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苍耳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一些
一些花开一些花败
一些浮躁的喝彩和一些深沉的期待
some make me smile
some make me cry
我用今天的每一次骄傲等明天到来看着昨天离开
——朴树一些
回忆何时成为我生命中必行的事,是记不得了。每天都有大把时间花在过去的记忆当中,枕着往事入睡。回忆始于失去。不曾失去的东西,不会有人去想它。商业社会里像我这样的回忆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浪费生命是该杀的。没有回忆或者失去记忆我想我都是无法活下去的。过去的预示着未来,回忆是为了将来打算。我不能安稳的享受当下,也不曾缜密地考虑以后。然而当我憧憬的时候,所有的意境都是似曾相识的。对我而言,未来是没有遗憾的完美过去。经过太多失去就会明白现在的一刻终将成为某一天的回忆。
初中在一个普通的小镇度过。现在想起那三年的时光几乎都是冬天,有刮不完的西北风,积雪也仿佛成年累月从来没有融化。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满天的星光,为了中考刻苦攻读,每天披星戴月,看不见日出日落。我想习惯走夜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记得初二冬季的几个凌晨总是可以看见流星滑过夜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流星,璀璨如钻石一般,稍纵即逝,让我心底不得安宁。那时候我绝不曾想到,就在我惊叹的同时,身在异地的永也注视着相同的光芒。后来我们在师范宿舍的窗前等待狮子座流星雨爆发的那个夜晚,我才清楚原来几年前我们已经在同一时刻注视着同一片天空。缘真是妙不可言,我对生命充满了感激,亦觉得和永的相遇确实是命中注定。
因为学校离家比较远,晚上我一般住到小镇上的外公家。外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与世长辞,外公一个人住。他是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干净老头,平常喜欢坐在电视机旁看新闻和电视剧。我记着他最爱看刘保田主演的那部宰相刘罗锅,每次电台重播他都要像小孩子一样追着看。每个星期他会到集市上去买鱼一次,回来耐心的烹调,他跟我说吃鱼是补脑的。他一辈子在镇上做会计,退休以后每个月有一些零花钱,自己的生活还算可以。
初中三年是我开始蜕变的三年。那三年有那么多的第一次接踵而至,让我措手不及。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渐渐趋向成熟。我能感觉到小学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正像家长和老师们说的慢慢长大懂事。
和外公住在一起,让我有了私人空间,有了自己加锁的日记本。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买衣服也要自己去挑选。就连脸上的表情也有所改变,少了孩子的稚气,多了淡淡愁容,仿佛满腹心事。
我总能想起灯下苦读的寂静夜晚。每天晚上我都在11点到12点之间睡觉,早上5点就要起床。到了初三,我反倒变得不再着急了。晚上一边算数学题一边看电视剧,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电视剧是还珠格格。也许是为了中考,压力太大的原因才会对这个为所欲为的小燕子崇拜的五体投地。她唤醒了我的孩提时代,以及我性格中潜藏的率真和叛逆。
很多时候,人都是为了那些而去做这些,根本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几乎都是为了钱去做心中本来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为了钱本身就是一个不清醒的理由,当真的有了钱之后,更多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然层出不穷。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人生,所谓名利双收,但那是大众定义而已。一个人的得失只有自己最清楚,问心无愧是首要的。
后来我还是如父母所愿,考上了师范学校。如果我的分数再低一分的话就不可能去那所学校,自然不会遇到永。生命将是什么样子不可预测,可以肯定的是我仍然像现在一样孜孜不倦地探索内心的需要。也许尘世间本来就没有我想要的,这个世界不符合我原始的欲望。
