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人说,言多必失。我就是这样的状态,原来本来是因为想做好事,最多与“平凡”搞点心理疏导,但在她的鼓吹下,自己偶尔也回答一些公共问题,在公共的论坛上。
我本想躲在这个酒店里,如同我不愿意向任何人透露我的真实身份一样,做一个隐于市的人。那个领班虽然知道了我的来历,但也仅此而已,并没对我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毕竟,她已经辞职了。
当然,大厅的小姑娘们,没那大的胆量直接接触我,但微笑的眼神自然而亲切,“庄总”的称呼已经固定了。
我把网络当成一个社会,虽然物理上是虚拟的,但在精神上却有很多真实的成分。在这个冬天,哪里都不想去的时候,我如同书店那个老人一样,观看着世间的百态人生。他可以透过表情和身形看实质,我直接通过对话,了解人世的内心。
或许,这是我另一种参与社会的方法。古德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是觅兔角。也许,参与世间人态,才是理解佛法的基础。我在看《证道歌》时,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不得要领,大概是对人情世故世间法门不太熟悉和了解的缘故。
我要了解人们的感情,知道痛苦和烦恼的多样性,才可以提炼出理解佛法的线索吧。这个冬天,我哪里都不想去,就隔着这个屏幕,与他们做心灵游戏。
不得不承认,网络上经常发言的,大约都是没什么事做的人。这种人,思维最多,感情最直白敏感,是最好的观察对象。我给予答案时,他们的反应,也是了解情绪最好的实验。当然,他们的吹捧和批评,也会在我心里产生反应,我也更好地观察自身。
我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我通过观察论坛中他人与自己的暂时结论。只不过,由于知识面的广度,一些网友,把我当成了高人。其实,我根本就不高。理论水平,跟弘学差距巨大,甚至连他的讲解都看不懂。论做事水平,跟云南的文大姐夫妇,差距巨大,没有他们那样的周密和扎实。甚至在性情上,敦煌的刘大哥都比我强,他的执着和坚持,保持住了强大的自我,可以抵御一切的诱惑。
但是,有些人是需要鼓励的。我尽量做一个正能量的回答者,面对网上需要帮助的人。
其中,有一个搞计算机出生的,在重庆工作,大约专门在网上调查过我的IP地址,他悄悄@我,问我是不是住在五星级酒店的?我只得回答是,但我暂时不想见任何人。
我不想重新进入这个社会,以物理的状态或者生理的状态,因为,旁观者清。
他理解我的想法,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已经猜到我很有钱,甚至从我的日常用语中,已经猜到,我并不老。于是,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是山区出来的读书人,虽然毕业没几年,但迫切想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并且,在现在的条件下,上升的通道比较狭窄,不如北京。重庆搞IT的,本来选择面就窄。
也许是他从小生长在贫困的环境,他很少看到成功者的例子。对于自己可能的成功,也没什么把握。于是,他有一个疑问:对大部分平凡的普通人来说,是不是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坑,绝大多数人,都是掉在这个坑里了?
他还用了一个物理名词“熵增”,这跟我在网上所说的内卷化,是大致相联系的。
好不容易,发现我这个“成功者”的实例,他想问问原因。这个因处于平凡人境地太久的人,已经不太相信自己这样的,可以成功了。其实,我本可以给他讲李茅的故事、小苏的故事,小苟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故事。
但是,面对着一个能够轻易发现我在哪里的学计算机的人,保持合适的信息保密度,是必须的。我不想因为透露太多,而让生活被他打扰。我可以从理论到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毕竟,他跟我曾经一样,对成功渴望,并且需要鼓励。
有个词,跟“熵增”一样令人着迷,叫内卷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啥以魔鬼的步伐避开了工业革命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内卷”的概念。
这是个啥意思呢?这么个逻辑链:
首先,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非常的低;所以,不管干啥,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比如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需要扩大再生产,如果在英国,人力太贵,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台机器来解决,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但是在中国,人力便宜,搞机器还不如多雇佣几个人。
但是不搞机器的话,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人口,我们知道,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那之前,人口经常是累赘,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恶性循环。
结论,中国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无论如何都没法不依赖外界的情况下打破自身的循环,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结界”,就像一个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中国的前边。
“内卷化”就是一种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为啥喜欢这个逻辑呢?
