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白鹿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及英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读此言,的确使人热血沸腾,可以想见曹阿瞒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风姿。说句不客气的话,你刘备是个什么东西,当今天下,还不是我曹某人一人说了算。
英雄情结令人敬佩,但拿来做学问行不行呢?当然不行。因为作为英雄,必须有许多强烈的欲望,土地、财产、女人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实现这种欲望,他们需要激烈的外在行为,不光有尔虞我诈,还要有残忍的杀戮。做学问呢,却与此大相径庭,可以说,外在的欲望是做学问的天敌。学者的动机应该很单纯,也就是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一种执着和热爱。他们能够从自己埋头其中的文字里寻觅生命的本原和轨迹,他们能够从自己钻研的枯燥数字中聆听到美妙的乐章。这种快乐一直支持他们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宵衣旰食,如痴如醉。所以有人“三年不窥园”有人“板凳甘坐十年冷”尽管这些人心中有似火的激情,但他们的外表永远是沉静的,他们淡泊名利,对外界的喧嚣充而不闻,视若无物。
英雄们以他们手中的利剑改写着朝代的名称。
学者们以他们心中的思想延承着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文明的步伐。
在当今的中国,在崇尚物质追求的时代氛围下,想做英雄的人越来越多,真正为了做学问而努力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些人虽然打着文化的旗号,却在每天拼命挤出一些好吃不贵的快餐式的文字,美其名曰“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窃笑着往自己的腰包里揣着一把把的钞票。他们虽以振兴文化的大师自居,实际不过只是另一种形式娱乐产品的制造者,不过风光一时罢了。
而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病榻上的季羡林先生近日撰文表达了他要“摘掉”“国学大师”“泰斗”“国宝”三顶“桂冠”的愿望。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皆大欢喜”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季羡林老人旗帜鲜明得提出要摘去自己头上的三顶“桂冠”无疑是对当今不良风气的一种反讽和抨击。其含义无外乎以下几点:
1当今中国实在缺少埋头做学问的人。
2名号的存在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学问水平和能力。
3名号之争不利于学术的开展的进步。
4轻易冠以某种名号本身就表明学术环境的不够健康。
5希望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一个“大”字,高山仰之,景行行之。
一个“师”字,万人顶礼,学高德范。
羡林老人毅然为自己摘去头上的“大师”头衔,反而更能体现一位年高德劭的学者的严谨学风和崇高人品,使他距离“大师”的标准更为接近。他的行为足以令世人油然而生敬意,令那些欺世盗名者汗颜。
学问不是一日之功,既不能依靠炒作,也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做学问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排行榜。
正像羡林老人所言,真正的大师是应该能够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的人;真正的大师是能够摩顶放踵而又能自甘寂寞的;真正的大师也是需要后人来评说的。
我期望名副其实的中国国学大师的产生,但是他不是某个人赐予的,也不是某些人自封的。而且,假如有人骄矜的宣称“我的书一直排在畅销书排行榜某某位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也许你是一时英雄,可是你的言行已经违背了做学问的宗旨和要义。”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及英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读此言,的确使人热血沸腾,可以想见曹阿瞒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风姿。说句不客气的话,你刘备是个什么东西,当今天下,还不是我曹某人一人说了算。
英雄情结令人敬佩,但拿来做学问行不行呢?当然不行。因为作为英雄,必须有许多强烈的欲望,土地、财产、女人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实现这种欲望,他们需要激烈的外在行为,不光有尔虞我诈,还要有残忍的杀戮。做学问呢,却与此大相径庭,可以说,外在的欲望是做学问的天敌。学者的动机应该很单纯,也就是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一种执着和热爱。他们能够从自己埋头其中的文字里寻觅生命的本原和轨迹,他们能够从自己钻研的枯燥数字中聆听到美妙的乐章。这种快乐一直支持他们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并且数十年如一日,宵衣旰食,如痴如醉。所以有人“三年不窥园”有人“板凳甘坐十年冷”尽管这些人心中有似火的激情,但他们的外表永远是沉静的,他们淡泊名利,对外界的喧嚣充而不闻,视若无物。
英雄们以他们手中的利剑改写着朝代的名称。
学者们以他们心中的思想延承着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文明的步伐。
在当今的中国,在崇尚物质追求的时代氛围下,想做英雄的人越来越多,真正为了做学问而努力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些人虽然打着文化的旗号,却在每天拼命挤出一些好吃不贵的快餐式的文字,美其名曰“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窃笑着往自己的腰包里揣着一把把的钞票。他们虽以振兴文化的大师自居,实际不过只是另一种形式娱乐产品的制造者,不过风光一时罢了。
而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病榻上的季羡林先生近日撰文表达了他要“摘掉”“国学大师”“泰斗”“国宝”三顶“桂冠”的愿望。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皆大欢喜”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季羡林老人旗帜鲜明得提出要摘去自己头上的三顶“桂冠”无疑是对当今不良风气的一种反讽和抨击。其含义无外乎以下几点:
1当今中国实在缺少埋头做学问的人。
2名号的存在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学问水平和能力。
3名号之争不利于学术的开展的进步。
4轻易冠以某种名号本身就表明学术环境的不够健康。
5希望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一个“大”字,高山仰之,景行行之。
一个“师”字,万人顶礼,学高德范。
羡林老人毅然为自己摘去头上的“大师”头衔,反而更能体现一位年高德劭的学者的严谨学风和崇高人品,使他距离“大师”的标准更为接近。他的行为足以令世人油然而生敬意,令那些欺世盗名者汗颜。
学问不是一日之功,既不能依靠炒作,也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做学问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排行榜。
正像羡林老人所言,真正的大师是应该能够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的人;真正的大师是能够摩顶放踵而又能自甘寂寞的;真正的大师也是需要后人来评说的。
我期望名副其实的中国国学大师的产生,但是他不是某个人赐予的,也不是某些人自封的。而且,假如有人骄矜的宣称“我的书一直排在畅销书排行榜某某位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也许你是一时英雄,可是你的言行已经违背了做学问的宗旨和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