我很喜欢玩味生活中的某个细节,对于冗长过去习惯笼统的记起。记忆中没有不能回首的岁月,真实的面对一切,面对一切真实我才能安心。有时候,我想要把以往的快乐穿在一起,却发现所谓的幸福只有一种感觉。满足和无知带来的幸福感小时候才有,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幸福也会越少。当我们不断渴望占有更多的物质时,幸福早已灰飞烟灭。
童年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类人感情很丰富,不容易遗忘,若有阴影多半会伴其一生。无情的人从来不会感情用事,每一步都很理智,不会因此失彼。理论上讲,他们具有成就事业的先天优势。他们的幸福标准就是外界事物的得失,让他们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难。
5岁的时候,我从小镇搬到了小村。妈妈认为这次搬家非常失败,对我的前程甚至具有毁灭性。如果在镇上的话,上学不用跑那么远,就连赚钱也有很多机会,要比在这个小村里好得多。可我不那样认为,而且觉得这是父亲做得最成功的一次决定。有时我想天生我就是属于自然的,因为在那里我就像活在水中的鱼一样惬意。
我觉得城市长大的人面孔干净,一点愁绪挥之即去。乡下长大的人面庞上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愁云。其实那就是乡愁,是日夜对故土的思念堆积而成。在外漂泊时间够长的人也许看不出什么,心底的归宿却始终只有一个地方。
对自由向往的人,童年是不能忘却的。因那为所欲为、自以为是的岁月注定不会重来,亦不需要重来。怀念已足够。
一条清澈的河,两岸有茂密的树,树下有青草和牛羊,河里有戏水的鸭群。远处的山峦仿佛沉睡的兽,随着季节换装。冬天会穿上白色的“毛皮衣裳”夏季就穿绿色的裙子。天空的蓝色清澈真切,大朵白云对着河面欣赏自己。农忙季节,田里有穿着颜色流俗的妇女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她们爽朗的笑声浸透着对世俗生活满足的喜悦。
在如此安静祥和的环境中长大,骨子里有着端庄朴实的性情。亲近自然,让人变得宽容,因为自然无限的给予,从不索取。
自从搬家以后,每天我都在野外奔跑。树林草地沟渠小河野花芦苇对我的吸引实在是太强烈了。我不是单纯的去寻找自己好奇的东西,而是去享受一种感觉。虽然我会在外面跑,但从来不曾拉帮结派,只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傍晚我经常坐在桥头,看着浑圆鲜红的落日发呆。天边有飞鸟掠过,玫瑰色的剪影让我心驰神往。我幻想着那里有不同于身边白天一样的世界,虽然好奇却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担忧。我不清楚到底这样欣赏过落日多少次,总之记住了它在不同季节的色彩差异,还有形态各异的火烧云几乎都能凭着记忆画下来。
小时候就像两栖动物。炎夏时节除了睡觉完全生活在水中。不管是水坑还是小河,都是那么清澈,倒影着蓝天白云绿树,日落时水面闪耀着桔红色的光芒。最喜欢在水中畅游,当视线与水面平行接近几乎相交的那一刻有说不出的激动。感觉是如此的轻松,是从心底的一种自觉,仿佛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个人,轻飘如同一阵烟。很多时候,我是仰面躺在水中任其漂流,好自在。
上学后,学习成绩很好。依然习惯单枪匹马,不与任何人为伍。不合群的孩子常成为个别团体攻击的对象。因为与众不同而刺眼,即使低调亦会引人注目。感情细腻,动作沉稳,言语极少,这些特性在常人眼里都认为是女孩子应该有的。那些男生都不曾与我为伍,而且他们常常戏弄我。除了藏起我的东西,对我侮辱性的语言攻击也是常事。我根本没有过试图反抗,最为直截了当的解释就是我很清高。我在心里告诫自己大人不计小人过,跟他们说话有损我自尊和人格。
这种孤独情结在我心底一直沉淀,甚至没有过倾诉的渴求。我也从没有感到过寂寞,如果寂寞是指独处的话,那我更愿意始终拥有个人的思考空间。我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感情漩涡,对外界漠然置之。
初中的时候,大把的时间交给复习题,偶尔的聚会能让我意犹未尽,和别人说上几句心里话都让我心潮澎湃好几天。毕业前夕,才发现校园内的一切是那么让人依依不舍。那几日我常常对着操场上的篮球桩发呆。因为我是喜静的人,至少那个时候是这样的。所以体育课是让我最为头疼的,而体育老师则是我最害怕的,我经常躲着他走路。那是体育加试时期,他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跟着我。如果下课我没有在单杠旁边,他一定会找到我,在众目睽睽下带我到单杠下看我练习。没有想到即将毕业,却是这个平时让我畏惧的人打开了我感情的闸门。那些面目平庸的人和寻常的破旧教室让我开始产生留恋。这是我第一次对除了亲人以外的事物有这种感觉。
