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衡门之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四章
李砚落后一步,正被大队人马护送着,走在返回北地的路上。
到了此时,他的脑中还反反复复回想着那日的情形。
那一日,他们不过在殿中待了三刻不到的功夫。
当别处的禁军赶来支援被夺的宫门时,忽而得到命令,又悉数撤去。
安北都护府的人马也全数退出宫外,如同从未出现过。
而寝殿里,最终,一道明黄的圣旨被崔明度双手接过,封入绣着金线的锦袋中,收藏起来。
情形已摆在眼前,是要一致对外,还是要在这都城宫廷里自相消耗。
帝王最终选择的,仍是皇权和江山。
一切似已决断清楚,只在最后,帝王忽然发话,要李砚单独留下说话。
伏廷看了他一眼,轻微地点了个头,示意他镇定,才退出门去。
李砚跪在那里,听见帝王苍老的声音问:“想必你过去一直都在惦记着光王爵吧,如今比起当初,可算是一步登天了,你作何所想?”
李砚不知这是考验还是质问,垂着头,一幅恭谨乖巧的模样:“回陛下,我自幼长在光王府,从小就知道将来要继承光王爵,恢复王府荣光,这是我心中所想,确实一直惦记着光王爵。但我从未惦记过帝位,因为这从不是我该惦记的东西,是故如今无所想。”
帝王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那你就没话要与朕说了?”
“有,”李砚以头点地,安静了一瞬才道:“我想求陛下赐我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向来是只赐给功臣的天恩,可以免死。
帝王拉开垂帐看着他:“你倒是够聪明,还知道求一道护身符,难道是要防着朕解决了自己立的储君?”
“不敢。”李砚只恭敬地跪着。
虽然如今帝王松口给了他做储君的机会,但一次次的濒临死地,他不得不多一份防范之心。过去那阵子提心吊胆、命悬一线,尤其是身边人也为他卷入其中,这种滋味,再不想经历一遍。
帝王一阵猛咳,喘息阵阵:“当初曾听邕王世子说过你胆小如鼠,就连遭人欺负也不敢还手,却原来只是忍着的了。”
李砚不说话,默默揪紧衣摆。
当初忍耐是不想给姑姑添麻烦,如今又何尝不是忍耐。可是忍耐着并不代表忘记了,只不过是因为没到时候。
他抬起头,朝床榻那里看了一眼。
那道苍老的身影映在他眼里,如风中残烛。
纵然不甘,仍有光辉,只是终也抵不过风来急摧了。
……
当日,李砚退出寝殿后,伏廷离去前入殿再请:接下来势必会与突厥交手,请圣人派遣储君于前线督军。
帝王咳中夹着冷笑,最终只是摆了摆手,准了这个要求。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他不放心李砚安危,想以这个理由将李砚带出长安。
于是李砚得以返回北地。
风刮过脸上,越来越有寒刃割过的麻木感,他掖了掖衣领,收回了思绪,往前方看:“进北地了。”
旁边伏廷的一名近卫及时告诉他:“是,大都护传讯过来,已与夫人在前方城中等着了。”
李砚往后方看了一眼,后面马上坐着的是崔明度。
他说:“河洛侯不必送了,已入北地地界了。”
崔明度从长安一路伴随他至洛阳,又自洛阳领了崔氏的随从护送他至此地,是因为明白如今彼此已是一线共荣的关系,听了这话只是温和地笑笑:“既已到了这里,还是见过大都护和县……郡主再走吧。”
伏廷自瀚海府接了栖迟后,就赶往与中原交界的丰平城来等候李砚。
城头上,栖迟站在那里,衣裙曳地,戴着帷帽,如一株城头扶柳,隔着帽纱看着远处。
头顶日光西移一寸,才看见了远处浩浩荡荡过来的队伍。
队伍当中领头的就是李砚,锦袍加身,似有所感,突然就仰着头朝城头上看了过来。
栖迟看他像是瘦了一些,一时百感交集,揭开帽纱,冲他笑了笑。
李砚离得远远的,应是看见了,也回了一笑,像是要叫她放心,只是看不太清楚。
栖迟目光转到他身后,才看见崔明度也在,放下帽纱,走下城头。
伏廷正在下面等着,早已看到了城外过来的李砚和崔明度。
原本他们并没有在此多停留的打算,只打算接了李砚便走,现在看来,是必然要停留一下的了。
当地的城守正在旁殷切询问:“大都护,可容下官招待?”
