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元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魏老太太临回老家前还千万叮嘱大闺女, 让魏金好好照顾陈萱, 毕竟, 大妹要跟他们一起回去, 使馆区这边儿治安虽一向好, 可陈萱怀着身子,小丫头年纪还小, 就剩一个刘嫂子了。魏老太太的意思是让大闺女过来住几日,顺带照看孕妇。
魏年说, “住过来就不用了,有刘嫂子哪,大姐你时不时的过来瞧瞧就成。”想着他大姐拖家带口的住过来,还不知谁照顾谁。
魏金嘟囔, “这有了身子真就是个宝。”说一回酸话,对她娘她弟道, “放心吧,我还能少过来呀。我得过来瞧小丫头哪。”
小丫头腆着小胸脯表态,“奶奶、爸爸、小姑你们就放心吧,有我哪!”原本以小丫头的性子, 最爱凑热闹, 她听说爸爸奶奶要回乡,早把自己的小包袱都打包好准备跟着爸爸奶奶一声回老家哪。结果, 竟然被爸爸委以照顾妈妈和小弟弟的重任, 于是, 小丫头只好遗憾的留下来了!
陈萱则是给魏老太太、魏年、魏银、云姐儿收拾了很多路上吃用的东西, 又给他们换了许多零钱,让他们路上用。因是扶陵回乡,一路上若是宿在哪县哪城,这棺椁一般就得寄在庙里,人到客店安置,所以必是双份儿花销。出门在外,财不露白,虽说要带着些大洋,也要有零钱,不然,你随手就是大洋也招人眼。要知道,在乡下,一家子的现钱都没有几块现大洋的。
陈萱买了许多肉干,这个坏不了,路上能打发时间。还有好几个洋水壶,夏天不怕喝凉水,陈萱也细细叮嘱了,路上记得跟店里要些热水放到水壶里,放凉了,喝凉白开。再有些夏天暑日常用的解暑的丹药丸药西洋药什么的放了一包。魏金都说,“你这也忒仔细了。你小时候还不是喝凉水长大的,也没事儿。”
陈萱道,“阿年哥不行啊,阿银也没直接喝过井水,那可太凉了。云姐儿年纪小,老太太上了年纪,都得注意。”
因夏天太阳大,魏年租的是有棚子的马车,这种车在时下叫“轿车”,是非常好的回乡下的交通工具了。再有雇的车行里托运棺木的人,一行也有十来人,就此驾着大车,回乡去了。
陈萱带着小丫头,还有魏金一家子,两位掌柜,一直送到朝阳门,看魏年一行人走远,此方折返回家。
待走上了回乡的路,魏年真是庆幸没让陈萱小丫头一道儿跟来。先不说这夏天的天气了,就一路的颠簸,魏年魏银老太太云姐儿都是在车上坐一时,然后下车来走一时的,不然真受不了这土路,太颠了。还有一路上的天气,越来越热。你下车跟着车走吧,晒。坐车上吧,颠。好人都受不了,何况陈萱这有身孕的。
魏银一路上直念叨,“天哪,这得什么时候才到老家啊!”
魏年擦着额角的汗,“一会儿遇上商店集市的买几把伞,走路也忒晒了。”
魏老太太倒是老神在在,还说一儿一女,“知足吧!现在条件好多了!以前你爹他们出来给人当学徒,哪里有轿车坐,就是平板大车都没有,全是靠两条腿走的!这轿车还不好,烧包!云姐儿大妹都没你们话多。”
这车晃悠晃悠的,魏老太太硬是啥事没有,就是到客栈觉着人家床铺有些硬,吃的也不对口儿。好在这出门在外,魏老太太也就不甚讲究了。待晃悠悠晃悠悠的回了乡,魏老太太才说自己一把老骨头要叫颠散了,让李氏给她连揉了仨晚上才缓过劲儿。
李氏魏时接到魏年的书信就开始准备着了,魏时找风水先生给父亲点个上等风水的好穴,李氏则是给小叔子、小姑子、婆婆收拾屋子,准备用的被褥凉席。李氏见到闺女极是欢喜,摸摸闺女白净的小脸儿,先跟婆婆说话,“准备的匆忙,是我请了几个相熟的嫂子一块儿做的新被子,老太太阿银你们放心铺盖。”
“大嫂,不用这样麻烦,家里的被褥都能用的。”魏银把给大嫂和乡亲们带的东西拿出来,问,“大嫂,阿杰阿明呢?”
