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大隋第三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南方打生打死的,如果我们南下,应该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吧?”
随着杨侗这一句话,朝阳殿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杨侗的疯狂举动吓到了。
“不可!”
“不行!”
“万万不可。”
许久过后,杨恭仁、杨师道、房玄龄他们人人反对。
“我大隋如今朝野肃然、百姓安乐、商贸发达、农业兴旺,将士用命……还有十几二十万不要赔钱的奴隶去打头阵,怎么不能一战定乾坤?”
杨侗忽然不想玩了,只想着一家伙就把南方势力推平!而且他感觉大隋推得平。
杨恭仁望着能张任性十足、张扬十足、尚显几分稚气的脸,无奈道:“既然殿下这么问,臣这就作答了。大隋繁华着锦,一片鼎盛之像,可臣看来,这种局面或许只是表相……”
“表相?”杨侗定定地盯着他。
“大隋事业近年来蒸蒸日上,文治武功尽皆显赫无双!论文治,殿下教化万民、富裕天下,便是汉之文景亦有不如;论武功,殿下在辽东和北方草原拓地数千里,再以长城庇护天下,最重要的是殿下越打越富、越打越强,这一点便是秦皇汉武和本朝的武帝也不如。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隋朝自建立以来,实际上问题重重、矛盾重重。杨坚生怕的杨勇镇不住天下,所以杨坚一定要换太子。因为诸子之中只有雄才伟略的杨广才能保得下大隋王朝。
杨广平定南陈以后,在扬州坐镇了十多年,他安定了民心不附和反抗不断的南方,使大隋王朝真正走向了统一,他的文才、武略、雄才有目共睹,杨坚认为只有杨广才能镇得住野心勃勃的关陇权贵,也只有他才能带领大隋王朝走向强盛。
而杨勇文治有余、进取不足,更没有让关陇权贵畏惧的雄才,他根本无法平定因为科举制而引发的大乱,而如果不推行科举制,大隋也会像东魏、北周那样无法长治久安。
杨坚在世之时,关陇权贵还不敢轻举妄动,他若死了,文弱和平庸的杨勇不过又是一个孝静帝和魏恭帝而已。可以说,杨勇被废,绝不是某些书籍上说的那样,是独孤皇后偏爱杨广所至。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主因。
因为杨勇当了二十多年储君,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势力体系,同时还有文武双全的高颎辅佐;而杨广在扬州十多年,于朝中势力远不如杨勇,若仅是独孤皇后的原因,杨坚肯定不会废杨勇,因为废除杨勇风险的实在太大了,甚至会引起新生的大隋王朝一分为二。
但最后,杨坚为了大隋王朝的江山社稷、也为了杨家得以延续,杨坚才不惜废除立储了近二十年的嫡长子杨勇,换上雄才大略的杨广。而为了助长杨广的势力,制衡高颎,不惜将文韬武略、治国理政、样样精通的杨素推向了杨广。
这道理就像汉景帝换汉武帝上位一样,景帝认为刘彻才能率领大汉王朝抵御得了文武双全的军臣单于,他为了让汉武帝胜利上位,诛灭了顽固支持太子刘荣的周亚夫,继而扶持田蚡上位;杨坚为了杨广,也用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罢免了高颎,将重点扶持了杨素。
只不过汉朝的敌人是匈奴,而隋朝的敌人源自内部,但是对于皇家来说,内部的危险才是最致命的危险。相对直接灭了周亚夫的汉景帝,罢了高颎的杨坚仁慈厚道得多。杨广即位后,拜高颎为太常,希望以高官笼络其心,谁想到高颎不念其恩,还到处煽风点火,接三连四的挑战杨广忍耐度,终于惹来了杀身之祸。
景帝和杨坚的高瞻远瞩,决非常人可及。而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具有长远的目光,思维不局限于眼前利益得失,始终放眼天下,前进一步,已想好后百步。
……
历史学家钱穆说过‘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而‘改进’会触犯到太多人的利益,和平演变那一套根本行不通,所以杨广登基之后,以激进的方式,对大隋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他又没有把天下打烂了再收拾的疯劲,所以在激进变革的同时,又有妥协,才最终把天下搞得大乱。
而变革家往往都要具备一颗坚决、永不言败的心,决定了就要不计代价、不择手段达成目的,在这一点上杨广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在动乱之际,他选择了逃避。
如果雁门之围结束后,杨广在洛阳居中调度,李渊之流压根就不敢就跳出来搞事。可即使杨广去了江都,李渊也没造反的胆,直到萧铣把南方搞乱了,才在遭人算计之下,走上了谋反之路。
而隋朝到了杨侗这里,已经支离破碎,但他立足冀州以后,却一扫颓势、大力推行新政,将杨广的激进手段再一步放大,从根本上断了世家大族把持朝廷的根基。从文武二帝到杨侗,都有一条主线任务,这条主线其实就是在和世家大族斗,文帝杨坚是文斗、武帝杨广是武斗,而杨侗则破而后立,在大乱中寻求大治,是一种思想上的传承和延续。
到得如今,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可心里却都明白,大隋在杨侗的经营下,已经是天下第一诸侯,百姓安乐、仓府丰盈、军备充足,随随便便都能拉出数十万披甲之士,天下仿佛难寻抗手。
但是!
“但是,殿下可知武帝那么一个强势的人,为何在变革中失败吗?”
