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查干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嘴里迸出的已经不是歌声,而是越来越刺耳的狼嗥。“希日布,牧主子弟,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孙满福坐在大车上一字一顿口中念念有词,说完将他那张不饶人的嘴巴微微一撇,嘴角竟漾起了一丝笑意。
看到孙满福变了脸,一副认真的样子,希日布自知口误闯了大祸,一个劲央求孙满福:“孙大哥,我不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哪敢瞎唱呀,正好赶上那只兔子,钟伟明,钟大夫在车上,他能作证,钟大夫,你快给我求求情,钟”
希日布的哀求丝毫没能感动孙满福,这个该死的汉人一下车立即到大队部告了状。
“文化大革命”中胆敢辱骂伟大领袖毛主席,真是胆大包天罪该万死!何况还是个牧主子弟。孙满福的话音未落,几个北京知青冲出了办公室,一把将希日布揪下大车,不待他辩解,苏铁伸出双手,一个如雷贯耳,打得希日布两眼冒金花,不等阶级敌人缓过劲来,要武一个猛虎扑食,将希日布扑倒在地,几个身强力壮的老红卫兵冲上去一阵拳打脚踢,希日布立刻口鼻出血,趴在地上不知所措。
站在一边的钟伟明被眼前暴风骤雨般的革命行动吓呆了,他心里明白,希日布是冤枉的,是无辜的,可是他哪敢说出实情。如果为一个牧主子弟作证,证明他无罪,皆不是同流合污,引火烧身!兔死狐悲,昧着良心,钟伟明始终一句话也没说。
希日布被夺走了鞭杆子,宣布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加入被斗的牛鬼蛇神行列,进行无期限的劳动改造,而有功之臣孙满福也如愿以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赶大车的美差。
孙满福对希日布马车的争夺,和后面陈文生对钟伟明院长职务的争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人类为生存或压取更多生存空间、条件所采用的最下流最卑劣手段。不惜造谣污蔑,无端生事,置对方以死地而后快。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
第八章3节以后。
这里是一段有关爱情的描写,是很有韵味的。
第九章的奥包约会,也是别有韵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牧民是如何不记前嫌的原谅一个知识青年的过失,儿子可以背叛父亲,父亲却没有任何条件的原谅儿子
引文:老队长其木德看到伟明领着苏铁来家作客格外高兴,让老婆跑出好远,手拿套马杆为他们轰打几条厉害的看家狗。走进蒙古包互相问过好,其木德爽快地问苏铁:“你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回家?”仿佛苏铁只是个顽皮的赌气离家出走的孩子,不愉快的事情从未发生过。苏铁满脸通红,羞愧难当,急忙掏出一盒北京带来的牡丹牌香烟,递给阿爸一支。
在环境的描写上有独到之处,心情的变化对环境的理解差异与变化。作者在第八、九章写了钟伟明和书怡的恋情,很真诚和细腻。
作为正面形象的其木德非常心胸大度、开朗豁达,对苏铁的态度上很是明显。
其木格在对兵团无节制地开垦草原进行了抵制。p192
第十章
作者忧心重重地写到被疯狂开垦的草原的凄良景象:
引文:从白音塔拉往南瞭望,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往日的离离原上草不见了,变成了数万亩凹凸不平的荒地。秋天过后,地上光秃秃的,满目枯黄,荒原上稀稀落落的长满了连牲畜都不吃的蒿草、蒺藜苟子、狼毒、地滚草、骆驼刺,连队的房前屋后长着一人多高的灰灰菜。寒风吹落了草仔、草叶,沙土地上只剩下一根根、一团团杂乱无章没有任何价值的干柴火。
