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投机取巧,总不如截弯取直,所谓直心是道场,用的是这种笨劲蛮劲。人人自以为巧是智慧,其实只是小聪明。那些街上看起来不吃亏的聪明人,结果命运总在给他开玩笑,总是发达不了。
这种认识,我早就有过。在命运的因果面前投机灵,注定要被命运所玩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万师兄所说的风景,没有亲身到达山坡的人,无论他如何聪明,都无法理解。其实理解的方式根本不需要聪明,只需要攀登,你看见了,就明白了。
有时,我觉得我们三人,万、胡与我,像是胡乱分析一堆脚印,来判断飞鸿的人生。“人生到处何以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环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东坡这首诗,是写给其知音兼兄弟苏辙的。如果把它当成禅意诗来读,也未尝不可。东坡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对佛学研究很长时间了。
飞鸿的世界与人生,我们根本无法用自我的经验去判断,我们只看到它偶然停下的足迹,就在推理想象与演绎,结论当然是错的。要知道飞鸿的人生与世界,只有你自己能够飞在空中,有能力摆脱地心吸引,有能力俯瞰世界。
老僧已死,我们看到了他的塔,也见过他偶尔的留在墙壁上的题记,但我们怎么可以据此推断老僧的世界与境界呢?
我们根本就没到达过那个高度,所有的论述都是笑话。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往往被我们搞忘。
第二天,老和尚还是继续他的演讲,听一个老人讲大白话,敬畏之心还是有的。
一如既往,他不仅依旧那么平实,更专门打击了我们投机取巧的妄想。“你们都是初发心者,心比天高,总忘记了功夫。以为拜个好师父,搞个小聪明,就可以悟道了?错啊,错啊。虚老和尚当年教导我们,要老实,你们还听不进去吗?”
接下来,他讲了一些祖师的经历。
“祖师也是这么来的,你别看祖师他闻到一言半句马上就悟,那是上根利智的人,他们的上根利智你不能看当下。拿因果上来推,也是多生多世修来的。比如我们今生参了一辈子念佛是谁就不同了,那个力量就大了。你连续几辈子参念佛是谁,把你这些昏沉、妄想、烦恼、无始来的业障都转成了这个话头,那怎么能不开悟呢?所以说参禅开始就了生死,随缘消旧业,旧业就是生死。就是我们没有参禅以前所造的旧业。我们有了话头,一天到晚在话头上用功,一天到晚保持这个话头,那么贪瞋痴等妄想,只要不起它,那么就消它,不增就是消啊。我这个念佛是谁一天比一天熟,这个妄想一天比一天少,这就叫随缘消旧业啊!”
我第一次听到,随缘消旧业,是这样理解的。当然,这个理解,与佛经中的原理,并不矛盾。
“再往后用功,整个心底,都是念佛是谁了,那这个妄想就没有再生之处了。要有功夫才能了生死啊,不是说一下子就了,等开悟了就叫了,开悟了就彻底了。我们从参禅下手,这叫生死门头。才用功的人,初发心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打妄想,不过妄想与妄想的分别不同,你不要说念佛是谁,就是说我们做做功课,念念真言咒语,念念经典跟打妄想都不同。因为它是净念,净念跟世间的妄想不同,世间妄想叫尘劳妄想,它想的负担重,象挑担一样重。所以要懂得这个心随着这个念。”
这大概是安慰吧,以我的实践来体会,我总在打妄想,为此而焦虑。如果说每一个初学者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就不用怕了。当然,他还说祖师们几辈子修行的话来,让我有点害怕。此生,难道,我有可能一事无成?
