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沉默苍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抱,蓝天会记住飞鸟的这片深情的。
——(五)
无论我是在故作姿态,还是真心愿意让出自己的一切付出。大明朝的上上下下老老幼幼男男女女都只记住了我父亲。人们为父亲立了一座祠堂,门扇上阴刻着楹联“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横额是“海上威风”是对他这一生功业的肯定。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替父亲感到欣慰。
每月将尽的时候,我总是会携着母亲。到父亲的祠堂去上香祭拜。母亲在父亲走之后,显得更加苍老了。两鬓斑白,齿牙摇落,眼睛上也蒙上了一层阴翳,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
母亲总是很思念父亲,总是会不经意间的痛哭起来。我想好好安慰一下母亲,可是我又一次的陷入了语言的尴尬境地。我无能为力,止有花多一点的时间去陪陪母亲。有一次我陪着母亲到戚家镇的大街上去活动筋骨,母亲忽然间竟哭了,我问母亲是怎么呢?母亲回答我说,她看见我父亲了,我问在哪里,母亲哭着对我说,在心里。听了母亲的话之后我也哭了。我搂着母亲,跪在母亲面前大声哭泣道:“是孩儿不肖,不能替母亲分解忧愁!”
后来,我就后悔了。因为我想起了那个老军卒的话,如果一个人的心性变了,那便是恶运梦魇的开始。当初我因为安慰了母亲说,父亲很快便会回家和母亲团聚,结果父亲回来了,也走了。
母亲是在那次上街散步一个月之后离我而去的。那天是一月的最后一天,也是父亲的忌日。我陪母亲去父亲的祠堂上香祭拜。去的时候,母亲显得很精神,并且还特意的装扮了一番,说是要好好和父亲说一会儿话。母亲自从父亲走之后,便再也不装扮自己了,看见母亲这样我很开心,以为母亲总算是从父亲的去世的阴霾中走出来了。我高兴的挽着母亲的双臂。我清楚的记得,母亲一路上和许多人打招呼,那些人有很多是外地来去祭拜父亲的,也有许多是戚家镇人,母亲一路上显得很活跃,和路过的人谈笑风生。我一路上无处插嘴,只好干笑着。
那次我们是早上去父亲的祠堂的,母亲坐在父亲的塑像前,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可是我一句话也听不明白,我知道那些话只属于父亲和母亲,于别人无关。中午的时候,我回家给母亲送了一点米饭,可是母亲拒绝吃,母亲说父亲在那一边还饿着,她怎么能吃,所以她不会吃的。母亲让我将那些饭菜施舍给祠堂附近的穷苦人家。我不愿拂母亲的意思,照做了。母亲保持着上午的姿势坐在父亲的塑像前偶偶私语。我百无聊赖,便一个人去了海边看海。那块黑色岩石依然很巨大也很冷漠。
我站在黑色巨岩上,默然无语。只是静静的看着深蓝色的大海。几只海鸥颉颃于天际云间,时而俯冲向海,时而仰头冲天,毫不逍遥自在。我看着这些海鸥,心里充满了向往。我默祷苍天,给我一片无所羁绊的天空,让我飞翔!
傍晚的时候,我回到了父亲的祠堂,母亲依旧坐在父亲的塑像前。只是嘴里不再说话,而是静静的抽泣。我伸过手去将母亲搀扶起来。然后就那么固执的搀扶着母亲向家的方向走去。
后来我琢磨母亲为何在那天里表现的那样不寻常,才恍然大悟,那是母亲的死前的回光返照。是对这个世界做最后的祭奠。就像是一条涸辄里的刌鱼。明明知道命不久矣,却依然要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做一次完美的跳跃。
母亲是在祭奠父亲之后的第二天清晨走的。走的时候谁也不知道。邻居农家的大公鸡做第一声啼叫时,我到父亲的书房里读了几个时辰的书,觉得早餐的时间到了。于是到母亲的卧室请安,并请母亲就早餐。可是我进去了许久,母亲都没有支声,我微笑着附在母亲的身上,替母亲整理鬓角,可是母亲仍然没有反应。我心里有点发毛,使劲儿摇了摇母亲,还是没有反应。我头一下子像是炸开了,我将手指探近母亲的鼻子,可是鼻息全无。我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惨声一声长叫“母亲”!
葬了母亲之后。我散尽了家财,将那些值钱的东西当买了之后,将所得钱财分发给了戚家镇的清苦百姓。之后,我将戚家军的兵权将给了呼延七曜将军。再然后我便在母亲父亲的和葬地修结了一座茅庐,为母亲和父亲守三年孝期。
在为母亲守丧的期间,我每天只让家童送一碗白饭和一碟青菜,作为活命之资。除了吃饭的时间外,我便守着青灯黄卷,不闻世间俗物。一心一意做一个孝子了。
时间驾着金马车驶向莽莽苍苍的岁月深处。浑浑噩噩的人以为岁月已经停止,从来没有流失过,当他们终于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地上拾起金鬃毛,踩着地上的车辙时,才恍然大惊,原来时间早就偷偷的溜走了,不曾停留过片刻。
我不是那种浑浑噩噩的人,我清楚的知晓时间的流逝如同一江春水一样。我还记得李后主曾有过一首乌夜啼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时间过的真是好快啊。转眼一过,三年的时光就没了。在父母坟茔前的茅庐里守孝的日子里,我每天静心念佛,潜心修禅,那些曾经不敢做或者别人不让我做的事儿,这时我便一一来做。看着白云我想起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见落叶我想起皎然的秋晚宿破山寺,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看见明月便想起寒山的禅诗,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读了王梵志的那首著名的禅诗城外土馒头,我便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了。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人的命运,无论你曾经是多么的声名赫赫,是多么的功高劳苦,是多么的炙手可热,被时间岁月冷落了三年,都可以被世人所遗忘。所以我丁忧了三年,世人便将我忘记了。没有人再记起我曾经是威名远扬的戚家军元帅,曾经是大破倭寇的民族英雄,人们不会管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只有人们身处绝望或者水深火热的时候才会把它拿来作为安慰。可是现在不是倭患猖獗的岁月,人们便理所当然的将我忘却了。
人们忘却我,我便决定相忘人生。
我在决定为父母守孝三年的第一天便将祖辈们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变卖了,换成了钱财,散发给了戚家镇的穷苦人家,所以我已经了无牵挂。唯一觉得遗憾的是,父亲还有母亲在世的时候,曾经给我定下一门亲事,可是一直到父亲早亡,他们也没再提起过。也许是他们忘记了,也许是他们觉得没必要提起。反正时间已经错过,便再难挽回,我不是留念红尘,只是觉得自己失信了。但不管怎样,我已经决定啸傲江湖了,不管尘世纷飞,不管俗世繁华了。
6。
一位哲人说过,使我们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恰恰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是的,我相信。这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真理。
——(六)
离开了戚家镇之后,我学着当年李白初出蜀中时的的模样,一路游山玩水,不计前程,不计岁月流逝,只求逍遥无拘。
对大海的情有独钟,决定了我的这次浪荡,要沿着海域线,我从蓬莱小海,独自驾着一叶风帆,就像是多年前的那个傍晚,我独自在海边岩石上看海时,那个渔夫模样的高人一样,驾一叶扁舟,踏万里巨浪。
在海上漂泊的那段日子是我很逍遥的。我没有了俗世的公务,没有了亲人的牵挂,茫茫宇宙之间只有一个我独自寂寞。可我不怕寂寞,所以我便独得逍遥。
我上路的时候,是收拾了一个大包袱了的。里面装着火具,一个沙漏,一只杯子,除此之外还装着几卷经书,当然还有一只钓竿。钓竿用来取得活命之资,火具用来煮食钓起来的海鱼,沙漏用来获得淡水,而那几卷经书则用来打发我一个人座拥小舟的日子。
我不知道我会在海上漂流多长的日子,也许一个月,也或许一辈子。我甚至预备着在海上一直漂泊到船烂舟沉,那时我便可以解脱了,如果可以我甚至可以再次学着李白的模样,驾长鲸而去。
我记得我走出戚家镇的牌楼的时候,一个戚家镇的长者问过我,你去那里。我回答说,不知道。他还问,你怎么呢?我回答说,不知道。他便摇着头走了。当他的身影消失在戚家镇的街道上的时候,从风中还飘来一句虽然莫名其妙但却颇具见地的话,戚家的少爷疯了。戚家的少爷便是我。虽然那时的我已经老大不小了,父亲也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但戚家镇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你们,包括戚家军的诸位将军们还是习惯的称我为少爷,戚家的少爷。就像是我十八岁之前一样,人们告诉我说,你是戚大元帅的公子,是戚家军的新主人。只是略略不同的是,曾经的肯定推测到如今都一一兑现。成了事实后,人们也不再用那种带着羡慕的口吻对我说话了,而是显得无动于衷,只是近乎条例似的对我表示恭敬,就像是我父亲尚在人世的时候。
我当时对那位老者的话,并不在意,因为我自己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我甚至有点茫然,那种近乎白痴似的茫然,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好像不是我自己。我生下来只是为了接替父亲完成那最后的一役,然后世人再集体把我遗忘,然后孤独的像一头老象一个人走向死亡之地。有时候我甚至还怀疑我母亲生下我的初衷,是不是只是想找个可靠的送终人。他们总是苛责我的所作所为,小时候我不想沾惹红尘,可是他们不许,而当我终于按着他们为我设计的人生轨迹行走之后,他们便开始埋头做自己的事儿,而把我推到最前线忍受寂寞和痛苦,并把这种忍受解释为你长大了。
走出戚家镇的时候,我无忧无喜,心里像是一潭绝望的似水,水波不兴,泛不起半点涟漪。可是当我真正一个人坐在那条我雇人为我量身定做的小舟上并进行了今一个月的漂泊之后,我的心开始不安。灵魂深处渗出另外的一个我。他问我,你是谁?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是戚天云,是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公子。可是每次还没听完我的回答,那个我便已经扭头走了。于是我一片怅然,茫然若失。
渐渐的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说错了。可是没有。我不是戚天云又是谁,我不是我父亲的儿子又是谁的儿子?如果这样的回答不正确,那么,我是谁?
