可惜北伐失利,宋孝宗不满,把他下放了。1164年,主战派张浚举兵北伐,陆游积极参与谋划,不料又失利了,张浚被罢免,陆游也被扣上了“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撤职。复出后受到抗战派领袖王炎的器重,意气风发,亲临前线,也曾提刀跃马,去奇袭敌人。但好梦不长,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做了一个参议官,离开了前线。为消愁解闷,经常饮酒作诗,同僚笑他颓放,就索性自号“放翁”虽担任过几任地方官,最终还是被罢免了。如果说,金人暴虐、奸臣误国,年轻是只是听说,那么后来坎坷的仕途就让诗人有了真真切切的体味和感受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上句是说张浚的事,当年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下句是说王炎的事,陆游在王炎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是有区别的。
全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虽说世道艰难,人心险恶,但誓死北伐、收复中原的那种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犹然像高山一样屹立胸中,想当年,雪夜里,我们乘着高大的战舰偷袭瓜洲渡口,想当年,寒风中,我们骑着披甲的战马奇袭大散关,那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称心快意!可是,镜中斑白的鬓发告诉我,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也老了,到如今我才发现,一切保家卫国的计划都已落空,把自己比作边塞上的长城是何等的自恋!诸葛亮的出师表写得好呀,那是真正的旷世之作,千百年来谁能比得上他老人家呢?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中间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空度岁月的无奈叹惜。“塞上长城空自许”自怨自艾自怜又自嘲,诗中的“气”极富感染力。
在遭受奸党排挤抗金抱负不得实现时,诗人写了一首题为卜算子咏梅的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梅花素有“花中气节最高坚”之誉,陆游这首咏梅词很见个性,词中梅花孤独幽苦,又有风雨侵袭,但依然傲骨铮铮,高雅如故,冷艳又坚贞。是作者命运的缩影,是作者寂寞愁闷心情的抒发,也是诗人孤芳自赏性格的写照!诗人以梅自喻,宣称即使被碾成粉尘也不改芬芳的品质。
再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收复失地、渴望统一是诗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即使退居乡野,病在床上,也要想着为国效力去“戌轮台”窗外的风吹雨打,诗人也把它想象成沙场杀敌立功的马嘶声、喊杀声。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这种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一旦得不到实现,留给诗人的便是难言的痛苦与落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正是这种心境的流露: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赵宋遗民饱受战患之苦,多么希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失地呀,可是盼了一年又一年,眼泪也流干了,就是不见一兵一卒。可越是盼不到的东西越会让人想念,示儿中,诗人写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一旦死了,原本知道的一切事情都变得无牵无挂了,我惟一感到遗憾的是,在有生之年未能看见祖国统一,如果有一天王朝收复中原的时候,儿子们呀,祭奠我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呀。心情虽悲,但诗的基调是激昂的、愤激的,诗中蕴含了诗人坚信朝廷必定会收复中原的信念。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二、伤心桥下春波绿——悲情的陆游
陆游不光政治上不得志,情感上也很不得意。陆游从小与舅父的女儿唐琬青梅竹马,二十岁时娶进家门,婚后两人情感更加亲密要好。但陆游的母亲硬是插了一脚,... -->>
(本文系普宁职校二期讲座上的演讲稿)
先解释一下,标题中“三读陆游”并不是读了三遍的意思,而是指从三个方面来读。综观陆游一生,主要经历了三件大事:抗金、婚变、受黜,相应地陆游的诗词作品也可分为三大类:愤激的、悲情的、闲适的。笔者也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说。
一、位卑未敢忘忧国——愤激的陆游
陆游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许是命运的刻意安排,陆游个人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联系的比较紧密。女真族的大举南侵,赵宋政权岌岌可危,靖康之难,徽、钦二宗被俘,宋室南逃,宋徽宗的弟弟宋高宗在南京重新建立政权,史称南宋。异族入侵、降战或起是陆游创作大量爱国诗词的时代背景,山河破碎、百姓罹难是他必须面对的事实,力主北伐、收复中原便成了陆游爱国诗篇的主旋律,书愤,示儿便是其这方面的代表作。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以书愤为题的诗有多首,这一首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了。