敖包山后,一道深深的沟壑从苇塘边一直伸向连队垦荒地。这道沟是连队领导带领着兵团战士们挖了整整一个夏天,原打算开出一条灌溉渠,把芦苇荡里彦吉嘎河水引到庄稼地,建成旱涝保收的大寨田。这道深沟挖到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芦苇荡里那一点点可怜的水流,是无论如何也流不到庄稼地里去的。这沟壑犹如在绿草地上砍出的一记刀痕,上边的野草野花吸吮着浓重的朝露,萋萋野草由春到秋,开满了早秋的花朵,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死亡。
作者在前十章着重描写了大批知青的赴蒙插队梦和最后梦破回城的结局,这就像一群失去将领的队伍,没有了进攻的目标,只有退却。人们想着各种办法,光明地,灰暗地,离开这里。支卫红的醉酒反映着知青们的最后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第十章
从这章以后,开始了对留下来的知青命运的描写:
这里面描写得最有立体感的人物是展赤。
这里有对草原烈火的一次描写,同时提到了杜恒昌。
第十一章
这里详尽的写的钟伟明因雨夜迷路巧遇展赤的经过。一个北京女知青对命运的悲怆呐喊与悲恸的哭泣。人生路坷绊,一步一凄然,欲问苍天事,何为吾命蹇。
第十二章
从全不拉老人和其木格身上看到蒙古族人的善良。全不拉在钟伟明困苦的时候收留了他,其木格在苏铁打过他后,在他离开草原时,原谅了他。
一种扭曲的社会关系。从老田头的境地,可以看出,有史以来,这种政治极端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与人性的缺失。如同一个猎者,把一只大兽分给众人,应得到的是敬。结果反而是指责。
引文:缺了这钱,有急病的治不起就会一命呜呼;死人躺在家里买不起棺材下不了葬;媳妇娶不到家,是老一辈人最丢脸的事,多高的利息也得借。老田头把钱借给人家,一分的利也有,二分的利也有,虽然是高利贷,可是肯有人把钱借给这样的穷人,就是天大的面子。
人们千感谢万感谢,都说老田头是救人于水火的活神仙。
可是,病治好了,媳妇娶到家了,死人入土为安了,年关到了,该还债了,老田头又成了黄世仁,成了千人躲万人骂的缺德鬼。
这段牛挑人的有惊无险的描写很有笔力。
引文:一头凶猛的大黑牛抢着要去喝水,一回头见一个小孩站在自己身边,正用一个长长的鞭子抽打恐吓着它,暴怒的黑牛气得低了头,用那付弯弯的大犄角朝向其其格只轻轻地一挑,犄角尖不偏不歪,正好穿透其其格的小花棉袄,大黑牛把头向上一挺,将个小其其格高高地举在了头顶。
其其格被暴怒的黑牛高高举起,悬在了半空,正在打水的咏娥吓得尖叫一声:“其其格!”扔下手中的水桶,不顾一切地扑向牛群
p318转得非常好:大家手笔:
引文:巴特尔痊愈回家了,钟伟明的家在哪里呢
十六章p340至p350:
作者描写日常生活的功力很强,生活中的细碎之事,和平淡的日常生活,在作者写来,字里行间有对生活的活力。娓娓道来。让人读着不厌烦。
第十七章:
从此章展示了钟伟明的敬业精神。这是这代人的特点。做什么都全力以赴,而且很多时候还要自我的投入额外的精力和资金。只讲贡献,把获取视为羞耻之事。把过清教徒式的生活引以为荣。
引文:钟伟明的父亲被平反了,单位补偿了他几千元工资,虽然挨了一辈子整,一家人感恩戴德,有说不出的喜悦。老人想着儿子结婚时因为没有条件,家里没能给他什么帮助,一下子邮来两千元,令钟伟明和他的妻子着实吃惊不小。两个人的口袋里从来没装过这么多的钱。看着厚厚的一摞人民币,俩人边看边聊,陷入了遐想。
咏娥说:“我看这笔钱咱们都买带犊乳牛,三百来块钱一对儿,买个六七对儿,明年春天再下了犊,转眼就是二十来头。”
钟伟明却说:“买牛我倒没意见,我想把二千块钱先借给公家,上医药公司给卫生院采购点药,要不是这一冬天可怎么过呀?”