当终于有一天我这样反问另外的一个我时,那个我笑了,他对我诡秘的一笑道,你开窍了!可是我却怔在当场,不知这话从何说起。
起初每天早上的时候,我总是会花大约两个时辰的时间,将我的钓竿不挂钓饵的闷在海水中。我这样做只是想排解一下心中的不快和疑惑。曾经有一个下海打渔的渔夫见我这样钓鱼,便很好奇的问我,这样做会钓到鱼吗?我狡黠的微微点头。其实我并没有想到要准备钓饵,但是却每次都能钓上够一天吃的鱼来。
自从那次那个渔夫问我问题之后,我每天便增添了许多的烦恼。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心安理得将钓竿闷在水中等着鱼儿来吃我的铁钩。而总要问自己一问,这样做会钓上鱼来吗?结果是不能,因为自从我那样问自己问题之后,我便再也钓不上鱼儿来了。
我的小舟飘荡在茫茫的大海上,像是苍茫大地上的一只蚂蚁一样渺小和无助。没有鱼儿充饥的日子是很难过的。我只好拼命的用沙漏过滤出淡水来喝,可是就算是将有限的肚皮喝到无限大,一泡尿之后又会变回原本的空空如也。我还记得开始独自漂泊的每个晚上,我总是能安然入睡,并且睡得空前绝后的香甜,可是没有鱼儿充饥之后,我总是会被饥饿的感觉所牵引,追逐着一只肥大的烧鸡或者烧鹅只到清醒的站立在小舟的甲板上。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开始漂泊的时候,我便发下宏愿,这剩下的人生便会漂泊在大海上。可是终于有那么一个深夜,我再次被虚拟的烧鸡的香气所叫醒。站立在小舟之上,看着眼前月下的暗幽的大海时,心里第一次意识到如果我再不想办法或者再不拿出注意,我便会饿死在小舟上。那样的话我依然不会被视为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因为我不是漂泊到船烂舟沉,而是在船烂舟沉之前被活活的饿死的。于是我正式做出决定,等第二天的曙光照亮我的双眼的时候,我便会寻找大陆的方向。不再做这荒唐的事儿。
老天总算待我不薄,当第二天的曙光照亮我的双眼的时候,我真的看见了土地,虽然严格来说它不是大陆,而只是一座岛,舟山群岛里的一座小岛——普陀山。这个岛我是识得的。曾经的台州保卫战,我曾率领过戚家军来过这里,拜过佛爷,烧过高香。虽说我想要找寻的是大陆,不是小岛,但它毕竟承载着泥土。这就够了。
7。
五灯会元卷十七中,有一则青原惟信禅师的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门修行需要经过这三个境界才能高妙,做人修身也当如此经过三个境界方能眼界深远,穿越风尘黄沙,堪破红尘世事。
——(七)
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在海上漂泊了很久的时间,想想曾经发下宏愿要一辈子苦守独舟,只到船烂舟沉,好驾长鲸而去。可是因为渔夫的一句话,使我没了活命之资。说来很可笑,枉我自称当世大才,却要让小命葬送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渔夫的一句话里。实在心有不甘。我苦笑一声,站在小舟狭长的甲板上,看着沧海明月,迎面海风微吹。只得向饥餓的现实投降,决定第二天开始寻找大陆的方向。
不想我大陆没寻到却于冥冥之中到了佛教胜地普陀山。我饥渴难忍,那里还去管其他的事儿,我琢磨过渡口码头的方向后,便扯起风帆,全速向渡口驶去,只想早点得到些许食物充饥。
我的小舟虽然很狭小,但是鼓足风帆之后的速度还是相当可观的。所以不到一刻钟,小舟便驶到了一条狭长的水域,那便是普陀山的渡口码头,我知道。我大喜过望,以为凭着戚天云这三个字,不久便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了。
就在我正自得意的当口,一条破败的小舟进入了的视野,说来正是奇怪,我刚才并没有看见半片帆影,可是我一得意那小舟便出现了,更令我吃惊和不安的是,从那片小舟中竟传来了十几年前我在黑色巨岩上看海时听见的那首渔父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我心下疑惑,想证明一下这是不是真的。世上真有这样奇怪的事儿吗?我摇动槁橹加快速度。那小舟已经是被海风鼓满了布帆,此时一经摇动槁橹,更是如同离弦的劲箭也像天际划过的流星一样,飞也似向那破落的小舟驶去。
眼看我的小舟接近那小舟,我正准备询问。那舟里的人似乎是我肚子里的虫,竟然料到我什么时候会说话。我还没开口,他到先开口了:“戚公子,这十年来过的还好吗?”
听他这么一问,我大吃一惊。什么十年,什么过的还好吗。难道他竟然识得我,可是从开始到现在,他并没有露过面,又怎能知道我是谁呢?我镇定心神,忍者腹中饥渴。大声询问到:“阁下,怎么知道我?又为什么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什么十年?那又是什么?”
我知道我这样说话是不礼貌的。只是眼前的这渔夫太过神秘,由不得我不心生好奇,所以也顾及不得了。我原本以为那名渔夫会为我的不善的口气而生气,然而事实上他并没有生气。而是朗然笑道:“公子识不得我,我却识得公子。黑色巨岩下,海涛风声中。公子是否还记得?”
我努力的听清渔夫的每一个字想从中得出一点什么线索。不想他竟然直言相告。我细细思索,心里更是吃惊。原来眼前的这位尚未露面的渔夫就是多年前曾指点过我的那名高人。转眼过去的岁月,可不就是十年吗?
知道了眼前渔夫的身份,我不免有点兴奋。我提高声音问道:“先生多年前曾有恩与我,可是时至今日我依然不知先生为谁?不知先生可否告知姓名,也好让在下活的明白!”
此时那个高人从布帆后面转过身子,我看见他和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区别,除了面目更加沧桑皱纹更加密集以外,别无新奇。他并不在意我的眼神,又一次的笑道:“那哪里是什么恩惠。与其说是恩惠,不如说是怂恿。至于我是谁,你不必深究。因为我只是一个引渡人,在这佛家圣地引渡诚心人拜佛的一个船夫而已。十年前我受人之托指点你,如今又受人之请在此恭候你!公子不要有所怀疑,还是随我走吧!”
