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我在古代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人们看到方长庚时也惊了一下, 因为使团回国的时间并没有向外公开,就连方家人也不知道。
很快,两拨人分别去叫夫人、小姐和老夫人, 等她们都慌慌张张地出来了, 看到方长庚坐在堂屋专心地逗两个孩子玩, 始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小李氏抹着眼泪, 在方芃的搀扶下走进来,徐清猗则眼眶微红, 站在檐下呆呆地看着方长庚, 身后的蕊儿抱着世柔, 小声地告诉她堂屋里这个人是她爹爹。
方长庚把坐在腿上的世宇放到地上, 让阿玖牵着, 然后立即起身扶着小李氏坐下, 叫了一声“娘”。
小李氏欣慰地笑着,拍拍他的手, 又指了指站在外面不肯进来的徐清猗,轻叹了口气。
方长庚心中也叹了口气,直起身,眼睛紧盯着徐清猗朝她走去, 看着她强忍着可眼泪还是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往下掉, 又想笑又觉得心里酸软不已。
在她面前停下来,方长庚拉起她的手就往里走, 察觉她在自己手里挣了挣, 但很快就安静下来, 低着头地跟在他身后,在紧挨着的两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方长庚让蕊儿把世柔抱给他,高兴地在小女儿柔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结果心酸地发现连他最贴心的宝贝似乎也不认识他了,只是不排斥他的亲近,让他心里好受了点,不论如何他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孩子们能记住他这个爹之前不能再和他们分开了。
没有抱太久,方长庚就让孩子们一起去玩,然后自然地继续握住徐清猗的手,一边扭头问小李氏:“娘,爹怎么不在?”
徐清猗不习惯在小李氏面前和方长庚有亲密的动作,脸都红了,可是见方长庚似乎什么感觉都没有,就不好意思扭扭捏捏,任由他这么握着。
小李氏提起这个就忍不住道:“你爹去戏院看戏去了,叫都叫不回来。”
方长庚理解地笑笑:“爹在京城本就嫌没事干,喜欢听戏就让他听吧,挺好。”
小李氏便没再说什么,半年前方长庚拜托沈霖替他继续打探舅舅下落的事有了消息,确定在一次水寇劫船时殒命,得知这个结果后小李氏就沉郁了许多,连带着又不怎么爱看戏了。
半晌后她跟想起了什么似的,看看方芃再看看徐清猗,脸上浮现一抹笑意:“你妹妹和你媳妇儿一起办了一家绣庄,这事你一定还不知道吧?”
方长庚饶有兴致地“哦”了一声,朝徐清猗看去,见她微笑着点了点头,不禁道:“怎么突然想到开绣庄了?”
徐清猗娓娓道来,原来小李氏年纪大了以后便时常在她们面前提起以前家里绣庄的事,方芃本来绣工就好,无意间便开了个玩笑说办个绣庄让小李氏高兴高兴,被徐清猗听在耳朵里,动了这个心思。
没多久蕊儿和丝雨就选了人家出嫁了,虽然仍在方家当值,但晚上总要回夫家,也想趁空闲做点绣活补贴家用,正好手里有一间空着的铺子还没租出去,徐清猗索性办了一个绣庄,招了一些家中有困难的绣娘,本来是要记在小李氏名下的,但小李氏不肯,实在拗不过,就说记在方芃名下,毕竟她都二十三了还没嫁人,名下有个产业也有个依靠,只接一些京里夫人小姐们的活,也清闲,如今也算小有名气。
其实方长庚倒不意外,甚至觉得完全在情理之中,从他第一次见到徐清猗时他就知道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只是嫁给他以后温婉许多,后来又有了孩子,精力全放在了家庭,俨然一位贤妻良母,其实这么多年她并没有变,家里财务全由她掌管,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旦出现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做事果断有魄力,让他在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他心里所想的都表现在了脸上,满满的是对徐清猗的赞赏。
小李氏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徐清猗则是被看得耳根子发烫,软软地瞪了方长庚一眼,小声道:“别看了,娘还在呢。”
方长庚心情极好,不再逗她,只问了小李氏他离开这些日子家里发生的事,渐渐有了已经回到家里的实感。
过了一会儿,外面又来了两个人,挑着一个箱笼,里面是方长庚在欧洲买的京城见不到的一些小玩意儿,有八音盒、怀表之类的玩具,还有一些首饰,让在场的人都啧啧惊叹。
方长庚让她们叫家里的丫头小厮也挑几件,便去了幼清的屋子看他,
幼清还不知道方长庚已经回来了,看到他又高兴又紧张:“二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方长庚目光落在他身前书案上的字帖上,严肃的神情缓和了些:“刚到家,在练字?”
