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在书上看到过他的一些事迹,记忆最深的是,他活了一百二十岁。”
“哇,这太了不起了,就凭这,我也想听听这个人的故事。”
刘大哥被迫从头道来:“他是生活在中国最动荡年代的伟大人物,跨越数个朝代,只干了一件事情:振兴佛教。他是中国近代佛教界最为传奇、影响最大的人,他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一人的经历和贡献,抵得上千百万人的努力。”
这两个论断,或者说是评价,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得起的,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爱好,我也对他的经历产生了深厚了兴趣。
“由于他一生经历的传奇故事和伟大功德太多,我不可能一一讲完,况且,对圣贤的故事,如果因为我记忆不准确而讲错了,也是罪过。所以,我讲的只是我记忆深刻的,或者你们听得明白的故事,只算是概略介绍一下。如果你们对他的事迹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查一查他的年谱,就知道了。”
他这样郑重其事,反倒让我意外,我们只是想听个故事,他却像对待教科书一般,可见他对此人的尊敬了。
“虚老和尚生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诞生于福建泉州,原籍是湖南人,因父亲在福建官府工作,全家居住福建。他俗姓萧,他出生时,估计因为是随胞衣一起出来的,身体外面一层肉膜包裹,也就是这种不正常生产,让他的母亲因疾病失血和惊吓,而当即死亡了。”
妍子突然说到:“那不跟哪吒一样?”
“具体什么情况,虚老和尚当时自己不可能有记忆和描述的,估计他也是根据当时身边人对他后来的讲述而说的。”刘大哥继续说到:“所以,虚老和尚是由庶母养大的,古代有嫡母庶母之分,他的亲生母亲是他父亲的正妻,所以他母亲就是嫡母,他就是嫡子。庶母是他父亲的小老婆,与今天的继母不是一个概念。但幸运的是,他庶母对他非常好,把他当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宠爱,所以,他少年时,是不缺少爱的。”
我们今天对许多出家人有偏见,比如有的是因为小时候有心理伤害,缺少关爱,或者家庭贫穷,进庙可以吃口饱饭;再不济就是青年失恋,感情受到打击,再不是中年事业失败,对人生心灰意冷等等。总之,我们总喜欢认为,出家是因为人生失败而选择的。刘大哥强调这个,估计也是为了扫清我们这种认识吧。
“他从小读书,父亲当然希望他科举成名至少也可以经营家业。他虽然天生聪明,读书进步很快,但他却很早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还私自离家出走,企图私自跑到寺庙出家。他父亲一看,这不行,得想办法了。就给他订了亲,一妻一妾,姑娘也漂亮也贤淑,但他迫于父命,不得已拜堂成亲,但成亲同房,却没有肌肤之亲,他也对两位新娘述说了自己的理想。再后来,他找机会还是离家出走,在福建一个寺庙出家了。当然,后来,受他的影响,他的庶母和夫人,也一起出家了。”
妍子听到这里时,不忘调侃我一下:“你看,人家两个老婆都出家了,你只有一个老婆,为什么还在家里?”我当玩笑,没有回答,想听刘大哥继续讲。
说到这里,基本上把虚老和尚出家前的事情讲完了。
“至于虚老和尚出家后,如何修行、如何开悟、如何弘法、如何成就,我不想一一细讲,因为你们也许难以理解,而且我的记忆也怕有所偏差。我只讲他的一些历史事件,用事功来证明他的伟大。”
“他十八岁出家,在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他五十六岁时悟道,期间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奇遇,终于成就一代宗师。后来名满天下,成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国师。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皇帝和太后逃难往西安,虚老和尚就是少数随行者之一,可以说,他是这段历史最清楚的见证人。民国时期,到处推广佛教,军阀混战时期,四处奔走呼号、打官司、找政要,保护寺庙。在他的倡导、奔走和直接领导下,恢复建立了一百多座寺院,为民国、新中国宪法中保障宗教自由的政治条件,起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蒋介石、林森等专门拜访过他,就连周恩来,也非常尊重他。他的行程除了内地、云南、西藏等外,遍及大半个中国,还多次深入南洋、南亚诸国,传播佛教,交流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宗教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不可忽视的在人物。但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还有更为清晰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共产党政权中,将宗教自由写入了宪法。二是在禅宗即将衰落,各门派后继无人时,一个人承担了五个宗派的传承,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如今,在中国内地,江西云居山,是他最后一个道场,也是他圆寂的地方,仍然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地点,出现了许多高僧大德,这都是虚老和尚的徒子徒孙。”
听他这样一说,我明白了,虚老和尚的伟大业绩,更明白了中流砥柱这个词的含义。当听说他凭一人之力传承禅宗五个宗派的时候,就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意义。
“但是,这些与鸡足山,有什么关系呢?”妍子的问题很及时,其实我也很想问。
“因为那个古老的传说,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鸡足山就是佛教圣地了。但是在近代,由于中国的衰落,佛法也开始衰败了,虚老和尚来到鸡足山时,亲身见到了鸡足山佛法的堕落。原来的盛况没有了,基本没有一个十方丛林,只有向个子孙庙,戒律松弛,佛法快要断绝了。”
我听到了一个新词,立即问到:“什么叫十方丛林,什么叫子孙庙呢?”