就这样,我将小舟停靠岸上之后便随着那个貌似渔夫其实是高人的中年男子踏上了普陀山的土地。虽然他说的神乎其神近乎玄妙,我还是毫不迟疑的随着他踏上了普陀山。他并告诉我要去那里,我也不问。我知道他不是坏人,就算是坏人,我也不怕。
那男人先是把我带到一家小店为我叫来了一大碗阳春面,让我坐下慢慢吃。我听了他的话,慢慢的吃着可口的面条。真是的,那面条的味道真是太好了。经过的海上的近半年的漂泊,我的口腹之欲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不全是因为我久不吃东西的缘故。我心里明白。
我在吃面条的时候,那歌男人说他会离开一会儿,一会儿他会带我去见一个人。我答应了。吃过面条后,那高人还没出现,我便抽空好好的对岛上的风景张望了一番。说起来奇怪,对于普陀山我也算的上是故地重游,可是如今才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不胜收。
以前我还是戚家军的少帅时,为了保卫台州。,我曾经来过普陀山。那时人们都说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乃是人间至景。可我当时心情烦躁,并没有觉出什么美好的感觉。只是觉得既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东西,我就应该保护好他们。那次我拜过佛爷之后,烧过高香之后便带着手下的几位将军走了。以为不会再来此地,却不想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安排——我从蓬莱出发一路随波逐流,经过风吹日晒,受过饥餓穿肠,经历颠倒梦幻之后又一次的来到了这里。
我兀自感叹不已之时,那个男人出现了。我看见他脸带微笑道:“戚公子,请随我来!”
我向他微微一颔首,表示我愿意也会随他去的。此时我水足饭饱,只觉天高云淡宇宙广大任我遨游,也不在乎什么。我紧跟着那个男人。我看见他转过几道深深的巷子后,便停下来,然后稍稍的整理了一下衣衫和神色之后,转过身来对我说:“这便要到了,此是佛家圣地菩萨道场,还望公子持重一些。”
那时我正自回思一些稀松平常的往事,想念我去世已久的父亲还有母亲,并没有留意周遭环境的变化,听他这么一说,我忙抬起头来看了一看。正色道:“我理会得,请先生放心!”
听了我的话,那高人也不再说什么。我暗自诧异,可不是吗?眼前的不正是多年前我领着戚家将军来烧过香拜过佛的佛顶山吗?
普陀山不是寻常地方,乃是佛家的菩萨道场,世人皆称之为“海天佛国”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眼前的佛顶山便更加的非比寻常,不仅是普陀山中的最高处。而且还矗立着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实是佛家弟子拼死也要捍卫的圣地,我如何敢放肆。我忙收敛心神,努力使自己的心境保持平和。
我稍稍环顾了一下这佛顶山,但见山深林茂,岩石重叠,偶尔一声梵音钟声从密林深山处悠扬的传来,俗人闻之,无不尽除邪念。我随着那个男人亦步亦趋的踏着数不胜数的台阶,一级级的向上攀援着。
后来我想其实那些台阶虽说不少却也并不多,不过九九八十一级。只因心里存着些许敬畏才会踏的那样的艰难。就算是那个自称为引渡人的男子在普陀山摆渡了若许年,浸润佛法多年,聆听梵音半生,也未能做到心如止水以一颗平常心去礼佛。
我被那个引渡人领到了一座禅院。去禅院的路上我经过了大雄宝殿,一些小和尚在哪里念着听不懂的经文。我和那个引渡人站在禅院的院子里的时候,禅院正堂的大门看着,一个身着红色袈裟的老僧正盘膝坐在黄缎锦面的蒲团上默然念经。
那个男子到了禅院之后,对着那个和尚的背影,合十高宣了一声佛号之后,便退下去了。诺大的静谧禅院里除了那个大和尚和我之外,便没有别的人了。大雄宝殿的念经声时而会传来那么高亢的几声,还有隔一刻而敲的洪钟声响外,也别无声音了。
我静静的矗立当场,环视禅院,只见禅院的正堂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静言轩”三个鎏金的苍劲大字,那三个字,字字珠玑,意境高远,颇有上古之风。看着这样的字,我对禅院的主人不由得增添了几许敬拜和几丝猜疑。不知那个所谓的引渡人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将我带到这座禅院里来。
我正欲出声询问。那老僧倒是先知先觉,似乎知道我要说话相问。扬手止住了我。接着朗声问道:“戚公子乃是当世功臣,驱除鞑虏,消灭倭患,积下无量功德。可以说是与佛有缘之人。佛法无边广大,却也只渡有缘之人。既然公子是有缘之人,贫僧倒是向考校一下公子。不知可否?”
我听眼前的老僧说话犹如天籁,虽只是几句平淡的话语,却透出森森禅意。我不敢怠慢些许。慌忙收敛心神,朗然答道:“圣僧有令,弟子无有不从!请圣僧考校便是!”
那个老和尚只是微微一颔首却并不扭过身子,而是继续言道:“昔年梵志有诗一首吾富有钱时,公子可曾读过?”
我曾经发奋读过不少书,自然知道唐代的白话诗人王梵志。那首所谓的吾富有钱时实是一首无题诗。诗云:“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我略略顿了一顿道:“这首诗乃是唐代侍僧梵志的。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全诗并无文采可言,却有理至深。”
我仰面朝那老僧看了看。老和尚似乎知道我在看他,又是微微颔首,似乎在鼓励我说下去。我心里有了底儿,忙继续言道:“昔日我在读这首诗时,总会想起史记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汉朝的朱买臣未曾发迹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妻子难熬清贫,终于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时来运转,贵为会稽太守。他的妻子此时却又来找他。朱买臣难忘前耻,当即让他的前妻将一盆冷水泼在地上,并对她说,若是那冷水能收回的话,便可以重修旧好,否则一切休言。后人有诗道,‘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水西流。’由此可见人情冷暖,不过在于一念之间。人生一世,何其渺茫。屈指算来,不过恍然数十载而已。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昨日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今朝却已阴阳隔世。百年之后,又哪里来的富贵贫穷,不过是赤裸裸一身无牵无挂。怎奈世人眼孔太浅,只晓得攀龙附凤,嫌贫爱富,岂不大错特错,徒令高人唏嘘感叹惆怅莫名。俗语有云,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诚如梵志诗云,千古人情,不过尔尔,真正是淡之无味。人生宛如箭迹,去过无痕亦难追回难再相思!何必执着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了?!”
我扑通扑通的说了这么一通话,就像是被打开的水闸想收起来却是不能,又犹如鱼骨在喉不吐难以快活。所以便不顾一切的说了出来。我仰面去看那蒲团上的老僧,他竟然已经转过身来,正微笑着看着我。
看着微笑的老和尚我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至于是在哪里见过面的,却又难以想起来。我只长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老和尚倒是慷慨,见我吃惊。也不再卖关子。朗然笑道:“公子可真是开窍了,当真可喜可贺!公子可还曾记得和尚我?戚家镇街头,笑问我是谁?公子难道不记得了吗?”
一经老和尚提醒,我顿时想起来了,原来这眼前的和尚不就是十年前戚家镇的街上我拦着的那个要问我是谁的那个长着奇形怪状的脑袋的和尚吗?当初他先是慈祥的告诉我说,你是名满天下的戚大元帅的公子,也就是未来的戚家军的主人,继而含笑而去。本来缘悭一面的和尚,现在竟然如同梦幻般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正微笑着看着我。这不能不让我惊愕不已。
我带着近乎傻子似的微笑,问道:“你真的是当初的那个光头和尚吗?”
老和尚很和蔼,虽然我问的很无理,却也不生气。他微笑着答道:“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是孔子似的脑袋,恐怕也仅止老和尚我一人所有,不是吗?”
我听那老和尚回答的俏皮幽默,不由得咧嘴一笑,算是相信了我自己不是在做梦。
那老僧又接着问道:“公子十年红尘梦,是否已经醒了?当初威震天下名满海内,如今流落海涛籍籍无名。公子幽幽何感触?”
听老和尚这么一说,我又是微微一怔,心里好奇,这老和尚藏身深山老寺,却为何对我了如指掌。不过想想自己眼下的处境,不由得有心悲凉有些心灰意冷,喟然答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什么威震天下什么名满海内,不过是一场烟花梦。烟花虽然瑰丽,却也只是一瞬,转眼成空。没有什么值得迷恋的。如今落的个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倒也逍遥。不是吗?”
