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前720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周平王去世。太子狐(质押在郑国的那位)伤心过度也去世了。太子狐的儿子林继位,即周桓王。周桓王是个有理想的青年。有理想就要奋斗,于是周桓王先把郑庄公赶回了家。周平王一辈子没干成的事情,周桓王一个晚上搞定了,尽管这事给周国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当诸侯听说郑庄公被赶回家的时候,心情很愉快:郑庄公这厮跋扈了半辈子,总算被修理了一次!周桓王英明!如果诸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那口气肯定要变一变:周桓王太年轻了,做事忒莽撞!出现这种反差,得从郑庄公的性格说起。从处置公子段(养乱称霸)、周郑交质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郑庄公是个好面子且精力充沛的人。
这事后人看起来清楚,就当时而言,诸侯不知道。因为,周平王在的时候,郑庄公在周朝任“卿士”,一人要干两家的活,既管了郑国的事,也管了周朝的事。郑庄公一边累(要防着周平王背后下绊子),一边兴高采烈(实现了自我价值),没精力跟诸侯打交道。
诸侯也不真正了解郑庄公。所以,当周桓王赶郑庄公回家的时候,诸侯都是一阵大喜。但是,就算诸侯不了解,郑庄公依旧是个闲不住且要面子的人。周朝不让他任“卿士”(官名)了,郑庄公丢了面子。
闲着没事,就要从诸侯身上把面子找回来。郑庄公在回郑国的路上,心里就想:不能就这么退休了,要找点事情做!管管诸侯也好,既可找回面子,也算发挥退休余热,一举两得。
郑庄公回到家后,越想越是这个道理。于是,郑庄公除了没事给周桓王下点小绊子,图个高兴外,就是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诸侯以为郑庄公是小脸抹不开,不好意思出门。其实,郑庄公是在憋着招,想着怎么折腾诸侯。郑庄公躲在房间里,就看地图。看着看着,想明白了。
郑国基本位于各诸侯国的中心,周边与卫国、宋国、陈国、蔡国、周国、晋国接壤。
晋国太强大,而且见天闹内乱,构不成威胁,也犯不着跟他较劲。周国,毕竟是天下共主,没事下点小绊子解解闷,可以!要让周国俯首称臣,这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就是陈国、蔡国、卫国、宋国。
陈国、蔡国是小国,轻易可以收服,折腾起来没劲。宋国和卫国算是强国,跟郑国差不多,有叫板的资格,收拾起来也比较有意思。郑庄公明确了目标。
再拿出尺子来一比划,发现:卫国、宋国都跟郑国差不多。万一打不好,要吃亏的。必须找帮手。郑庄公往东北方一看,是齐国和鲁国。心里有招了。
郑庄公一琢磨,定下了的战略:结交齐鲁,拉拢陈蔡,打服卫宋,折腾诸侯。就是这个战略,简单实用!郑庄公刚想好战略,天上掉馅饼了:齐国主动来交好了。
郑庄公很高兴,立马与齐国结成盟国。跟齐国结成盟国后,郑庄公就准备出门,实施一下自己闭门苦思的劳动成果了。但是,就在这时,卫国竟然主动找上门了。
而且,还带着鲁、陈、蔡、宋一起来了。评价一句,郑庄公政治手段高超,见识过人,做事深谋远虑,也不乏谋略手段,礼贤下士,一生功绩卓越。
然而,后人在评选春秋五霸时,就郑庄公能否入选一事,却产生了争议,主要原因便是:郑庄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或许,正如上文分析,郑庄公后来的所有功绩,都是出于发挥退休余热的心理。
卫国内乱
卫国由康叔建国,传了十二代传到了卫前庄公。卫前庄公跟后世的朱棣有点类似。论能力,卫前庄公根本不够朱棣看,但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两人基本差不多。
朱棣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却宠信儿子朱高煦,搞得朱高炽灰头土脸。卫前庄公一样,立了长子完(即卫桓公)为世子,却宠信另一个儿子州吁。但不一样的是:州吁比朱高煦更有手段,而完却远远比不上朱高炽。由此可以想象,州吁每天都在干嘛。长吁短叹,生不逢时!
