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不明不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友军直接变成了敌对。
本着谁受益谁可疑的原则,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的异军突起肯定和李成梁有关。当然了,也肯定和大明帝国朝廷的短视、无能有关。
历史上的枭雄、奸雄、英雄都是这样起家的,除了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之外,必须百分百依靠至少一个时代大变故。老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就像没有风,再好的风筝也飞不起来。
后面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在洪涛被册封太子那一年,辽东局面有点要崩的意思,谁去了都不好使。万历皇帝没辙了,只能听取沈一贯的建议重新启用李成梁,这一年李成梁七十六岁……
老李果然是有把刷子的,赴任之后很快稳住了局面,就这样又过了五年。但从去年底开始,李成梁突然建议朝廷放弃宽甸六堡,把兵力收缩回来。
理由听上去比较充分,首先就是宽甸六堡距离辽阳等军事重镇比较远,其次是建州女真势力越来越大,兵去多了后勤补给跟不上,兵去少了又顶不住攻击。
与其眼睁睁看着力所不逮,不如主动收缩防线减少消耗,再把当地几万户移民内迁来个坚壁清野,不让有可能西侵女真人占便宜。
朝廷里对李成梁的建议没有什么激烈争论,大部分觉得也无不可,包括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即便心有不甘,也达不到据理力争的程度。
假如朱元璋活着,听到这个建议,洪涛敢打赌,谁提的谁就等着被咔嚓吧。老朱抡着锄头拼死拼活从邻村抢回来的土地,你们丫挺的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几百里就舍了!
如果朱棣活着,听到这个建议,洪涛也敢打赌,谁提的谁就等着充军流放吧。这么好的水浇地,祖辈辛辛苦苦耕耘了二百多年,你们居然嫌远不想要了,败家玩意啊!
都是老朱家的皇帝,也都是老朱家的臣子,为啥对一个相同问题的看法会如此对立呢?古人云的好,崽卖爷田不心疼。
朱元璋、朱棣都是带兵打过仗的,他们身边的臣子自然也不是棒槌,多多少少也得懂点军事常识,分得清孰轻孰重。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怕打仗,也知道该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后面的皇帝就全是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盛世人了,对战争的概念基本全停留在书本上,身边的大臣同样如此。一群没打过仗、没在尸山血海里打过滚的纸上谈兵之辈,面对战争只会有两种选择。
要不比谁都冲动,不管不顾冲上去,声势浩大却没有拼死一搏的勇气,一旦三板斧不奏效基本就是大败,然后陷入另一个极端,极度畏惧战争。
要不就直接晕了,既不知道该不该打,也不清楚怎么打,今天听这位大臣说的有点道理,明天听那位大臣讲的也挺符合现实,然后朝令夕改、犹豫不决。
而这种人通常还有个顽疾,极度不信任前线将领又极度蔑视敌人的能力。打赢了怕功高震主,分分钟琢磨着如何掣肘;打输了暴跳如雷,总觉得身边都是废物。
最终结果就是外行指挥内行,让前线将领无所适从、晕头涨脑,一边对付敌人的利刃一边防着后背的冷箭,惶惶不可终日。
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友军直接变成了敌对。
本着谁受益谁可疑的原则,努尔哈赤和建州女真的异军突起肯定和李成梁有关。当然了,也肯定和大明帝国朝廷的短视、无能有关。
历史上的枭雄、奸雄、英雄都是这样起家的,除了个人努力和贵人相助之外,必须百分百依靠至少一个时代大变故。老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就像没有风,再好的风筝也飞不起来。
后面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在洪涛被册封太子那一年,辽东局面有点要崩的意思,谁去了都不好使。万历皇帝没辙了,只能听取沈一贯的建议重新启用李成梁,这一年李成梁七十六岁……
老李果然是有把刷子的,赴任之后很快稳住了局面,就这样又过了五年。但从去年底开始,李成梁突然建议朝廷放弃宽甸六堡,把兵力收缩回来。
理由听上去比较充分,首先就是宽甸六堡距离辽阳等军事重镇比较远,其次是建州女真势力越来越大,兵去多了后勤补给跟不上,兵去少了又顶不住攻击。
与其眼睁睁看着力所不逮,不如主动收缩防线减少消耗,再把当地几万户移民内迁来个坚壁清野,不让有可能西侵女真人占便宜。
朝廷里对李成梁的建议没有什么激烈争论,大部分觉得也无不可,包括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即便心有不甘,也达不到据理力争的程度。
假如朱元璋活着,听到这个建议,洪涛敢打赌,谁提的谁就等着被咔嚓吧。老朱抡着锄头拼死拼活从邻村抢回来的土地,你们丫挺的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几百里就舍了!
如果朱棣活着,听到这个建议,洪涛也敢打赌,谁提的谁就等着充军流放吧。这么好的水浇地,祖辈辛辛苦苦耕耘了二百多年,你们居然嫌远不想要了,败家玩意啊!
都是老朱家的皇帝,也都是老朱家的臣子,为啥对一个相同问题的看法会如此对立呢?古人云的好,崽卖爷田不心疼。
朱元璋、朱棣都是带兵打过仗的,他们身边的臣子自然也不是棒槌,多多少少也得懂点军事常识,分得清孰轻孰重。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怕打仗,也知道该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后面的皇帝就全是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盛世人了,对战争的概念基本全停留在书本上,身边的大臣同样如此。一群没打过仗、没在尸山血海里打过滚的纸上谈兵之辈,面对战争只会有两种选择。
要不比谁都冲动,不管不顾冲上去,声势浩大却没有拼死一搏的勇气,一旦三板斧不奏效基本就是大败,然后陷入另一个极端,极度畏惧战争。
要不就直接晕了,既不知道该不该打,也不清楚怎么打,今天听这位大臣说的有点道理,明天听那位大臣讲的也挺符合现实,然后朝令夕改、犹豫不决。
而这种人通常还有个顽疾,极度不信任前线将领又极度蔑视敌人的能力。打赢了怕功高震主,分分钟琢磨着如何掣肘;打输了暴跳如雷,总觉得身边都是废物。
最终结果就是外行指挥内行,让前线将领无所适从、晕头涨脑,一边对付敌人的利刃一边防着后背的冷箭,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