老和尚又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公子如真是这样觉得,倒是大幸。若只是一些怨气的话,那就不妨听老僧一言。当初在戚家镇时偶遇公子,公子问我‘我是谁’。这便是足以证明公子慧根不浅。何止不浅,在老僧看来简直就是百年难遇。所以我才会让岛前的船夫指点你去搏击红尘,想待你倦怠红尘无心繁华之日再领你入我空门,成就无量功德身。这便是一切的缘起。公子本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之人,早在儿时便能发下宏愿,三十九岁许身佛门。为何又会为着世人对你的遗忘而耿耿于怀不能释然呢?依我看,不如忘却这前身的功业入我方便门吧!”
看着老和尚始终微笑的脸,我忽然觉得亲切。是啊,我为什么不能放下那些所谓的挂念和遗忘呢?又为什么要故作姿态泛舟海涛呢?老和尚看的开一切红尘的阿堵物,所以便遁入空门,所以才能用始终如一的微笑笑对苍天。就像是弥勒佛组,总是嘻嘻哈哈,笑天下可笑之人。我为什么就不能呢?何况老和尚对我说,我的命是上天注定了,是上苍对佛家的恩赐,上苍用百年的时间造就了我这么一个人要我发扬广大佛法,我便要乐天知命。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为什么会这样的茫然无错,还不是因为自己找不到置身的方向,以为家在红尘,可是却觉得无助觉得孤独。对于老和尚的话,我止有一点不明白就是我并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在儿时说过要许身空门。但我想这并不重要。
虽然我听了老和尚的一席话,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应允老和尚的邀请。我对老和尚说,既然你说我在儿时便发下了宏愿要许身佛家,那么一切便等到我三十九岁再说。
我对老和尚说这句话的时候,时间在我那个船夫于黑色巨岩下指点我之后的十年停滞。也就是说,那年我三十八岁。
8。
佛常说两种执着,一为我执,不知人身乃是五蕴和合而成,认为有一“实我”在;一为法执,不知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本来幻化,而产生法有“实性”的执着。两种执着各有所住,前者生烦恼障,后者生所知障。经上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故而佛法讲诸法实相即空性,主张我、法二空,破除任何执着。经上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经中说,诵持这四句偈语可得大福。
——(八)
普陀山上禅院里的那个老僧,告诉我要破除业障,才能解脱。他还对我说,我可以先不去掉那三千烦恼丝。我听从了老和尚的话,留在了佛顶山上的禅院里,整天暮鼓晨钟,诵经礼佛。
在禅院的那段带发修行的日子,是我的灵魂真正得到安宁的日子。因为我什么也没有,只有一袭僧衣,一卷经书,所以我心中了无牵挂,不会患得患失。我坐在老和尚修行的“静言轩”中,每天和老和尚谈论佛法经义,日子倒也过的逍遥。
老和尚曾经和我有过一场别致的谈话。那是有关我半生事业的。
那天天高云淡算得上是个好天气,所以上岛来朝拜佛爷的人也显得特别多。可是我修行的禅院乃是清净地,向来没有禅师的邀请,俗人是难以入内的,所以我还是静心的安坐蒲团上,对着宝相庄严的菩萨,诵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就在此时,老和尚面带微笑的走进了佛堂,坐在了我的对面。手里捏着一串檀木做成的佛珠。他开口询问到:“公子整日里诵经礼佛,可有什么感触?”
我微睁双目面色平静,回答到:“人生如同颠倒梦幻,终究涅磐。来世果,只为前世因。现在想来自己半生所做之事,全是枉然,不值一提。最后落的个籍籍无名无所挂怀,也是注定!”
我原本以为自己是开窍了,是通悟了,是堪破红尘俗世了。可没想到那老和尚却否定了我的看法。他微笑道:“世间缘起缘灭,乃是定数。公子自然明了,就不应该否定自己所作所为。我不妨讲一则佛门公案,以助公子参悟。公子意下如何?”
那时的我以为自己得道,修成果位,没想到老和尚开口便否决了我。老和尚既然要为我开释佛法,我当然求之不得。我正色凝神道:“愿听老僧一言!”
老和尚微微颔首,接言道:“提婆尊者原是天竺佛国诸外道之一,因见第十四祖龙树尊者,得其传佛心印,是为十五祖。佛本重廓尔忘言,而提婆尊者却极善言语。彼时天竺国,每有引论,必要奉王敕,于大寺中声钟击鼓,尔后方可引论。有了这等方便,诸外道欲于僧寺中封禁钟鼓,以为沙汰。时提婆尊者知佛法有难,遂运神通登楼撞鼓,欲摈外道。外道遂问:‘楼上声钟者谁?’提婆云:‘天’。又问天是谁?天是我。又问我是谁?我是你。又问你是谁?提婆答曰,你是狗。外道又问,狗是谁?提婆截然答道,狗是你。如是七返,外道自知负坠伏羲,遂自开门。虽为佛门清净地,亦有是非不平时。何况俗世繁华烟柳之所。公子好比那提婆尊者。不同者,提婆善言语,而众僧不善,遂为外道所欺以致佛法有难。公子身为将门,得天独厚,堪为大将之才,而终生不能,故而提婆以口舌言语解佛法危难,而公子以戈戟精兵退倭寇祸患。理出一源,况自古佛法有别,分为大乘小乘。公子乃是大乘之身,理应引渡众生,脱离此岸疾苦。去掉烦恼丝,不一定便可修得果位,带发修持也未为不能修成正果,一切在乎心,在乎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此无上道心无量悲心方能济度苦难众生。公子又可知佛者不是静坐禅院默念佛经而无所事事,大要在于普渡众生。我此前说公子积下无量功德,正是谓公子抗倭大业,解民于倒悬,救民于荼毒。彼亦佛法也。是以公子不可执着于过去身,而是要放眼未来时。”
听了老和尚的这番话,我的心里顿时明亮了很多。
先前由于愤于世人的薄情寡义,才心灰意冷只想飘零江湖泛舟海涛。其实那并不是因为我看的开,而恰恰是因为我放不下,太执着于虚无的功名。我找出那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说什么父亲是我的前生的债,我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为了还清那些债,因为这样世人才会理所当然的记住我父亲而遗忘我。少年时代的我因为无欲无求不觉得功名于我何益,才会问别人一些我是谁之类看似高深实则无聊的问题,结果被老和尚误以为我乃是上苍派来拯救佛法的转世佛陀。当然这些话我只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不会让老和尚知道一丝一毫。或许真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我真是上天的使者,只是我自己不知而已。但老和尚告诉我不管前生,只管放眼未来世。
是的。我要放眼未来世。
我的确心灰意冷过。那是一种俗世的无奈之举,不是因为我堪破红尘。可因为饥渴,我被那个引渡人领进了佛顶山,走进了“静言轩”碰见了老和尚,真真正正的接触了佛法之后,我却真的心里平和了,不是因为心灰意冷,而是因为真的心如止水堪破执着。
时间过的很快。半年的岁月转眼就过去了。
我不再是三十八岁了。而是进入我人生的第三十九个春秋。站在那个老和尚为我设定的出家的年岁里,我一脸平静,无欲无求。
站在佛顶山上,我俯瞰着苍茫大地。心中对着深蓝的大海默念。过了今天,世上不再有一个名叫戚天云的将军,只有一个叫止观的行者。
9。
岁月在我身边来来往往,我却没有丝毫的变化,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不是流云,不是大海。我就是我。赶骆驼者的鞭绳一挥“啪”的打在塞外沙漠的空气里,那是一声彻底的杀刺的响,没有前奏,也没有回响。雪峰禅师说,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小,抛向面前。世上也只有一个雪峰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九)
三十年之后,我一个人静静的站在那快黑色的巨岩上。任肆虐的海风疯狂的撕扯着我的衣衫。我喜欢看海风吹着我的长袍衣衫飞起的样子。那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看着这纷飞的衣衫,我依稀看见一名身着重铠的将军握着三尺青锋伫立在一块黑色的巨岩上,无语,静默,一任海风迎面吹拂。
我对着那个依稀摇动的身影,微微一笑,然后无语,静默
经上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抱,蓝天会记住飞鸟的这片深情的。
——(五)
无论我是在故作姿态,还是真心愿意让出自己的一切付出。大明朝的上上下下老老幼幼男男女女都只记住了我父亲。人们为父亲立了一座祠堂,门扇上阴刻着楹联“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横额是“海上威风”是对他这一生功业的肯定。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替父亲感到欣慰。
每月将尽的时候,我总是会携着母亲。到父亲的祠堂去上香祭拜。母亲在父亲走之后,显得更加苍老了。两鬓斑白,齿牙摇落,眼睛上也蒙上了一层阴翳,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
母亲总是很思念父亲,总是会不经意间的痛哭起来。我想好好安慰一下母亲,可是我又一次的陷入了语言的尴尬境地。我无能为力,止有花多一点的时间去陪陪母亲。有一次我陪着母亲到戚家镇的大街上去活动筋骨,母亲忽然间竟哭了,我问母亲是怎么呢?母亲回答我说,她看见我父亲了,我问在哪里,母亲哭着对我说,在心里。听了母亲的话之后我也哭了。我搂着母亲,跪在母亲面前大声哭泣道:“是孩儿不肖,不能替母亲分解忧愁!”