刘大哥解释到:“所谓十方,是佛教的一个说法,我们知道四面八方,再加上方、下方,这就是十方。十方丛林对天下所有佛教徒开放,天下所有和尚都可以在此挂单修行,属于公共宾馆。但子孙庙,则只对本门派的人开放,虽然同是佛教徒,但不是这个门派的,是不可以挂单的,这就像单位内部招待所,只接待本系统的人,不对外营业。最极端的例子,有的子孙庙,父亲是方丈,传给儿子也是方丈,佛法的财产变成了他私家的遗产了。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守戒律的。”
这下我明白了,虚老和尚要振兴鸡足山佛法的原因,实在是太衰败了。
“在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虚老和尚已经六十七岁了。当时,他利用自己在皇室的影响力,提议皇帝,重新整修鸡足山钵盂峰的迎祥寺,皇帝不仅颁旨准许,还资助了大量物资,并且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就是你们文大姐这次去的祝圣寺。当然,你们前面问的,大理的崇圣寺,也是虚老和尚经过修整重兴的寺庙。除此之外,虚老和尚在昆明也修了寺院,捐赠了不少物资和财物。而且,为云南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其中还有大成就者,一时轰动。”
那他是怎么圆寂的呢?何以证明他的影响和成就呢?这些问题我没有当场发问,因为,准备晚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茶叙也到此结束。
吃过晚餐后,我回屋打开电脑,和妍子一起搜索关于虚才和尚的事迹,发现了他的年谱。甚至包括他的大量照片,当时记者对他的报道,他弟子的回忆,以及他许多的传奇故事,才明白这样一个伟大的曲折的人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不朽柱石。
虚老和尚是一九五九年去世的,在他圆寂的地方举行了宗教仪式,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也专门为他的圆寂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他去世后,火化,出现了大量的彩色舍利,多数被当时的亲近弟子哄抢,还仍有一部分,留在了寺院的虚公塔内,现在,云居寺,还有陈列虚公生前遗物的纪念馆。这些活生生的实例,确实破除了我的好多疑惑,也让我对佛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妍子的兴趣点不在这,她只是不明白:“从1840年到1959年,明明只有119岁嘛,怎么说是120岁呢?119岁也很长寿啊,为什么非要夸大,非要凑个整数呢?”
我笑了起来:“不要以为数学会加减,就随便提问题。你这个问题太搞笑了,我都不想解释,你啥也不懂。”
妍子不服:“你解释一下嘛,哥,你要不解释,晚上莫惹我!”
她拿出绝招,我就不得不服了。“人们说一个人活多少岁,一般都是说虚岁。也就是说,你要上学,老师问你:多少岁了?你一般不会这样回答:老师,我六岁零十个月了。你一般直接回答:老师,我七岁了。这个七岁,就是虚岁,凑整了,你好说,别人也好记。如果要准确的话,你会这样回答吗:老师,我六岁十个月零三天又七个小时十八分钟,一看表,不对,十九分钟了。”
我这样一形容,妍子轻轻拍了拍我的脸,妩媚地一笑:“调皮!”。
此时,她真妖娆!
