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阿听007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序言
不知不觉的,岁月已迈进了初冬。一阵不大不小的冷空气过后,连绵三日阴雨,待天晴,天气又稍稍的暖和起来。树梢上零零星星的挂着几片枯黄的叶子,还带着一些萧瑟衰秋的滋味。
12月2日,龙年十月十九,又是一个周日,自个儿放了一回假,想出去山中遛遛,哪怕能捡到一些残秋的尾巴也是乐意的,地点就选杭州西部的径山寺吧。我素来喜爱各地之茶味及其背后蕴藏之渊源,能实地探寻径山茶的原产地,也为多年来之夙愿。
线路安排如下:首站为良渚博物馆,其次为瓶窑南山石刻,三为双溪陆羽泉,最后一站为九龙瀑与径山寺,时间允许的话,最后还要去老余杭看看通济桥与古镇风情。全程公交,低碳出行。行程显得紧凑,但好在一个人的自在,多跑动就是了。
二、良渚博物馆篇
自从初中历史课本中,就知道良渚文化是了不得的。前个月的某日,乘坐公交去仓库时竟然犯迷糊了,坐过头了好多站,一直到良博站才醒来,急急转车返回,匆忙之中连良渚博物馆的大门也没看着。
今儿又在良博站下车,朝着山谷方向走,穿过郁郁丛林美丽洲,一座大型的石堡式建筑呈现在眼前。据称,此建筑由英国设计师设计,曾获国际建筑界大奖。
博物馆是免票的参观与学习基地,我跟在一群学生后面,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以更深刻的了解。展厅内有模拟的考古现场,展示挖掘的方式。文物大多在地下,考古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地下埋藏的文物是属于国家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即盗挖是非法的。展厅良渚古国中,有先民的劳作场景、良渚古城剖面,以及制玉场景,由此可懂得玉器是如何一步一步制造的,而且先人是用最为原始的工具。须知,玉器在良渚遗址、良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譬如玉璧、玉琮等。图示中的莫角山遗址比较有意思,下次打算去实地探看一番。
橱柜中的玉器,隔着玻璃而反光,相机又老旧又差劲,拍摄很不清晰,恨不得把这个破机子佳能a520给扔了。唉,不由得怀念那台相伴多年的最为心爱的单反机了,痛惜呵,恨死该天杀的梁上君子。颠沛无长物,失物诚可悲。
良渚文化距今约5千年左右,以前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这里属古防风氏国一带,实力比较强大,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找了借口杀掉,古国随之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我为此询问了一下,讲解员回答确有这说法,但学术界尚无公论。怪不得在各个展厅里,均见不着相关防风氏的任何介绍。
三、瓶窑南山石刻篇
中午至瓶窑,出租车司机说不晓得南山石刻,又连问几个路人,均不得而知。唉,这难不成是见鬼了。我打开手机里的百度地图搜索,找到南山的标记,附近有瓶窑中学,这下即心中有数了。来不及吃中餐,在马路边随手买了2只菜干饼,快步奔去。
瓶窑镇依山傍水,与我老家嵊州的县城有几分相似。苕溪靠岸处,停泊着几艘机动驳船。溪边,还有浣洗女子勤劳的身影。雨后的空气里,沁着几分清新气息,似乎连眼前的青山与绿水,都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过大桥直行至瓶窑卫生院,记得公司里的司机曾把我带来过此地,复南行至瓶窑高中,绕行了一大圈。学校门卫热心地指点,南山石刻就在前面的山上。
南山摩崖石刻造像,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拾级而上,过牌坊式山门,牌额为“佛道同光”这四字有所来历。据载,宋代僧人孔清觉开创白云宗,在瓶窑南山建普宁寺传教,以华严经为根本要典,主张儒释道三家一致,被后世称为“南山白云宗”
行至半山腰,遇见半亩池塘,塘水在雨后略显浑浊。驻足观望池塘对岸,藤蔓掩映下的石壁上露出半身佛像。菩提本无尘,无心洗凡尘。