一方面能说服我,能感受到有种冰冷的逻辑链存在,而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问题”,“思维有问题”这就叫廉价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啥有的国家穷?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啥中东总打仗?因为思维有问题。其实吧,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而且全家思维都有问题。
另一方面,把这个逻辑扩散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网络游戏给挤占了,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
再比如,一个京沪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以往的那些红利,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的越深。
那大家肯定要问了,你说这些我们已经懂了,接下来你该说你有什么建设性意见了吧。其实我也没招,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流程,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就是外界资源的注入。
我们复盘下,为啥后来我国从内卷化里逃逸出来了?
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建国后在初代领导人大手笔操作下,我国被深层次犁了一遍,生产,建设,平等,妇女解放,全面识字,基础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是个人努力。对标印度,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甘地被称为圣雄,他避免了革命中的破坏性,保留了原始的印度生产力。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至今,种性制度和土地私有化的割裂状况,让它的生产力产生不了现代效应。中印虽然几乎是同时立国的,今天的差距,大家都明白了。中国的革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但新卷子画出的图画,起点就高得多。
其次是苏联投资,在苏联支持下,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挖了出来,我国也就有了第一笔上桌操作的筹码。我们原始的工业基础,大多与苏联有关。比如东北,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都有苏联援建起的工厂,支撑着中国的重工业。武汉的长江大桥,也是苏联人设计的。
他们不仅帮我们建立了一个基本可靠的工业骨架,更重要的是,培训了一大批工业人才。当时,他们的确完是贵人。虽然这个时间并不长。他们也没全部教我们,但架不住中国人学得快,聪明。
最后一发是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准备才有了意义,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有了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一开始生产一些低端玩意,慢慢的生产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台湾和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
当然了,生产的广度上也有了突破,黄桥镇农民们生产的小提琴干掉了日本同行,市场份额达到了恐怖的世界一半,而且不是低端玩意,很多是中高端的。另外一个村子的农民们控制着全世界最大的快递产业,简直恍若隔世。
&... -->>
古人说,言多必失。我就是这样的状态,原来本来是因为想做好事,最多与“平凡”搞点心理疏导,但在她的鼓吹下,自己偶尔也回答一些公共问题,在公共的论坛上。
我本想躲在这个酒店里,如同我不愿意向任何人透露我的真实身份一样,做一个隐于市的人。那个领班虽然知道了我的来历,但也仅此而已,并没对我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毕竟,她已经辞职了。
当然,大厅的小姑娘们,没那大的胆量直接接触我,但微笑的眼神自然而亲切,“庄总”的称呼已经固定了。
我把网络当成一个社会,虽然物理上是虚拟的,但在精神上却有很多真实的成分。在这个冬天,哪里都不想去的时候,我如同书店那个老人一样,观看着世间的百态人生。他可以透过表情和身形看实质,我直接通过对话,了解人世的内心。
或许,这是我另一种参与社会的方法。古德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是觅兔角。也许,参与世间人态,才是理解佛法的基础。我在看《证道歌》时,总感觉隔着一层纱,不得要领,大概是对人情世故世间法门不太熟悉和了解的缘故。
我要了解人们的感情,知道痛苦和烦恼的多样性,才可以提炼出理解佛法的线索吧。这个冬天,我哪里都不想去,就隔着这个屏幕,与他们做心灵游戏。
不得不承认,网络上经常发言的,大约都是没什么事做的人。这种人,思维最多,感情最直白敏感,是最好的观察对象。我给予答案时,他们的反应,也是了解情绪最好的实验。当然,他们的吹捧和批评,也会在我心里产生反应,我也更好地观察自身。
我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我通过观察论坛中他人与自己的暂时结论。只不过,由于知识面的广度,一些网友,把我当成了高人。其实,我根本就不高。理论水平,跟弘学差距巨大,甚至连他的讲解都看不懂。论做事水平,跟云南的文大姐夫妇,差距巨大,没有他们那样的周密和扎实。甚至在性情上,敦煌的刘大哥都比我强,他的执着和坚持,保持住了强大的自我,可以抵御一切的诱惑。
但是,有些人是需要鼓励的。我尽量做一个正能量的回答者,面对网上需要帮助的人。
其中,有一个搞计算机出生的,在重庆工作,大约专门在网上调查过我的IP地址,他悄悄@我,问我是不是住在五星级酒店的?我只得回答是,但我暂时不想见任何人。
我不想重新进入这个社会,以物理的状态或者生理的状态,因为,旁观者清。
他理解我的想法,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已经猜到我很有钱,甚至从我的日常用语中,已经猜到,我并不老。于是,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是山区出来的读书人,虽然毕业没几年,但迫切想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并且,在现在的条件下,上升的通道比较狭窄,不如北京。重庆搞IT的,本来选择面就窄。
也许是他从小生长在贫困的环境,他很少看到成功者的例子。对于自己可能的成功,也没什么把握。于是,他有一个疑问:对大部分平凡的普通人来说,是不是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坑,绝大多数人,都是掉在这个坑里了?