死亡与生命对峙,让我费解和着迷。小时候觉得死亡可怕,刺眼的花圈、白色的孝服、揪人心魄的唢呐声以及燃绕纸钱的火焰和灰烬都让我望而生畏。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撕心裂肺的痛哭令我感到害怕。本来我是不伤心的,但想到她没有了妈妈,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那是因为同情和可怜。
外公在我上师范的第二年哮喘发作而去世。曾经有过几次病危,他都觉得大限已到,嘱咐我的只有好好学习一句话。在他去世的那个夜晚我从县城骑着自行车回到小镇,但我没有去看他。素来我都是不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的场合。是十一月晴朗的夜晚,月亮满满的在树梢挂着,有稀薄的雾气渐渐笼罩。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橡胶车带与路面摩擦的沙沙声。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不断和树影重叠。
我心中并无悲伤,只觉得他的死去对于他自己亦是解脱。病痛的折磨让人不堪忍受,每当哮喘发作他的脸就会憋成紫色,床单已经被他抓坏了好几个洞。生命到了进退两难生不如死的地步,真的不如干脆点。
在死亡面前,平凡的人亦是动物,维持生命是唯一的愿望。留得青山在,生命是延续欲望的资本。
自杀的人是因为绝望或者没有欲望的麻木。
死亡有时候来得突兀。在我师范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祖父患上白血病。没出一个月便驾鹤西游。我依然是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但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失去了,悲伤亦是无用。
依稀记得那是早春时节,华北平原惯有的沙尘暴天气。在去火葬场的路上,路边的桃花正开得鲜艳,在狂风中凌乱不堪。落下的花瓣被风卷起,消失在漫天沙尘之中。祖父的生命就如这桃花,在他死去后,留下了我们这些果实。
祖父生前喜欢花草。狗和猫甚至驴马牛羊他都很有耐心的侍弄。每逢春夏,他的小院里总会花团锦簇,翠绿欲滴。虽是些叫不出名字的乡下野花,却自有一番韵致。那时候我常常坐在旁边看上半天,总觉得那是世间最为纯洁和美丽的事物。为它们绚丽的色彩着迷。有时候祖父会在旁边修剪花草:剪掉多余的枝叶,拔掉杂草。被剪掉的枝叶和杂草混在一起,散发着辛辣的芳香。冬天,祖父经常一只手抚摸把身子蜷作一团的花猫,另一只手扶着叼在口中的长长的烟袋坐在热炕头上喷云吐雾。他抽的烟劲儿很大,我们兄妹几个经常联合起来反对他。受不了浓重的烟味,却眷恋小屋内的温暖而不想出去。这时候,他会停止吸烟,拔出烟袋头,认真清理里面的烟灰。然后放在布口袋里,系好口绳,再平放在盛着烟叶的精致篮子里。那个篮子是用一种野草晒干的茎编制而成。没有上学的冬天,我们几个经常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听祖母讲故事。当天色逐渐暗下来,他们会让我们赶快回家。祖父会在煤炉上炒一个鸡蛋下酒,不放盐,黄灿灿的仿佛一块质地上好的绸缎铺在黑亮的锅底。香味充满整个小屋。
他是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六个儿女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他和祖母也是在多年的磨合之中学会彼此宽容,年轻的时候定有过激烈的行为和言辞。伤心那是肯定的,因为他们的性情没有一丝相似。不过晚年他还是幸福的,毕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自由的生活。临死的时候对世界并无多少眷恋,唯一放心不下的竟然是那头没有长大的小驴子。这个愿望最终落空。那头小驴不听别人的话,整日滴水不进最终只能被卖掉了。
时间带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决定要把他带走了。生即面对死,还有什么能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呢。每当思考这个问题,我顿觉生活廖无趣味,人生一世究竟为了什么存在呢。我是不会得到答案的,也许不断的体会和经历,当生命燃尽的那一刻我会明白。