爬上土墩远眺,可见对面窑山脚下的中学以及东北侧环绕着的集镇。复上行,赭色的石壁上刻有栩栩如生的佛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再往前,为释迦、文殊与普贤即“华严三圣”石像,头部以下已被采石毁坏。也许,菩萨也累了,也许我佛慈悲,才得以如此宽恕的面对。
有佛赤足,踏浪而来,以普渡众生。佛像众多,至于佛的各种手势,应蕴含深意,只是我一时难解。还有一尊玄武大帝的石像,手持着宝剑,威风凛凛。这佛道合一的思想,正是白云宗的宗旨。
下山后,走防洪大堤。大片的泄洪区里,处处迷人的湿地风光。无论芦花,还是芒花,各争奇艳。
废弃的砖窑厂里,徒留烟囱高耸入云,似乎要把窑山压摧。我希望,把这大烟囱永久的保留下去吧,千万别被拆了,几百年后必将成为历史文物。瓶窑在千百年前,曾为古代窑址,地名正是由此而来。也许在不远的明天,这里将会建起一个窑文化博物馆。
国人啊,只晓得拆拆拆,很多东西拆了就毁了,少拆一些留给子孙后代好不好。历史靠传承,文物要保护。
四、陆羽泉篇
下一站,乘坐k498路,赴双溪寻访陆羽泉,传说中“茶圣”陆羽撰写茶经而隐居的地方。
陆羽泉景点靠近双溪漂流处,庭院式建筑,占地数亩,今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大门上方青石镌刻着沙孟海先生书写的“陆羽泉”三个大字,两旁刻有“井泉仍旧迹,桑苎忽新亭”的楹联。南大门平时紧闭着,西行几步,转至西大门。门口横幅上书“径山吃茶去”五字。
入内,只见小径曲回,溪桥粉墙,竹映翠碧,树掩茶丛。有五棵老茶树曰五老茶,为纪念自古以来五位老茶人,即法钦,径山茶创始人;陆羽,茶经作者;师范,径山茶宴首创者;圆尔辨圆,南宋时来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人,径山茶宴由其带入日本;南浦绍明,南宋晚期来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人,回国后致力于发展茶道,日本茶道由此而兴。据日本的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之起,在正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1235—1309年)由宋传入”先哲以为,茶性与佛理一脉相承,故友“茶佛一味”之说。
&nbs... -->>
一、序言
不知不觉的,岁月已迈进了初冬。一阵不大不小的冷空气过后,连绵三日阴雨,待天晴,天气又稍稍的暖和起来。树梢上零零星星的挂着几片枯黄的叶子,还带着一些萧瑟衰秋的滋味。
12月2日,龙年十月十九,又是一个周日,自个儿放了一回假,想出去山中遛遛,哪怕能捡到一些残秋的尾巴也是乐意的,地点就选杭州西部的径山寺吧。我素来喜爱各地之茶味及其背后蕴藏之渊源,能实地探寻径山茶的原产地,也为多年来之夙愿。
线路安排如下:首站为良渚博物馆,其次为瓶窑南山石刻,三为双溪陆羽泉,最后一站为九龙瀑与径山寺,时间允许的话,最后还要去老余杭看看通济桥与古镇风情。全程公交,低碳出行。行程显得紧凑,但好在一个人的自在,多跑动就是了。
二、良渚博物馆篇
自从初中历史课本中,就知道良渚文化是了不得的。前个月的某日,乘坐公交去仓库时竟然犯迷糊了,坐过头了好多站,一直到良博站才醒来,急急转车返回,匆忙之中连良渚博物馆的大门也没看着。
今儿又在良博站下车,朝着山谷方向走,穿过郁郁丛林美丽洲,一座大型的石堡式建筑呈现在眼前。据称,此建筑由英国设计师设计,曾获国际建筑界大奖。
博物馆是免票的参观与学习基地,我跟在一群学生后面,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以更深刻的了解。展厅内有模拟的考古现场,展示挖掘的方式。文物大多在地下,考古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地下埋藏的文物是属于国家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即盗挖是非法的。展厅良渚古国中,有先民的劳作场景、良渚古城剖面,以及制玉场景,由此可懂得玉器是如何一步一步制造的,而且先人是用最为原始的工具。须知,玉器在良渚遗址、良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譬如玉璧、玉琮等。图示中的莫角山遗址比较有意思,下次打算去实地探看一番。
橱柜中的玉器,隔着玻璃而反光,相机又老旧又差劲,拍摄很不清晰,恨不得把这个破机子佳能a520给扔了。唉,不由得怀念那台相伴多年的最为心爱的单反机了,痛惜呵,恨死该天杀的梁上君子。颠沛无长物,失物诚可悲。