到:“在书上看到过他的一些事迹,记忆最深的是,他活了一百二十岁。”
“哇,这太了不起了,就凭这,我也想听听这个人的故事。”
刘大哥被迫从头道来:“他是生活在中国最动荡年代的伟大人物,跨越数个朝代,只干了一件事情:振兴佛教。他是中国近代佛教界最为传奇、影响最大的人,他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一人的经历和贡献,抵得上千百万人的努力。”
这两个论断,或者说是评价,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得起的,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爱好,我也对他的经历产生了深厚了兴趣。
“由于他一生经历的传奇故事和伟大功德太多,我不可能一一讲完,况且,对圣贤的故事,如果因为我记忆不准确而讲错了,也是罪过。所以,我讲的只是我记忆深刻的,或者你们听得明白的故事,只算是概略介绍一下。如果你们对他的事迹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查一查他的年谱,就知道了。”
他这样郑重其事,反倒让我意外,我们只是想听个故事,他却像对待教科书一般,可见他对此人的尊敬了。
“虚老和尚生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诞生于福建泉州,原籍是湖南人,因父亲在福建官府工作,全家居住福建。他俗姓萧,他出生时,估计因为是随胞衣一起出来的,身体外面一层肉膜包裹,也就是这种不正常生产,让他的母亲因疾病失血和惊吓,而当即死亡了。”
妍子突然说到:“那不跟哪吒一样?”
“具体什么情况,虚老和尚当时自己不可能有记忆和描述的,估计他也是根据当时身边人对他后来的讲述而说的。”刘大哥继续说到:“所以,虚老和尚是由庶母养大的,古代有嫡母庶母之分,他的亲生母亲是他父亲的正妻,所以他母亲就是嫡母,他就是嫡子。庶母是他父亲的小老婆,与今天的继母不是一个概念。但幸运的是,他庶母对他非常好,把他当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宠爱,所以,他少年时,是不缺少爱的。”
我们今天对许多出家人有偏见,比如有的是因为小时候有心理伤害,缺少关爱,或者家庭贫穷,进庙可以吃口饱饭;再不济就是青年失恋,感情受到打击,再不是中年事业失败,对人生心灰意冷等等。总之,我们总喜欢认为,出家是因为人生失败而选择的。刘大哥强调这个,估计也是为了扫清我们这种认识吧。
“他从小读书,父亲当然希望他科举成名至少也可以经营家业。他虽然天生聪明,读书进步很快,但他却很早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还私自离家出走,企图私自跑到寺庙出家。他父亲一看,这不行,得想办法了。就给他订了亲,一妻一妾,姑娘也漂亮也贤淑,但他迫于父命,不得已拜堂成亲,但成亲同房,却没有肌肤之亲,他也对两位新娘述说了自己的理想。再后来,他找机会还是离家出走,在福建一个寺庙出家了。当然,后来,受他的影响,他的庶母和夫人,也一起出家了。”
妍子听到这里时,不忘调侃我一下:“你看,人家两个老婆都出家了,你只有一个老婆,为什么还在家里?”我当玩笑,没有回答,想听刘大哥继续讲。
说到这里,基本上把虚老和尚出家前的事情讲完了。
“至于虚老和尚出家后,如何修行、如何开悟、如何弘法、如何成就,我不想一一细讲,因为你们也许难以理解,而且我的记忆也怕有所偏差。我只讲他的一些历史事件,用事功来证明他的伟大。”
“他十八岁出家,在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他五十六岁时悟道,期间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奇遇,终于成就一代宗师。后来名满天下,成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国师。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皇帝和太后逃难往西安,虚老和尚就是少数随行者之一,可以说,他是这段历史最清楚的见证人。民国时期,到处推广佛教,军阀混战时期,四处奔走呼号、打官司、找政要,保护寺庙。在他的倡导、奔走和直接领导下,恢复建立了一百多座寺院,为民国、新中国宪法中保障宗教自由的政治条件,起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蒋介石、林森等专门拜访过他,就连周恩来,也非常尊重他。他的行程除了内地、云南、西藏等外,遍及大半个中国,还多次深入南洋、南亚诸国,传播佛教,交流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宗教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不可忽视的在人物。但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还有更为清晰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共产党政权中,将宗教自由写入了宪法。二是在禅宗即将衰落,各门派后继无人时,一个人承担了五个宗派的传承,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如今,在中国内地,江西云居山,是他最后一个道场,也是他圆寂的地方,仍然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地点,出现了许多高僧大德,这都是虚老和尚的徒子徒孙。”
听他这样一说,我明白了,虚老和尚的伟大业绩,更明白了中流砥柱这个词的含义。当听说他凭一人之力传承禅宗五个宗派的时候,就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意义。
“但是,这些与鸡足山,有什么关系呢?”妍子的问题很及时,其实我也很想问。
“因为那个古老的传说,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鸡足山就是佛教圣地了。但是在近代,由于中国的衰落,佛法也开始衰败了,虚老和尚来到鸡足山时,亲身见到了鸡足山佛法的堕落。原来的盛况没有了,基本没有一个十方丛林,只有向个子孙庙,戒律松弛,佛法快要断绝了。”
我听到了一个新词,立即问到:“什么叫十方丛林,什么叫子孙庙呢?”