后来,我就后悔了。因为我想起了那个老军卒的话,如果一个人的心性变了,那便是恶运梦魇的开始。当初我因为安慰了母亲说,父亲很快便会回家和母亲团聚,结果父亲回来了,也走了。
母亲是在那次上街散步一个月之后离我而去的。那天是一月的最后一天,也是父亲的忌日。我陪母亲去父亲的祠堂上香祭拜。去的时候,母亲显得很精神,并且还特意的装扮了一番,说是要好好和父亲说一会儿话。母亲自从父亲走之后,便再也不装扮自己了,看见母亲这样我很开心,以为母亲总算是从父亲的去世的阴霾中走出来了。我高兴的挽着母亲的双臂。我清楚的记得,母亲一路上和许多人打招呼,那些人有很多是外地来去祭拜父亲的,也有许多是戚家镇人,母亲一路上显得很活跃,和路过的人谈笑风生。我一路上无处插嘴,只好干笑着。
那次我们是早上去父亲的祠堂的,母亲坐在父亲的塑像前,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可是我一句话也听不明白,我知道那些话只属于父亲和母亲,于别人无关。中午的时候,我回家给母亲送了一点米饭,可是母亲拒绝吃,母亲说父亲在那一边还饿着,她怎么能吃,所以她不会吃的。母亲让我将那些饭菜施舍给祠堂附近的穷苦人家。我不愿拂母亲的意思,照做了。母亲保持着上午的姿势坐在父亲的塑像前偶偶私语。我百无聊赖,便一个人去了海边看海。那块黑色岩石依然很巨大也很冷漠。
我站在黑色巨岩上,默然无语。只是静静的看着深蓝色的大海。几只海鸥颉颃于天际云间,时而俯冲向海,时而仰头冲天,毫不逍遥自在。我看着这些海鸥,心里充满了向往。我默祷苍天,给我一片无所羁绊的天空,让我飞翔!
傍晚的时候,我回到了父亲的祠堂,母亲依旧坐在父亲的塑像前。只是嘴里不再说话,而是静静的抽泣。我伸过手去将母亲搀扶起来。然后就那么固执的搀扶着母亲向家的方向走去。
后来我琢磨母亲为何在那天里表现的那样不寻常,才恍然大悟,那是母亲的死前的回光返照。是对这个世界做最后的祭奠。就像是一条涸辄里的刌鱼。明明知道命不久矣,却依然要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做一次完美的跳跃。
母亲是在祭奠父亲之后的第二天清晨走的。走的时候谁也不知道。邻居农家的大公鸡做第一声啼叫时,我到父亲的书房里读了几个时辰的书,觉得早餐的时间到了。于是到母亲的卧室请安,并请母亲就早餐。可是我进去了许久,母亲都没有支声,我微笑着附在母亲的身上,替母亲整理鬓角,可是母亲仍然没有反应。我心里有点发毛,使劲儿摇了摇母亲,还是没有反应。我头一下子像是炸开了,我将手指探近母亲的鼻子,可是鼻息全无。我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惨声一声长叫“母亲”!
葬了母亲之后。我散尽了家财,将那些值钱的东西当买了之后,将所得钱财分发给了戚家镇的清苦百姓。之后,我将戚家军的兵权将给了呼延七曜将军。再然后我便在母亲父亲的和葬地修结了一座茅庐,为母亲和父亲守三年孝期。
在为母亲守丧的期间,我每天只让家童送一碗白饭和一碟青菜,作为活命之资。除了吃饭的时间外,我便守着青灯黄卷,不闻世间俗物。一心一意做一个孝子了。
时间驾着金马车驶向莽莽苍苍的岁月深处。浑浑噩噩的人以为岁月已经停止,从来没有流失过,当他们终于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地上拾起金鬃毛,踩着地上的车辙时,才恍然大惊,原来时间早就偷偷的溜走了,不曾停留过片刻。
我不是那种浑浑噩噩的人,我清楚的知晓时间的流逝如同一江春水一样。我还记得李后主曾有过一首乌夜啼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时间过的真是好快啊。转眼一过,三年的时光就没了。在父母坟茔前的茅庐里守孝的日子里,我每天静心念佛,潜心修禅,那些曾经不敢做或者别人不让我做的事儿,这时我便一一来做。看着白云我想起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见落叶我想起皎然的秋晚宿破山寺,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看见明月便想起寒山的禅诗,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读了王梵志的那首著名的禅诗城外土馒头,我便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了。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人的命运,无论你曾经是多么的声名赫赫,是多么的功高劳苦,是多么的炙手可热,被时间岁月冷落了三年,都可以被世人所遗忘。所以我丁忧了三年,世人便将我忘记了。没有人再记起我曾经是威名远扬的戚家军元帅,曾经是大破倭寇的民族英雄,人们不会管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只有人们身处绝望或者水深火热的时候才会把它拿来作为安慰。可是现在不是倭患猖獗的岁月,人们便理所当然的将我忘却了。
人们忘却我,我便决定相忘人生。
我在决定为父母守孝三年的第一天便将祖辈们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变卖了,换成了钱财,散发给了戚家镇的穷苦人家,所以我已经了无牵挂。唯一觉得遗憾的是,父亲还有母亲在世的时候,曾经给我定下一门亲事,可是一直到父亲早亡,他们也没再提起过。也许是他们忘记了,也许是他们觉得没必要提起。反正时间已经错过,便再难挽回,我不是留念红尘,只是觉得自己失信了。但不管怎样,我已经决定啸傲江湖了,不管尘世纷飞,不管俗世繁华了。
6。
一位哲人说过,使我们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恰恰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是的,我相信。这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真理。
——(六)
离开了戚家镇之后,我学着当年李白初出蜀中时的的模样,一路游山玩水,不计前程,不计岁月流逝,只求逍遥无拘。
对大海的情有独钟,决定了我的这次浪荡,要沿着海域线,我从蓬莱小海,独自驾着一叶风帆,就像是多年前的那个傍晚,我独自在海边岩石上看海时,那个渔夫模样的高人一样,驾一叶扁舟,踏万里巨浪。
在海上漂泊的那段日子是我很逍遥的。我没有了俗世的公务,没有了亲人的牵挂,茫茫宇宙之间只有一个我独自寂寞。可我不怕寂寞,所以我便独得逍遥。
我上路的时候,是收拾了一个大包袱了的。里面装着火具,一个沙漏,一只杯子,除此之外还装着几卷经书,当然还有一只钓竿。钓竿用来取得活命之资,火具用来煮食钓起来的海鱼,沙漏用来获得淡水,而那几卷经书则用来打发我一个人座拥小舟的日子。
我不知道我会在海上漂流多长的日子,也许一个月,也或许一辈子。我甚至预备着在海上一直漂泊到船烂舟沉,那时我便可以解脱了,如果可以我甚至可以再次学着李白的模样,驾长鲸而去。
我记得我走出戚家镇的牌楼的时候,一个戚家镇的长者问过我,你去那里。我回答说,不知道。他还问,你怎么呢?我回答说,不知道。他便摇着头走了。当他的身影消失在戚家镇的街道上的时候,从风中还飘来一句虽然莫名其妙但却颇具见地的话,戚家的少爷疯了。戚家的少爷便是我。虽然那时的我已经老大不小了,父亲也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但戚家镇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你们,包括戚家军的诸位将军们还是习惯的称我为少爷,戚家的少爷。就像是我十八岁之前一样,人们告诉我说,你是戚大元帅的公子,是戚家军的新主人。只是略略不同的是,曾经的肯定推测到如今都一一兑现。成了事实后,人们也不再用那种带着羡慕的口吻对我说话了,而是显得无动于衷,只是近乎条例似的对我表示恭敬,就像是我父亲尚在人世的时候。
我当时对那位老者的话,并不在意,因为我自己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人。我甚至有点茫然,那种近乎白痴似的茫然,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好像不是我自己。我生下来只是为了接替父亲完成那最后的一役,然后世人再集体把我遗忘,然后孤独的像一头老象一个人走向死亡之地。有时候我甚至还怀疑我母亲生下我的初衷,是不是只是想找个可靠的送终人。他们总是苛责我的所作所为,小时候我不想沾惹红尘,可是他们不许,而当我终于按着他们为我设计的人生轨迹行走之后,他们便开始埋头做自己的事儿,而把我推到最前线忍受寂寞和痛苦,并把这种忍受解释为你长大了。
走出戚家镇的时候,我无忧无喜,心里像是一潭绝望的似水,水波不兴,泛不起半点涟漪。可是当我真正一个人坐在那条我雇人为我量身定做的小舟上并进行了今一个月的漂泊之后,我的心开始不安。灵魂深处渗出另外的一个我。他问我,你是谁?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是戚天云,是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公子。可是每次还没听完我的回答,那个我便已经扭头走了。于是我一片怅然,茫然若失。
渐渐的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说错了。可是没有。我不是戚天云又是谁,我不是我父亲的儿子又是谁的儿子?如果这样的回答不正确,那么,我是谁?