良渚文化距今约5千年左右,以前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这里属古防风氏国一带,实力比较强大,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找了借口杀掉,古国随之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我为此询问了一下,讲解员回答确有这说法,但学术界尚无公论。怪不得在各个展厅里,均见不着相关防风氏的任何介绍。
三、瓶窑南山石刻篇
中午至瓶窑,出租车司机说不晓得南山石刻,又连问几个路人,均不得而知。唉,这难不成是见鬼了。我打开手机里的百度地图搜索,找到南山的标记,附近有瓶窑中学,这下即心中有数了。来不及吃中餐,在马路边随手买了2只菜干饼,快步奔去。
瓶窑镇依山傍水,与我老家嵊州的县城有几分相似。苕溪靠岸处,停泊着几艘机动驳船。溪边,还有浣洗女子勤劳的身影。雨后的空气里,沁着几分清新气息,似乎连眼前的青山与绿水,都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过大桥直行至瓶窑卫生院,记得公司里的司机曾把我带来过此地,复南行至瓶窑高中,绕行了一大圈。学校门卫热心地指点,南山石刻就在前面的山上。
南山摩崖石刻造像,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拾级而上,过牌坊式山门,牌额为“佛道同光”这四字有所来历。据载,宋代僧人孔清觉开创白云宗,在瓶窑南山建普宁寺传教,以华严经为根本要典,主张儒释道三家一致,被后世称为“南山白云宗”
行至半山腰,遇见半亩池塘,塘水在雨后略显浑浊。驻足观望池塘对岸,藤蔓掩映下的石壁上露出半身佛像。菩提本无尘,无心洗凡尘。
爬上土墩远眺,可见对面窑山脚下的中学以及东北侧环绕着的集镇。复上行,赭色的石壁上刻有栩栩如生的佛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再往前,为释迦、文殊与普贤即“华严三圣”石像,头部以下已被采石毁坏。也许,菩萨也累了,也许我佛慈悲,才得以如此宽恕的面对。
有佛赤足,踏浪而来,以普渡众生。佛像众多,至于佛的各种手势,应蕴含深意,只是我一时难解。还有一尊玄武大帝的石像,手持着宝剑,威风凛凛。这佛道合一的思想,正是白云宗的宗旨。
下山后,走防洪大堤。大片的泄洪区里,处处迷人的湿地风光。无论芦花,还是芒花,各争奇艳。
废弃的砖窑厂里,徒留烟囱高耸入云,似乎要把窑山压摧。我希望,把这大烟囱永久的保留下去吧,千万别被拆了,几百年后必将成为历史文物。瓶窑在千百年前,曾为古代窑址,地名正是由此而来。也许在不远的明天,这里将会建起一个窑文化博物馆。
国人啊,只晓得拆拆拆,很多东西拆了就毁了,少拆一些留给子孙后代好不好。历史靠传承,文物要保护。
四、陆羽泉篇
下一站,乘坐k498路,赴双溪寻访陆羽泉,传说中“茶圣”陆羽撰写茶经而隐居的地方。
陆羽泉景点靠近双溪漂流处,庭院式建筑,占地数亩,今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大门上方青石镌刻着沙孟海先生书写的“陆羽泉”三个大字,两旁刻有“井泉仍旧迹,桑苎忽新亭”的楹联。南大门平时紧闭着,西行几步,转至西大门。门口横幅上书“径山吃茶去”五字。
入内,只见小径曲回,溪桥粉墙,竹映翠碧,树掩茶丛。有五棵老茶树曰五老茶,为纪念自古以来五位老茶人,即法钦,径山茶创始人;陆羽,茶经作者;师范,径山茶宴首创者;圆尔辨圆,南宋时来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人,径山茶宴由其带入日本;南浦绍明,南宋晚期来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人,回国后致力于发展茶道,日本茶道由此而兴。据日本的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之起,在正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1235—1309年)由宋传入”先哲以为,茶性与佛理一脉相承,故友“茶佛一味”之说。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