他还用了一个物理名词“熵增”,这跟我在网上所说的内卷化,是大致相联系的。
好不容易,发现我这个“成功者”的实例,他想问问原因。这个因处于平凡人境地太久的人,已经不太相信自己这样的,可以成功了。其实,我本可以给他讲李茅的故事、小苏的故事,小苟的故事,以及我自己的故事。
但是,面对着一个能够轻易发现我在哪里的学计算机的人,保持合适的信息保密度,是必须的。我不想因为透露太多,而让生活被他打扰。我可以从理论到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毕竟,他跟我曾经一样,对成功渴望,并且需要鼓励。
有个词,跟“熵增”一样令人着迷,叫内卷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啥以魔鬼的步伐避开了工业革命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内卷”的概念。
这是个啥意思呢?这么个逻辑链:
首先,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非常的低;所以,不管干啥,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比如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需要扩大再生产,如果在英国,人力太贵,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台机器来解决,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但是在中国,人力便宜,搞机器还不如多雇佣几个人。
但是不搞机器的话,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人口,我们知道,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那之前,人口经常是累赘,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恶性循环。
结论,中国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无论如何都没法不依赖外界的情况下打破自身的循环,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结界”,就像一个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中国的前边。
“内卷化”就是一种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为啥喜欢这个逻辑呢?
一方面能说服我,能感受到有种冰冷的逻辑链存在,而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问题”,“思维有问题”这就叫廉价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啥有的国家穷?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啥中东总打仗?因为思维有问题。其实吧,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而且全家思维都有问题。
另一方面,把这个逻辑扩散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网络游戏给挤占了,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
再比如,一个京沪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以往的那些红利,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的越深。
那大家肯定要问了,你说这些我们已经懂了,接下来你该说你有什么建设性意见了吧。其实我也没招,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流程,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就是外界资源的注入。
我们复盘下,为啥后来我国从内卷化里逃逸出来了?
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建国后在初代领导人大手笔操作下,我国被深层次犁了一遍,生产,建设,平等,妇女解放,全面识字,基础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是个人努力。对标印度,是最好的证明。
虽然甘地被称为圣雄,他避免了革命中的破坏性,保留了原始的印度生产力。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至今,种性制度和土地私有化的割裂状况,让它的生产力产生不了现代效应。中印虽然几乎是同时立国的,今天的差距,大家都明白了。中国的革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但新卷子画出的图画,起点就高得多。
其次是苏联投资,在苏联支持下,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挖了出来,我国也就有了第一笔上桌操作的筹码。我们原始的工业基础,大多与苏联有关。比如东北,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都有苏联援建起的工厂,支撑着中国的重工业。武汉的长江大桥,也是苏联人设计的。
他们不仅帮我们建立了一个基本可靠的工业骨架,更重要的是,培训了一大批工业人才。当时,他们的确完是贵人。虽然这个时间并不长。他们也没全部教我们,但架不住中国人学得快,聪明。
最后一发是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准备才有了意义,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有了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一开始生产一些低端玩意,慢慢的生产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台湾和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
当然了,生产的广度上也有了突破,黄桥镇农民们生产的小提琴干掉了日本同行,市场份额达到了恐怖的世界一半,而且不是低端玩意,很多是中高端的。另外一个村子的农民们控制着全世界最大的快递产业,简直恍若隔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