爷爷去世后,奶奶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死亡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离去的意义不在死亡本身,带给别人的种种才是真谛所在。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生活六七十年就算是罪孽也是含着缘分在里面的。我不能理解他们当初的结合,姑且认为那是一种宿命。年少的时候对这些都是极为反感的,尤其能够激起我的叛逆情绪。那时候我不相信宿命,觉得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更不曾注意到他们结合以后的时光中有着怎样微妙迟钝的改变。直到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我才明白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必要不需道理去诠释,在时间的长河中,亦能渐渐感悟。奶奶最终是领悟了,她心里最清楚的那一刻应该是祖父弥留之际。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奶奶的想法,因我们都不是和爷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人。
旁人说再多安慰的话也是隔靴搔痒。奶奶一味地苍老下去,没有几天,便拄上了拐杖。额头的皱纹更深,仿佛一时间刀刻上去的。头发懒于梳理,任它们在鬓角处乱糟糟的随风飞能说一些活人眼里的话,想象爷爷在天堂的美好生活。奶奶原是很封建的人,这时候却看透红尘似的明白过来。他对我们的话苦笑,那只是你们想的,人死如灯灭,谁知道呢!活着的时候好好过就行了。说着说着声音就变了,带着哭腔和追悔,也让我们跟着她一起感伤。
我憎恨贫穷,因为它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小时候,周围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一个层次,我没有发现贫穷的存在,以为富人不过是日积月累所得。时间长了,我们自然也会成为富有的人,可以说小时候的物欲从来没有得到满足。那时候喜欢吃香蕉,经常梦想着有许多的钱都拿去买香蕉,堆成山吃也吃不完。对画画着迷的时候,觉得如果哪一天拥有了它们一定能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每天晚上都会做梦,几乎都是突然没有任何理由的拥有了渴望已久的东西,然后就是忘乎所以的狂欢,梦醒时分亦不曾感到失落,只是对梦里的向往和追求,希望有一天美梦成真。这些都是拥有足够的钱就能实现的梦,然而小时候并不会坚持,任何想法都不会长久。现在想来它们幼稚可笑,甚至无知,却是本能的渴求。不像成人后,为了赚钱为了名利为了一切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而违背意愿和良心,乃至不择手段。
>
二一些
一些花开一些花败
一些浮躁的喝彩和一些深沉的期待
some make me smile
some make me cry
我用今天的每一次骄傲等明天到来看着昨天离开
——朴树一些
回忆何时成为我生命中必行的事,是记不得了。每天都有大把时间花在过去的记忆当中,枕着往事入睡。回忆始于失去。不曾失去的东西,不会有人去想它。商业社会里像我这样的回忆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浪费生命是该杀的。没有回忆或者失去记忆我想我都是无法活下去的。过去的预示着未来,回忆是为了将来打算。我不能安稳的享受当下,也不曾缜密地考虑以后。然而当我憧憬的时候,所有的意境都是似曾相识的。对我而言,未来是没有遗憾的完美过去。经过太多失去就会明白现在的一刻终将成为某一天的回忆。
初中在一个普通的小镇度过。现在想起那三年的时光几乎都是冬天,有刮不完的西北风,积雪也仿佛成年累月从来没有融化。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满天的星光,为了中考刻苦攻读,每天披星戴月,看不见日出日落。我想习惯走夜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记得初二冬季的几个凌晨总是可以看见流星滑过夜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流星,璀璨如钻石一般,稍纵即逝,让我心底不得安宁。那时候我绝不曾想到,就在我惊叹的同时,身在异地的永也注视着相同的光芒。后来我们在师范宿舍的窗前等待狮子座流星雨爆发的那个夜晚,我才清楚原来几年前我们已经在同一时刻注视着同一片天空。缘真是妙不可言,我对生命充满了感激,亦觉得和永的相遇确实是命中注定。
因为学校离家比较远,晚上我一般住到小镇上的外公家。外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与世长辞,外公一个人住。他是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干净老头,平常喜欢坐在电视机旁看新闻和电视剧。我记着他最爱看刘保田主演的那部宰相刘罗锅,每次电台重播他都要像小孩子一样追着看。每个星期他会到集市上去买鱼一次,回来耐心的烹调,他跟我说吃鱼是补脑的。他一辈子在镇上做会计,退休以后每个月有一些零花钱,自己的生活还算可以。