卫国中流砥柱——大臣石碏——看出苗头,劝谏卫前庄公:你要是想把卫公传给州吁,就立他为世子。要不然,你就要好好管教。否则,早晚要出事。... -->>
公元前720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周平王去世。太子狐(质押在郑国的那位)伤心过度也去世了。太子狐的儿子林继位,即周桓王。周桓王是个有理想的青年。有理想就要奋斗,于是周桓王先把郑庄公赶回了家。周平王一辈子没干成的事情,周桓王一个晚上搞定了,尽管这事给周国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当诸侯听说郑庄公被赶回家的时候,心情很愉快:郑庄公这厮跋扈了半辈子,总算被修理了一次!周桓王英明!如果诸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那口气肯定要变一变:周桓王太年轻了,做事忒莽撞!出现这种反差,得从郑庄公的性格说起。从处置公子段(养乱称霸)、周郑交质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郑庄公是个好面子且精力充沛的人。
这事后人看起来清楚,就当时而言,诸侯不知道。因为,周平王在的时候,郑庄公在周朝任“卿士”,一人要干两家的活,既管了郑国的事,也管了周朝的事。郑庄公一边累(要防着周平王背后下绊子),一边兴高采烈(实现了自我价值),没精力跟诸侯打交道。
诸侯也不真正了解郑庄公。所以,当周桓王赶郑庄公回家的时候,诸侯都是一阵大喜。但是,就算诸侯不了解,郑庄公依旧是个闲不住且要面子的人。周朝不让他任“卿士”(官名)了,郑庄公丢了面子。
闲着没事,就要从诸侯身上把面子找回来。郑庄公在回郑国的路上,心里就想:不能就这么退休了,要找点事情做!管管诸侯也好,既可找回面子,也算发挥退休余热,一举两得。
郑庄公回到家后,越想越是这个道理。于是,郑庄公除了没事给周桓王下点小绊子,图个高兴外,就是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诸侯以为郑庄公是小脸抹不开,不好意思出门。其实,郑庄公是在憋着招,想着怎么折腾诸侯。郑庄公躲在房间里,就看地图。看着看着,想明白了。
郑国基本位于各诸侯国的中心,周边与卫国、宋国、陈国、蔡国、周国、晋国接壤。
晋国太强大,而且见天闹内乱,构不成威胁,也犯不着跟他较劲。周国,毕竟是天下共主,没事下点小绊子解解闷,可以!要让周国俯首称臣,这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就是陈国、蔡国、卫国、宋国。
陈国、蔡国是小国,轻易可以收服,折腾起来没劲。宋国和卫国算是强国,跟郑国差不多,有叫板的资格,收拾起来也比较有意思。郑庄公明确了目标。
再拿出尺子来一比划,发现:卫国、宋国都跟郑国差不多。万一打不好,要吃亏的。必须找帮手。郑庄公往东北方一看,是齐国和鲁国。心里有招了。
郑庄公一琢磨,定下了的战略:结交齐鲁,拉拢陈蔡,打服卫宋,折腾诸侯。就是这个战略,简单实用!郑庄公刚想好战略,天上掉馅饼了:齐国主动来交好了。
郑庄公很高兴,立马与齐国结成盟国。跟齐国结成盟国后,郑庄公就准备出门,实施一下自己闭门苦思的劳动成果了。但是,就在这时,卫国竟然主动找上门了。
而且,还带着鲁、陈、蔡、宋一起来了。评价一句,郑庄公政治手段高超,见识过人,做事深谋远虑,也不乏谋略手段,礼贤下士,一生功绩卓越。
然而,后人在评选春秋五霸时,就郑庄公能否入选一事,却产生了争议,主要原因便是:郑庄公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或许,正如上文分析,郑庄公后来的所有功绩,都是出于发挥退休余热的心理。
卫国内乱
卫国由康叔建国,传了十二代传到了卫前庄公。卫前庄公跟后世的朱棣有点类似。论能力,卫前庄公根本不够朱棣看,但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两人基本差不多。
朱棣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却宠信儿子朱高煦,搞得朱高炽灰头土脸。卫前庄公一样,立了长子完(即卫桓公)为世子,却宠信另一个儿子州吁。但不一样的是:州吁比朱高煦更有手段,而完却远远比不上朱高炽。由此可以想象,州吁每天都在干嘛。长吁短叹,生不逢时!
卫国中流砥柱——大臣石碏——看出苗头,劝谏卫前庄公:你要是想把卫公传给州吁,就立他为世子。要不然,你就要好好管教。否则,早晚要出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