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影象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一些人所谓的“忠于原著”根本不可能。的确,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金庸的文言白话读来颇有味道,可惜片中无法一一表现,比如对盈盈琴声的描绘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心醉神迷。还有冲盈二人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时,金庸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写两人对望的眼神,而镜头语言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它淋漓尽致、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更可惜的是,一些经典对白被莫名其妙地删掉,譬如那句时常被人们称道的告白:“若是现下叫起,能一直叫你六十年,这一生可也不枉了。”
文字比之电视剧的另一优越性在于“无招胜有招”对一些武功招数、人物形象,虽不能尽言,但留下了宝贵的想象空间。读者自己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文字还可以让人物一边打斗,作者一边解释。而电视只能先呈现双方快速的出招拆招,再让一人复述。就像岳不群在少林寺比剑之后,还得向岳夫人解释一遍剑语。看到岳不群无法让观众明白他使出了“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特无奈地对夫人说:“我再演示一遍。”我就想安慰他一句:“老兄,忠于原著不易呀!”
而原作也有种种缺陷。
人物很杂,必须合并。自以为将三定合一,性格更鲜明,线索更清晰。
赘笔太多,理应删减。开始的铺垫是好,可太长了,正因为此,我下了七八次决心都没看进去,后从令狐冲出现看起,这才一气读完。一遇上各派大会,众掌门便说起废话来没完没了,难以忍受。对此类戏的处理上,该片却延续了这种沉闷的风格,可谓“愚忠”
构思不精巧,经不起推敲。连载作品难免零散、有漏洞。查大侠在作品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漏洞,弄得自己与读者都疲惫不堪。一场打斗实在写不下去时,就让其中一人昏倒。为此,令狐大侠倒下了好几次。许多人物草草地来,匆匆地去。我还没弄清曲非烟是何方神圣时,她就直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最后结不了尾,只好让任我行暴毙。冲盈更惨。一段爱情写到结婚那就真没劲了,可金庸就这么写了。不改不行。剧中任我行死于日益膨胀的野心,岳不群死于徒儿的无奈之举。这种改编虽然牵强,但比原著更深刻,更合理。
只顾情节的推进,忽视意境的营造。在这方面影视可用优美的山水,动听的音乐来弥补。例如盈盈在码头挽留令狐冲的一场戏,广阔的天地中只有两个孤单的人影笼罩在朦胧的水雾中。这样的视觉享受怕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影视作品不但要忠于原作,还要超越原作。正如黄健中所说:“拍出字里行间的东西。”影视作品要进行独到的思考,阐发字里行间未被发掘的思想,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不管此目标是否达到,至少主创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金迷如此说道:“笑傲江湖的真正主题是一统江湖的权力世界与自由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冲突,是对所谓传统的‘正义观念’的颠覆。”片中的确充分表达了这一主题。对传统伦理的屏弃必然充满矛盾和困惑,这番挣扎主要体现在令狐冲身上,他难以适应权力世界的纷争,而身处自由的心灵世界又难免寂寞孤单,无常中他牵起了任盈盈的手,相携走天涯,退隐江湖。蜕变的过程中,令狐冲一直在追问,追问自己,追问方证大师,追问莫大先生。从思过崖面壁到被逐出师门,从师父原形毕露到杀东方不败,令狐冲逐渐明白了权欲可以泯灭人性,也懂得了正邪之分有时并不那么明晰,并最终做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此之前,他甚至无法面对盈盈,盈盈更是如此,正邪之分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大障碍。当令狐冲做了恒山派的掌门时,盈盈独自抚琴流泪;当令狐冲誓死不入魔教,任盈盈送别他时,山雾弥漫,二人却似隔了千万重山,只能两两相望;当这一对璧人相聚在恒山绝顶,令狐冲仍不了解自己曾与魔教仇深似海,又怎么爱上了魔教教主的女儿?