“我们要时时刻刻一天到晚保持这个话头。你说忘记了,它肯定要忘记的,因为生嘛,忘记了想起来就提起来。要久用心,用它熟了,到你不要用心它就来了。甚至你念其他东西,你刚念半句那半句就成了念佛是谁了。因为它熟了。那时候我们在虚老那里,把谁字看熟了,到了后来念头不太会动了,只有动那个谁字了。你看看,因为它熟了,你再念其他东西很吃力的。所以说:一切唯心造。”
把习惯固化后,想改变就难。但是,这算不算一种洗脑呢?虽然信仰就是一种洗脑,但作为现代人,对洗脑这个词,还是有点警惕的。
“初发心的人,只要保持一念心,在这一念上下功夫,没有其它的巧妙。赵州祖师说过:用功犹如上战场,紧把念头做一场。总要在这一念上下点功夫,我们无量劫来都没有在一念上下功夫,都是在一念上向外驰求,在那些相上追求。只要回过头来,在一念上照察照察,这就了生死。我们要恳恳切切在自己的脚跟下办一下子,这叫做本份事,也叫根本事,发明我们的心地。”
赵州祖师所说,与另一位所说:“根尘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非常相似。他之所以举赵州祖师,是因为,传说,虚老和尚,是赵州祖师的转世。他们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长寿。活过了百岁。
“对于妄想来说,必须要认识它,这个妄想是虚幻的,由来已久了,不是一下子能除掉的。就是功夫不得力,有妄想我也不怕,只管提功夫。祖师说:清净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断除妄想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也是邪。就是叫你不取不舍,就是叫你抓住这个念佛是谁就行,再也不要找真如,也不要再去另除妄想。你除它,你除的心就是妄想。你取真如,你取真如这个心也还是妄想。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但尽了凡情,再不要找其它的,只要有这个话头在就是用功。那么来老说过的,只要有念佛是谁,虽然你不会起疑情不会参,等于一个人站在路上,你少许会参,念佛是谁参一点,那就开了步往前走,不过走得快慢不一定呀。你若疑情有了就飞跑,一行千里了。只要我们有这个话头在,等于站在这个路上,惺惺寂寂地用它一番,路上站着也是好的,说走就走。”
守定一个笨办法,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办法,不需要你去思路对与不对,祖师告诉你,这是对的,你就认了,因为你自己没有判断力的。
“所以初发心的人,只须在这一念上用功夫,别求巧妙。说得再多,到心上用起来,丝毫用不上。非要从你心上行一番不可,那什么都是佛法。就在这一念上用功,在这一念上用纯熟了,那你也懂得疑情了,也懂得什么叫参究。再把这个话头用熟了,你只要把话头一照顾,它就现前,它就时时刻刻听你招呼,它得力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这个人坐在那里了。身体有的时候空了,这叫做忘人我。但是还没有忘法,心中只有一个念佛是谁,没有了其它的念头,这个功夫就比较纯熟起来了。那么再进一步,功夫得力了,也不知道心中什么话头不话头,心里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也不知道自己是站着坐着,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话头现前,不是糊里糊涂的,而是历历分明的,就是没有分别心。”
这就与死守有区别了,是清醒的状态,而不是昏沉,这种状态,我没到过,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一念不生,但似有桩事搁在心里没解决,这就叫做疑情;不需起念去疑去参了,这叫真疑现前。这个功夫常现前,那离得好处就不远了。你若这个功夫常现前,那就是说昏沉、妄想就安不上去了啊。所以我们在云门寺打七的时候,那个地方真好,到了再后来就没有睡觉,好象是刚躺倒,哎,打四板了,怎么搞的?到虚老那里请开示:老和尚这是魔境吗?虚老说:这不是魔境,你心里有难过吧?没有难过,那不是魔境。如果说用功识心用过度了,它要难过的。它不睡了,它要难过的。这个功夫现前它不难过的。”