“为何?”这一个,杨侗还真没有认真想过。>
“如今南方打生打死的,如果我们南下,应该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吧?”
随着杨侗这一句话,朝阳殿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杨侗的疯狂举动吓到了。
“不可!”
“不行!”
“万万不可。”
许久过后,杨恭仁、杨师道、房玄龄他们人人反对。
“我大隋如今朝野肃然、百姓安乐、商贸发达、农业兴旺,将士用命……还有十几二十万不要赔钱的奴隶去打头阵,怎么不能一战定乾坤?”
杨侗忽然不想玩了,只想着一家伙就把南方势力推平!而且他感觉大隋推得平。
杨恭仁望着能张任性十足、张扬十足、尚显几分稚气的脸,无奈道:“既然殿下这么问,臣这就作答了。大隋繁华着锦,一片鼎盛之像,可臣看来,这种局面或许只是表相……”
“表相?”杨侗定定地盯着他。
“大隋事业近年来蒸蒸日上,文治武功尽皆显赫无双!论文治,殿下教化万民、富裕天下,便是汉之文景亦有不如;论武功,殿下在辽东和北方草原拓地数千里,再以长城庇护天下,最重要的是殿下越打越富、越打越强,这一点便是秦皇汉武和本朝的武帝也不如。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隋朝自建立以来,实际上问题重重、矛盾重重。杨坚生怕的杨勇镇不住天下,所以杨坚一定要换太子。因为诸子之中只有雄才伟略的杨广才能保得下大隋王朝。
杨广平定南陈以后,在扬州坐镇了十多年,他安定了民心不附和反抗不断的南方,使大隋王朝真正走向了统一,他的文才、武略、雄才有目共睹,杨坚认为只有杨广才能镇得住野心勃勃的关陇权贵,也只有他才能带领大隋王朝走向强盛。
而杨勇文治有余、进取不足,更没有让关陇权贵畏惧的雄才,他根本无法平定因为科举制而引发的大乱,而如果不推行科举制,大隋也会像东魏、北周那样无法长治久安。
杨坚在世之时,关陇权贵还不敢轻举妄动,他若死了,文弱和平庸的杨勇不过又是一个孝静帝和魏恭帝而已。可以说,杨勇被废,绝不是某些书籍上说的那样,是独孤皇后偏爱杨广所至。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主因。
因为杨勇当了二十多年储君,早已形成了庞大的势力体系,同时还有文武双全的高颎辅佐;而杨广在扬州十多年,于朝中势力远不如杨勇,若仅是独孤皇后的原因,杨坚肯定不会废杨勇,因为废除杨勇风险的实在太大了,甚至会引起新生的大隋王朝一分为二。
但最后,杨坚为了大隋王朝的江山社稷、也为了杨家得以延续,杨坚才不惜废除立储了近二十年的嫡长子杨勇,换上雄才大略的杨广。而为了助长杨广的势力,制衡高颎,不惜将文韬武略、治国理政、样样精通的杨素推向了杨广。
这道理就像汉景帝换汉武帝上位一样,景帝认为刘彻才能率领大汉王朝抵御得了文武双全的军臣单于,他为了让汉武帝胜利上位,诛灭了顽固支持太子刘荣的周亚夫,继而扶持田蚡上位;杨坚为了杨广,也用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罢免了高颎,将重点扶持了杨素。
只不过汉朝的敌人是匈奴,而隋朝的敌人源自内部,但是对于皇家来说,内部的危险才是最致命的危险。相对直接灭了周亚夫的汉景帝,罢了高颎的杨坚仁慈厚道得多。杨广即位后,拜高颎为太常,希望以高官笼络其心,谁想到高颎不念其恩,还到处煽风点火,接三连四的挑战杨广忍耐度,终于惹来了杀身之祸。
景帝和杨坚的高瞻远瞩,决非常人可及。而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具有长远的目光,思维不局限于眼前利益得失,始终放眼天下,前进一步,已想好后百步。
……
历史学家钱穆说过‘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而‘改进’会触犯到太多人的利益,和平演变那一套根本行不通,所以杨广登基之后,以激进的方式,对大隋王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他又没有把天下打烂了再收拾的疯劲,所以在激进变革的同时,又有妥协,才最终把天下搞得大乱。
而变革家往往都要具备一颗坚决、永不言败的心,决定了就要不计代价、不择手段达成目的,在这一点上杨广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在动乱之际,他选择了逃避。
如果雁门之围结束后,杨广在洛阳居中调度,李渊之流压根就不敢就跳出来搞事。可即使杨广去了江都,李渊也没造反的胆,直到萧铣把南方搞乱了,才在遭人算计之下,走上了谋反之路。
而隋朝到了杨侗这里,已经支离破碎,但他立足冀州以后,却一扫颓势、大力推行新政,将杨广的激进手段再一步放大,从根本上断了世家大族把持朝廷的根基。从文武二帝到杨侗,都有一条主线任务,这条主线其实就是在和世家大族斗,文帝杨坚是文斗、武帝杨广是武斗,而杨侗则破而后立,在大乱中寻求大治,是一种思想上的传承和延续。
到得如今,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可心里却都明白,大隋在杨侗的经营下,已经是天下第一诸侯,百姓安乐、仓府丰盈、军备充足,随随便便都能拉出数十万披甲之士,天下仿佛难寻抗手。
但是!
“但是,殿下可知武帝那么一个强势的人,为何在变革中失败吗?”
“为何?”这一个,杨侗还真没有认真想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