说什么“笑傲江湖”看完不禁悲从中来。曲洋、刘正风称的上笑傲江湖、不受俗世羁绊了,但这笑傲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令狐冲称的上笑傲江湖了,但这笑中有泪、傲里含悲。视为亲娘的宁中则死了,青梅竹马的小师妹死了,自己言听计从的师父不得不亲手杀之,精神家园——华山派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位少侠心中定是伤痕累累,这伤痕不是与他合奏笑傲江湖的盈盈所能抚慰的。
该剧不仅表现了男人的挣扎,也表现了女人的困惑,证实了那句“都说女人天生爱做梦”岳灵珊死的时候仍对刺死他的夫君抱有幻想;宁中则更是善良到呆傻的地步,屡屡上岳不群的当,为了不让她对丈夫的幻想破灭,宁肯自杀。这苦命的母女俩都死在玉女雌雄剑下。这剑即为她们心中的梦。
该剧制作精良也不可否认。当你看到如今已不多见的瘦长型胡萝卜、工整小楷写的笑傲江湖曲谱;当你听到地道的福建山歌和专门创作的有所思;当祖千秋真从怀中取出八只不同的酒杯,难道你不被剧组认真的精神打动吗?
无奈许多人就是不为所动,于是网上便有了评论、论战甚至谩骂,我姑且统称为争鸣。
争鸣篇
当亿万双眼睛盯上一件东西时,它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哪怕没毛病,也能瞅出点毛病来。再说观众中有许多人为港片的支持者,看内地作品难免不对胃口。总觉人物说话太慢,可香港人知道什么叫字正腔圆吗?不会说普通话愣要逞能,语速巨快。我已忍耐了香港的含混不清,你们就不能忍耐内地的娓娓道来?就像崔永元穿西装不是不好看,而是你们没看习惯。
不过,国产剧的确存在着文艺腔的问题。典型例子便是授谱一戏三声口号式的“笑傲江湖”说一声知道你在点题,说三声就有点像文革了。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曲洋扔掉酒葫芦与刘正风消失在悬崖比原著的三言两语更有味道,总比看着二老倒地身亡的好。
台词普遍脱离生活。如果令狐冲说:“练成这笑傲江湖之曲,我们也是天下第一。”是他突发神经,程序紊乱;如果定逸师太娇羞地对岳不群说:“手比脚还笨。”是编剧一时脑子进水,纯属意外,那么任我行认真地对女儿说:“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在喷饭之余,误以为自己在看大话西游。
国产片中人物不管是正是邪都很革命,田伯光像共产党员一样光彩地死去,死在了仪琳的怀中,并在仪琳泪水的滋润下安眠。唱了一出“当尼姑爱上淫贼”主创人员倒是阐明了原著“淫贼也有英雄气”的微言大义,可这样夸张的表演只能是一种自作聪明的深刻。
说起人物造型,大家也是义愤填膺。曲洋是魔教中人,打扮得怪点可以理解;可将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化装成要饭的就不可原谅了。而天门道人丝毫没有泰山派掌门人的气概;玉玑子像个童颜鹤发的老流氓,就算他是坏人,也不能这么糟蹋人家呀!
可能黄导拍武侠还不太适应,文戏武戏难以浑然一体,更不用说在武打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了。初看武打场面,我以为借用了王家卫的招牌手法——快镜偷格,后来听人一说才明白是快镜中加了许多定格,难怪视觉效果这么差。我们也向香港学来着,令狐冲出招前先大喊“独孤九剑”可惜学砸了,药王庙那场戏挺好的,就这么毁了。不能说没有成功之处,令狐冲大战剑宗前辈的时候表现得很潇洒,至于打的是封不平,还是成不忧就不那么重要了。外加的两场戏也不错,令狐与盈盈击退三路人马之时,真有点人中龙凤的感觉;圣姑与左冷禅在竹林中斗智斗勇的一场戏也留下了些许经典镜头,如今还在八套的形象片中充门面。