初中三年是我开始蜕变的三年。那三年有那么多的第一次接踵而至,让我措手不及。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渐渐趋向成熟。我能感觉到小学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正像家长和老师们说的慢慢长大懂事。
和外公住在一起,让我有了私人空间,有了自己加锁的日记本。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买衣服也要自己去挑选。就连脸上的表情也有所改变,少了孩子的稚气,多了淡淡愁容,仿佛满腹心事。
我总能想起灯下苦读的寂静夜晚。每天晚上我都在11点到12点之间睡觉,早上5点就要起床。到了初三,我反倒变得不再着急了。晚上一边算数学题一边看电视剧,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电视剧是还珠格格。也许是为了中考,压力太大的原因才会对这个为所欲为的小燕子崇拜的五体投地。她唤醒了我的孩提时代,以及我性格中潜藏的率真和叛逆。
很多时候,人都是为了那些而去做这些,根本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几乎都是为了钱去做心中本来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为了钱本身就是一个不清醒的理由,当真的有了钱之后,更多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然层出不穷。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人生,所谓名利双收,但那是大众定义而已。一个人的得失只有自己最清楚,问心无愧是首要的。
后来我还是如父母所愿,考上了师范学校。如果我的分数再低一分的话就不可能去那所学校,自然不会遇到永。生命将是什么样子不可预测,可以肯定的是我仍然像现在一样孜孜不倦地探索内心的需要。也许尘世间本来就没有我想要的,这个世界不符合我原始的欲望。
我很喜欢玩味生活中的某个细节,对于冗长过去习惯笼统的记起。记忆中没有不能回首的岁月,真实的面对一切,面对一切真实我才能安心。有时候,我想要把以往的快乐穿在一起,却发现所谓的幸福只有一种感觉。满足和无知带来的幸福感小时候才有,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幸福也会越少。当我们不断渴望占有更多的物质时,幸福早已灰飞烟灭。
童年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类人感情很丰富,不容易遗忘,若有阴影多半会伴其一生。无情的人从来不会感情用事,每一步都很理智,不会因此失彼。理论上讲,他们具有成就事业的先天优势。他们的幸福标准就是外界事物的得失,让他们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难。
5岁的时候,我从小镇搬到了小村。妈妈认为这次搬家非常失败,对我的前程甚至具有毁灭性。如果在镇上的话,上学不用跑那么远,就连赚钱也有很多机会,要比在这个小村里好得多。可我不那样认为,而且觉得这是父亲做得最成功的一次决定。有时我想天生我就是属于自然的,因为在那里我就像活在水中的鱼一样惬意。
我觉得城市长大的人面孔干净,一点愁绪挥之即去。乡下长大的人面庞上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愁云。其实那就是乡愁,是日夜对故土的思念堆积而成。在外漂泊时间够长的人也许看不出什么,心底的归宿却始终只有一个地方。
对自由向往的人,童年是不能忘却的。因那为所欲为、自以为是的岁月注定不会重来,亦不需要重来。怀念已足够。
一条清澈的河,两岸有茂密的树,树下有青草和牛羊,河里有戏水的鸭群。远处的山峦仿佛沉睡的兽,随着季节换装。冬天会穿上白色的“毛皮衣裳”夏季就穿绿色的裙子。天空的蓝色清澈真切,大朵白云对着河面欣赏自己。农忙季节,田里有穿着颜色流俗的妇女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她们爽朗的笑声浸透着对世俗生活满足的喜悦。
在如此安静祥和的环境中长大,骨子里有着端庄朴实的性情。亲近自然,让人变得宽容,因为自然无限的给予,从不索取。
自从搬家以后,每天我都在野外奔跑。树林草地沟渠小河野花芦苇对我的吸引实在是太强烈了。我不是单纯的去寻找自己好奇的东西,而是去享受一种感觉。虽然我会在外面跑,但从来不曾拉帮结派,只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傍晚我经常坐在桥头,看着浑圆鲜红的落日发呆。天边有飞鸟掠过,玫瑰色的剪影让我心驰神往。我幻想着那里有不同于身边白天一样的世界,虽然好奇却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担忧。我不清楚到底这样欣赏过落日多少次,总之记住了它在不同季节的色彩差异,还有形态各异的火烧云几乎都能凭着记忆画下来。