咏娥不满地说:“你就知道药呀药的,大队那几年还没弄够药,来了公社还是药,家里穷得叮当响,你也不想想。”说完,赌气哄着孩子躺下,一宿无话。话虽这样说,钟伟明第二天还是悄悄揣上二千块钱,搭供销社的汽车到旗里购买药品。
当钟伟明从卡车上往下御药的时候,卫生院的男女老少欣喜若狂,人们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多的各式各样的药。大盒小盒的,成箱成瓶的,堆得药房满满载载。
钟伟明购药的时候,灵机一动,说服了医药公司经理,又赊购了一部分药品。于是卫生院自诞生以来,破天荒第一次进了满满一卡车的药品。
第十八章:
关于牧主子弟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品质。在这里和现实生活中有很明显的事实存在。比如,书中提出的的希日乐。现实中在宝日格斯台牧场听说小那音太(也是当年的牧主子弟)干得也不错。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引文:p368“文化大革命”中赶了几年的大车,牧主出身又被打成了反革命的希日布,在白音塔拉大队乃至全公社独占鳌头,羊群上千,牛也有一百多了。大多数牧民处于这种致富政策非常适于咏娥这的人,在农村长大,吃得大苦,同时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并且除眼前的生活外没有太多的外部的诱与望。
第二十章。
从这里,我们看到,在草原生活,唯一的是要勤奋。伺养牲畜尤如被抽丝一样,把你的精力一点点地消耗着,直到你厌烦,到崩溃。只有耐得住寂寞,细心,和勤奋的人。才能如此成功。
引文:边上的牧民说:“你也不看看人家伟明的媳妇冬天是怎么伺候那些牲畜的。人家天天不但给老弱畜、小牛犊喂青草,饮水,还给大牛喂青草,饮水;这可是我们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呀。晚上人家还要给小牛、大牛都铺上一层干牛粪沫子,一大群牛过了个冬天,不但不瘦,还长膘呢,咱们可做不到。”
机灵的牧民们在反思自己放了一辈子牧,怎么就没有这一个钟伟明的牲畜发展得快呢?几年前他还是个一毛不毛的穷光蛋呢。看来他家舍得投入是关键所在。一般的牧民家秋天自己打不了多少草,又舍不得花钱买草;如今牲畜多了,冬天既长又冷,雪又大,储存的那一点草只够喂老弱畜的,冬储草不够,牲畜要想过冬,就得看老天爷的脸了。
“唉,人家媳妇还是汉族的姑娘呢,可见不管蒙族、汉族,只要勤俭,都能养好牲口,都能发财。”牧民们说着话,偶尔帮咏娥拽一下牛犊,咏娥和那个帮忙的姑娘把挤满了一桶一桶
钟伟明救人的一段也是非常感人的。术前,秀琪与钟伟明的对话。
我想,这种治病救人的医道高于一切的品质,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升华。
不能不看到,大喇嘛对钟伟明人格上的和形为上的影响。
引文: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为了挽救一个蒙古族妇女的生命,钟伟明把自己的名誉、前途,把与所有人的恩恩怨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得失,不在乎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他固执地不听秀琪的忠告,他知道人们把查干呼的生死寄托在自己身上,查干呼的生命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犹如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大将军,钟伟明此时即不紧张也不慌乱,与他在料理自己生(421)
钟伟明在车祸养伤期间,对自己心灵质问。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忏悔、自责和对未来的希望。
引文:“我年轻时为什么写大字报,断送了体育老师的性命;为什么给父母贴大字报,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丑不说,也把一家人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老田头摔马昏迷,我乘人之危,掏走了他兜里的几十块钱,虽然后来十倍百倍地补偿了他,还有唉,这些罪孽永远洗刷不掉,良心永远受到谴责。”痛苦、伤病和贫穷,重重地压在人生这架天平的一侧,难以让它平衡。想起自己开始步入人生时的凌云壮志,想起在大草原上举目无亲、形单影只的悲惨景况,想起自己在没有爱情无人过问的环境中度过的青春岁月,不堪回首的日子成了永恒的回忆。
希望更重要的是,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的后,很多的人信仰丢失了。同样,钟伟明也向自己提出了质问。
引文:有爱情无人过问的环境中度过的青春岁月,不堪回首的日子成了永恒的回忆。你是孔夫子的信徒还是佛陀的信徒?抑或是马克思的信徒?你信仰耶稣还是信仰真主?
当神的光环逐渐退去,除了金钱和私利,我们把信仰全都丢了。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应该追求什么?