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诗人在诗中叹道:“早岁那知世事艰”其实诗人还在襁褓之中,就随同全家逃避兵乱,辗转迁徙,奔波流离;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积极组织军事反抗侵略,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陆宰每当和来访的朋友聚会谈及当前形势,都会怒发冲冠,拍案痛骂,客人走后,又常常呆呆地掉眼泪。这一幕幕场景和听闻都对陆游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发出“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叹,是针对后面人生体味来说的。陆游家学很好,自己也很发奋努力,但仕途却很不顺畅。1154年,诗人赴临安科考,名列第一,但答卷中恢复中原的言论触忤了秦桧,加之名次又排在秦桧的孙子秦埙前面,复试时秦桧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直到34岁时才到福州宁德县做了一个主簿。然而诗人并不死心,一有机会就上书朝廷,苦谏北伐。可惜北伐失利,宋孝宗不满,把他下放了。1164年,主战派张浚举兵北伐,陆游积极参与谋划,不料又失利了,张浚被罢免,陆游也被扣上了“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撤职。复出后受到抗战派领袖王炎的器重,意气风发,亲临前线,也曾提刀跃马,去奇袭敌人。但好梦不长,不久王炎被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到成都做了一个参议官,离开了前线。为消愁解闷,经常饮酒作诗,同僚笑他颓放,就索性自号“放翁”虽担任过几任地方官,最终还是被罢免了。如果说,金人暴虐、奸臣误国,年轻是只是听说,那么后来坎坷的仕途就让诗人有了真真切切的体味和感受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上句是说张浚的事,当年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下句是说王炎的事,陆游在王炎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是有区别的。
全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虽说世道艰难,人心险恶,但誓死北伐、收复中原的那种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犹然像高山一样屹立胸中,想当年,雪夜里,我们乘着高大的战舰偷袭瓜洲渡口,想当年,寒风中,我们骑着披甲的战马奇袭大散关,那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称心快意!可是,镜中斑白的鬓发告诉我,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也老了,到如今我才发现,一切保家卫国的计划都已落空,把自己比作边塞上的长城是何等的自恋!诸葛亮的出师表写得好呀,那是真正的旷世之作,千百年来谁能比得上他老人家呢?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中间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空度岁月的无奈叹惜。“塞上长城空自许”自怨自艾自怜又自嘲,诗中的“气”极富感染力。
在遭受奸党排挤抗金抱负不得实现时,诗人写了一首题为卜算子咏梅的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梅花素有“花中气节最高坚”之誉,陆游这首咏梅词很见个性,词中梅花孤独幽苦,又有风雨侵袭,但依然傲骨铮铮,高雅如故,冷艳又坚贞。是作者命运的缩影,是作者寂寞愁闷心情的抒发,也是诗人孤芳自赏性格的写照!诗人以梅自喻,宣称即使被碾成粉尘也不改芬芳的品质。
再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收复失地、渴望统一是诗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即使退居乡野,病在床上,也要想着为国效力去“戌轮台”窗外的风吹雨打,诗人也把它想象成沙场杀敌立功的马嘶声、喊杀声。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这种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一旦得不到实现,留给诗人的便是难言的痛苦与落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正是这种心境的流露: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赵宋遗民饱受战患之苦,多么希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来收复失地呀,可是盼了一年又一年,眼泪也流干了,就是不见一兵一卒。可越是盼不到的东西越会让人想念,示儿中,诗人写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一旦死了,原本知道的一切事情都变得无牵无挂了,我惟一感到遗憾的是,在有生之年未能看见祖国统一,如果有一天王朝收复中原的时候,儿子们呀,祭奠我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呀。心情虽悲,但诗的基调是激昂的、愤激的,诗中蕴含了诗人坚信朝廷必定会收复中原的信念。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二、伤心桥下春波绿——悲情的陆游
陆游不光政治上不得志,情感上也很不得意。陆游从小与舅父的女儿唐琬青梅竹马,二十岁时娶进家门,婚后两人情感更加亲密要好。但陆游的母亲硬是插了一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