可能黄导拍电视剧还不太顺手,用赵宝刚的话说,镜头太敞。荧屏比银幕小很多,老用大全景,人小得跟火柴棍似的。有一个镜头,先是一条小船渐行渐远,画面边缘两个小人越走越近,就听见岳氏父女的声音,我就盯着船瞅啊瞅啊也没找着,最后父女俩从一旁闪将出来,小人终于变成了岳不群和岳灵珊。再举一例,少林寺三战那场,只听方证大师大叫一声“千手如来掌”我便四下寻找他老人家,终于在画面的左上角看见了手忙脚乱的大师。这样的问题镜头不少。网友也对用光、摄影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让导演向香港学习。后来我认真地看了港剧,他们的镜头一直在左右晃动兼顾谈话双方,当时我天真地想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力吧。后来慢慢回过味来,如此摇移,不用剪切,倒省事啊。
其实万种可能皆因定位不当。或许这种片子根本无法定位。一拍出来势必千人指、万人骂,与好坏无关。一个拍过小花、龙年警官、我的1919的导演,即使在片场睡着了能错到哪去。错就错在他接拍了内地第一部武侠片。枪打出头鸟。那是一次对国产剧不满的总爆发,一次愤怒情绪的集体发泄,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谁都可以欺负两下子。劣根性呀。
黄健中的目标是高雅的娱乐片。言下之意要大俗大雅。大俗大雅何其难,雅俗共赏的金庸作品只做到了大俗小雅。大俗的代表人物即是桃谷六仙。满口的胡言乱语,在书中看得头晕,搬上荧屏更觉聒噪无比。这六个丑陋的怪物对于主题思想没有丝毫裨益。俗还表现在动辄出口的“屁股”、“放屁”在这一点上与俗不可耐的香港文艺作品一脉相承。要说小雅便是指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了,而这些可有可无的学问除了卖弄别无他用。金庸之所以被接受还是因为他的通俗,人变俗是很容易的。
黄导的左顾右盼致使自己腹背受敌。圈内好友指责他将如此烂俗的东西搬上荧屏贻害无穷;圈外人士对他的艺术探索并不买帐,他们不会思考灭门一戏的蜘蛛有何寓意,更不会问为何绿竹巷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看不懂劈头就骂。而在制造恐怖、营造浪漫或搞笑这些商业片的看家伎俩上,黄导显然不够娴熟。
对笑傲江湖的论战早已烟消云散,尽管它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我也相信若干年后,这部诗情画意、充盈着文化底蕴的作品会成为诠释与丰富金庸的经典之作。
与影象是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一些人所谓的“忠于原著”根本不可能。的确,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金庸的文言白话读来颇有味道,可惜片中无法一一表现,比如对盈盈琴声的描绘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心醉神迷。还有冲盈二人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时,金庸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写两人对望的眼神,而镜头语言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它淋漓尽致、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更可惜的是,一些经典对白被莫名其妙地删掉,譬如那句时常被人们称道的告白:“若是现下叫起,能一直叫你六十年,这一生可也不枉了。”
文字比之电视剧的另一优越性在于“无招胜有招”对一些武功招数、人物形象,虽不能尽言,但留下了宝贵的想象空间。读者自己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文字还可以让人物一边打斗,作者一边解释。而电视只能先呈现双方快速的出招拆招,再让一人复述。就像岳不群在少林寺比剑之后,还得向岳夫人解释一遍剑语。看到岳不群无法让观众明白他使出了“弄玉吹箫”、“萧史乘龙”特无奈地对夫人说:“我再演示一遍。”我就想安慰他一句:“老兄,忠于原著不易呀!”