钟伟明想。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何其渺小。在广阔的大地上,一个人何其渺小。在曲折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何其短暂。
“苦难全是真的”小说作者在后记里说。
二十二章以前完成了整个对内蒙古插队生活的全部写作。主人公的主要人生道路纠葛达到了高潮,陈文生和秀琪这两个对主人公仲伟明有着影响和命运紧密相连的两个人物也作出了交待。
这是一本写得很不错的小说,大视野的环境描写。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真实的生活细节,或甜密或悲伤的爱情情节,以及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会吸引每一个拿起这本小说的人。
这本小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中国作协长篇小说一等奖。
的嘴里迸出的已经不是歌声,而是越来越刺耳的狼嗥。“希日布,牧主子弟,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孙满福坐在大车上一字一顿口中念念有词,说完将他那张不饶人的嘴巴微微一撇,嘴角竟漾起了一丝笑意。
看到孙满福变了脸,一副认真的样子,希日布自知口误闯了大祸,一个劲央求孙满福:“孙大哥,我不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哪敢瞎唱呀,正好赶上那只兔子,钟伟明,钟大夫在车上,他能作证,钟大夫,你快给我求求情,钟”
希日布的哀求丝毫没能感动孙满福,这个该死的汉人一下车立即到大队部告了状。
“文化大革命”中胆敢辱骂伟大领袖毛主席,真是胆大包天罪该万死!何况还是个牧主子弟。孙满福的话音未落,几个北京知青冲出了办公室,一把将希日布揪下大车,不待他辩解,苏铁伸出双手,一个如雷贯耳,打得希日布两眼冒金花,不等阶级敌人缓过劲来,要武一个猛虎扑食,将希日布扑倒在地,几个身强力壮的老红卫兵冲上去一阵拳打脚踢,希日布立刻口鼻出血,趴在地上不知所措。
站在一边的钟伟明被眼前暴风骤雨般的革命行动吓呆了,他心里明白,希日布是冤枉的,是无辜的,可是他哪敢说出实情。如果为一个牧主子弟作证,证明他无罪,皆不是同流合污,引火烧身!兔死狐悲,昧着良心,钟伟明始终一句话也没说。
希日布被夺走了鞭杆子,宣布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加入被斗的牛鬼蛇神行列,进行无期限的劳动改造,而有功之臣孙满福也如愿以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赶大车的美差。
孙满福对希日布马车的争夺,和后面陈文生对钟伟明院长职务的争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人类为生存或压取更多生存空间、条件所采用的最下流最卑劣手段。不惜造谣污蔑,无端生事,置对方以死地而后快。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
第八章3节以后。
这里是一段有关爱情的描写,是很有韵味的。
第九章的奥包约会,也是别有韵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牧民是如何不记前嫌的原谅一个知识青年的过失,儿子可以背叛父亲,父亲却没有任何条件的原谅儿子
引文:老队长其木德看到伟明领着苏铁来家作客格外高兴,让老婆跑出好远,手拿套马杆为他们轰打几条厉害的看家狗。走进蒙古包互相问过好,其木德爽快地问苏铁:“你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回家?”仿佛苏铁只是个顽皮的赌气离家出走的孩子,不愉快的事情从未发生过。苏铁满脸通红,羞愧难当,急忙掏出一盒北京带来的牡丹牌香烟,递给阿爸一支。
在环境的描写上有独到之处,心情的变化对环境的理解差异与变化。作者在第八、九章写了钟伟明和书怡的恋情,很真诚和细腻。
作为正面形象的其木德非常心胸大度、开朗豁达,对苏铁的态度上很是明显。
其木格在对兵团无节制地开垦草原进行了抵制。p192