当终于有一天我这样反问另外的一个我时,那个我笑了,他对我诡秘的一笑道,你开窍了!可是我却怔在当场,不知这话从何说起。
起初每天早上的时候,我总是会花大约两个时辰的时间,将我的钓竿不挂钓饵的闷在海水中。我这样做只是想排解一下心中的不快和疑惑。曾经有一个下海打渔的渔夫见我这样钓鱼,便很好奇的问我,这样做会钓到鱼吗?我狡黠的微微点头。其实我并没有想到要准备钓饵,但是却每次都能钓上够一天吃的鱼来。
自从那次那个渔夫问我问题之后,我每天便增添了许多的烦恼。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心安理得将钓竿闷在水中等着鱼儿来吃我的铁钩。而总要问自己一问,这样做会钓上鱼来吗?结果是不能,因为自从我那样问自己问题之后,我便再也钓不上鱼儿来了。
我的小舟飘荡在茫茫的大海上,像是苍茫大地上的一只蚂蚁一样渺小和无助。没有鱼儿充饥的日子是很难过的。我只好拼命的用沙漏过滤出淡水来喝,可是就算是将有限的肚皮喝到无限大,一泡尿之后又会变回原本的空空如也。我还记得开始独自漂泊的每个晚上,我总是能安然入睡,并且睡得空前绝后的香甜,可是没有鱼儿充饥之后,我总是会被饥饿的感觉所牵引,追逐着一只肥大的烧鸡或者烧鹅只到清醒的站立在小舟的甲板上。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开始漂泊的时候,我便发下宏愿,这剩下的人生便会漂泊在大海上。可是终于有那么一个深夜,我再次被虚拟的烧鸡的香气所叫醒。站立在小舟之上,看着眼前月下的暗幽的大海时,心里第一次意识到如果我再不想办法或者再不拿出注意,我便会饿死在小舟上。那样的话我依然不会被视为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因为我不是漂泊到船烂舟沉,而是在船烂舟沉之前被活活的饿死的。于是我正式做出决定,等第二天的曙光照亮我的双眼的时候,我便会寻找大陆的方向。不再做这荒唐的事儿。
老天总算待我不薄,当第二天的曙光照亮我的双眼的时候,我真的看见了土地,虽然严格来说它不是大陆,而只是一座岛,舟山群岛里的一座小岛——普陀山。这个岛我是识得的。曾经的台州保卫战,我曾率领过戚家军来过这里,拜过佛爷,烧过高香。虽说我想要找寻的是大陆,不是小岛,但它毕竟承载着泥土。这就够了。
7。
五灯会元卷十七中,有一则青原惟信禅师的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门修行需要经过这三个境界才能高妙,做人修身也当如此经过三个境界方能眼界深远,穿越风尘黄沙,堪破红尘世事。
——(七)
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在海上漂泊了很久的时间,想想曾经发下宏愿要一辈子苦守独舟,只到船烂舟沉,好驾长鲸而去。可是因为渔夫的一句话,使我没了活命之资。说来很可笑,枉我自称当世大才,却要让小命葬送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渔夫的一句话里。实在心有不甘。我苦笑一声,站在小舟狭长的甲板上,看着沧海明月,迎面海风微吹。只得向饥餓的现实投降,决定第二天开始寻找大陆的方向。
不想我大陆没寻到却于冥冥之中到了佛教胜地普陀山。我饥渴难忍,那里还去管其他的事儿,我琢磨过渡口码头的方向后,便扯起风帆,全速向渡口驶去,只想早点得到些许食物充饥。
我的小舟虽然很狭小,但是鼓足风帆之后的速度还是相当可观的。所以不到一刻钟,小舟便驶到了一条狭长的水域,那便是普陀山的渡口码头,我知道。我大喜过望,以为凭着戚天云这三个字,不久便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了。
就在我正自得意的当口,一条破败的小舟进入了的视野,说来正是奇怪,我刚才并没有看见半片帆影,可是我一得意那小舟便出现了,更令我吃惊和不安的是,从那片小舟中竟传来了十几年前我在黑色巨岩上看海时听见的那首渔父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我心下疑惑,想证明一下这是不是真的。世上真有这样奇怪的事儿吗?我摇动槁橹加快速度。那小舟已经是被海风鼓满了布帆,此时一经摇动槁橹,更是如同离弦的劲箭也像天际划过的流星一样,飞也似向那破落的小舟驶去。
眼看我的小舟接近那小舟,我正准备询问。那舟里的人似乎是我肚子里的虫,竟然料到我什么时候会说话。我还没开口,他到先开口了:“戚公子,这十年来过的还好吗?”
听他这么一问,我大吃一惊。什么十年,什么过的还好吗。难道他竟然识得我,可是从开始到现在,他并没有露过面,又怎能知道我是谁呢?我镇定心神,忍者腹中饥渴。大声询问到:“阁下,怎么知道我?又为什么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什么十年?那又是什么?”
我知道我这样说话是不礼貌的。只是眼前的这渔夫太过神秘,由不得我不心生好奇,所以也顾及不得了。我原本以为那名渔夫会为我的不善的口气而生气,然而事实上他并没有生气。而是朗然笑道:“公子识不得我,我却识得公子。黑色巨岩下,海涛风声中。公子是否还记得?”
我努力的听清渔夫的每一个字想从中得出一点什么线索。不想他竟然直言相告。我细细思索,心里更是吃惊。原来眼前的这位尚未露面的渔夫就是多年前曾指点过我的那名高人。转眼过去的岁月,可不就是十年吗?
知道了眼前渔夫的身份,我不免有点兴奋。我提高声音问道:“先生多年前曾有恩与我,可是时至今日我依然不知先生为谁?不知先生可否告知姓名,也好让在下活的明白!”
此时那个高人从布帆后面转过身子,我看见他和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区别,除了面目更加沧桑皱纹更加密集以外,别无新奇。他并不在意我的眼神,又一次的笑道:“那哪里是什么恩惠。与其说是恩惠,不如说是怂恿。至于我是谁,你不必深究。因为我只是一个引渡人,在这佛家圣地引渡诚心人拜佛的一个船夫而已。十年前我受人之托指点你,如今又受人之请在此恭候你!公子不要有所怀疑,还是随我走吧!”
