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大明海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座工棚在年后没几天工夫,就又在岛上的工坊区竖立了起来,工匠们来来往往的搬运着材料,飞快的将工棚搭建起来。
而且于孝天也抛开其他事情,钻到已经建好的工棚里面,指手画脚的指挥着一些工匠,在工棚里面建起了一座长形的炉子,工棚外面则是一些摆放整齐的坩埚,这些坩埚是刚刚从陆上订购来的,尺寸式样也都是于孝天亲自要求的。
另外还有成堆的石英石、硅砂和生石灰,没人知道于孝天这又是要干什么,但是也没人来管他,反正于孝天会的多,肯定不会吃饱了瞎折腾,倒是有人很期待看到于孝天又鼓捣出什么新鲜玩意儿,让他们开开眼。
于孝天虽然年前大婚之后,忙于过节的事情,但是却也没有把他想要造玻璃镜的事情给放下,想做玻璃镜,就要先有玻璃才行,回来之后他就着手开始准备了起来,让人准备材料,在新划定出来的工坊区之中给他建起一栋大工棚,并且画了一个炉子的草图。
同时他还让茂盛源通过关系,找到陆上的工匠定做了一批今后用来烧制玻璃的坩埚,这种坩埚和熔铁水的坩埚不同,是封口的,放置炉中的灰落入坩埚之中,影响到玻璃的成色。
以前于孝天被大学开除之后,曾经为了生计,干过不少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在一家小玻璃厂给人打工。
那个小玻璃厂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于孝天一看就明白了玻璃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原料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
烧制玻璃其实原料很简单,不过就是一些石英砂、生石灰、纯碱,先对原料充分碾碎再分别煅烧之后,放入坩埚之中盖上盖子开始入窑混合煅烧,然后生成玻璃液,再对其进行脱色处理,就可以得到玻璃液,用玻璃液就可以制成各种玻璃制品。
当初他打工的那家小玻璃厂,工艺技术都比较落后,生产的玻璃器皿也不是很好,但是这也正好比较适合在这个时代使用,让于孝天意外的学到了一门手艺。
所以他也不耽误时间,抽出空便开始着手干了起来,工棚和玻璃炉一起开建,这么一来工程进度就快了很多,加上提前进料和定制坩埚,等工棚到位之后,就可以开始干了。
烧制玻璃的玻璃窑,于孝天比葫芦画瓢,根据后世学到的一些东西,再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进行了修改,然后土法上马,倒是没有费太多的事,就建起了一座土造的烧制玻璃液的玻璃窑。
而原料方面就很容易解决了,南日岛本身就有石灰石,让人采下来之后煅烧成生石灰,然后用水将其熟化,晾干碾碎过筛待用。
石英石陆上很多地方就有,不值钱,稍微花点钱就可以买来,石英石让人破碎之后,拈碎成沙,就成了石英砂,过筛之后,选出精细的石英砂,用清水洗一下晒干就可以使用,甚至连南日岛上这段时间也发现了石英石,以后连去陆上买的钱和事件都可以省了,直接就可以就地取材。
其它的都好说,但是眼下他最缺的就只剩下了纯碱的问题,以于孝天的水平和现在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孝天于是便根据所知,决定采用草木灰来替代纯碱。
草木灰之中富含大量碳酸钾,碳酸钾就是纯碱,西方在烧制玻璃的时候,早期几百年都没有纯碱使用,也是使用草木灰替代,所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草木灰的获取,就更不用发愁了,岛上本来就杂草丛生,有的是草木灰用,可是于孝天觉得还是用海藻烧制的草木灰含碱量更大,质量也更好一些,故此让一些移民或者岛上渔民家属出工,他们海狼出钱,去海边捞取大量的海藻,堆放在海边晒干,然后点燃烧成草木灰,运到新建的玻璃场代用。
如此一来各种事情就基本上迎刃而解,只待于孝天点火准备烧制玻璃了。
正月刚过,于孝天的玻璃场就彻底建好了,另外他还购入了几船煤作为燃料使用,福建本来就不是缺煤的地方,南方刚好也只有福建有煤,集中在龙岩一带,明代时候已经开始大量开采了,所以采购一些煤也不是难事。
干这些事情的时候,于孝天没有对任何人详细说明他要做什么,只是告诉手下,按照他的要求准备就可以了,到时候会给他们惊喜的。
所以到他给玻璃炉点火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只是一众工匠,傻乎乎的看着于孝天指挥他们忙活。
炉子点燃之后,先烧了两天,将炉子彻底烘干,另外炉温也提高起来,于孝天这才开始将石英砂和石灰装入坩埚送入炉中煅烧。