而原作也有种种缺陷。
人物很杂,必须合并。自以为将三定合一,性格更鲜明,线索更清晰。
赘笔太多,理应删减。开始的铺垫是好,可太长了,正因为此,我下了七八次决心都没看进去,后从令狐冲出现看起,这才一气读完。一遇上各派大会,众掌门便说起废话来没完没了,难以忍受。对此类戏的处理上,该片却延续了这种沉闷的风格,可谓“愚忠”
构思不精巧,经不起推敲。连载作品难免零散、有漏洞。查大侠在作品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漏洞,弄得自己与读者都疲惫不堪。一场打斗实在写不下去时,就让其中一人昏倒。为此,令狐大侠倒下了好几次。许多人物草草地来,匆匆地去。我还没弄清曲非烟是何方神圣时,她就直奔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最后结不了尾,只好让任我行暴毙。冲盈更惨。一段爱情写到结婚那就真没劲了,可金庸就这么写了。不改不行。剧中任我行死于日益膨胀的野心,岳不群死于徒儿的无奈之举。这种改编虽然牵强,但比原著更深刻,更合理。
只顾情节的推进,忽视意境的营造。在这方面影视可用优美的山水,动听的音乐来弥补。例如盈盈在码头挽留令狐冲的一场戏,广阔的天地中只有两个孤单的人影笼罩在朦胧的水雾中。这样的视觉享受怕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影视作品不但要忠于原作,还要超越原作。正如黄健中所说:“拍出字里行间的东西。”影视作品要进行独到的思考,阐发字里行间未被发掘的思想,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不管此目标是否达到,至少主创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一金迷如此说道:“笑傲江湖的真正主题是一统江湖的权力世界与自由的心灵世界之间的冲突,是对所谓传统的‘正义观念’的颠覆。”片中的确充分表达了这一主题。对传统伦理的屏弃必然充满矛盾和困惑,这番挣扎主要体现在令狐冲身上,他难以适应权力世界的纷争,而身处自由的心灵世界又难免寂寞孤单,无常中他牵起了任盈盈的手,相携走天涯,退隐江湖。蜕变的过程中,令狐冲一直在追问,追问自己,追问方证大师,追问莫大先生。从思过崖面壁到被逐出师门,从师父原形毕露到杀东方不败,令狐冲逐渐明白了权欲可以泯灭人性,也懂得了正邪之分有时并不那么明晰,并最终做到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此之前,他甚至无法面对盈盈,盈盈更是如此,正邪之分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大障碍。当令狐冲做了恒山派的掌门时,盈盈独自抚琴流泪;当令狐冲誓死不入魔教,任盈盈送别他时,山雾弥漫,二人却似隔了千万重山,只能两两相望;当这一对璧人相聚在恒山绝顶,令狐冲仍不了解自己曾与魔教仇深似海,又怎么爱上了魔教教主的女儿?
说什么“笑傲江湖”看完不禁悲从中来。曲洋、刘正风称的上笑傲江湖、不受俗世羁绊了,但这笑傲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令狐冲称的上笑傲江湖了,但这笑中有泪、傲里含悲。视为亲娘的宁中则死了,青梅竹马的小师妹死了,自己言听计从的师父不得不亲手杀之,精神家园——华山派也早已不复存在。这位少侠心中定是伤痕累累,这伤痕不是与他合奏笑傲江湖的盈盈所能抚慰的。
该剧不仅表现了男人的挣扎,也表现了女人的困惑,证实了那句“都说女人天生爱做梦”岳灵珊死的时候仍对刺死他的夫君抱有幻想;宁中则更是善良到呆傻的地步,屡屡上岳不群的当,为了不让她对丈夫的幻想破灭,宁肯自杀。这苦命的母女俩都死在玉女雌雄剑下。这剑即为她们心中的梦。
该剧制作精良也不可否认。当你看到如今已不多见的瘦长型胡萝卜、工整小楷写的笑傲江湖曲谱;当你听到地道的福建山歌和专门创作的有所思;当祖千秋真从怀中取出八只不同的酒杯,难道你不被剧组认真的精神打动吗?
无奈许多人就是不为所动,于是网上便有了评论、论战甚至谩骂,我姑且统称为争鸣。
争鸣篇
当亿万双眼睛盯上一件东西时,它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哪怕没毛病,也能瞅出点毛病来。再说观众中有许多人为港片的支持者,看内地作品难免不对胃口。总觉人物说话太慢,可香港人知道什么叫字正腔圆吗?不会说普通话愣要逞能,语速巨快。我已忍耐了香港的含混不清,你们就不能忍耐内地的娓娓道来?就像崔永元穿西装不是不好看,而是你们没看习惯。
不过,国产剧的确存在着文艺腔的问题。典型例子便是授谱一戏三声口号式的“笑傲江湖”说一声知道你在点题,说三声就有点像文革了。顺便提一下,我认为曲洋扔掉酒葫芦与刘正风消失在悬崖比原著的三言两语更有味道,总比看着二老倒地身亡的好。
台词普遍脱离生活。如果令狐冲说:“练成这笑傲江湖之曲,我们也是天下第一。”是他突发神经,程序紊乱;如果定逸师太娇羞地对岳不群说:“手比脚还笨。”是编剧一时脑子进水,纯属意外,那么任我行认真地对女儿说:“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在喷饭之余,误以为自己在看大话西游。
国产片中人物不管是正是邪都很革命,田伯光像共产党员一样光彩地死去,死在了仪琳的怀中,并在仪琳泪水的滋润下安眠。唱了一出“当尼姑爱上淫贼”主创人员倒是阐明了原著“淫贼也有英雄气”的微言大义,可这样夸张的表演只能是一种自作聪明的深刻。
说起人物造型,大家也是义愤填膺。曲洋是魔教中人,打扮得怪点可以理解;可将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化装成要饭的就不可原谅了。而天门道人丝毫没有泰山派掌门人的气概;玉玑子像个童颜鹤发的老流氓,就算他是坏人,也不能这么糟蹋人家呀!