幼清似乎松了一口气,郑重地点点头:“是啊,学堂的作业。”
“累不累?”方长庚知道新学堂的课业比在永州重了很多,先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不想被落下,平时根本没有玩的闲工夫。
幼清摇头:“不累,大家都学得很好很认真,先生说我进步很大,说我明年就能下场了。”
方长庚沉吟了一下:“倒也不急,你先别想太多,学好了什么考试都不必畏惧。”
幼清点点头,对他二哥一家的感激深藏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不能辜负二哥对他的期望。
*
十月,永淳帝下旨开办数学研究所、译文馆等研究西方文化的机构,方长庚被任命为译文馆的馆长,继续任刑部左侍郎,署(代理)礼部右侍郎。
方长庚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各类律法文献上,平时又常和外国人打交道,收集了不少信息,而永淳帝有心对来华外国人进行管理,包括对商人、商行和商船等的管制,最要紧的地方就是广东。
从英、法、美等国来华经商的外国人基本都留驻在广州城外,外国商船则停泊在黄埔,还有葡萄牙人在香山的澳门城聚居,外国人的身份各异,有使节、商人、士兵水手、西洋教士,还有难民。一般按照大昭律的规定,朝贡国入贡、通商使节入境等都必须经过广东通道,经皇帝同意后才能进京,不过目前外国人和本地人纠纷日益增多,涉外民商事和刑事法规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永淳帝勤勉向学,每日仍召见方长庚等大臣日讲经筵,最喜欢和方长庚探讨这些问题,方长庚一边小心谨慎避免引起皇帝猜疑,一边向皇帝灌输超时代的观念,时日久了,永淳帝对方长庚越发倚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于是给方长庚送礼巴结的人越来越多,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方长庚深受其扰,什么人来都闭门不见,渐渐的别人也不喜欢上他这里吃闭门羹,背后说他油盐不进,但这也不是什么坏名声,方长庚乐得清闲。
... -->>
下人们看到方长庚时也惊了一下, 因为使团回国的时间并没有向外公开,就连方家人也不知道。
很快,两拨人分别去叫夫人、小姐和老夫人, 等她们都慌慌张张地出来了, 看到方长庚坐在堂屋专心地逗两个孩子玩, 始终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小李氏抹着眼泪, 在方芃的搀扶下走进来,徐清猗则眼眶微红, 站在檐下呆呆地看着方长庚, 身后的蕊儿抱着世柔, 小声地告诉她堂屋里这个人是她爹爹。
方长庚把坐在腿上的世宇放到地上, 让阿玖牵着, 然后立即起身扶着小李氏坐下, 叫了一声“娘”。
小李氏欣慰地笑着,拍拍他的手, 又指了指站在外面不肯进来的徐清猗,轻叹了口气。
方长庚心中也叹了口气,直起身,眼睛紧盯着徐清猗朝她走去, 看着她强忍着可眼泪还是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往下掉, 又想笑又觉得心里酸软不已。
在她面前停下来,方长庚拉起她的手就往里走, 察觉她在自己手里挣了挣, 但很快就安静下来, 低着头地跟在他身后,在紧挨着的两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方长庚让蕊儿把世柔抱给他,高兴地在小女儿柔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结果心酸地发现连他最贴心的宝贝似乎也不认识他了,只是不排斥他的亲近,让他心里好受了点,不论如何他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孩子们能记住他这个爹之前不能再和他们分开了。
没有抱太久,方长庚就让孩子们一起去玩,然后自然地继续握住徐清猗的手,一边扭头问小李氏:“娘,爹怎么不在?”
徐清猗不习惯在小李氏面前和方长庚有亲密的动作,脸都红了,可是见方长庚似乎什么感觉都没有,就不好意思扭扭捏捏,任由他这么握着。
小李氏提起这个就忍不住道:“你爹去戏院看戏去了,叫都叫不回来。”
方长庚理解地笑笑:“爹在京城本就嫌没事干,喜欢听戏就让他听吧,挺好。”
小李氏便没再说什么,半年前方长庚拜托沈霖替他继续打探舅舅下落的事有了消息,确定在一次水寇劫船时殒命,得知这个结果后小李氏就沉郁了许多,连带着又不怎么爱看戏了。
半晌后她跟想起了什么似的,看看方芃再看看徐清猗,脸上浮现一抹笑意:“你妹妹和你媳妇儿一起办了一家绣庄,这事你一定还不知道吧?”
