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天晚上,我的一位朋友约我吃饭,她跟我说要和我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非常重视。最近,她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她给我举了两个例子,她有一位同事,是公司里的模范妈妈,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到管教孩子上。她信奉一句老话:慈母多败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她对孩子非常严格,早上必须7点起床,早餐一定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一个煎蛋,这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下午放学回来,必须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吃点水果,等先生下班一起吃饭,接下来允许孩子看半小时电视,之后就是练一小时钢琴,最后洗澡上床睡觉。
这是她一天下来给孩子规定的作息表,而她真正严格的地方是在约束孩子的规矩和学习上。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准发出声音来,筷子必须握在什么位置,见到熟人必须问好。作业必须把每一个字都写好,一笔一画都得清清楚楚,朗读课文一定要咬准每一个音。这个孩子一直被周围的人认为是非常省心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表现得比同龄孩子成熟、稳重。
可是后来有一天,朋友在超市里碰到这对母子。孩子的妈妈让孩子问好,孩子非常听话地照做了,显得很有礼貌,可是朋友却发现这孩子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尤其是眼神,显得很空洞。离开时,妈妈又让他道别,他还是很听话地做了。朋友发现,几乎是他妈发出一个指令,孩子就做一个动作,简直像机器人一样。本来她很想向这个同事讨教一些教育经验,在看见这一幕后,已经没这个心思了。她说:“从头到尾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像一个木偶,扯一扯就动一动,好像没有人气一样。”
自从见到这个孩子后,朋友觉得管得太多会把孩子管死,所以更倾向于不管。
可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她的思想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朋友住的小区有一对父母,她家孩子小的时候时常被看见在小区里疯玩,父母也不怎么管他。虽然孩子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可孩子天真活泼,看了就让人喜欢,孩子的父母也经常说:“我们没什么大抱负,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就行。”朋友觉得这对父母的心态特别好,不像有的父母为了功利的目的,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可是前不久却听说这个孩子在学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了,现在父母正在到处给他联系新学校呢!
最后,朋友问我:“到底是‘管’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还是‘不管’他,让孩子自由成长对他更有利呢?或者说到底怎么做,他才能按照我们的预期去成长呢?”
朋友举的两个例子很好地反映了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的两种矛盾心理:如果处处管着孩子,怕把他管死了;可如果不去管孩子,将来孩子不成材,自己难辞其咎,更怕孩子养成了什么坏毛病。总在这两者之间徘徊,非常苦恼。
我曾经去书店买书,看见书架上同时放着三本书,《千万别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管还是不管孩子?》。我和店员随意聊了几句,她告诉我这三本书卖得都不错,各有受众,而有的父母干脆把三本全部买回去了,不知道最后到底会接受哪本书上的观点。
我随手翻了翻这几本书。《千万别管孩子》这本书的副标题赫然写着“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单是“哈佛”两字,就足以吸引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们竞相购买了。该书通过介绍一位哈佛学子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与其处处管制孩子不如引导他们,让孩子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也颇高,称其是一部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传达自主教育理论的教育文化奇书。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自主教育”,主要是向中国父母们介绍如何形成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以及如何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且贯穿一生。
另一本书《孩子不能不管》并不是写中国父母如何管教孩子,也是介绍美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从美国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爱心教育和责任心教育等最基本的为人教育谈起。还从方法论的角度传授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如何对待人生、兴趣,涵盖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虽然书名和前一本截然不同,但是传达的思想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而第三本书《管还是不管孩子?》便是真正... -->>
一天晚上,我的一位朋友约我吃饭,她跟我说要和我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非常重视。最近,她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
她给我举了两个例子,她有一位同事,是公司里的模范妈妈,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到管教孩子上。她信奉一句老话:慈母多败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她对孩子非常严格,早上必须7点起床,早餐一定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苹果、一个煎蛋,这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下午放学回来,必须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吃点水果,等先生下班一起吃饭,接下来允许孩子看半小时电视,之后就是练一小时钢琴,最后洗澡上床睡觉。
这是她一天下来给孩子规定的作息表,而她真正严格的地方是在约束孩子的规矩和学习上。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准发出声音来,筷子必须握在什么位置,见到熟人必须问好。作业必须把每一个字都写好,一笔一画都得清清楚楚,朗读课文一定要咬准每一个音。这个孩子一直被周围的人认为是非常省心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表现得比同龄孩子成熟、稳重。
可是后来有一天,朋友在超市里碰到这对母子。孩子的妈妈让孩子问好,孩子非常听话地照做了,显得很有礼貌,可是朋友却发现这孩子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尤其是眼神,显得很空洞。离开时,妈妈又让他道别,他还是很听话地做了。朋友发现,几乎是他妈发出一个指令,孩子就做一个动作,简直像机器人一样。本来她很想向这个同事讨教一些教育经验,在看见这一幕后,已经没这个心思了。她说:“从头到尾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像一个木偶,扯一扯就动一动,好像没有人气一样。”
自从见到这个孩子后,朋友觉得管得太多会把孩子管死,所以更倾向于不管。
可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她的思想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朋友住的小区有一对父母,她家孩子小的时候时常被看见在小区里疯玩,父母也不怎么管他。虽然孩子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可孩子天真活泼,看了就让人喜欢,孩子的父母也经常说:“我们没什么大抱负,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就行。”朋友觉得这对父母的心态特别好,不像有的父母为了功利的目的,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可是前不久却听说这个孩子在学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了,现在父母正在到处给他联系新学校呢!
最后,朋友问我:“到底是‘管’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还是‘不管’他,让孩子自由成长对他更有利呢?或者说到底怎么做,他才能按照我们的预期去成长呢?”
朋友举的两个例子很好地反映了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的两种矛盾心理:如果处处管着孩子,怕把他管死了;可如果不去管孩子,将来孩子不成材,自己难辞其咎,更怕孩子养成了什么坏毛病。总在这两者之间徘徊,非常苦恼。
我曾经去书店买书,看见书架上同时放着三本书,《千万别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管还是不管孩子?》。我和店员随意聊了几句,她告诉我这三本书卖得都不错,各有受众,而有的父母干脆把三本全部买回去了,不知道最后到底会接受哪本书上的观点。
我随手翻了翻这几本书。《千万别管孩子》这本书的副标题赫然写着“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单是“哈佛”两字,就足以吸引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们竞相购买了。该书通过介绍一位哈佛学子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与其处处管制孩子不如引导他们,让孩子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也颇高,称其是一部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传达自主教育理论的教育文化奇书。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自主教育”,主要是向中国父母们介绍如何形成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以及如何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且贯穿一生。
另一本书《孩子不能不管》并不是写中国父母如何管教孩子,也是介绍美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从美国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爱心教育和责任心教育等最基本的为人教育谈起。还从方法论的角度传授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如何对待人生、兴趣,涵盖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虽然书名和前一本截然不同,但是传达的思想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而第三本书《管还是不管孩子?》便是真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