可能黄导拍武侠还不太适应,文戏武戏难以浑然一体,更不用说在武打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了。初看武打场面,我以为借用了王家卫的招牌手法——快镜偷格,后来听人一说才明白是快镜中加了许多定格,难怪视觉效果这么差。我们也向香港学来着,令狐冲出招前先大喊“独孤九剑”可惜学砸了,药王庙那场戏挺好的,就这么毁了。不能说没有成功之处,令狐冲大战剑宗前辈的时候表现得很潇洒,至于打的是封不平,还是成不忧就不那么重要了。外加的两场戏也不错,令狐与盈盈击退三路人马之时,真有点人中龙凤的感觉;圣姑与左冷禅在竹林中斗智斗勇的一场戏也留下了些许经典镜头,如今还在八套的形象片中充门面。
可能黄导拍电视剧还不太顺手,用赵宝刚的话说,镜头太敞。荧屏比银幕小很多,老用大全景,人小得跟火柴棍似的。有一个镜头,先是一条小船渐行渐远,画面边缘两个小人越走越近,就听见岳氏父女的声音,我就盯着船瞅啊瞅啊也没找着,最后父女俩从一旁闪将出来,小人终于变成了岳不群和岳灵珊。再举一例,少林寺三战那场,只听方证大师大叫一声“千手如来掌”我便四下寻找他老人家,终于在画面的左上角看见了手忙脚乱的大师。这样的问题镜头不少。网友也对用光、摄影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让导演向香港学习。后来我认真地看了港剧,他们的镜头一直在左右晃动兼顾谈话双方,当时我天真地想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力吧。后来慢慢回过味来,如此摇移,不用剪切,倒省事啊。
其实万种可能皆因定位不当。或许这种片子根本无法定位。一拍出来势必千人指、万人骂,与好坏无关。一个拍过小花、龙年警官、我的1919的导演,即使在片场睡着了能错到哪去。错就错在他接拍了内地第一部武侠片。枪打出头鸟。那是一次对国产剧不满的总爆发,一次愤怒情绪的集体发泄,后来演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谁都可以欺负两下子。劣根性呀。
黄健中的目标是高雅的娱乐片。言下之意要大俗大雅。大俗大雅何其难,雅俗共赏的金庸作品只做到了大俗小雅。大俗的代表人物即是桃谷六仙。满口的胡言乱语,在书中看得头晕,搬上荧屏更觉聒噪无比。这六个丑陋的怪物对于主题思想没有丝毫裨益。俗还表现在动辄出口的“屁股”、“放屁”在这一点上与俗不可耐的香港文艺作品一脉相承。要说小雅便是指穿插其中的历史背景了,而这些可有可无的学问除了卖弄别无他用。金庸之所以被接受还是因为他的通俗,人变俗是很容易的。
黄导的左顾右盼致使自己腹背受敌。圈内好友指责他将如此烂俗的东西搬上荧屏贻害无穷;圈外人士对他的艺术探索并不买帐,他们不会思考灭门一戏的蜘蛛有何寓意,更不会问为何绿竹巷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看不懂劈头就骂。而在制造恐怖、营造浪漫或搞笑这些商业片的看家伎俩上,黄导显然不够娴熟。
对笑傲江湖的论战早已烟消云散,尽管它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它就是我心目中的笑傲江湖,我也相信若干年后,这部诗情画意、充盈着文化底蕴的作品会成为诠释与丰富金庸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