方长庚饶有兴致地“哦”了一声,朝徐清猗看去,见她微笑着点了点头,不禁道:“怎么突然想到开绣庄了?”
徐清猗娓娓道来,原来小李氏年纪大了以后便时常在她们面前提起以前家里绣庄的事,方芃本来绣工就好,无意间便开了个玩笑说办个绣庄让小李氏高兴高兴,被徐清猗听在耳朵里,动了这个心思。
没多久蕊儿和丝雨就选了人家出嫁了,虽然仍在方家当值,但晚上总要回夫家,也想趁空闲做点绣活补贴家用,正好手里有一间空着的铺子还没租出去,徐清猗索性办了一个绣庄,招了一些家中有困难的绣娘,本来是要记在小李氏名下的,但小李氏不肯,实在拗不过,就说记在方芃名下,毕竟她都二十三了还没嫁人,名下有个产业也有个依靠,只接一些京里夫人小姐们的活,也清闲,如今也算小有名气。
其实方长庚倒不意外,甚至觉得完全在情理之中,从他第一次见到徐清猗时他就知道她不是一般的女子,只是嫁给他以后温婉许多,后来又有了孩子,精力全放在了家庭,俨然一位贤妻良母,其实这么多年她并没有变,家里财务全由她掌管,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旦出现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做事果断有魄力,让他在外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他心里所想的都表现在了脸上,满满的是对徐清猗的赞赏。
小李氏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徐清猗则是被看得耳根子发烫,软软地瞪了方长庚一眼,小声道:“别看了,娘还在呢。”
方长庚心情极好,不再逗她,只问了小李氏他离开这些日子家里发生的事,渐渐有了已经回到家里的实感。
过了一会儿,外面又来了两个人,挑着一个箱笼,里面是方长庚在欧洲买的京城见不到的一些小玩意儿,有八音盒、怀表之类的玩具,还有一些首饰,让在场的人都啧啧惊叹。
方长庚让她们叫家里的丫头小厮也挑几件,便去了幼清的屋子看他,
幼清还不知道方长庚已经回来了,看到他又高兴又紧张:“二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方长庚目光落在他身前书案上的字帖上,严肃的神情缓和了些:“刚到家,在练字?”
幼清似乎松了一口气,郑重地点点头:“是啊,学堂的作业。”
“累不累?”方长庚知道新学堂的课业比在永州重了很多,先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不想被落下,平时根本没有玩的闲工夫。
幼清摇头:“不累,大家都学得很好很认真,先生说我进步很大,说我明年就能下场了。”
方长庚沉吟了一下:“倒也不急,你先别想太多,学好了什么考试都不必畏惧。”
幼清点点头,对他二哥一家的感激深藏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不能辜负二哥对他的期望。
*
十月,永淳帝下旨开办数学研究所、译文馆等研究西方文化的机构,方长庚被任命为译文馆的馆长,继续任刑部左侍郎,署(代理)礼部右侍郎。
方长庚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各类律法文献上,平时又常和外国人打交道,收集了不少信息,而永淳帝有心对来华外国人进行管理,包括对商人、商行和商船等的管制,最要紧的地方就是广东。
从英、法、美等国来华经商的外国人基本都留驻在广州城外,外国商船则停泊在黄埔,还有葡萄牙人在香山的澳门城聚居,外国人的身份各异,有使节、商人、士兵水手、西洋教士,还有难民。一般按照大昭律的规定,朝贡国入贡、通商使节入境等都必须经过广东通道,经皇帝同意后才能进京,不过目前外国人和本地人纠纷日益增多,涉外民商事和刑事法规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永淳帝勤勉向学,每日仍召见方长庚等大臣日讲经筵,最喜欢和方长庚探讨这些问题,方长庚一边小心谨慎避免引起皇帝猜疑,一边向皇帝灌输超时代的观念,时日久了,永淳帝对方长庚越发倚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于是给方长庚送礼巴结的人越来越多,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方长庚深受其扰,什么人来都闭门不见,渐渐的别人也不喜欢上他这里吃闭门羹,背后说他油盐不进,但这也不是什么坏名声,方长庚乐得清闲。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