“只一日,明日就走。”他说。
一日都已过去大半,实际上也就只剩几个时辰了。城守匆忙领着下属去办。
栖迟正好走过来,看着他:“你急着赶回来,是不是因为突厥?”
伏廷点头,没有多说,牵了马,示意她上去。
栖迟看了一眼即将入城的队伍,踩蹬上了马。
迎接的人已安排好,她只要知道李砚安然无恙便放心了。
伏廷跟着上去,如来时一样,拥着她同乘,先行赶往当地官署。
……
官署后面的院落是特地安排给大都护与夫人一行入住的落脚处。
先是大都护和夫人,接着又是皇储,城守不得不招待得尽心,将自己府邸里得力的仆从婢女都打发了过来,里里外外都是伺候的人。
半个时辰后,李砚入了官署,立即就被迎去了前厅,那里早已备好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伏廷也早一步等在厅中了。
李砚先走到他跟前:“姑父,都中已经安稳,可以放心。”
“嗯。”伏廷离去前就已经将能做的都做了,甚至连对那些窜逃的单于都护府人马,都派人去协助追捕了回来,对此他倒是不担心。
对于如何稳定都中那群人,世家出身的崔明度更明白如何做。
想到此处,他转头看了一眼,刚刚随李砚进来的崔明度却已不见踪影。
……
栖迟没有去宴席上,随伏廷到了这地方后就一直在后院中待着。
傍晚时分,曹玉林将好动的占儿抱去交给乳母,回头在屋中找到她:“嫂嫂,下面官员的家眷都来了,要恭贺嫂嫂。”
栖迟说:“让他们恭贺阿砚就好了,我有什么好恭贺的。”
“嫂嫂如今也升至郡主了,自然值得恭贺。”
话虽如此,曹玉林想起在瀚海府的城门外,那跟随伏廷过来的宫中内侍当场宣布册封她为郡主时,也没见她脸上有多欣喜。
当时她从车内和伏廷一同出来,眼似乎还是红的,一只手藏在袖中,但分明与伏廷的手紧紧缠在一处,别人没看见,曹玉林离得近,却是看清楚了。
大约对她而言,从未想过自己有什么是应该得到的。
... -->>
第九十四章
李砚落后一步,正被大队人马护送着,走在返回北地的路上。
到了此时,他的脑中还反反复复回想着那日的情形。
那一日,他们不过在殿中待了三刻不到的功夫。
当别处的禁军赶来支援被夺的宫门时,忽而得到命令,又悉数撤去。
安北都护府的人马也全数退出宫外,如同从未出现过。
而寝殿里,最终,一道明黄的圣旨被崔明度双手接过,封入绣着金线的锦袋中,收藏起来。
情形已摆在眼前,是要一致对外,还是要在这都城宫廷里自相消耗。
帝王最终选择的,仍是皇权和江山。
一切似已决断清楚,只在最后,帝王忽然发话,要李砚单独留下说话。
伏廷看了他一眼,轻微地点了个头,示意他镇定,才退出门去。
李砚跪在那里,听见帝王苍老的声音问:“想必你过去一直都在惦记着光王爵吧,如今比起当初,可算是一步登天了,你作何所想?”
李砚不知这是考验还是质问,垂着头,一幅恭谨乖巧的模样:“回陛下,我自幼长在光王府,从小就知道将来要继承光王爵,恢复王府荣光,这是我心中所想,确实一直惦记着光王爵。但我从未惦记过帝位,因为这从不是我该惦记的东西,是故如今无所想。”
帝王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那你就没话要与朕说了?”
“有,”李砚以头点地,安静了一瞬才道:“我想求陛下赐我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向来是只赐给功臣的天恩,可以免死。
帝王拉开垂帐看着他:“你倒是够聪明,还知道求一道护身符,难道是要防着朕解决了自己立的储君?”