就这样,我将小舟停靠岸上之后便随着那个貌似渔夫其实是高人的中年男子踏上了普陀山的土地。虽然他说的神乎其神近乎玄妙,我还是毫不迟疑的随着他踏上了普陀山。他并告诉我要去那里,我也不问。我知道他不是坏人,就算是坏人,我也不怕。
那男人先是把我带到一家小店为我叫来了一大碗阳春面,让我坐下慢慢吃。我听了他的话,慢慢的吃着可口的面条。真是的,那面条的味道真是太好了。经过的海上的近半年的漂泊,我的口腹之欲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不全是因为我久不吃东西的缘故。我心里明白。
我在吃面条的时候,那歌男人说他会离开一会儿,一会儿他会带我去见一个人。我答应了。吃过面条后,那高人还没出现,我便抽空好好的对岛上的风景张望了一番。说起来奇怪,对于普陀山我也算的上是故地重游,可是如今才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不胜收。
以前我还是戚家军的少帅时,为了保卫台州。,我曾经来过普陀山。那时人们都说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乃是人间至景。可我当时心情烦躁,并没有觉出什么美好的感觉。只是觉得既然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东西,我就应该保护好他们。那次我拜过佛爷之后,烧过高香之后便带着手下的几位将军走了。以为不会再来此地,却不想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安排——我从蓬莱出发一路随波逐流,经过风吹日晒,受过饥餓穿肠,经历颠倒梦幻之后又一次的来到了这里。
我兀自感叹不已之时,那个男人出现了。我看见他脸带微笑道:“戚公子,请随我来!”
我向他微微一颔首,表示我愿意也会随他去的。此时我水足饭饱,只觉天高云淡宇宙广大任我遨游,也不在乎什么。我紧跟着那个男人。我看见他转过几道深深的巷子后,便停下来,然后稍稍的整理了一下衣衫和神色之后,转过身来对我说:“这便要到了,此是佛家圣地菩萨道场,还望公子持重一些。”
那时我正自回思一些稀松平常的往事,想念我去世已久的父亲还有母亲,并没有留意周遭环境的变化,听他这么一说,我忙抬起头来看了一看。正色道:“我理会得,请先生放心!”
听了我的话,那高人也不再说什么。我暗自诧异,可不是吗?眼前的不正是多年前我领着戚家将军来烧过香拜过佛的佛顶山吗?
普陀山不是寻常地方,乃是佛家的菩萨道场,世人皆称之为“海天佛国”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眼前的佛顶山便更加的非比寻常,不仅是普陀山中的最高处。而且还矗立着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实是佛家弟子拼死也要捍卫的圣地,我如何敢放肆。我忙收敛心神,努力使自己的心境保持平和。
我稍稍环顾了一下这佛顶山,但见山深林茂,岩石重叠,偶尔一声梵音钟声从密林深山处悠扬的传来,俗人闻之,无不尽除邪念。我随着那个男人亦步亦趋的踏着数不胜数的台阶,一级级的向上攀援着。
后来我想其实那些台阶虽说不少却也并不多,不过九九八十一级。只因心里存着些许敬畏才会踏的那样的艰难。就算是那个自称为引渡人的男子在普陀山摆渡了若许年,浸润佛法多年,聆听梵音半生,也未能做到心如止水以一颗平常心去礼佛。
我被那个引渡人领到了一座禅院。去禅院的路上我经过了大雄宝殿,一些小和尚在哪里念着听不懂的经文。我和那个引渡人站在禅院的院子里的时候,禅院正堂的大门看着,一个身着红色袈裟的老僧正盘膝坐在黄缎锦面的蒲团上默然念经。
那个男子到了禅院之后,对着那个和尚的背影,合十高宣了一声佛号之后,便退下去了。诺大的静谧禅院里除了那个大和尚和我之外,便没有别的人了。大雄宝殿的念经声时而会传来那么高亢的几声,还有隔一刻而敲的洪钟声响外,也别无声音了。
我静静的矗立当场,环视禅院,只见禅院的正堂上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静言轩”三个鎏金的苍劲大字,那三个字,字字珠玑,意境高远,颇有上古之风。看着这样的字,我对禅院的主人不由得增添了几许敬拜和几丝猜疑。不知那个所谓的引渡人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将我带到这座禅院里来。
我正欲出声询问。那老僧倒是先知先觉,似乎知道我要说话相问。扬手止住了我。接着朗声问道:“戚公子乃是当世功臣,驱除鞑虏,消灭倭患,积下无量功德。可以说是与佛有缘之人。佛法无边广大,却也只渡有缘之人。既然公子是有缘之人,贫僧倒是向考校一下公子。不知可否?”
我听眼前的老僧说话犹如天籁,虽只是几句平淡的话语,却透出森森禅意。我不敢怠慢些许。慌忙收敛心神,朗然答道:“圣僧有令,弟子无有不从!请圣僧考校便是!”
那个老和尚只是微微一颔首却并不扭过身子,而是继续言道:“昔年梵志有诗一首吾富有钱时,公子可曾读过?”
我曾经发奋读过不少书,自然知道唐代的白话诗人王梵志。那首所谓的吾富有钱时实是一首无题诗。诗云:“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我略略顿了一顿道:“这首诗乃是唐代侍僧梵志的。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全诗并无文采可言,却有理至深。”
我仰面朝那老僧看了看。老和尚似乎知道我在看他,又是微微颔首,似乎在鼓励我说下去。我心里有了底儿,忙继续言道:“昔日我在读这首诗时,总会想起史记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汉朝的朱买臣未曾发迹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妻子难熬清贫,终于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时来运转,贵为会稽太守。他的妻子此时却又来找他。朱买臣难忘前耻,当即让他的前妻将一盆冷水泼在地上,并对她说,若是那冷水能收回的话,便可以重修旧好,否则一切休言。后人有诗道,‘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水西流。’由此可见人情冷暖,不过在于一念之间。人生一世,何其渺茫。屈指算来,不过恍然数十载而已。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昨日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今朝却已阴阳隔世。百年之后,又哪里来的富贵贫穷,不过是赤裸裸一身无牵无挂。怎奈世人眼孔太浅,只晓得攀龙附凤,嫌贫爱富,岂不大错特错,徒令高人唏嘘感叹惆怅莫名。俗语有云,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诚如梵志诗云,千古人情,不过尔尔,真正是淡之无味。人生宛如箭迹,去过无痕亦难追回难再相思!何必执着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了?!”
我扑通扑通的说了这么一通话,就像是被打开的水闸想收起来却是不能,又犹如鱼骨在喉不吐难以快活。所以便不顾一切的说了出来。我仰面去看那蒲团上的老僧,他竟然已经转过身来,正微笑着看着我。
看着微笑的老和尚我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至于是在哪里见过面的,却又难以想起来。我只长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老和尚倒是慷慨,见我吃惊。也不再卖关子。朗然笑道:“公子可真是开窍了,当真可喜可贺!公子可还曾记得和尚我?戚家镇街头,笑问我是谁?公子难道不记得了吗?”
一经老和尚提醒,我顿时想起来了,原来这眼前的和尚不就是十年前戚家镇的街上我拦着的那个要问我是谁的那个长着奇形怪状的脑袋的和尚吗?当初他先是慈祥的告诉我说,你是名满天下的戚大元帅的公子,也就是未来的戚家军的主人,继而含笑而去。本来缘悭一面的和尚,现在竟然如同梦幻般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正微笑着看着我。这不能不让我惊愕不已。
我带着近乎傻子似的微笑,问道:“你真的是当初的那个光头和尚吗?”
老和尚很和蔼,虽然我问的很无理,却也不生气。他微笑着答道:“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是孔子似的脑袋,恐怕也仅止老和尚我一人所有,不是吗?”
我听那老和尚回答的俏皮幽默,不由得咧嘴一笑,算是相信了我自己不是在做梦。
那老僧又接着问道:“公子十年红尘梦,是否已经醒了?当初威震天下名满海内,如今流落海涛籍籍无名。公子幽幽何感触?”
听老和尚这么一说,我又是微微一怔,心里好奇,这老和尚藏身深山老寺,却为何对我了如指掌。不过想想自己眼下的处境,不由得有心悲凉有些心灰意冷,喟然答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什么威震天下什么名满海内,不过是一场烟花梦。烟花虽然瑰丽,却也只是一瞬,转眼成空。没有什么值得迷恋的。如今落的个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倒也逍遥。不是吗?”