李氏笑,“一会儿就回来了,他俩回乡后就到家里的学校当小先生了。”
云姐儿很想哥哥们了,说,“妈,学校在哪儿,我去找我哥他们。”
李氏道,“出门儿右拐,到十字路口再右拐,就是村儿里的小学。”
云姐儿就要去,魏老太太唤住她,“喝点儿水再去,不热呀。”
云姐儿说,“不热,奶奶,我去去就回。”
王大妹想着云姐儿头一回来乡下,有些不放心,说,“我跟云姐儿一起去。”
魏老太太这才不拦了,“去吧。”
魏银笑,“咱们阿杰阿明还真不错,都能当小先生了。”
“村儿里读书人少,像他们这读过洋书的就更少了,我去过一回,学里还是个老秀才在教些之乎者也。”李氏说着,把外间桌子上的一盘红杏儿端了进来,“阿杰阿明去教一教孩子们,也不收钱,他们还能复习功课,省得把以前学校里教的都忘了。县里有中学听说后,还想叫他们去县中学教书,他们说村儿里这刚开始教,他们这要去了县里,村儿里就又断了,便没去。”
“老太太尝尝这晚杏儿,后邻何嫂子给的,可甜了。”李氏把杏儿放到老太太手边儿。
魏老太太道,“阖村的杏树,就数咱们后邻老何家的甜。阿银你也尝尝。”招呼闺女也吃,待魏时魏年兄弟在村儿里城隍庙把老太爷的棺椁安置好,还有把赶大车的人安排着住下,谢过帮忙的乡亲们,回家后,魏时见过老娘。魏老太太看长子虽有些消瘦,精神却是比在北京时好不少,身上穿的也干净俐落,问他,“你这都好了吧?”
魏时讪讪地,“都好了。先前发昏,叫妈你担心了。”
“好了就成。”当着李氏魏年魏银的面儿,魏老太太不好多训长子,嘀咕两句,问一回老头子的棺椁可安排好了,上佳的吉穴可点好了,远路过来,魏老太太上了年纪,就先回屋儿歇了。至于外头这些事儿,她老人家也就是问一问,有儿子有儿媳,哪里还要她老人家操心啊。
魏老太太这趟回老家,除了给老头子下葬,入土为安,就是各种接见乡亲朋友。以前魏老太太在乡下过日子那也是极滋润的,她嫁了个再明白不过的正经人——魏老太爷年轻时离家赚钱,一心一意都是赚钱寄回家给妻儿过日子。在魏老太太没去北京前,见天儿的招呼着一帮相处不错的财主太太在家里打牌,每天早上的早点都是店家给送来,油条、包子、豆腐脑儿什么的,想吃天天有。
所以,要不是当初被绑架,魏老太太还舍不得去北京哪,她老人家在老家一样享福。
去北京这些年不见老姐妹们,这么一回乡,魏老太太得见见昔年的牌友儿老姐妹儿,跟老姐妹儿说她这马上就要跟二小子去那洋人地界儿见世面啦!