这一段很难得,他终于说到,他在练功夫时,虚老和尚的具体指导。什么是疑情?不是话说得清楚的,但有一个状态,我约摸猜想得到了。
“所以真用功的人到了功夫得力的时候,是有境界,不是有相的境界,而是心理上有境界,那不是说偶尔就到,非要慢慢用功夫才到。等于钻木取火一样,你看钻那个木头要取火,它先要冒烟的,它先要发暖的,暖了以后,有的时候还冒点火星出来,然后才出火呢。我晓得,哎,这个就是疑情,反倒成了障碍,就不说的,就叫你用。等你用到了,哎,是不错,是这么用的。所以要见明眼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妄想里头,翻来覆去谈不到... -->>
投机取巧,总不如截弯取直,所谓直心是道场,用的是这种笨劲蛮劲。人人自以为巧是智慧,其实只是小聪明。那些街上看起来不吃亏的聪明人,结果命运总在给他开玩笑,总是发达不了。
这种认识,我早就有过。在命运的因果面前投机灵,注定要被命运所玩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万师兄所说的风景,没有亲身到达山坡的人,无论他如何聪明,都无法理解。其实理解的方式根本不需要聪明,只需要攀登,你看见了,就明白了。
有时,我觉得我们三人,万、胡与我,像是胡乱分析一堆脚印,来判断飞鸿的人生。“人生到处何以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环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东坡这首诗,是写给其知音兼兄弟苏辙的。如果把它当成禅意诗来读,也未尝不可。东坡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对佛学研究很长时间了。
飞鸿的世界与人生,我们根本无法用自我的经验去判断,我们只看到它偶然停下的足迹,就在推理想象与演绎,结论当然是错的。要知道飞鸿的人生与世界,只有你自己能够飞在空中,有能力摆脱地心吸引,有能力俯瞰世界。
老僧已死,我们看到了他的塔,也见过他偶尔的留在墙壁上的题记,但我们怎么可以据此推断老僧的世界与境界呢?
我们根本就没到达过那个高度,所有的论述都是笑话。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往往被我们搞忘。
第二天,老和尚还是继续他的演讲,听一个老人讲大白话,敬畏之心还是有的。
一如既往,他不仅依旧那么平实,更专门打击了我们投机取巧的妄想。“你们都是初发心者,心比天高,总忘记了功夫。以为拜个好师父,搞个小聪明,就可以悟道了?错啊,错啊。虚老和尚当年教导我们,要老实,你们还听不进去吗?”
接下来,他讲了一些祖师的经历。
“祖师也是这么来的,你别看祖师他闻到一言半句马上就悟,那是上根利智的人,他们的上根利智你不能看当下。拿因果上来推,也是多生多世修来的。比如我们今生参了一辈子念佛是谁就不同了,那个力量就大了。你连续几辈子参念佛是谁,把你这些昏沉、妄想、烦恼、无始来的业障都转成了这个话头,那怎么能不开悟呢?所以说参禅开始就了生死,随缘消旧业,旧业就是生死。就是我们没有参禅以前所造的旧业。我们有了话头,一天到晚在话头上用功,一天到晚保持这个话头,那么贪瞋痴等妄想,只要不起它,那么就消它,不增就是消啊。我这个念佛是谁一天比一天熟,这个妄想一天比一天少,这就叫随缘消旧业啊!”
我第一次听到,随缘消旧业,是这样理解的。当然,这个理解,与佛经中的原理,并不矛盾。
“再往后用功,整个心底,都是念佛是谁了,那这个妄想就没有再生之处了。要有功夫才能了生死啊,不是说一下子就了,等开悟了就叫了,开悟了就彻底了。我们从参禅下手,这叫生死门头。才用功的人,初发心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打妄想,不过妄想与妄想的分别不同,你不要说念佛是谁,就是说我们做做功课,念念真言咒语,念念经典跟打妄想都不同。因为它是净念,净念跟世间的妄想不同,世间妄想叫尘劳妄想,它想的负担重,象挑担一样重。所以要懂得这个心随着这个念。”
这大概是安慰吧,以我的实践来体会,我总在打妄想,为此而焦虑。如果说每一个初学者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就不用怕了。当然,他还说祖师们几辈子修行的话来,让我有点害怕。此生,难道,我有可能一事无成?