第十章
作者忧心重重地写到被疯狂开垦的草原的凄良景象:
引文:从白音塔拉往南瞭望,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往日的离离原上草不见了,变成了数万亩凹凸不平的荒地。秋天过后,地上光秃秃的,满目枯黄,荒原上稀稀落落的长满了连牲畜都不吃的蒿草、蒺藜苟子、狼毒、地滚草、骆驼刺,连队的房前屋后长着一人多高的灰灰菜。寒风吹落了草仔、草叶,沙土地上只剩下一根根、一团团杂乱无章没有任何价值的干柴火。
敖包山后,一道深深的沟壑从苇塘边一直伸向连队垦荒地。这道沟是连队领导带领着兵团战士们挖了整整一个夏天,原打算开出一条灌溉渠,把芦苇荡里彦吉嘎河水引到庄稼地,建成旱涝保收的大寨田。这道深沟挖到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芦苇荡里那一点点可怜的水流,是无论如何也流不到庄稼地里去的。这沟壑犹如在绿草地上砍出的一记刀痕,上边的野草野花吸吮着浓重的朝露,萋萋野草由春到秋,开满了早秋的花朵,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死亡。
作者在前十章着重描写了大批知青的赴蒙插队梦和最后梦破回城的结局,这就像一群失去将领的队伍,没有了进攻的目标,只有退却。人们想着各种办法,光明地,灰暗地,离开这里。支卫红的醉酒反映着知青们的最后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第十章
从这章以后,开始了对留下来的知青命运的描写:
这里面描写得最有立体感的人物是展赤。
这里有对草原烈火的一次描写,同时提到了杜恒昌。
第十一章
这里详尽的写的钟伟明因雨夜迷路巧遇展赤的经过。一个北京女知青对命运的悲怆呐喊与悲恸的哭泣。人生路坷绊,一步一凄然,欲问苍天事,何为吾命蹇。
第十二章
从全不拉老人和其木格身上看到蒙古族人的善良。全不拉在钟伟明困苦的时候收留了他,其木格在苏铁打过他后,在他离开草原时,原谅了他。
一种扭曲的社会关系。从老田头的境地,可以看出,有史以来,这种政治极端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与人性的缺失。如同一个猎者,把一只大兽分给众人,应得到的是敬。结果反而是指责。
引文:缺了这钱,有急病的治不起就会一命呜呼;死人躺在家里买不起棺材下不了葬;媳妇娶不到家,是老一辈人最丢脸的事,多高的利息也得借。老田头把钱借给人家,一分的利也有,二分的利也有,虽然是高利贷,可是肯有人把钱借给这样的穷人,就是天大的面子。
人们千感谢万感谢,都说老田头是救人于水火的活神仙。
可是,病治好了,媳妇娶到家了,死人入土为安了,年关到了,该还债了,老田头又成了黄世仁,成了千人躲万人骂的缺德鬼。
这段牛挑人的有惊无险的描写很有笔力。
引文:一头凶猛的大黑牛抢着要去喝水,一回头见一个小孩站在自己身边,正用一个长长的鞭子抽打恐吓着它,暴怒的黑牛气得低了头,用那付弯弯的大犄角朝向其其格只轻轻地一挑,犄角尖不偏不歪,正好穿透其其格的小花棉袄,大黑牛把头向上一挺,将个小其其格高高地举在了头顶。
其其格被暴怒的黑牛高高举起,悬在了半空,正在打水的咏娥吓得尖叫一声:“其其格!”扔下手中的水桶,不顾一切地扑向牛群
p318转得非常好:大家手笔:
引文:巴特尔痊愈回家了,钟伟明的家在哪里呢
十六章p340至p350:
作者描写日常生活的功力很强,生活中的细碎之事,和平淡的日常生活,在作者写来,字里行间有对生活的活力。娓娓道来。让人读着不厌烦。
第十七章:
从此章展示了钟伟明的敬业精神。这是这代人的特点。做什么都全力以赴,而且很多时候还要自我的投入额外的精力和资金。只讲贡献,把获取视为羞耻之事。把过清教徒式的生活引以为荣。
引文:钟伟明的父亲被平反了,单位补偿了他几千元工资,虽然挨了一辈子整,一家人感恩戴德,有说不出的喜悦。老人想着儿子结婚时因为没有条件,家里没能给他什么帮助,一下子邮来两千元,令钟伟明和他的妻子着实吃惊不小。两个人的口袋里从来没装过这么多的钱。看着厚厚的一摞人民币,俩人边看边聊,陷入了遐想。
咏娥说:“我看这笔钱咱们都买带犊乳牛,三百来块钱一对儿,买个六七对儿,明年春天再下了犊,转眼就是二十来头。”
钟伟明却说:“买牛我倒没意见,我想把二千块钱先借给公家,上医药公司给卫生院采购点药,要不是这一冬天可怎么过呀?”
