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盛唐风流武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霄和李重俊静静的看着李隆基,听他细细说道:“其一么,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我要亲自看看江南的好景色,走访一下这许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看看吏治民生,欣赏锦绣河山。你们知道的,我一直有这个愿望,到江南一游;其二,就是来看看大哥,和你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其三么,一年多前,我曾下令建立安南市舶使,管理大唐与诸国的边贸。所以我打算亲自去南疆看看,那里进行得如何。于是就南下了。”
“安南市舶使?那不就是海关?”
秦霄不由得有些惊讶:“果然有眼光!历来胡商走商,中原外贸,从水陆到旱路,都没有衙门去统一管理,致使贸易混乱,大量赋税流失。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李隆基微微一笑:“大唐的南疆,历来最为贫瘠。这一次,我非要亲自在岭南道走走看看,想一个妥善的办法,解决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些都暂时不谈了,大哥,说正经的,我之所以绕着道儿经过长沙,是想找你商量一件重要的事情。”
“说吧!”
秦霄微微一笑:“我洗耳恭听!”
心下却道:你既然都亲自来了,不管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也只能答应了。如果再做作推辞,那可就
李隆基换上了一副秦霄他们熟悉的嘴脸,嘿嘿的贼笑了两声,讪讪的说道:“其实是这样的:这一次,我出了一个大糗。所以,想请你出山帮忙,一定要帮我挽回这个面子!”
秦霄不由得笑了起来:“奇怪,我怎么听着像是你跟人打架打输了。然后找我们兄弟来搬救兵啊?说吧,要板砖还是铁棍,我先去准备家伙,呵呵!”
李重俊也跟着一阵好笑起来,李隆基则是自嘲的笑道:“你还别说,还真是打架打输了。说正经的,河北兵败的事情,你们听说了么?”
秦霄不由得精神一凛,正色说道:“没有听说,怎么回事?”
李隆基也正了正脸色,认真说道:“也难怪,消息还不久,可能还没有传到长沙这种小地方来。是这样的,去年年初的时候,驻守幽州的大都督薛讷,送上了一份奏折。他在奏折里说,北狄的(革未)(革曷)、奚等部落很想归降大唐,只因大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再加上被突厥可汗默啜侵扰、契丹武力镇骇,故而暂时依附突厥。如若大唐重建营州,则此二部相率归附。于是薛讷便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当年孙俭败后,薛讷任幽州大都督,虽然击退了契丹与奚,但营州之地一直还沦落为荒地战场。大哥应该还记得当年太平公主借此发挥要让大哥带兵出征的事情吧?”
“记得,当然记得。”
秦霄说道:“薛讷上任后,马上重整幽州大都督府,击退了奚与契丹,捷报传来举国皆喜,当时我已经辞官到了长沙,闻讯也是大喜过望。怎么,其实一直没有完胜么?”
“没有。”
李隆基皱眉说道:“薛讷已经很不容易了,拿着手中七万人马,击退了奚与契丹十万联军,收复了渔阳。不过,营州之地,就此沦为战场与荒地,既没有大唐的军镇。也没有百姓。营州地处大唐东北要地,是大唐与哥勿州都督府、辽城州都护府、建安州都护府以及镇守新罗的安东都护府之间的咽喉之地。营州一直亏失,我大唐对新罗与东北一带的控制权变得空前的薄弱。薛讷明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身为幽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肩负着大唐东北之地的军政要务。营州的重要性,他自然比所有人都要清楚。于是,他极力上书请求,举兵击契丹,收复营州,重夺大唐在东北的控制权。”
秦霄道:“那你肯定是同意了?”
“是啊,同意了。”
李隆基苦笑道:“当时我还没有开始巡视,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起兵收复营州,重建这个军事要地。可是姚崇等人苦谏,说此时并不宜进兵。因为北狄历来不讲信用,性格奸滑。就算是我大唐重建的营州,他们也不一定就真的会归附。而且说不定,他们这些部落会沆瀣一气,到时临阵倒戈帮助契丹。因为他们毕竟都是从属于突厥,唇亡齿寒。后来,果然应了他们所言,薛讷居然大败他率领左威卫与左骁卫,在滦水谷被奚、契丹、靺鞨等部的伏兵击溃!七万大军,折了三万余人。左骁卫大将军、将军全部战死,左威卫大将军李嗣业,身中十三箭,拼死护得薛讷逃得一命”
秦霄的心不由得突突的跳了起来:十三箭!可怜的黑蛋!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摇头道:“这一战之败,错不在薛讷,而在我。当时我太过天真了,轻信了那些流言,以为奚与靺鞨真的会甘心依附我大唐。于是我就一再的催促薛讷进军,没有想到却是这样败兵折将的后果。你们说,这一次我是不是真的丢脸丢大了?”
秦霄也是苦笑的摇头,直言不讳的说道:“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的确是很丢人。阿瞒,你不懂军事,对幽州一带的情形也不了解。皇帝下旨催促薛讷强行进军,他不敢不听,能有此败,也属正常。”
“是啊,说来真是惭愧,简直惭愧之极!”
李隆基连连捶着酒桌,郁闷的叫道:“三万健儿、忠勇之士,全因为我不懂军事的瞎指挥、胡下令,就这样含冤疆场,死得毫无价值!更可恨的是那些不讲信用的北狄胡奴!我一定要将他们尽数诛灭!”