“我们要时时刻刻一天到晚保持这个话头。你说忘记了,它肯定要忘记的,因为生嘛,忘记了想起来就提起来。要久用心,用它熟了,到你不要用心它就来了。甚至你念其他东西,你刚念半句那半句就成了念佛是谁了。因为它熟了。那时候我们在虚老那里,把谁字看熟了,到了后来念头不太会动了,只有动那个谁字了。你看看,因为它熟了,你再念其他东西很吃力的。所以说:一切唯心造。”
把习惯固化后,想改变就难。但是,这算不算一种洗脑呢?虽然信仰就是一种洗脑,但作为现代人,对洗脑这个词,还是有点警惕的。
“初发心的人,只要保持一念心,在这一念上下功夫,没有其它的巧妙。赵州祖师说过:用功犹如上战场,紧把念头做一场。总要在这一念上下点功夫,我们无量劫来都没有在一念上下功夫,都是在一念上向外驰求,在那些相上追求。只要回过头来,在一念上照察照察,这就了生死。我们要恳恳切切在自己的脚跟下办一下子,这叫做本份事,也叫根本事,发明我们的心地。”
赵州祖师所说,与另一位所说:“根尘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非常相似。他之所以举赵州祖师,是因为,传说,虚老和尚,是赵州祖师的转世。他们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长寿。活过了百岁。
“对于妄想来说,必须要认识它,这个妄想是虚幻的,由来已久了,不是一下子能除掉的。就是功夫不得力,有妄想我也不怕,只管提功夫。祖师说:清净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断除妄想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也是邪。就是叫你不取不舍,就是叫你抓住这个念佛是谁就行,再也不要找真如,也不要再去另除妄想。你除它,你除的心就是妄想。你取真如,你取真如这个心也还是妄想。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但尽了凡情,再不要找其它的,只要有这个话头在就是用功。那么来老说过的,只要有念佛是谁,虽然你不会起疑情不会参,等于一个人站在路上,你少许会参,念佛是谁参一点,那就开了步往前走,不过走得快慢不一定呀。你若疑情有了就飞跑,一行千里了。只要我们有这个话头在,等于站在这个路上,惺惺寂寂地用它一番,路上站着也是好的,说走就走。”
守定一个笨办法,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办法,不需要你去思路对与不对,祖师告诉你,这是对的,你就认了,因为你自己没有判断力的。
“所以初发心的人,只须在这一念上用功夫,别求巧妙。说得再多,到心上用起来,丝毫用不上。非要从你心上行一番不可,那什么都是佛法。就在这一念上用功,在这一念上用纯熟了,那你也懂得疑情了,也懂得什么叫参究。再把这个话头用熟了,你只要把话头一照顾,它就现前,它就时时刻刻听你招呼,它得力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这个人坐在那里了。身体有的时候空了,这叫做忘人我。但是还没有忘法,心中只有一个念佛是谁,没有了其它的念头,这个功夫就比较纯熟起来了。那么再进一步,功夫得力了,也不知道心中什么话头不话头,心里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也不知道自己是站着坐着,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话头现前,不是糊里糊涂的,而是历历分明的,就是没有分别心。”
这就与死守有区别了,是清醒的状态,而不是昏沉,这种状态,我没到过,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一念不生,但似有桩事搁在心里没解决,这就叫做疑情;不需起念去疑去参了,这叫真疑现前。这个功夫常现前,那离得好处就不远了。你若这个功夫常现前,那就是说昏沉、妄想就安不上去了啊。所以我们在云门寺打七的时候,那个地方真好,到了再后来就没有睡觉,好象是刚躺倒,哎,打四板了,怎么搞的?到虚老那里请开示:老和尚这是魔境吗?虚老说:这不是魔境,你心里有难过吧?没有难过,那不是魔境。如果说用功识心用过度了,它要难过的。它不睡了,它要难过的。这个功夫现前它不难过的。”
这一段很难得,他终于说到,他在练功夫时,虚老和尚的具体指导。什么是疑情?不是话说得清楚的,但有一个状态,我约摸猜想得到了。
“所以真用功的人到了功夫得力的时候,是有境界,不是有相的境界,而是心理上有境界,那不是说偶尔就到,非要慢慢用功夫才到。等于钻木取火一样,你看钻那个木头要取火,它先要冒烟的,它先要发暖的,暖了以后,有的时候还冒点火星出来,然后才出火呢。我晓得,哎,这个就是疑情,反倒成了障碍,就不说的,就叫你用。等你用到了,哎,是不错,是这么用的。所以要见明眼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妄想里头,翻来覆去谈不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