老和尚又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公子如真是这样觉得,倒是大幸。若只是一些怨气的话,那就不妨听老僧一言。当初在戚家镇时偶遇公子,公子问我‘我是谁’。这便是足以证明公子慧根不浅。何止不浅,在老僧看来简直就是百年难遇。所以我才会让岛前的船夫指点你去搏击红尘,想待你倦怠红尘无心繁华之日再领你入我空门,成就无量功德身。这便是一切的缘起。公子本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之人,早在儿时便能发下宏愿,三十九岁许身佛门。为何又会为着世人对你的遗忘而耿耿于怀不能释然呢?依我看,不如忘却这前身的功业入我方便门吧!”
看着老和尚始终微笑的脸,我忽然觉得亲切。是啊,我为什么不能放下那些所谓的挂念和遗忘呢?又为什么要故作姿态泛舟海涛呢?老和尚看的开一切红尘的阿堵物,所以便遁入空门,所以才能用始终如一的微笑笑对苍天。就像是弥勒佛组,总是嘻嘻哈哈,笑天下可笑之人。我为什么就不能呢?何况老和尚对我说,我的命是上天注定了,是上苍对佛家的恩赐,上苍用百年的时间造就了我这么一个人要我发扬广大佛法,我便要乐天知命。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为什么会这样的茫然无错,还不是因为自己找不到置身的方向,以为家在红尘,可是却觉得无助觉得孤独。对于老和尚的话,我止有一点不明白就是我并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在儿时说过要许身空门。但我想这并不重要。
虽然我听了老和尚的一席话,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应允老和尚的邀请。我对老和尚说,既然你说我在儿时便发下了宏愿要许身佛家,那么一切便等到我三十九岁再说。
我对老和尚说这句话的时候,时间在我那个船夫于黑色巨岩下指点我之后的十年停滞。也就是说,那年我三十八岁。
8。
佛常说两种执着,一为我执,不知人身乃是五蕴和合而成,认为有一“实我”在;一为法执,不知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本来幻化,而产生法有“实性”的执着。两种执着各有所住,前者生烦恼障,后者生所知障。经上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故而佛法讲诸法实相即空性,主张我、法二空,破除任何执着。经上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经中说,诵持这四句偈语可得大福。
——(八)
普陀山上禅院里的那个老僧,告诉我要破除业障,才能解脱。他还对我说,我可以先不去掉那三千烦恼丝。我听从了老和尚的话,留在了佛顶山上的禅院里,整天暮鼓晨钟,诵经礼佛。
在禅院的那段带发修行的日子,是我的灵魂真正得到安宁的日子。因为我什么也没有,只有一袭僧衣,一卷经书,所以我心中了无牵挂,不会患得患失。我坐在老和尚修行的“静言轩”中,每天和老和尚谈论佛法经义,日子倒也过的逍遥。
老和尚曾经和我有过一场别致的谈话。那是有关我半生事业的。
那天天高云淡算得上是个好天气,所以上岛来朝拜佛爷的人也显得特别多。可是我修行的禅院乃是清净地,向来没有禅师的邀请,俗人是难以入内的,所以我还是静心的安坐蒲团上,对着宝相庄严的菩萨,诵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就在此时,老和尚面带微笑的走进了佛堂,坐在了我的对面。手里捏着一串檀木做成的佛珠。他开口询问到:“公子整日里诵经礼佛,可有什么感触?”
我微睁双目面色平静,回答到:“人生如同颠倒梦幻,终究涅磐。来世果,只为前世因。现在想来自己半生所做之事,全是枉然,不值一提。最后落的个籍籍无名无所挂怀,也是注定!”
我原本以为自己是开窍了,是通悟了,是堪破红尘俗世了。可没想到那老和尚却否定了我的看法。他微笑道:“世间缘起缘灭,乃是定数。公子自然明了,就不应该否定自己所作所为。我不妨讲一则佛门公案,以助公子参悟。公子意下如何?”
那时的我以为自己得道,修成果位,没想到老和尚开口便否决了我。老和尚既然要为我开释佛法,我当然求之不得。我正色凝神道:“愿听老僧一言!”
老和尚微微颔首,接言道:“提婆尊者原是天竺佛国诸外道之一,因见第十四祖龙树尊者,得其传佛心印,是为十五祖。佛本重廓尔忘言,而提婆尊者却极善言语。彼时天竺国,每有引论,必要奉王敕,于大寺中声钟击鼓,尔后方可引论。有了这等方便,诸外道欲于僧寺中封禁钟鼓,以为沙汰。时提婆尊者知佛法有难,遂运神通登楼撞鼓,欲摈外道。外道遂问:‘楼上声钟者谁?’提婆云:‘天’。又问天是谁?天是我。又问我是谁?我是你。又问你是谁?提婆答曰,你是狗。外道又问,狗是谁?提婆截然答道,狗是你。如是七返,外道自知负坠伏羲,遂自开门。虽为佛门清净地,亦有是非不平时。何况俗世繁华烟柳之所。公子好比那提婆尊者。不同者,提婆善言语,而众僧不善,遂为外道所欺以致佛法有难。公子身为将门,得天独厚,堪为大将之才,而终生不能,故而提婆以口舌言语解佛法危难,而公子以戈戟精兵退倭寇祸患。理出一源,况自古佛法有别,分为大乘小乘。公子乃是大乘之身,理应引渡众生,脱离此岸疾苦。去掉烦恼丝,不一定便可修得果位,带发修持也未为不能修成正果,一切在乎心,在乎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此无上道心无量悲心方能济度苦难众生。公子又可知佛者不是静坐禅院默念佛经而无所事事,大要在于普渡众生。我此前说公子积下无量功德,正是谓公子抗倭大业,解民于倒悬,救民于荼毒。彼亦佛法也。是以公子不可执着于过去身,而是要放眼未来时。”
听了老和尚的这番话,我的心里顿时明亮了很多。
先前由于愤于世人的薄情寡义,才心灰意冷只想飘零江湖泛舟海涛。其实那并不是因为我看的开,而恰恰是因为我放不下,太执着于虚无的功名。我找出那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说什么父亲是我的前生的债,我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为了还清那些债,因为这样世人才会理所当然的记住我父亲而遗忘我。少年时代的我因为无欲无求不觉得功名于我何益,才会问别人一些我是谁之类看似高深实则无聊的问题,结果被老和尚误以为我乃是上苍派来拯救佛法的转世佛陀。当然这些话我只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不会让老和尚知道一丝一毫。或许真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我真是上天的使者,只是我自己不知而已。但老和尚告诉我不管前生,只管放眼未来世。
是的。我要放眼未来世。
我的确心灰意冷过。那是一种俗世的无奈之举,不是因为我堪破红尘。可因为饥渴,我被那个引渡人领进了佛顶山,走进了“静言轩”碰见了老和尚,真真正正的接触了佛法之后,我却真的心里平和了,不是因为心灰意冷,而是因为真的心如止水堪破执着。
时间过的很快。半年的岁月转眼就过去了。
我不再是三十八岁了。而是进入我人生的第三十九个春秋。站在那个老和尚为我设定的出家的年岁里,我一脸平静,无欲无求。
站在佛顶山上,我俯瞰着苍茫大地。心中对着深蓝的大海默念。过了今天,世上不再有一个名叫戚天云的将军,只有一个叫止观的行者。
9。
岁月在我身边来来往往,我却没有丝毫的变化,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不是流云,不是大海。我就是我。赶骆驼者的鞭绳一挥“啪”的打在塞外沙漠的空气里,那是一声彻底的杀刺的响,没有前奏,也没有回响。雪峰禅师说,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小,抛向面前。世上也只有一个雪峰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九)
三十年之后,我一个人静静的站在那快黑色的巨岩上。任肆虐的海风疯狂的撕扯着我的衣衫。我喜欢看海风吹着我的长袍衣衫飞起的样子。那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看着这纷飞的衣衫,我依稀看见一名身着重铠的将军握着三尺青锋伫立在一块黑色的巨岩上,无语,静默,一任海风迎面吹拂。
我对着那个依稀摇动的身影,微微一笑,然后无语,静默
经上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