咏娥不满地说:“你就知道药呀药的,大队那几年还没弄够药,来了公社还是药,家里穷得叮当响,你也不想想。”说完,赌气哄着孩子躺下,一宿无话。话虽这样说,钟伟明第二天还是悄悄揣上二千块钱,搭供销社的汽车到旗里购买药品。
当钟伟明从卡车上往下御药的时候,卫生院的男女老少欣喜若狂,人们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多的各式各样的药。大盒小盒的,成箱成瓶的,堆得药房满满载载。
钟伟明购药的时候,灵机一动,说服了医药公司经理,又赊购了一部分药品。于是卫生院自诞生以来,破天荒第一次进了满满一卡车的药品。
第十八章:
关于牧主子弟的一些比较优秀的品质。在这里和现实生活中有很明显的事实存在。比如,书中提出的的希日乐。现实中在宝日格斯台牧场听说小那音太(也是当年的牧主子弟)干得也不错。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引文:p368“文化大革命”中赶了几年的大车,牧主出身又被打成了反革命的希日布,在白音塔拉大队乃至全公社独占鳌头,羊群上千,牛也有一百多了。大多数牧民处于这种致富政策非常适于咏娥这的人,在农村长大,吃得大苦,同时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并且除眼前的生活外没有太多的外部的诱与望。
第二十章。
从这里,我们看到,在草原生活,唯一的是要勤奋。伺养牲畜尤如被抽丝一样,把你的精力一点点地消耗着,直到你厌烦,到崩溃。只有耐得住寂寞,细心,和勤奋的人。才能如此成功。
引文:边上的牧民说:“你也不看看人家伟明的媳妇冬天是怎么伺候那些牲畜的。人家天天不但给老弱畜、小牛犊喂青草,饮水,还给大牛喂青草,饮水;这可是我们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呀。晚上人家还要给小牛、大牛都铺上一层干牛粪沫子,一大群牛过了个冬天,不但不瘦,还长膘呢,咱们可做不到。”
机灵的牧民们在反思自己放了一辈子牧,怎么就没有这一个钟伟明的牲畜发展得快呢?几年前他还是个一毛不毛的穷光蛋呢。看来他家舍得投入是关键所在。一般的牧民家秋天自己打不了多少草,又舍不得花钱买草;如今牲畜多了,冬天既长又冷,雪又大,储存的那一点草只够喂老弱畜的,冬储草不够,牲畜要想过冬,就得看老天爷的脸了。
“唉,人家媳妇还是汉族的姑娘呢,可见不管蒙族、汉族,只要勤俭,都能养好牲口,都能发财。”牧民们说着话,偶尔帮咏娥拽一下牛犊,咏娥和那个帮忙的姑娘把挤满了一桶一桶
钟伟明救人的一段也是非常感人的。术前,秀琪与钟伟明的对话。
我想,这种治病救人的医道高于一切的品质,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升华。
不能不看到,大喇嘛对钟伟明人格上的和形为上的影响。
引文: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为了挽救一个蒙古族妇女的生命,钟伟明把自己的名誉、前途,把与所有人的恩恩怨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得失,不在乎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他固执地不听秀琪的忠告,他知道人们把查干呼的生死寄托在自己身上,查干呼的生命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犹如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大将军,钟伟明此时即不紧张也不慌乱,与他在料理自己生(421)
钟伟明在车祸养伤期间,对自己心灵质问。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忏悔、自责和对未来的希望。
引文:“我年轻时为什么写大字报,断送了体育老师的性命;为什么给父母贴大字报,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丑不说,也把一家人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老田头摔马昏迷,我乘人之危,掏走了他兜里的几十块钱,虽然后来十倍百倍地补偿了他,还有唉,这些罪孽永远洗刷不掉,良心永远受到谴责。”痛苦、伤病和贫穷,重重地压在人生这架天平的一侧,难以让它平衡。想起自己开始步入人生时的凌云壮志,想起在大草原上举目无亲、形单影只的悲惨景况,想起自己在没有爱情无人过问的环境中度过的青春岁月,不堪回首的日子成了永恒的回忆。
希望更重要的是,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的后,很多的人信仰丢失了。同样,钟伟明也向自己提出了质问。
引文:有爱情无人过问的环境中度过的青春岁月,不堪回首的日子成了永恒的回忆。你是孔夫子的信徒还是佛陀的信徒?抑或是马克思的信徒?你信仰耶稣还是信仰真主?
当神的光环逐渐退去,除了金钱和私利,我们把信仰全都丢了。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应该追求什么?
钟伟明想。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何其渺小。在广阔的大地上,一个人何其渺小。在曲折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何其短暂。
“苦难全是真的”小说作者在后记里说。
二十二章以前完成了整个对内蒙古插队生活的全部写作。主人公的主要人生道路纠葛达到了高潮,陈文生和秀琪这两个对主人公仲伟明有着影响和命运紧密相连的两个人物也作出了交待。
这是一本写得很不错的小说,大视野的环境描写。细腻生动的人物刻画。真实的生活细节,或甜密或悲伤的爱情情节,以及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会吸引每一个拿起这本小说的人。
这本小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中国作协长篇小说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