“不敢。”李砚只恭敬地跪着。
虽然如今帝王松口给了他做储君的机会,但一次次的濒临死地,他不得不多一份防范之心。过去那阵子提心吊胆、命悬一线,尤其是身边人也为他卷入其中,这种滋味,再不想经历一遍。
帝王一阵猛咳,喘息阵阵:“当初曾听邕王世子说过你胆小如鼠,就连遭人欺负也不敢还手,却原来只是忍着的了。”
李砚不说话,默默揪紧衣摆。
当初忍耐是不想给姑姑添麻烦,如今又何尝不是忍耐。可是忍耐着并不代表忘记了,只不过是因为没到时候。
他抬起头,朝床榻那里看了一眼。
那道苍老的身影映在他眼里,如风中残烛。
纵然不甘,仍有光辉,只是终也抵不过风来急摧了。
……
当日,李砚退出寝殿后,伏廷离去前入殿再请:接下来势必会与突厥交手,请圣人派遣储君于前线督军。
帝王咳中夹着冷笑,最终只是摆了摆手,准了这个要求。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他不放心李砚安危,想以这个理由将李砚带出长安。
于是李砚得以返回北地。
风刮过脸上,越来越有寒刃割过的麻木感,他掖了掖衣领,收回了思绪,往前方看:“进北地了。”
旁边伏廷的一名近卫及时告诉他:“是,大都护传讯过来,已与夫人在前方城中等着了。”
李砚往后方看了一眼,后面马上坐着的是崔明度。
他说:“河洛侯不必送了,已入北地地界了。”
崔明度从长安一路伴随他至洛阳,又自洛阳领了崔氏的随从护送他至此地,是因为明白如今彼此已是一线共荣的关系,听了这话只是温和地笑笑:“既已到了这里,还是见过大都护和县……郡主再走吧。”
伏廷自瀚海府接了栖迟后,就赶往与中原交界的丰平城来等候李砚。
城头上,栖迟站在那里,衣裙曳地,戴着帷帽,如一株城头扶柳,隔着帽纱看着远处。
头顶日光西移一寸,才看见了远处浩浩荡荡过来的队伍。
队伍当中领头的就是李砚,锦袍加身,似有所感,突然就仰着头朝城头上看了过来。
栖迟看他像是瘦了一些,一时百感交集,揭开帽纱,冲他笑了笑。
李砚离得远远的,应是看见了,也回了一笑,像是要叫她放心,只是看不太清楚。
栖迟目光转到他身后,才看见崔明度也在,放下帽纱,走下城头。
伏廷正在下面等着,早已看到了城外过来的李砚和崔明度。
原本他们并没有在此多停留的打算,只打算接了李砚便走,现在看来,是必然要停留一下的了。
当地的城守正在旁殷切询问:“大都护,可容下官招待?”
“只一日,明日就走。”他说。
一日都已过去大半,实际上也就只剩几个时辰了。城守匆忙领着下属去办。
栖迟正好走过来,看着他:“你急着赶回来,是不是因为突厥?”
伏廷点头,没有多说,牵了马,示意她上去。
栖迟看了一眼即将入城的队伍,踩蹬上了马。
迎接的人已安排好,她只要知道李砚安然无恙便放心了。
伏廷跟着上去,如来时一样,拥着她同乘,先行赶往当地官署。
……
官署后面的院落是特地安排给大都护与夫人一行入住的落脚处。
先是大都护和夫人,接着又是皇储,城守不得不招待得尽心,将自己府邸里得力的仆从婢女都打发了过来,里里外外都是伺候的人。
半个时辰后,李砚入了官署,立即就被迎去了前厅,那里早已备好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伏廷也早一步等在厅中了。
李砚先走到他跟前:“姑父,都中已经安稳,可以放心。”
“嗯。”伏廷离去前就已经将能做的都做了,甚至连对那些窜逃的单于都护府人马,都派人去协助追捕了回来,对此他倒是不担心。
对于如何稳定都中那群人,世家出身的崔明度更明白如何做。
想到此处,他转头看了一眼,刚刚随李砚进来的崔明度却已不见踪影。
……
栖迟没有去宴席上,随伏廷到了这地方后就一直在后院中待着。
傍晚时分,曹玉林将好动的占儿抱去交给乳母,回头在屋中找到她:“嫂嫂,下面官员的家眷都来了,要恭贺嫂嫂。”
栖迟说:“让他们恭贺阿砚就好了,我有什么好恭贺的。”
“嫂嫂如今也升至郡主了,自然值得恭贺。”
话虽如此,曹玉林想起在瀚海府的城门外,那跟随伏廷过来的宫中内侍当场宣布册封她为郡主时,也没见她脸上有多欣喜。
当时她从车内和伏廷一同出来,眼似乎还是红的,一只手藏在袖中,但分明与伏廷的手紧紧缠在一处,别人没看见,曹玉林离得近,却是看清楚了。
大约对她而言,从未想过自己有什么是应该得到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