小时候就像两栖动物。炎夏时节除了睡觉完全生活在水中。不管是水坑还是小河,都是那么清澈,倒影着蓝天白云绿树,日落时水面闪耀着桔红色的光芒。最喜欢在水中畅游,当视线与水面平行接近几乎相交的那一刻有说不出的激动。感觉是如此的轻松,是从心底的一种自觉,仿佛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个人,轻飘如同一阵烟。很多时候,我是仰面躺在水中任其漂流,好自在。
上学后,学习成绩很好。依然习惯单枪匹马,不与任何人为伍。不合群的孩子常成为个别团体攻击的对象。因为与众不同而刺眼,即使低调亦会引人注目。感情细腻,动作沉稳,言语极少,这些特性在常人眼里都认为是女孩子应该有的。那些男生都不曾与我为伍,而且他们常常戏弄我。除了藏起我的东西,对我侮辱性的语言攻击也是常事。我根本没有过试图反抗,最为直截了当的解释就是我很清高。我在心里告诫自己大人不计小人过,跟他们说话有损我自尊和人格。
这种孤独情结在我心底一直沉淀,甚至没有过倾诉的渴求。我也从没有感到过寂寞,如果寂寞是指独处的话,那我更愿意始终拥有个人的思考空间。我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感情漩涡,对外界漠然置之。
初中的时候,大把的时间交给复习题,偶尔的聚会能让我意犹未尽,和别人说上几句心里话都让我心潮澎湃好几天。毕业前夕,才发现校园内的一切是那么让人依依不舍。那几日我常常对着操场上的篮球桩发呆。因为我是喜静的人,至少那个时候是这样的。所以体育课是让我最为头疼的,而体育老师则是我最害怕的,我经常躲着他走路。那是体育加试时期,他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跟着我。如果下课我没有在单杠旁边,他一定会找到我,在众目睽睽下带我到单杠下看我练习。没有想到即将毕业,却是这个平时让我畏惧的人打开了我感情的闸门。那些面目平庸的人和寻常的破旧教室让我开始产生留恋。这是我第一次对除了亲人以外的事物有这种感觉。
死亡与生命对峙,让我费解和着迷。小时候觉得死亡可怕,刺眼的花圈、白色的孝服、揪人心魄的唢呐声以及燃绕纸钱的火焰和灰烬都让我望而生畏。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撕心裂肺的痛哭令我感到害怕。本来我是不伤心的,但想到她没有了妈妈,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那是因为同情和可怜。
外公在我上师范的第二年哮喘发作而去世。曾经有过几次病危,他都觉得大限已到,嘱咐我的只有好好学习一句话。在他去世的那个夜晚我从县城骑着自行车回到小镇,但我没有去看他。素来我都是不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的场合。是十一月晴朗的夜晚,月亮满满的在树梢挂着,有稀薄的雾气渐渐笼罩。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橡胶车带与路面摩擦的沙沙声。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不断和树影重叠。
我心中并无悲伤,只觉得他的死去对于他自己亦是解脱。病痛的折磨让人不堪忍受,每当哮喘发作他的脸就会憋成紫色,床单已经被他抓坏了好几个洞。生命到了进退两难生不如死的地步,真的不如干脆点。
在死亡面前,平凡的人亦是动物,维持生命是唯一的愿望。留得青山在,生命是延续欲望的资本。
自杀的人是因为绝望或者没有欲望的麻木。
死亡有时候来得突兀。在我师范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祖父患上白血病。没出一个月便驾鹤西游。我依然是没有见到他的最后一面,但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失去了,悲伤亦是无用。
依稀记得那是早春时节,华北平原惯有的沙尘暴天气。在去火葬场的路上,路边的桃花正开得鲜艳,在狂风中凌乱不堪。落下的花瓣被风卷起,消失在漫天沙尘之中。祖父的生命就如这桃花,在他死去后,留下了我们这些果实。