秦霄不由得骇然:看来,李隆基还真是动了肝火了,下了这么大的决心秦霄忙道:“有决心是好,只不过,这可是事关整个国家的大事,是国策,容不得掺杂太多个人情感。扫清北狄。决不是一两年的功夫。必须要从战略、战术上全盘详细考虑。”
李隆基长吁了一口气,点头道:“我明白的... -->>
秦霄和李重俊静静的看着李隆基,听他细细说道:“其一么,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我要亲自看看江南的好景色,走访一下这许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看看吏治民生,欣赏锦绣河山。你们知道的,我一直有这个愿望,到江南一游;其二,就是来看看大哥,和你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其三么,一年多前,我曾下令建立安南市舶使,管理大唐与诸国的边贸。所以我打算亲自去南疆看看,那里进行得如何。于是就南下了。”
“安南市舶使?那不就是海关?”
秦霄不由得有些惊讶:“果然有眼光!历来胡商走商,中原外贸,从水陆到旱路,都没有衙门去统一管理,致使贸易混乱,大量赋税流失。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李隆基微微一笑:“大唐的南疆,历来最为贫瘠。这一次,我非要亲自在岭南道走走看看,想一个妥善的办法,解决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些都暂时不谈了,大哥,说正经的,我之所以绕着道儿经过长沙,是想找你商量一件重要的事情。”
“说吧!”
秦霄微微一笑:“我洗耳恭听!”
心下却道:你既然都亲自来了,不管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也只能答应了。如果再做作推辞,那可就
李隆基换上了一副秦霄他们熟悉的嘴脸,嘿嘿的贼笑了两声,讪讪的说道:“其实是这样的:这一次,我出了一个大糗。所以,想请你出山帮忙,一定要帮我挽回这个面子!”
秦霄不由得笑了起来:“奇怪,我怎么听着像是你跟人打架打输了。然后找我们兄弟来搬救兵啊?说吧,要板砖还是铁棍,我先去准备家伙,呵呵!”
李重俊也跟着一阵好笑起来,李隆基则是自嘲的笑道:“你还别说,还真是打架打输了。说正经的,河北兵败的事情,你们听说了么?”
秦霄不由得精神一凛,正色说道:“没有听说,怎么回事?”
李隆基也正了正脸色,认真说道:“也难怪,消息还不久,可能还没有传到长沙这种小地方来。是这样的,去年年初的时候,驻守幽州的大都督薛讷,送上了一份奏折。他在奏折里说,北狄的(革未)(革曷)、奚等部落很想归降大唐,只因大唐不建营州。无所依投,再加上被突厥可汗默啜侵扰、契丹武力镇骇,故而暂时依附突厥。如若大唐重建营州,则此二部相率归附。于是薛讷便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当年孙俭败后,薛讷任幽州大都督,虽然击退了契丹与奚,但营州之地一直还沦落为荒地战场。大哥应该还记得当年太平公主借此发挥要让大哥带兵出征的事情吧?”
“记得,当然记得。”
秦霄说道:“薛讷上任后,马上重整幽州大都督府,击退了奚与契丹,捷报传来举国皆喜,当时我已经辞官到了长沙,闻讯也是大喜过望。怎么,其实一直没有完胜么?”
“没有。”
李隆基皱眉说道:“薛讷已经很不容易了,拿着手中七万人马,击退了奚与契丹十万联军,收复了渔阳。不过,营州之地,就此沦为战场与荒地,既没有大唐的军镇。也没有百姓。营州地处大唐东北要地,是大唐与哥勿州都督府、辽城州都护府、建安州都护府以及镇守新罗的安东都护府之间的咽喉之地。营州一直亏失,我大唐对新罗与东北一带的控制权变得空前的薄弱。薛讷明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身为幽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肩负着大唐东北之地的军政要务。营州的重要性,他自然比所有人都要清楚。于是,他极力上书请求,举兵击契丹,收复营州,重夺大唐在东北的控制权。”
秦霄道:“那你肯定是同意了?”
“是啊,同意了。”
李隆基苦笑道:“当时我还没有开始巡视,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起兵收复营州,重建这个军事要地。可是姚崇等人苦谏,说此时并不宜进兵。因为北狄历来不讲信用,性格奸滑。就算是我大唐重建的营州,他们也不一定就真的会归附。而且说不定,他们这些部落会沆瀣一气,到时临阵倒戈帮助契丹。因为他们毕竟都是从属于突厥,唇亡齿寒。后来,果然应了他们所言,薛讷居然大败他率领左威卫与左骁卫,在滦水谷被奚、契丹、靺鞨等部的伏兵击溃!七万大军,折了三万余人。左骁卫大将军、将军全部战死,左威卫大将军李嗣业,身中十三箭,拼死护得薛讷逃得一命”
秦霄的心不由得突突的跳了起来:十三箭!可怜的黑蛋!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摇头道:“这一战之败,错不在薛讷,而在我。当时我太过天真了,轻信了那些流言,以为奚与靺鞨真的会甘心依附我大唐。于是我就一再的催促薛讷进军,没有想到却是这样败兵折将的后果。你们说,这一次我是不是真的丢脸丢大了?”
秦霄也是苦笑的摇头,直言不讳的说道:“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的确是很丢人。阿瞒,你不懂军事,对幽州一带的情形也不了解。皇帝下旨催促薛讷强行进军,他不敢不听,能有此败,也属正常。”
“是啊,说来真是惭愧,简直惭愧之极!”
李隆基连连捶着酒桌,郁闷的叫道:“三万健儿、忠勇之士,全因为我不懂军事的瞎指挥、胡下令,就这样含冤疆场,死得毫无价值!更可恨的是那些不讲信用的北狄胡奴!我一定要将他们尽数诛灭!”
秦霄不由得骇然:看来,李隆基还真是动了肝火了,下了这么大的决心秦霄忙道:“有决心是好,只不过,这可是事关整个国家的大事,是国策,容不得掺杂太多个人情感。扫清北狄。决不是一两年的功夫。必须要从战略、战术上全盘详细考虑。”
李隆基长吁了一口气,点头道:“我明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