本来于孝天胸有成竹,觉得问题不大,可是偏偏在刚开始煅烧原料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刚把一些坩... -->>
一座工棚在年后没几天工夫,就又在岛上的工坊区竖立了起来,工匠们来来往往的搬运着材料,飞快的将工棚搭建起来。
而且于孝天也抛开其他事情,钻到已经建好的工棚里面,指手画脚的指挥着一些工匠,在工棚里面建起了一座长形的炉子,工棚外面则是一些摆放整齐的坩埚,这些坩埚是刚刚从陆上订购来的,尺寸式样也都是于孝天亲自要求的。
另外还有成堆的石英石、硅砂和生石灰,没人知道于孝天这又是要干什么,但是也没人来管他,反正于孝天会的多,肯定不会吃饱了瞎折腾,倒是有人很期待看到于孝天又鼓捣出什么新鲜玩意儿,让他们开开眼。
于孝天虽然年前大婚之后,忙于过节的事情,但是却也没有把他想要造玻璃镜的事情给放下,想做玻璃镜,就要先有玻璃才行,回来之后他就着手开始准备了起来,让人准备材料,在新划定出来的工坊区之中给他建起一栋大工棚,并且画了一个炉子的草图。
同时他还让茂盛源通过关系,找到陆上的工匠定做了一批今后用来烧制玻璃的坩埚,这种坩埚和熔铁水的坩埚不同,是封口的,放置炉中的灰落入坩埚之中,影响到玻璃的成色。
以前于孝天被大学开除之后,曾经为了生计,干过不少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在一家小玻璃厂给人打工。
那个小玻璃厂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于孝天一看就明白了玻璃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原料方面也不是什么问题。
烧制玻璃其实原料很简单,不过就是一些石英砂、生石灰、纯碱,先对原料充分碾碎再分别煅烧之后,放入坩埚之中盖上盖子开始入窑混合煅烧,然后生成玻璃液,再对其进行脱色处理,就可以得到玻璃液,用玻璃液就可以制成各种玻璃制品。
当初他打工的那家小玻璃厂,工艺技术都比较落后,生产的玻璃器皿也不是很好,但是这也正好比较适合在这个时代使用,让于孝天意外的学到了一门手艺。
所以他也不耽误时间,抽出空便开始着手干了起来,工棚和玻璃炉一起开建,这么一来工程进度就快了很多,加上提前进料和定制坩埚,等工棚到位之后,就可以开始干了。
烧制玻璃的玻璃窑,于孝天比葫芦画瓢,根据后世学到的一些东西,再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进行了修改,然后土法上马,倒是没有费太多的事,就建起了一座土造的烧制玻璃液的玻璃窑。
而原料方面就很容易解决了,南日岛本身就有石灰石,让人采下来之后煅烧成生石灰,然后用水将其熟化,晾干碾碎过筛待用。
石英石陆上很多地方就有,不值钱,稍微花点钱就可以买来,石英石让人破碎之后,拈碎成沙,就成了石英砂,过筛之后,选出精细的石英砂,用清水洗一下晒干就可以使用,甚至连南日岛上这段时间也发现了石英石,以后连去陆上买的钱和事件都可以省了,直接就可以就地取材。
其它的都好说,但是眼下他最缺的就只剩下了纯碱的问题,以于孝天的水平和现在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孝天于是便根据所知,决定采用草木灰来替代纯碱。
草木灰之中富含大量碳酸钾,碳酸钾就是纯碱,西方在烧制玻璃的时候,早期几百年都没有纯碱使用,也是使用草木灰替代,所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草木灰的获取,就更不用发愁了,岛上本来就杂草丛生,有的是草木灰用,可是于孝天觉得还是用海藻烧制的草木灰含碱量更大,质量也更好一些,故此让一些移民或者岛上渔民家属出工,他们海狼出钱,去海边捞取大量的海藻,堆放在海边晒干,然后点燃烧成草木灰,运到新建的玻璃场代用。
如此一来各种事情就基本上迎刃而解,只待于孝天点火准备烧制玻璃了。
正月刚过,于孝天的玻璃场就彻底建好了,另外他还购入了几船煤作为燃料使用,福建本来就不是缺煤的地方,南方刚好也只有福建有煤,集中在龙岩一带,明代时候已经开始大量开采了,所以采购一些煤也不是难事。
干这些事情的时候,于孝天没有对任何人详细说明他要做什么,只是告诉手下,按照他的要求准备就可以了,到时候会给他们惊喜的。
所以到他给玻璃炉点火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只是一众工匠,傻乎乎的看着于孝天指挥他们忙活。
炉子点燃之后,先烧了两天,将炉子彻底烘干,另外炉温也提高起来,于孝天这才开始将石英砂和石灰装入坩埚送入炉中煅烧。
本来于孝天胸有成竹,觉得问题不大,可是偏偏在刚开始煅烧原料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刚把一些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