故而,这老魏家自魏老太太回家,那每天都是街坊四邻不断。
这次回乡,原也是为了安葬父亲棺椁,这是要乡亲们帮忙的事儿,不然,魏家人丁稀,光魏家这几口人,就显得寥落了。这不论婚丧嫁娶,不分乡下城里,都讲究个热闹才好。
当然,魏家也是每天猪肉炖粉条儿的招待乡亲们,乡下不讲究什么七个碟子八个碗的,就一样猪肉炖粉条配大白馒头,便都说魏家实诚了。魏家的确实诚,其实,这是招待过来帮忙的乡亲们的伙食,可老家人也不太讲究,知道魏家伙食好,一村子都来吃。吃也不白吃,只要有空的,都过来帮忙。妇人们帮着洗菜炖粉条蒸馒头,男人们就帮着挖坟地,抬棺椁。老太爷下葬那一日,阖村的人都去了,办的大场面,魏老太太很是满意。
李氏知道... -->>
魏老太太临回老家前还千万叮嘱大闺女, 让魏金好好照顾陈萱, 毕竟, 大妹要跟他们一起回去, 使馆区这边儿治安虽一向好, 可陈萱怀着身子,小丫头年纪还小, 就剩一个刘嫂子了。魏老太太的意思是让大闺女过来住几日,顺带照看孕妇。
魏年说, “住过来就不用了,有刘嫂子哪,大姐你时不时的过来瞧瞧就成。”想着他大姐拖家带口的住过来,还不知谁照顾谁。
魏金嘟囔, “这有了身子真就是个宝。”说一回酸话,对她娘她弟道, “放心吧,我还能少过来呀。我得过来瞧小丫头哪。”
小丫头腆着小胸脯表态,“奶奶、爸爸、小姑你们就放心吧,有我哪!”原本以小丫头的性子, 最爱凑热闹, 她听说爸爸奶奶要回乡,早把自己的小包袱都打包好准备跟着爸爸奶奶一声回老家哪。结果, 竟然被爸爸委以照顾妈妈和小弟弟的重任, 于是, 小丫头只好遗憾的留下来了!
陈萱则是给魏老太太、魏年、魏银、云姐儿收拾了很多路上吃用的东西, 又给他们换了许多零钱,让他们路上用。因是扶陵回乡,一路上若是宿在哪县哪城,这棺椁一般就得寄在庙里,人到客店安置,所以必是双份儿花销。出门在外,财不露白,虽说要带着些大洋,也要有零钱,不然,你随手就是大洋也招人眼。要知道,在乡下,一家子的现钱都没有几块现大洋的。
陈萱买了许多肉干,这个坏不了,路上能打发时间。还有好几个洋水壶,夏天不怕喝凉水,陈萱也细细叮嘱了,路上记得跟店里要些热水放到水壶里,放凉了,喝凉白开。再有些夏天暑日常用的解暑的丹药丸药西洋药什么的放了一包。魏金都说,“你这也忒仔细了。你小时候还不是喝凉水长大的,也没事儿。”
陈萱道,“阿年哥不行啊,阿银也没直接喝过井水,那可太凉了。云姐儿年纪小,老太太上了年纪,都得注意。”
因夏天太阳大,魏年租的是有棚子的马车,这种车在时下叫“轿车”,是非常好的回乡下的交通工具了。再有雇的车行里托运棺木的人,一行也有十来人,就此驾着大车,回乡去了。
陈萱带着小丫头,还有魏金一家子,两位掌柜,一直送到朝阳门,看魏年一行人走远,此方折返回家。
待走上了回乡的路,魏年真是庆幸没让陈萱小丫头一道儿跟来。先不说这夏天的天气了,就一路的颠簸,魏年魏银老太太云姐儿都是在车上坐一时,然后下车来走一时的,不然真受不了这土路,太颠了。还有一路上的天气,越来越热。你下车跟着车走吧,晒。坐车上吧,颠。好人都受不了,何况陈萱这有身孕的。
魏银一路上直念叨,“天哪,这得什么时候才到老家啊!”
魏年擦着额角的汗,“一会儿遇上商店集市的买几把伞,走路也忒晒了。”
魏老太太倒是老神在在,还说一儿一女,“知足吧!现在条件好多了!以前你爹他们出来给人当学徒,哪里有轿车坐,就是平板大车都没有,全是靠两条腿走的!这轿车还不好,烧包!云姐儿大妹都没你们话多。”
这车晃悠晃悠的,魏老太太硬是啥事没有,就是到客栈觉着人家床铺有些硬,吃的也不对口儿。好在这出门在外,魏老太太也就不甚讲究了。待晃悠悠晃悠悠的回了乡,魏老太太才说自己一把老骨头要叫颠散了,让李氏给她连揉了仨晚上才缓过劲儿。
李氏魏时接到魏年的书信就开始准备着了,魏时找风水先生给父亲点个上等风水的好穴,李氏则是给小叔子、小姑子、婆婆收拾屋子,准备用的被褥凉席。李氏见到闺女极是欢喜,摸摸闺女白净的小脸儿,先跟婆婆说话,“准备的匆忙,是我请了几个相熟的嫂子一块儿做的新被子,老太太阿银你们放心铺盖。”
“大嫂,不用这样麻烦,家里的被褥都能用的。”魏银把给大嫂和乡亲们带的东西拿出来,问,“大嫂,阿杰阿明呢?”
