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白鹿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英的歌中唱到:“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确,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复杂得恐怕不会有什么人的慧眼真正能看得明白,尤其是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他们既是那样的个性鲜明,又都具有性格的多重性。小时候,我们经常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判电影中的人物,长大后才发现现实中的人并不会在自己脸上粘贴标签,所以评价一个人并不太容易。而且每个人会不停地更换自己的角色、位置、态度、行为,简直就像川戏中的“变脸”更何况,面具后面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心情感世界,所以,自称“我了解人”有时纯粹是痴人说梦。
一直以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能够在危急关头诈死,是何等聪明;他能够不记前嫌任用管仲,是何等的大度;他能九合诸侯,一成霸业,又是何等威风。可是,同样是他,却又喜欢溜须拍马的奸邪小人。一是竖貂,是他的幸童;一是易牙,蒸了自己的儿子给桓公吃;一是开方,是卫国公子。管仲临终,告戒桓公及早驱逐三人,桓公不听。结果,晚年生病,三人私立王储,把王宫围起一道墙,留一小洞给桓公送饭。最后桓公在饥渴中死去,死后六七天才发丧,尸体已经腐臭难闻。
从小就知道汪警卫是一个卖国贼,甘做日本侵略者的奴才走狗。但是后来知道,他在年青时是一个国人景仰的反清志士,曾经因刺杀满清摄政王不遂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吟诵出“慷慨过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诗篇。如果他当时就义,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会多了一个英雄,少了一个奸贼。正如李商隐诗中所写“倘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了。
一个小偷,潜上一艘游船,瞅准时机,盗窃旅客的钱物。当他得手准备下船时,却看到一个小男孩由于不慎落入了江中。听到孩子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他犹豫了一下,便决然的把自己的外衣一抛,跳进了江中。小孩得救了,人们不能寻找到救人的英雄,却从他留下的衣服中发现了旅客丢失的许多物品,人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贤明的君主也离不开阿谀的小人,立志报国的勇士也可能变为卖国奸贼,盗窃犯也会有赴死救人的义举。由此看来,在人的心中,都会有“善”与“恶”两个字。只不过,有时善念居于上风,有时恶意居于主导,有时善恶难做取舍。
英国的冯勃郎宁说:“如果一个人能在内心展开善与恶的较量,他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无独有偶,在韩非子喻老篇中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子夏见曾子,曾子问子夏:‘你怎么胖了?’子夏回答:‘战胜了,所以发胖。’曾子问什么意思。子夏说:‘我在家中学习先王做人处世的道理,感到很光荣,走到外面看到富贵人家生活的乐趣,又觉得很荣耀。两种思想在胸中激烈斗争,未有胜负,所以人就瘦了。现在,先王的道义终于战胜了自己的私欲,所以人也就胖了。’”
在很多情况下,战胜自己的恶念并不容易。因为恶念的本身往往源于我们自身的一些欲望需求,它们距离人很近,而又充满着无时不在的诱惑。所谓“从恶如崩”也就是这个原因;而善良和道义就像茫茫夜空中的璀璨群星,熠熠生辉,光耀夺目,然而它们对于人来讲,只是一种追求的目标,是一种需要终生付出努力而又永远难以触摸的理想,所以人们说“从善如登”
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可以不必卓越、高尚,但可以趋向卓越,追求高尚,抵制庸俗,摒弃卑劣。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永远点亮一盏善良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不致迷失方向,堕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谷。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圣人。
那英的歌中唱到:“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确,这个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复杂得恐怕不会有什么人的慧眼真正能看得明白,尤其是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他们既是那样的个性鲜明,又都具有性格的多重性。小时候,我们经常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判电影中的人物,长大后才发现现实中的人并不会在自己脸上粘贴标签,所以评价一个人并不太容易。而且每个人会不停地更换自己的角色、位置、态度、行为,简直就像川戏中的“变脸”更何况,面具后面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心情感世界,所以,自称“我了解人”有时纯粹是痴人说梦。
一直以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能够在危急关头诈死,是何等聪明;他能够不记前嫌任用管仲,是何等的大度;他能九合诸侯,一成霸业,又是何等威风。可是,同样是他,却又喜欢溜须拍马的奸邪小人。一是竖貂,是他的幸童;一是易牙,蒸了自己的儿子给桓公吃;一是开方,是卫国公子。管仲临终,告戒桓公及早驱逐三人,桓公不听。结果,晚年生病,三人私立王储,把王宫围起一道墙,留一小洞给桓公送饭。最后桓公在饥渴中死去,死后六七天才发丧,尸体已经腐臭难闻。
从小就知道汪警卫是一个卖国贼,甘做日本侵略者的奴才走狗。但是后来知道,他在年青时是一个国人景仰的反清志士,曾经因刺杀满清摄政王不遂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吟诵出“慷慨过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诗篇。如果他当时就义,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会多了一个英雄,少了一个奸贼。正如李商隐诗中所写“倘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了。
一个小偷,潜上一艘游船,瞅准时机,盗窃旅客的钱物。当他得手准备下船时,却看到一个小男孩由于不慎落入了江中。听到孩子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他犹豫了一下,便决然的把自己的外衣一抛,跳进了江中。小孩得救了,人们不能寻找到救人的英雄,却从他留下的衣服中发现了旅客丢失的许多物品,人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贤明的君主也离不开阿谀的小人,立志报国的勇士也可能变为卖国奸贼,盗窃犯也会有赴死救人的义举。由此看来,在人的心中,都会有“善”与“恶”两个字。只不过,有时善念居于上风,有时恶意居于主导,有时善恶难做取舍。
英国的冯勃郎宁说:“如果一个人能在内心展开善与恶的较量,他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无独有偶,在韩非子喻老篇中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子夏见曾子,曾子问子夏:‘你怎么胖了?’子夏回答:‘战胜了,所以发胖。’曾子问什么意思。子夏说:‘我在家中学习先王做人处世的道理,感到很光荣,走到外面看到富贵人家生活的乐趣,又觉得很荣耀。两种思想在胸中激烈斗争,未有胜负,所以人就瘦了。现在,先王的道义终于战胜了自己的私欲,所以人也就胖了。’”
在很多情况下,战胜自己的恶念并不容易。因为恶念的本身往往源于我们自身的一些欲望需求,它们距离人很近,而又充满着无时不在的诱惑。所谓“从恶如崩”也就是这个原因;而善良和道义就像茫茫夜空中的璀璨群星,熠熠生辉,光耀夺目,然而它们对于人来讲,只是一种追求的目标,是一种需要终生付出努力而又永远难以触摸的理想,所以人们说“从善如登”
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可以不必卓越、高尚,但可以趋向卓越,追求高尚,抵制庸俗,摒弃卑劣。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永远点亮一盏善良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不致迷失方向,堕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谷。这样,我们就是一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