刘大哥解释到:“所谓十方,是佛教的一个说法,我们知道四面八方,再加上方、下方,这就是十方。十方丛林对天下所有佛教徒开放,天下所有和尚都可以在此挂单修行,属于公共宾馆。但子孙庙,则只对本门派的人开放,虽然同是佛教徒,但不是这个门派的,是不可以挂单的,这就像单位内部招待所,只接待本系统的人,不对外营业。最极端的例子,有的子孙庙,父亲是方丈,传给儿子也是方丈,佛法的财产变成了他私家的遗产了。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守戒律的。”
这下我明白了,虚老和尚要振兴鸡足山佛法的原因,实在是太衰败了。
“在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虚老和尚已经六十七岁了。当时,他利用自己在皇室的影响力,提议皇帝,重新整修鸡足山钵盂峰的迎祥寺,皇帝不仅颁旨准许,还资助了大量物资,并且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就是你们文大姐这次去的祝圣寺。当然,你们前面问的,大理的崇圣寺,也是虚老和尚经过修整重兴的寺庙。除此之外,虚老和尚在昆明也修了寺院,捐赠了不少物资和财物。而且,为云南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其中还有大成就者,一时轰动。”
那他是怎么圆寂的呢?何以证明他的影响和成就呢?这些问题我没有当场发问,因为,准备晚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茶叙也到此结束。
吃过晚餐后,我回屋打开电脑,和妍子一起搜索关于虚才和尚的事迹,发现了他的年谱。甚至包括他的大量照片,当时记者对他的报道,他弟子的回忆,以及他许多的传奇故事,才明白这样一个伟大的曲折的人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不朽柱石。
虚老和尚是一九五九年去世的,在他圆寂的地方举行了宗教仪式,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也专门为他的圆寂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他去世后,火化,出现了大量的彩色舍利,多数被当时的亲近弟子哄抢,还仍有一部分,留在了寺院的虚公塔内,现在,云居寺,还有陈列虚公生前遗物的纪念馆。这些活生生的实例,确实破除了我的好多疑惑,也让我对佛法产生了真正的兴趣。
妍子的兴趣点不在这,她只是不明白:“从1840年到1959年,明明只有119岁嘛,怎么说是120岁呢?119岁也很长寿啊,为什么非要夸大,非要凑个整数呢?”
我笑了起来:“不要以为数学会加减,就随便提问题。你这个问题太搞笑了,我都不想解释,你啥也不懂。”
妍子不服:“你解释一下嘛,哥,你要不解释,晚上莫惹我!”
她拿出绝招,我就不得不服了。“人们说一个人活多少岁,一般都是说虚岁。也就是说,你要上学,老师问你:多少岁了?你一般不会这样回答:老师,我六岁零十个月了。你一般直接回答:老师,我七岁了。这个七岁,就是虚岁,凑整了,你好说,别人也好记。如果要准确的话,你会这样回答吗:老师,我六岁十个月零三天又七个小时十八分钟,一看表,不对,十九分钟了。”
我这样一形容,妍子轻轻拍了拍我的脸,妩媚地一笑:“调皮!”。
此时,她真妖娆!