李氏笑,“一会儿就回来了,他俩回乡后就到家里的学校当小先生了。”
云姐儿很想哥哥们了,说,“妈,学校在哪儿,我去找我哥他们。”
李氏道,“出门儿右拐,到十字路口再右拐,就是村儿里的小学。”
云姐儿就要去,魏老太太唤住她,“喝点儿水再去,不热呀。”
云姐儿说,“不热,奶奶,我去去就回。”
王大妹想着云姐儿头一回来乡下,有些不放心,说,“我跟云姐儿一起去。”
魏老太太这才不拦了,“去吧。”
魏银笑,“咱们阿杰阿明还真不错,都能当小先生了。”
“村儿里读书人少,像他们这读过洋书的就更少了,我去过一回,学里还是个老秀才在教些之乎者也。”李氏说着,把外间桌子上的一盘红杏儿端了进来,“阿杰阿明去教一教孩子们,也不收钱,他们还能复习功课,省得把以前学校里教的都忘了。县里有中学听说后,还想叫他们去县中学教书,他们说村儿里这刚开始教,他们这要去了县里,村儿里就又断了,便没去。”
“老太太尝尝这晚杏儿,后邻何嫂子给的,可甜了。”李氏把杏儿放到老太太手边儿。
魏老太太道,“阖村的杏树,就数咱们后邻老何家的甜。阿银你也尝尝。”招呼闺女也吃,待魏时魏年兄弟在村儿里城隍庙把老太爷的棺椁安置好,还有把赶大车的人安排着住下,谢过帮忙的乡亲们,回家后,魏时见过老娘。魏老太太看长子虽有些消瘦,精神却是比在北京时好不少,身上穿的也干净俐落,问他,“你这都好了吧?”
魏时讪讪地,“都好了。先前发昏,叫妈你担心了。”
“好了就成。”当着李氏魏年魏银的面儿,魏老太太不好多训长子,嘀咕两句,问一回老头子的棺椁可安排好了,上佳的吉穴可点好了,远路过来,魏老太太上了年纪,就先回屋儿歇了。至于外头这些事儿,她老人家也就是问一问,有儿子有儿媳,哪里还要她老人家操心啊。
魏老太太这趟回老家,除了给老头子下葬,入土为安,就是各种接见乡亲朋友。以前魏老太太在乡下过日子那也是极滋润的,她嫁了个再明白不过的正经人——魏老太爷年轻时离家赚钱,一心一意都是赚钱寄回家给妻儿过日子。在魏老太太没去北京前,见天儿的招呼着一帮相处不错的财主太太在家里打牌,每天早上的早点都是店家给送来,油条、包子、豆腐脑儿什么的,想吃天天有。
所以,要不是当初被绑架,魏老太太还舍不得去北京哪,她老人家在老家一样享福。
去北京这些年不见老姐妹们,这么一回乡,魏老太太得见见昔年的牌友儿老姐妹儿,跟老姐妹儿说她这马上就要跟二小子去那洋人地界儿见世面啦!
故而,这老魏家自魏老太太回家,那每天都是街坊四邻不断。
这次回乡,原也是为了安葬父亲棺椁,这是要乡亲们帮忙的事儿,不然,魏家人丁稀,光魏家这几口人,就显得寥落了。这不论婚丧嫁娶,不分乡下城里,都讲究个热闹才好。
当然,魏家也是每天猪肉炖粉条儿的招待乡亲们,乡下不讲究什么七个碟子八个碗的,就一样猪肉炖粉条配大白馒头,便都说魏家实诚了。魏家的确实诚,其实,这是招待过来帮忙的乡亲们的伙食,可老家人也不太讲究,知道魏家伙食好,一村子都来吃。吃也不白吃,只要有空的,都过来帮忙。妇人们帮着洗菜炖粉条蒸馒头,男人们就帮着挖坟地,抬棺椁。老太爷下葬那一日,阖村的人都去了,办的大场面,魏老太太很是满意。
李氏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