祖父生前喜欢花草。狗和猫甚至驴马牛羊他都很有耐心的侍弄。每逢春夏,他的小院里总会花团锦簇,翠绿欲滴。虽是些叫不出名字的乡下野花,却自有一番韵致。那时候我常常坐在旁边看上半天,总觉得那是世间最为纯洁和美丽的事物。为它们绚丽的色彩着迷。有时候祖父会在旁边修剪花草:剪掉多余的枝叶,拔掉杂草。被剪掉的枝叶和杂草混在一起,散发着辛辣的芳香。冬天,祖父经常一只手抚摸把身子蜷作一团的花猫,另一只手扶着叼在口中的长长的烟袋坐在热炕头上喷云吐雾。他抽的烟劲儿很大,我们兄妹几个经常联合起来反对他。受不了浓重的烟味,却眷恋小屋内的温暖而不想出去。这时候,他会停止吸烟,拔出烟袋头,认真清理里面的烟灰。然后放在布口袋里,系好口绳,再平放在盛着烟叶的精致篮子里。那个篮子是用一种野草晒干的茎编制而成。没有上学的冬天,我们几个经常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听祖母讲故事。当天色逐渐暗下来,他们会让我们赶快回家。祖父会在煤炉上炒一个鸡蛋下酒,不放盐,黄灿灿的仿佛一块质地上好的绸缎铺在黑亮的锅底。香味充满整个小屋。
他是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六个儿女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他和祖母也是在多年的磨合之中学会彼此宽容,年轻的时候定有过激烈的行为和言辞。伤心那是肯定的,因为他们的性情没有一丝相似。不过晚年他还是幸福的,毕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自由的生活。临死的时候对世界并无多少眷恋,唯一放心不下的竟然是那头没有长大的小驴子。这个愿望最终落空。那头小驴不听别人的话,整日滴水不进最终只能被卖掉了。
时间带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决定要把他带走了。生即面对死,还有什么能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呢。每当思考这个问题,我顿觉生活廖无趣味,人生一世究竟为了什么存在呢。我是不会得到答案的,也许不断的体会和经历,当生命燃尽的那一刻我会明白。
爷爷去世后,奶奶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死亡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离去的意义不在死亡本身,带给别人的种种才是真谛所在。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生活六七十年就算是罪孽也是含着缘分在里面的。我不能理解他们当初的结合,姑且认为那是一种宿命。年少的时候对这些都是极为反感的,尤其能够激起我的叛逆情绪。那时候我不相信宿命,觉得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更不曾注意到他们结合以后的时光中有着怎样微妙迟钝的改变。直到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我才明白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必要不需道理去诠释,在时间的长河中,亦能渐渐感悟。奶奶最终是领悟了,她心里最清楚的那一刻应该是祖父弥留之际。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奶奶的想法,因我们都不是和爷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人。
旁人说再多安慰的话也是隔靴搔痒。奶奶一味地苍老下去,没有几天,便拄上了拐杖。额头的皱纹更深,仿佛一时间刀刻上去的。头发懒于梳理,任它们在鬓角处乱糟糟的随风飞能说一些活人眼里的话,想象爷爷在天堂的美好生活。奶奶原是很封建的人,这时候却看透红尘似的明白过来。他对我们的话苦笑,那只是你们想的,人死如灯灭,谁知道呢!活着的时候好好过就行了。说着说着声音就变了,带着哭腔和追悔,也让我们跟着她一起感伤。
我憎恨贫穷,因为它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小时候,周围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一个层次,我没有发现贫穷的存在,以为富人不过是日积月累所得。时间长了,我们自然也会成为富有的人,可以说小时候的物欲从来没有得到满足。那时候喜欢吃香蕉,经常梦想着有许多的钱都拿去买香蕉,堆成山吃也吃不完。对画画着迷的时候,觉得如果哪一天拥有了它们一定能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每天晚上都会做梦,几乎都是突然没有任何理由的拥有了渴望已久的东西,然后就是忘乎所以的狂欢,梦醒时分亦不曾感到失落,只是对梦里的向往和追求,希望有一天美梦成真。这些都是拥有足够的钱就能实现的梦,然而小时候并不会坚持,任何想法都不会长久。现在想来它们幼稚可笑,甚至无知,却是本能的渴求。不像成人后,为了赚钱为了名利为了一切其实并不重要的东西而违背意愿和良心,乃至不择手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